人,當詩意的生活——雲南茶馬古道挑戰之路

2021-01-09 DEEP深度世界

雲貴高原是我國的第四大高原,海拔多在800米到2500米之間,雲南是中國的最西南地區,聚集了很多的民族,中國有56個民族,雲南就佔了52個,古滇文化、茶馬古道都使雲南這個邊陲城市,充滿了神秘的色彩。

這是一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為神秘的線路。

古香古色透茶馬文化 煙雨濛濛觀壯美梯田

普洱是茶葉的故鄉,是茶馬古道的源頭,當時世界的中心。當年的茶馬古道是中國西南地區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以馬幫為主要交流方式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成功的將漢族和藏族同胞緊密的聯繫在了一起。

寧洱縣同心鄉那柯裡村是古普洱府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也是寧洱縣現存較為完好的古驛站之一,保存有較為完好的茶馬古道遺址——那柯裡段茶馬古道、百年榮發馬店、那柯裡風雨橋,還有當年馬幫用過的馬燈、馬飲水石槽等歷史遺蹟、遺物,具有悠久的歷史痕跡和深厚的茶馬古道文化底蘊。

今天陰雨綿綿,地面被雨淋得溼溼的、油油的,這裡四面環山,兩條小河相匯於此,山青水秀,那柯裡村是個寧靜的小鎮子,並不是很商業化,山上種滿了茶樹,非常有層次感。

夜裡,淅淅瀝瀝地下了一夜的雨,早上起床的時候依舊在下,煙雨濛濛,整個世界都籠罩在煙雨中,朦朧而淡雅,詩情而畫意,讓人浮想聯翩,忘卻了城市的煩惱。哈尼族崇尚各種神,有山神、寨神、路神等等,祈求風調雨順。在路邊隨處可見水牛和身穿哈尼族傳統服飾的阿婆,竹簍裡或身後背著小娃娃。在這樣的環境中,讓我仿佛懂得了哈尼人對自然的敬畏,對文化的傳承,對生活的閱讀,對生命的尊重。

山峰林立品撒尼人美 雲層之下得見一生緣

蒙自的雲層很厚也很近,非常漂亮,石林風景區是世界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有「天下第一奇觀」的美譽,當然最值得稱道的是這裡是「阿詩瑪」的故鄉。車隊從哈尼小鎮沿著高速疾馳,途中時斷時續的雨,憑添了幾分浪漫的氣氛。伴隨著一曲《彩雲之南》,車隊在行駛了200公裡後終於到達了阿詩瑪故鄉石林風景區。

誰輕輕呼喚

在天上在雲端

讓我日夜想像

在夢裡迴蕩

你身旁

彩雲之南

我心的方向

……

景區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由巖石組成的大型喀斯特石群,穿行其間,怪石林立,姿態各異。壁峰之間,金竹挺秀,山花香溢。穿過一個很小的山洞時,裡面的水清澈涼爽,滴答滴答的水滴聲悅耳動聽,水滴滴過的石頭很光滑,滑的如溫潤的玉。

經過昨天的奔波,悄然間車隊已然進入貴州境內,貴州省也是當年著名的夜郎古國的所在地。今天的目的地是萬峰林,錐狀的山峰,又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真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山峰有的像佛頭,有的像美女,姿態萬千,難怪劉伯溫當年曾說:「五百年後看,雲貴勝江南」!

貴州不僅僅只有山峰和石林,還有世界文明的黃果樹大瀑布,順著景區內的超長電梯而下,遠遠的就可以感受到,瀑布帶來的雷鳴般的水流聲和細小的水霧撲面而來,瀑布穿過山巔的雜樹飛流而下,似從重重雲層間灑落下來一般,真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的霸氣,垂落直下的飛瀑,在紅日映照下宛如雨後的彩虹。

位於貴陽市南郊29公裡的青巖古鎮是貴州的四大古鎮之一,建於1398年,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也是全國的詩詞之鄉,古鎮裡有原住民,並不是非常的商業化。漫步在青磚鋪就的小路上,青苔在訴說著他的古老,黛色的青磚細膩而肅靜,磚雕門樓、古樹隨處可見。

