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年間,嚴黨骨幹嚴世蕃,他為什麼被人們稱為「鬼才」?

2021-02-22 楊角風發作

明朝嘉靖年間,被人稱為「鬼才」的嚴世蕃,他到底有多鬼(聰明)?

文/九魚亭

「聰明」這個詞大多可以看成褒義詞,不過也有經常用於貶義,比如小聰明。在我看來,嚴世蕃可以說是聰明絕頂、八面玲瓏,哪怕他是大奸臣,而單論能力來講,嘉靖一朝沒有幾個能和他相提並論的。

歷史上大奸大惡之人有的是,而芸芸眾生中為何史書上能留下他們的名字,可見不論大忠還是大奸,想要出人頭地,必須具備相應的素質。就好比領兵的將軍,為何讓將軍發號施令,士兵只能聽從命令,因為能做到將軍的位置,那自然水平比一般人要高。

嚴世蕃是嚴嵩的獨子,營養過剩身材肥胖,還瞎了一隻眼,其貌不揚卻身負大才,那麼從哪些事看出他的聰明才智?

一、能屈能伸:

但凡能成大事者,都有著常人無法比擬的意志力、忍耐力,人的一生波瀾起伏,不可能一帆風順。在峰底之時,就需要忍耐,等待機會到來,抓住機會反敗為勝。

嘉靖二十一年,嚴嵩拜武英殿大學士,進入內閣。隨著嚴嵩權力增大,其驕橫的本性也暴露無遺。當爹的在內閣任職,位高權重,兒子官拜工部左侍郎、尚寶司少卿,父子倆是珠聯璧合,大撈特撈。

皇帝見到嚴嵩太過放肆,於是再次啟用夏言。夏言原本是內閣首輔,因直言不諱多次得罪嘉靖帝,所以被罷免。夏言被罷免不是因為能力問題,而是態度問題,儘管夏言能寫一手好青詞,還能妥善處理政務,卻不是嘉靖的菜。

為了制衡嚴嵩,嘉靖帝恢復了夏言的職位。夏言和嚴嵩勢如水火,不過倒黴的是,這次夏言找到了嚴嵩父子的犯罪證據,準備向皇帝揭發。別看嚴嵩神通廣大,嚴世蕃囂張跋扈,在夏言面前他們還是要有所收斂的。得知夏言要彈劾他們,這回嚴嵩父子害怕了。

嚴嵩問兒子:

「這可如何是好?」

嚴世蕃焦急地在屋中踱步:「爹,我們去夏言府上,在他面前長跪求情,只有這樣,才有一線生機!」

史料記載:

「言欲發其罪,嵩父子大懼,長跪榻下泣謝,乃已。」

因為時間緊急,嚴嵩父子也來不及多想,急速趕到夏言的府中,在夏言的床前長跪不起,痛哭流涕,懇求夏言原諒。夏言最大的弱點是心軟,看到嚴嵩偌大年紀還跪地哭泣,實在於心不忍,就放過了他們。

實際上,嚴嵩父子是在演戲,嚴嵩父子黨羽眾多,在朝廷幾乎無人敢惹,愣是在夏言手下跪地求饒,可見嚴世蕃的忍耐力有多強。能屈能伸看似簡單,做起來很難,假若他們沒有去找夏言求情,有可能嚴嵩的時代也就此落幕了。嚴世蕃不僅是嚴黨的參謀長,手段和魄力也著實令人佩服。

二、揣摩聖意

俗話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別看嚴世蕃長相一般,卻通曉實務,學富五車,這些可以看作是硬體指標。嘉靖帝喜歡青詞,同樣精通經史,而跟嚴世蕃對比,嚴世蕃甚至能高出嘉靖一籌。嚴嵩被稱作「青詞宰相」,實際上,他的青詞大多是由嚴世蕃代筆書寫的。

之所以嚴嵩能被嘉靖如此重要,嚴世蕃功不可沒。嘉靖帝為了顯示他的聰明,經常以文辭典故傳達命令,內閣大臣們有的時候不太理解其中奧妙,遂來請教嚴世蕃,嚴世蕃每次都能很快得出準確答案,一方面說明嚴世蕃學識淵博,另一方面嚴世蕃是識人斷人的高手。

