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那個16歲成名的原子筆畫天才,高考落榜,現狀如何讓人淚目

2020-12-16 騰訊網

獨家:那個16歲成名的原子筆畫天才,高考落榜,現狀如何讓人淚目

他15歲用一根5毛錢原子筆,畫盡80歲的滄桑,他直言:我不是天才

不少人對「天才」這個字眼,嗤之以鼻,大家都認為,天才都認為炒作出來的,在認識凌雲登之前,我亦如此。

凌雲登第三幅原子筆畫

凌雲登這個名字,聽起來陌生。但他的畫,你一定見過。

他15歲自學原子筆畫,畫盡80歲空巢老人滄桑的面孔,在16歲那年,他的作品和事跡被多個地方媒體爭相報導,人民日報、環球時報也不例外。

讓人們都為之羨慕的凌雲登直言道:「我不是天才!」

在他最紅的那一年,他,消失了。

他從手機上卸載了所有的社交軟體,刪掉了過去發布的微博,推掉了大量的採訪邀約,只為一個目標,成材!

上初中的時候,他無意中說,將來要幹大事,那種能影響別人的大事。

他的父親聽到後十分不在意的說道:「你不可能的!」

凌雲登:「你等著瞧!」

簡短的對話,讓凌雲登下定了一個決心,要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得優秀,當大家對自己刮目相看!

凌雲登15歲時的原子筆畫

凌雲登很喜歡繪畫,常纏著父親去買一些繪畫的工具和資料,因為山村裡交通不便,物資匱乏,繪畫工具只能去很遠的縣城裡購買。

這對一個務農為生的家庭而言,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但凌雲登的父親依舊支持著他。

凌雲登近照

因為成績不好,升學無望,在家人和親戚的數落下,凌雲登對未來充滿了迷茫,父親為了開解兒子的心情。

拿到了一張報紙,報紙上有一則關於原子筆畫的報導,對凌雲登說道,你可以試試。

凌雲登創作的油畫作品

起初,凌雲登是拒絕的,他不認為自己有這個能力,更對原子筆畫沒有任何的興趣。

不過既然是父親的建議,自己也就就真的想試一試。

因為過去自學過一段時間的素描,有一定的繪畫經驗,年僅15歲的凌雲登,開啟了他人生中第一幅原子筆畫,他一上手,發現出奇的順利。

原子筆上這種特殊的阻尼感,使得造型格外準確,畫完之後,他被自己震撼到了,原來自己也可以畫出如此厲害的作品。

但是,僅僅是這點,還並不能讓凌雲登堅持下去,更重要的原因是,一個原子筆僅僅5毛錢,物美價廉的工具,使得凌雲登的才華有了新的宣洩點。

在這個階段,他也找到了人生新的目標,他要考學,考中央美術學院,一個簡單的興趣,勾起了他學習的欲望。

凌雲登在畫室集訓時的照片

高中,他進入了美術特長班進行系統的培訓,在高三時,到廣州的畫室進行集訓。

在這個期間,凌雲登的那幾幅原子筆網傳瘋了,各大媒體爭相報導,人們無法相信,這是一個年僅15歲的00後能畫出的作品。

凌雲登的油畫作品

在名聲最響亮的時候,他選擇避開外界的關注,潛心深造油畫,因為,畫寫實作品,只能是基礎訓練,而凌雲的目標,則是影響世界。

這不是一兩幅畫可以做到了,他有自己的打算,在自己的目標完成之前,一切都要以打磨自己為首要任務。

在他的人生規劃中,下一個階段,就是畫好油畫,把自己對藝術的理解,融入油畫當中。

為了達到這目標,他爭分奪秒,在所有人都以為他將走上人生巔峰的時候,他高考落榜了,,他並沒有考上心儀已久的中央美術學院,因為,他的考試作品並沒有按照央美的標準來畫,而是加了很多自己的表達和理解。

甚至因為過度投入繪畫,文化課成績也不好。

所以很遺憾,凌雲登沒有被錄取,不論是父母還是老師朋友,都勸他複習,在考一年,但他有著自己的打劃,他說,沒一座山峰,都有著自己的故事,我也要去創造屬於我的故事。於是他選擇了一所專科院校,繼續深造。