茶馬古道就像一首詩,蘊藏著馬幫人們千百年來對生命的詮釋和對美好生活執著的嚮往。茶葉,清香而持久,就像普拉多一樣經得起時間的考驗,長盛不衰。國學大師饒宗頤鼓勵我們說:「人,當詩意的生活」。

相關焦點

  • 安徽六安舉行大別山茶馬古道徒步越野挑戰賽
    12月13日,2020年首屆長三角全民健身登山大會暨大別山茶馬古道徒步越野挑戰賽在六安市霍山縣漫水河鎮茶馬古道激情開賽,吸引了來自全省各地的300名徒步越野愛好者參賽。  本次比賽設置了挑戰組25KM、體驗組5KM兩個項目。
  • 「2020年中國體育彩票嘉年華暨『茶馬古道』雲南地方主題即開型...
    雲上融媒新媒體中心發布 11月28日,中國體育彩票2020嘉年華暨雲南地方主題即開票發售儀式在普洱茶馬古城旅遊小鎮茶馬廣場舉行,現場豐富多彩的表演和活動把氣氛不斷推向高潮。現場,極具雲南特色的地方主題即開型體育彩票「茶馬古道」正式亮相,成為最大亮點。
  • 古道西風瘦馬——茶馬古道上最後的風景
    酥油茶加了茶葉,每天都要喝,茶葉用量很大,藏區不產茶,都是從雲南四川陝西等地購進。同時,民間役使和軍隊徵戰,需要大量的騾馬,藏區出產良馬,內地經常大量購買。從隋唐開始,以茶馬互市為主要內容的古代商道出現了,藏區運出騾馬、毛皮、藥材等,再從漢地運來茶葉、布匹、鹽和日用品,橫斷山脈高山深谷間,運送貨物的馬幫來來往往,川流不息,成就了一條延續至今的茶馬古道。
  • 大別山茶馬古道徒步越野挑戰賽激情開賽
    12月13日,2020年首屆長三角全民健身登山大會暨「迎駕杯」大別山茶馬古道徒步越野挑戰賽在六安市霍山縣漫水河鎮茶馬古道激情開賽,吸引了來自全省各地的300名徒步越野愛好者參賽。本次賽事由安徽省登山攀巖運動協會、六安市教體育局、六安市文化和旅遊局、霍山縣人民政府主辦,霍山縣文化旅遊體育局、霍山縣漫水河鎮人民政府等承辦,安徽迎駕集團冠名。
  • 新「茶馬古道」:普洱泛綠玉葉香
    無量山中,茶馬古道哀怨的駝鈴聲已消失在歷史的煙塵裡;黃草壩上,歡快的採茶歌繚繞在茶葉泛綠的深山密林,一派優美的世外桃源風光。無量山風光無量山下,距普洱市景東縣城17公裡,坐落著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村落——錦屏鎮溫卜村。這個典型的山區貧困村,共有農戶522戶1891人,耕地面積1800畝,林地面積51510畝。
  • 企徒體育第四屆茶馬古道挑戰賽啟動儀式上海站成功舉辦!
    企徒體育CEO袁藝桐,企徒體育上海運營中心負責人袁偉東、第四屆茶馬古道參賽徒友及社會各行業精英、往屆賽事徒友一起蒞臨現場,共同吹響茶馬古道賽事號角在中國大西南的崇山峻岭間,蜿蜒著一條完全由人和騾馬踩踏而成的古道,它從雲南、四川進入西藏,一直延伸到尼泊爾、印度,直抵西亞、西非紅海岸。
  • 「茶馬古道」重要驛站,中國茶鄉,雲南普洱市
    公元前109年, 漢朝徵服滇國及昆明、嶲等部族置益州郡, 將勢力伸入「勐達光」(哀牢國)境內設不韋、嶲唐、比蘇、邪龍、葉榆、雲南等縣(據點)劃入益州郡, 「勐達光」忙於應對漢朝、放棄部分屬地; 今普洱境分屬各地傣族土目。普洱市位於雲南省西南,東臨紅河、玉溪,南接西雙版納,西北連臨滄,北靠大理、楚雄。
  • 遺失的茶馬古道:絲綢之路上的神秘黑茶
