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李丹 通訊員 胡莉 卓彬
記者近日採訪獲悉,寶安人民醫院(集團)的「基於5G+Wifi6、雲審方及AI技術的智慧藥學服務平臺」,日前獲中國醫院物聯網「5G智慧醫療」應用十大優秀案例獎,是深圳唯一獲獎項目。
據了解,該平臺運用5G+Wifi6、雲技術及AI智能,同時實現了遠程藥學會診、居家用藥指導、藥物治療管理等功能。
「藥師」裝上智慧大腦
審方速度高達0.01秒每張
「這個平臺就像是我們人的大腦。」據該院藥學部主任廖朝峰介紹,醫院所有的藥方都要經過這個平臺的審核,速度高達0.01秒每張,通過審查的處方直接進入下一環節,審查未通過的經藥師和醫生溝通後,再由藥師籤字確認處方。
記者了解到,寶安人民醫院有開放1200張病床,2019年門急診量約233萬人次,住院服務量4.3萬人次, 全院僅有50多名藥師,需面向30多個臨床專科的處方審核,藥師們平時主要在窗口承擔審方發藥工作。以每天7小時工作計,藥師平均審方量為每人每天750張。以人工審方的方式,難以滿足臨床需求。
該平臺上線後,大大提高了審方效率。截至11月19日,平臺累計審方1058283次,其中問題處方約佔2‰,為2130次,全部得到及時有效處理。目前系統處方審核時間為每張0.01秒,藥師審查時間少於90秒,日均處方審核量1萬餘張,集團不合理處方率由平臺上線前的歷史不合格處方率從30%逐漸下降至目前的5%。
有一次,集團二院某下屬社康中心醫師為病人開了一盒硝呋太爾制黴素陰道軟膠囊,系統攔截了處方,原因是無抗菌藥物使用指徵,該藥的適應症與醫師給出的「異常子宮和陰道出血、宮內節育器」臨床診斷不相關,可能存在超適應症用藥,或診斷描述不全。
隨後,醫師未修改處方,而是選擇提交人工審核。藥師審核後見醫師未修改處方,於是使用welink聯繫醫師進一步溝通,後醫師補充相應診斷,再通過系統提交處方,審查通過可發藥,全程僅需3分鐘。
「以前患者處方如果出現問題,需要花15到30分鐘才能解決。現在最多幾分鐘。」據該院藥學部主管藥師王驍介紹,如果是以前人工審方,醫生開出的處方,病人交完費到了藥房拿藥時可能才知道需要修改,免不了在診室、收費處和藥房來回跑。傳統模式下,退藥流程平均耗時20分鐘,手續也十分繁瑣。新模式下,系統完成人工審核不超過1.5分鐘,幫藥師、患者、醫生節約大量時間和精力。
建立統一處方審核標準
患者用藥更安全
有一次,醫生開出的處方因用藥頻次問題被系統攔截。原來,處方中苯溴馬隆片一天口服2次,超過了一天一次的推薦使用頻次,系統攔截後醫生提交人工審核。溝通中藥師得知醫生考慮到苯溴馬隆片一次給予2片(100mg)超量,故分成2次給藥。藥師告知本藥屬於促尿酸排洩藥,推薦建議早餐後給藥一次,根據病情需要每次可用1-2片(50-100mg),同時應建議病人多飲水避免尿路結晶形成。醫生接受建議,修改苯溴馬隆片用法用量為100mg,一天一次。
「我們平臺其實比人工審方更能發現處方中的問題。 」該院臨床試驗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丁亮告訴記者,該系統以國內較為權威、科學和即時性的高品質醫藥知識庫為基礎,覆蓋臨床診療事前、事中、事後的一系列合理用藥信息化內容,遵循NMPA、FDA發布的廠家藥品說明書、中國藥典等規則,並經過臨床藥師依照本院用藥習慣進行本地化維護,有效保證處方安全。
據悉,目前平臺已覆蓋集團一院、二院、28家下屬社康、對口幫扶的西藏察隅縣人民醫院及其下屬6個鄉衛生院,以及寶安區人民醫院網際網路醫院。通過平臺審方,建立了統一處方審核標準,減少醫院、社康、邊遠地區醫療機構等用藥風險,保障了患者用藥安全。目前已為集團一院及二院處方審核總量1,422,983次,社康中心處方審核總量57,023次,網際網路醫院處方審核總量13,530次。
寶安人民醫院(集團)分管信息化建設的負責人介紹,智慧藥學服務平臺只是該院建設智慧醫院的一個縮影。作為醫院九大雲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平臺與居家、心電、超聲、急診、病理、檢驗、影像、會診平臺互聯互通,並結合臨床大數據中心及網際網路醫院平臺,推動該院2.0智慧醫院的建設,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優質、科學、便捷的醫療服務。
據了解,除了審方,該平臺下一步還將開通藥學監護和MTM功能。MTM即藥物治療管理,是指具有藥學專業技術優勢的藥師,對患者提供用藥教育、諮詢指導等一系列專業化服務,從而提高用藥依從性,預防患者用藥錯誤,最終培訓患者進行自我的用藥管理,以提高療效。其核心要素包括藥物治療回顧,個人藥物記錄、藥物相關活動計劃、幹預和/或提出參考意見以及文檔記錄和隨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