對嘉靖的心理,嚴世蕃看得很準,當然,嚴世蕃這個槍手主要幫的還是他爹。嚴世蕃的母親歐陽氏去世後,嚴世蕃回家守制,沒有了嚴世蕃這個智囊,嚴嵩的青詞和政務都變得一塌糊塗。作為嚴黨的中央處理器,嚴世蕃不可或缺。

三、鬥法徐階

徐階是夏言一手提拔起來的,是嚴嵩罷相之後的內閣首輔,他臥薪嘗膽十五年,一舉剷除了嚴黨。嚴嵩害死了夏言、楊繼盛、沈煉等等,這一切徐階都看在眼中,所以徐階下定決心,一定要剷除嚴黨。

嘉靖後期,時機來到,徐階命御史鄒應龍彈劾嚴嵩父子,由於彈劾奏疏寫恰到好處,犯罪證據確鑿,嚴嵩被罷免官職,嚴世蕃下獄。嚴嵩雖然沒有了官職,嚴黨的勢力卻仍然很大,在一系列複雜操作之下,嚴世蕃被判充軍,僅此而已。

嚴世蕃充軍的半路就跑回了老家,大搖大擺準備享受後半生,於是第二次彈劾奏摺又來了,這次是御史林潤,揭發了嚴世蕃充軍未果,抗旨不遵等罪名。隨後嚴世蕃又被押回了京城。到了如此地步,嚴世蕃並沒有恐慌,而是積極思考對策。

首先,嚴世蕃派人對外散布消息,說他就是害死楊繼盛、沈煉的兇手。輿論為之譁然,眾大臣怒不可遏,紛紛準備致嚴世蕃於死地。事實上,嚴世蕃玩了個欲擒故縱的把戲,楊繼盛、沈煉確實是嚴世蕃害死的,而下達處決命令的可是嘉靖帝。

嘉靖皇帝是個不會認錯,且極其好面子的皇帝。如果說楊繼盛、沈煉是被冤殺的,豈不是說嘉靖皇帝做錯了。無論如何嘉靖都不會承認錯誤的,所以嚴世蕃就會被釋放。眾人都沒有看出嚴世蕃的把戲,唯獨徐階看到了,所以他改變的罪名,改成了通敵、反叛的罪名,這才解決了嚴世蕃。

如果嚴黨沒有遇到徐階,可能嚴世蕃還能囂張很久。可嘆的是嚴世蕃如此深通權謀,在危急時刻還有如此強悍的心理素質,唯一的缺陷就是他是個奸臣,假若他是個一心為國的忠義之士,或許還能為大明添磚加瓦。

能被稱為「鬼才」的都非等閒之輩,嘉靖朝的權臣很多,嚴世蕃就是那個最出彩的一個。嘉靖帝自認為很聰明,只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在徐階和嚴世蕃的眼中,嘉靖成了被利用的工具,可悲可悲。