    據史料,「梅山峒蠻」與越人梅娟有關,梅娟系越王勾踐子孫,後為逃避楚王的逼害,改姓梅。漢高祖時,梅娟隨長沙王吳芮來到湖南,在安化、新化一帶繁衍生息,勢力逐漸壯大。三國時候,「長沙益陽為山賊所攻」,山賊即為盤踞梅山的越人。 越人後因長期徵戰,官兵圍剿,人馬潰散,至隋唐時逐漸與當地漢人融合,再不見史籍。那時,馬便是他們作戰及生活的日常交通工具,馬幫由此而生。
  • 茶馬司是茶馬古道最佳見證
    位於名山區新店鎮的茶馬司遺址前不久,雲南茶馬古道研究專家李旭的新書《茶馬古道——從橫斷山脈到青藏高原》出版。自1986年開始,30多年來,李旭幾乎不間斷地行走於茶馬古道,不僅參與了茶馬古道開創性考察和命名,還持之以恆地進行了深入的探訪和研究。
  • 茶馬古道震後一周年修復重生:一條古道 三種生態
    4月10日,在雅安做生意的北京人岑培雷想和記者一起去茶馬古道「踩點」。這一次,與前兩年在蘆山單純包下200畝地種茶不同,他已在心裡許了一個大大的願:與茶馬古道一起新生。岑培雷的信心來自茶馬古道雅安段的修復規劃。茶馬古道不僅是一項文物修復工程,借力災後重建,它已經衍變為關係民生的安居工程、輻射產業發展的經濟坐標。茶馬古道的文化重建之路,也是一條文化、經濟與民生的復興之路。
  • 「三區三州」旅遊大環線發布 雲南重推滇藏茶馬古道尋蹤線
    期間,雲南重點推介大環線東南段「滇藏茶馬古道尋蹤線」以及怒江州旅遊資源。大環線設置4條支線線路,即北段—西段為「絲路文化經典線」,南段為「邊境極限體驗線」,東南段為「滇藏茶馬古道尋蹤線」,東段為「大香格裡拉人間樂土線」;6條主題線路,分別是絲路風沙沙漠探險線、青藏天路風情體驗線、唐蕃古道民族文化線、大漠高原秘境線、川藏大北線、318中國景觀大道川藏線;56條世界級徒步旅遊線路,包括西藏10條、青海6條、川西10條、甘肅6條、雲南14
  • 偷窺澡塘會 走另類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是「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斯裡蘭卡、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抵達西亞、西非紅海岸」的古代貿易通道。形成於漢藏民族「茶馬互市」的貿易往來,積澱著唐代以來近2000年的歷史。     一般所說的茶馬古道有兩條,一條是由雲南普洱經大理、中甸、德欽等地到西藏,另一條線路是從成都經理塘、巴塘到西藏。一般的旅遊者和考察者,目光多聚於此。
  • 走茶馬古道 看山清水秀 「我在那柯裡等著你!」(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做好茶馬古道大文章!」經過反覆調研,當地確定了發展思路。寧洱曾經是普洱府衙所在地,從這裡始發的條條茶馬古道,將普洱茶遠銷八方。出縣城10多公裡,是古道驛站那柯裡。古道邊的綠水青山鬱鬱蔥蔥,各家各戶都有故事流傳。
  • 尋訪火站村茶馬古道遺蹤
    那些遠年的人、那些遠年的事、那些與遠年的人和事關聯著的物件,重新在我生活的這一片土地上走了回來。沿著歷史漸漸清晰起來的脈絡,我們的眼前又一條古道遺蹤呈現出來了,這就是坐落在徽縣榆樹鄉火站村,在歷史的煙雲裡沉睡了千年的茶馬古道。榆樹鄉坐落在徽縣的東北部,在現今的地理位置上並不算是最偏遠的荒僻之地。我對它最早最具體的認知是和板慄、野草莓聯繫在一起。