從17歲開始,他就已經自力更生,不再向家裡要一分錢,但是身為一名學生,並沒有固定的收入來源,他成名後,偶爾能賣幾幅畫維持生活所需,但是繪畫是一個十分耗錢的行當,為了省錢買顏料,他連續吃了60天的泡麵,瘦得皮包骨頭

作為一個山村裡走出來的孩子,少年成名,相比一般人而言,算是含著「金湯匙」走出來的,他也以為成名後,自己走到哪裡都有大把的機會。

當他拿著自己畫作,滿心期待地走向畫廊,然而老闆們看後,不屑的扔還給他,根本看不上他的作品。

這樣的現狀,真是讓人淚目!

這樣的現狀就如同他曾說過的一樣,他不是天才,他已經付出了常人所不及的努力,依舊沒能達到自己期待的境遇。

飽受無數冷眼,吃盡天下的苦頭,此刻他真正的明白,真本事才是最重要的!

凌雲登創作油畫前的草稿

他在不斷打磨下的畫風,早就透露出一份超越他年紀的老成。他的油畫和他的原子筆畫截然不同,不是寫實作品,也不是印象派,不同於我們認知的畫種。

從他的口中,我們了解到,他畫山,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山,而是將中國的大好河山,用國畫的手法,剝離出來,以油畫為工具進行創作,而在山上的那些斑駁,走近看,就像是從太空鳥瞰地球。

