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隨處都是大學生的情況之下,就業形勢也越來越嚴峻。為了能夠找到更理想的工作,許多同學都選擇考研繼續深造,也正是因為如此,考研人數也在逐年增加。到今年,考研人數達到290萬人,創歷史新高。
在這290萬人當中,二戰考生的所佔比例非常之大。據不完全統計,二戰考生中考研成功率達到了70%,而應屆生卻只有15%。為什麼差距會如此之大,應屆生就這麼差嗎?
能從「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盛況中「殺出一條血路」就已經能說明自身的優秀了。但是考研的難度不亞於高考,特別是跨專業考試,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學習別人學了幾年的東西。
我作為一個教育專欄記者,之前採訪過一位考研二戰成功的學生,他告訴我二戰成功率比應屆生高的原因。
二戰考生有一定的經驗
選擇二戰的考生大多數是因為第一次考研的時候初試分數相差不多,或者在面試的時候被刷,兩者不管怎麼看都是不太甘心,於是決定二戰。在複習過程中,能總結前一次考試的經驗,會對知識薄弱的地方進行突破性學習,熟悉了考試流程。
應屆生就像無頭的蒼蠅,在考研學習期間,對考試內容一無所知,只能擴大學習範圍,沒有較為系統的針對性學習。
二戰考生複習時間周期長
二戰考生經過了前一年的複習準備,複習周期自然比應屆生的時間長。對於知識的積累比應屆生豐富,知識儲備量比應屆生更為廣泛,對考研知識的複習量也更深。
而應屆生有一部分學生對於考研並沒有那麼執著,只是為了不想過早的踏入社會。因此在目標不明確的情況下選擇考研,備考過程中也不是很認真,考研對他們來講,更像是完成某一項任務。最後考試的時候,知識儲備不足,考試結果自然拉低了應屆生考研成功率。
二戰考生有更強的精神力
因為已經經歷過一次考研的失敗,因此二戰考生在對待新一輪的考研複習時,注意力會更為集中,承受的壓力也會比第一次大。
所謂「不成功,便成仁」,二戰考生既然選擇了二戰,那就是抱著必須成功的信念進行複習,從精神層次講,二戰考生的心態會比第一次考研的時候堅定,能在複習過程中更好的調整自己的心態。
反觀應屆生,雖然也有抱著「必過」的心態進行複習,但是因為複習過程較為枯燥,這對於已經習慣了較為輕鬆的大學生活的學生來講,不僅身體上受不了每天早起晚睡的折磨,心裡也會覺得壓力太大。
從以上三個方面就能看出,二戰考生比應屆生有更大的優勢,不過應屆生也不用擔心,在考研中,保障自己過硬的知識水平。那麼在同一場考試中,大家就都是同一水平線。
不管怎麼說,無論是應屆生還是二戰考生,都是非常優秀的,不能因為一場考試,就否定這個人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