  • 雲南祿豐第二屆茶馬古道文化旅遊節開幕 金山古鎮借力民族文化擦亮...
    活動現場 主辦方供圖 雲南網訊(記者 龍彥)熱鬧的長街宴、精彩的民俗表演……9月26日,以「古道金山,茶馬盛世」為主題的第二屆茶馬古道文化旅遊節暨金山古鎮文瑞街北段開放慶典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祿豐縣金山古鎮內舉行
  • 茶馬古道雕塑,迴蕩動聽的馬鈴聲依然記憶猶新
    茶馬古道是我國西南地區一條經濟、文化交流的貿易通道,在古代地區貿易與文化交流融合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儘管茶馬古道的歷史地位不容替代,但是比起絲綢之路來,茶馬古道的名氣就小了很多,正因為此.讓更多的人了解茶馬古道的歷史來源就顯得尤為重要。
  • 千年古村諾鄧,火腿、鹽井和那隱藏在茶馬古道上的舊時光
    諾鄧鹽在雲南提起諾鄧,知道鹽井的人不多,但一定人人知道諾鄧火腿。用諾鄧鹽醃製的火腿,和宣威的火腿名氣不相上下。舌尖上的中國曾有過介紹。雲南的女人似乎格外能幹。村子外圍的通向四面八方的鹽(茶)馬古道,由此穿山越嶺,靠馬和人的腳力一步步走向大理、麗江、西藏和緬甸。茶馬古道在雲南各地都有,騎馬走過茶馬古道的遊客知道,在現代已經整修過用於旅遊業的路並不難走,而真正的茶馬古道很大一部分路段在山林間穿行,幾乎是羊腸小道。雨天更是難行,經常發生馬翻墜人事故。
  • 20公裡徒步馬拉松,在普洱走一段親民的茶馬古道
    雲南境內的茶馬古道大多山高路遠,歲月變遷,如今可供普通遊人徒步穿越的遺址並不多。普洱城北有兩段古道,難得完整保存下來,經過修繕後,平日常被戶外愛好者踏足。2019年10月,此地舉辦了「首屆普洱茶馬古道徒步馬拉松大賽」,全程約20公裡,吸引千餘人參加,我也帶著57歲的母親在「家門口」走了一段親民的茶馬古道。高架橋邊的古道 本文圖均為 丁子凌 攝茶馬古道的茶從何而來?
  • 乘坐拖拉機觀光 雲南茶馬古道:山路顛簸 好特別!
    於從小生活在城裡的人來說,坐拖拉機在百轉千回的崎嶇山路上觀光看風景,絕對新鮮刺激。去雲南麗江的三股水景區觀光旅遊,被當地人告知回程會有特別的體驗。景區不走回頭路,要走出大山到停車場,原來乘坐的交通工具不是景區觀光車大巴車,竟然是拖拉機,著實沒想到。
  • 遇見茶馬古道上的那柯裡:任時光在愜意中流淌
    那柯裡,位於雲南省普洱市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同心鎮,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也是現存較為完好的驛站之一,具有深厚的普洱茶文化、茶馬古道文化和馬幫文化。閉上眼睛,品一碗普洱茶,生津回甘,仿佛穿越到了那個馬蹄鈴鐺聲聲的年代,一隊一隊的馬幫經過這裡,踏過這一塊塊的石板,從普洱出發,沿著茶馬古道到達西藏。茶馬古道上的輝煌長久的留在了歷史的長河裡。而如今的那柯裡又在書寫著這個時代屬於它的新篇章。風雨橋歷經千年風霜,青石板長滿歲月的青苔,古老的歲月在現代的生機中淡然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