凌雲登油畫作品局部

凌雲登油畫作品局部特寫

凌雲登作品放大20倍

在他表達中,中國的山水畫包容萬物,中華的文化同樣也兼包並蓄。近看是世界,遠看是山水,是他繪畫中最基本的表達。

顯然這種畫法是獨立創作出來的,對於一個畫家而言,獨立的畫風十分重要,但並不是所有畫家都可以悟出屬於自己方向。

局部特寫

但這樣好的作品,卻面臨被埋沒的現實。不過他才二十歲,他還有著無數的可能,在這個年紀作品,未來的價值同樣也不可估量。

本文由聆微藝術獨家報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16歲天才畫家:靠一支原子筆爆紅網絡,如今卻失去初心
    他就是16歲的凌雲登,因畫原子筆畫成名,從一個留守少年成為了天才畫家,如今的他並沒有堅持繼續畫原子筆畫而是改畫油畫,許多作品充滿了商業氣息,很多人表示無法欣賞。2000年,凌雲登出生於廣東茂名的一個小村莊裡,在他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同村裡的許多年輕人一樣外出打工。凌雲登就與家中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成為了一個留守少年。凌雲登在小時候看動畫片時,發現動畫片裡的人物形象色彩豐富。
  • 16歲天才畫家:靠一支原子筆爆紅網絡,如今為迎合市場改畫油畫
    他就是16歲的凌雲登,因畫原子筆畫成名,從一個留守少年成為了天才畫家,如今的他並沒有堅持繼續畫原子筆畫而是改畫油畫,許多作品充滿了商業氣息,很多人表示無法欣賞。小少年的繪畫世界2000年,凌雲登出生於廣東茂名的一個小村莊裡,在他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同村裡的許多年輕人一樣外出打工。
  • 9歲高考落榜,10歲考上大學的那個小女孩,現在怎麼了?
    4年前,9歲的河南女孩張易文便參加了第一次高考,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高考考生,但成績不理想,落榜了。第二年,10歲的張易文再參加高考,以352分考上商丘工學院。4年過去了,張易文的現狀如何?張易文,出生於河南商丘,由於父親張民弢是一個學生培訓班的老師,她並沒有像其他的孩子一樣上小學,而是在家裡由父親教育。所以,她4歲便識兩千多字,9歲已基本學完高中語文、英語,初中數理化。
  • 9歲高考落榜,10歲352分上大學,4年過去了,現狀令人沉思
    不過,在4年前,河南就出現了一位神童女孩,9歲便參加高考,雖然遺憾落榜,但是第二年卻成功考上大學。當年這件事還成為大眾眼中的焦點,有媒體報導還對孩子的父母提出了質疑,認為父母教育方式毀掉了孩子。9歲神童高考落榜,10歲以352分上大學
  • 那個破解「世界難題」,22歲當教授的中國天才神童,現狀如何
    相信很多人從小到大都接觸過數學,而且很多人都為數學感到頭疼,有人總是吐槽學了那麼多數學知識對我們的生活影響不大,但其實不是這樣的,數學不僅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它的發展能夠給世界帶來歷史性的突破,在中國,就有一個數學界的新星,他的成就甚至引起了全世界的矚目。那個破解「世界難題」,22歲當教授的中國天才神童,現狀如何?
  • 10年前,高考0分落榜,揚言要當首富的陝西男孩,現狀如何
    在臨近高考時,他突然覺得選拔人才不應只看成績,認為高考制度不合理,於是想要在高考中故意考0分,來表達自己的不滿。高考那天,張皎按照原來自己的想法,在每張試卷上都寫上了16個字:「破釜沉舟、不破而立、破而後立、不生則死。」最後他成績為0分,落榜了。
  • 20年前,14歲高考750分考入清華後出國留學的美女博士,現狀如何
    導語高考是我們的人生中最為公平的一次考試,也是能改變萬千學子的命運的一次考試,高考對於學生來說是極其重要的,所以學生們都會為其竭盡全力的奮鬥。寒窗苦讀數十載,只為金榜題名時,數十年的寒窗苦讀只為高考後的金榜題名,高考對於我國千萬的考生而言是人生的重要轉折點,多年寒窗苦讀成功與否全在此一戰。
  • 那個13歲讀研16歲讀博,逼父母買房的「神童」,如今怎麼樣了
    13歲讀研16歲讀博的神童張炘煬嗎?那麼,如今的他現狀如何?還記得那個13歲讀研16歲讀博,逼父母在北京買房的「神童」嗎?張炘煬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從小天之聰慧,2歲半就能識千字,5歲上一年級,在進入一年級之後不到一個月就直接跳級到了二年級。然而,在二年級沒待多久又直接跳到了五年級。
  • 當年高考故意考0分,把自己筆名寫滿紙卷的個性女孩,現狀如何?
    當年高考故意考0分,把自己筆名寫滿紙卷的個性女孩,現狀如何?眾所周知,高考是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轉折點,每年高考季,我們總是能看到寒門出現了幾個「貴子」,從而改變了命運的軌跡;也能看到一些原本學習成績很好,卻因發揮失常而「落榜」的學霸;當然也可以看到一些極具特色的考生,就比如咱們今天要說的蔣多多,當年高考故意考0分,還把自己筆名寫滿試卷的個性女孩。
  • 13歲研究生,16歲成博士,逼父母在北京買房的神童,現狀如何
    10歲上大學,13歲研究生,16歲讀博士張炘煬出生於2005年,年僅10歲的張炘煬參加了高考,最終以505分的成績被天津工程師範學院錄取。他也因此創下了最年輕大學生的紀錄。雖然他的確是天才,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他還僅僅只是一個孩子。13歲的他依舊有著孩子的任性,所以父母只能跟著他一起陪讀。不過,逐漸進入了青春期的孩子也開始了任性,他覺得自己能夠處理好自己的生活,於是讓父母離開了自己身邊,開始了獨立生活,要知道,普通的孩子在這個年齡還在上初中。
  • 高考「落榜」16年才知道被人頂替,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被頂替?
    日前,山東冠縣的陳秋媛(化名)在高考「落榜」16年後,打算報考成人教育學校。在信息填報時發現,「自己」在山東理工大學「就讀」過,並順利畢業。至此,她才發現,當年是被別人冒名頂替上了大學。陳秋媛事件又一次把大家的目光投向「高考冒名頂替」現象,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此類事件,筆者在網上輸入關鍵字「高考冒名頂替」,找到相關結果約3,010,000個信息,說明高考冒名頂替事件層出不窮,屢禁不止,不禁讓人問道:高考冒名頂替何時休?下面就跟大家一起扒一扒與高考冒名頂替相關的問題。如何知道自己被人頂替上大學?
  • 李冰冰英語27分湯唯落榜 16位明星高考成績PK
    不過,明星們當年高考成績如何,也引發了諸多網友的關注。據悉,李冰冰的成績是:英語27分、政治33分、專業一87分、專業二67分,總分214分。而電影學院複試的分數不能低於320分,李冰冰離這個數字還有一百多分。至於最終怎麼拿到的文憑,那就難說了。
  • 8歲高考760分,智商230遠超愛因斯坦,45歲天才陶哲軒現狀如何?
    澳籍華裔陶哲軒,8歲高考760分,智商230遠超愛因斯坦,現狀如何?眾所周知,愛因斯坦是一位物理天才,他的智商高達了146。但有一位澳籍華裔的智商卻高達了230,遠超愛因斯坦,這位澳籍華裔便是陶哲軒。陶哲軒的父親是一位數學家,母親畢業於香港大學。
  • 「天才少年」10歲高考16歲讀博,逼父母買房,15年過去後他怎樣了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發明家愛迪生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說的是一個人要成為天才必須要很努力,這句話對針對普通人來說的,因為有一些人天生天賦就是比較高,再加上一點努力,便是其他人難以望其項背。
  • 40年了,16歲398分上哈工大,痴迷數學肄業的江蘇男孩,現狀如何
    40年前,江蘇16歲男孩劉漢清,高考以398.5分的優異成績,被哈工大建築材料系熱處理專業錄取,一度被稱之為「少年天才」,前途不可限量。然而在大三時,他卻因痴迷數學——歌德巴赫猜想,最終畢業考試不及格,無法拿到畢業證,而選擇肄業,讓人唏噓不已!回到家裡,他大門,依然繼續研究數學。
  • 今年高考或有203萬人落榜,該何去何從,落榜出路不止一條?
    事實上,每年都有大量高考落榜的考生,其中成績優異卻因為發揮失常而落榜的學生也大有人在,但為什麼有的人面對落榜就很坦然,而有的人就接受不了?追根溯源,這裡面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原因。高考歷來就被家長、學校和社會視為學生的唯一出路,認為只有讀大學的人才有出息,於是,老師、家長就不斷地給學生、孩子灌輸這種觀念,給他們造成了極大的心理負擔。
  • 天才少女10歲上大學,父母引以為傲,畢業後無單位要,現狀如何
    天才少女從小未上過學張易文,出生於河南,從小便展現了她驚人的學習天賦,在兩三歲的時候,就已經能夠認識幾千字了。>2016年的時候,也就是張易文9歲的時候,他的父親認為她能夠參加高考了,雖然9歲的孩子不能夠參加高考,但是他的父親認為「事在人為,只要有學歷證明和相關的證明,就能夠參加高考」。
  • (湖南)曾建華:高考落榜又如何
    該生也許覺得無顏見江東父老吧,於是花錢請人製作了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向父母顯擺。其父欣喜若狂,連忙在村裡放鞭炮、拉橫幅、訂酒席,熱烈慶祝兒子榮錄中國頂尖大學!誰曾想有人看出破綻,到教育局查驗分數,真相才大白於天下。現在,該生因壓力太大已經出走,父子重逢,坦然面對現實尚需時日。其實,大可不必為高考不利而終日裡憂心忡忡,黯然神傷,甚至為了面子弄虛作假,心煩意亂走極端。
  • 天才少年林嘉文,16歲出書18歲跳樓身亡,遺言:請給予我尊重
    天才對純澈、深徹的「本我」有著執著的追求,他們畢生都在為了這個目標而戰鬥,直至離去的那一刻,如今也有一位歷史天才,17歲就已經出書,卻在18歲選擇跳樓自殺,真是讀懂了歷史卻沒懂自己。在他們看來這樣一個天才少年,前途似錦。16歲的林嘉文便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書《當道家統治中國》,全書三十餘萬字,書中觀點精闢、見解獨特,實難相信這是一個16歲孩子完成的著作。林嘉文稱,這只是自己閒來寫下的一些想法,沒有想到會發表。
  • 天才神童,5歲自學完小學,6歲上初中,12歲上重點大學,現狀如何
    眾所周知,家庭教育對小孩特別重要,神童也不例外,曾經名噪一時的「高考天才神童」龔民就是家庭教育的成功案例。龔民出生於湖北省公安縣的一個普通農村家庭,在他出生半年後,他的父母便離婚去了外地,把小龔民留在老家跟隨外公外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