參考資料:《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六》

相關焦點

  • 明朝巨貪嚴世蕃為何被稱為鬼才,他到底有多聰明?
    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嚴嵩是明世宗嘉靖年間攬權最久的一個內閣輔臣
  • 「嘉靖第一鬼才」嚴世蕃,天下奇才,吾當其一的自信從何而來?
    提起嚴嵩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作為明朝第一奸臣,曾獨自把持朝政是十年,真可謂是權傾朝野。在當政期間,嚴嵩賣官賣爵,殘害忠良,不僅親手除掉了夏言等對自己有威脅的忠臣,而且還放任韃靼的俺答鐵騎肆虐河套,可謂是罪大惡極。而嚴嵩敢於這麼囂張的原因就是他善於迎合嘉靖帝朱厚熜。
  • 《明朝那些事兒》中細思恐極的細節:徐階是如何成功搞死嚴世蕃的
    ,應該找嚴嵩報仇,而他的反應是破口大罵,表示:「要是沒有嚴大人,我哪有今天的地位,你怎麼可以這麼想!」先理一理背後的關係,羅龍文是倭寇,羅龍文也是嚴世蕃的走狗,要想引出嚴世蕃,勢必要將羅龍文推向風口浪尖,徐階的算盤是,雖然嚴世蕃犯下的罪已經夠死一百次了,但只要他犯的的罪在嘉靖眼中不是致死的他就死不了,嘉靖最討厭倭寇,而羅龍文可以給嚴世蕃扣上這個必死的罪名—倭寇…所以徐大人在聽到這句看似發牢騷的話後,表示自己受到了生命威脅
  • 嚴世蕃
    ——題記  如果列一個明朝奸臣榜,第一名可能非嚴嵩同志莫屬了,據史書的說法,這位同志八十多歲還在擔任首輔來幹壞事——慢著,史書好像還說,嚴嵩同志七老八十的時候,幾乎算半個老年痴呆患者了,為什麼他還可以擔任首輔呢?
  • 《錦衣之下》忽略友情,輕視親情,蔑視愛情,是嚴世蕃失敗的原因
    嚴世蕃作為本劇最大的反派,最後倒臺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而嚴世蕃之所以會失敗,主要是因為他忽略友情,輕視親情,蔑視愛情,低估了別人,高估了自己。藍青玄通過種種精心的策劃,成為了嘉靖皇帝身前的紅人,對藍青玄的突然崛起與得寵,老奸巨猾的嚴嵩是有所察覺的,也在私下裡提醒過嚴世蕃,可是嚴世蕃並不在意,他認為自己很了解嘉靖皇帝,認為皇帝寵幸道人不過都是一時之需,用完就扔了,威脅不到自己。
  • 如何看待《大明王朝1566》裡嘉靖的這段話?
    反之,黃河一旦泛濫,便需治理,這便是朕為什麼罷黜嚴嵩、殺嚴世蕃的道理。再反之,長江一旦泛濫,朕也要治理,這便是朕為什麼罷黜楊廷和、夏言,殺楊繼盛、沈煉等人的道理。縱使沈一石暗藏了「奉旨賑災」的伏筆,也改變不了隱瞞嘉靖、假借織造局的事端。嘉靖和呂芳更是將矛頭直指嚴世蕃,這也是全劇中唯一一處嚴世蕃確實無辜的地方。這件事情背後,嘉靖看清了一點,那就是嚴嵩已經老了,他早已經掌握不住整個嚴黨了,他把握不住他的兒子,他的兒子也不能控制住嚴黨了。
  • 嚴世蕃之死
    刑部尚書黃光升親自把三法司擬定嚴世蕃罪狀的文書交給首輔徐階,徐階看後說道:「你們這是嫌嚴世蕃禍害蒼生還不夠,要放過他嗎?」 黃光升連忙說道:「徐大人何出此言?我等都痛恨嚴賊誤國,殘害忠良。恨不得把他五馬分屍啊!怎會徇私?」
  • 高埔地區在明朝嘉靖年間竟是……
    《海豐縣誌》熙寧年間(1068~1077),據王安石保甲法,海豐設八都保(後簡稱「都」),即興賢都、石塘都、金錫都、楊安都、坊廓都、石帆都、吉康都、龍溪都。
  • 既不算暴君,也不算賢君,明朝的轉折點是否在正德與嘉靖?
    正德皇帝的諡號是明武宗,在各個朝代看來好像帶"武"字的一般都不會太差,因為很容易讓人們聯想到漢武大帝,應該是在軍事方面取得過出色成績的。但在所有"武字輩"的皇帝中,朱厚照卻是個特例,他確實打過一次勝仗,親徵挫敗了一次蒙古王子南下的入侵,其他就沒什麼了。這個"武"字可能更多的源於一個"豹"字,或者說是源於一處叫"豹房"的宮殿。
  • 不是嘉靖,是大家想不到的他
    無論是嚴嵩、嚴世蕃,還是徐階、高拱、張居正,他們都是一門心思求進,甚至是賭著身家性命在求進。其實,忠、奸雙方的「進」都是鬥爭的必然,很遺憾,在嘉靖朝,任何的向上都必須得到皇帝的支持才有實際的意義。比如嚴嵩,做了20多年的首輔,他已經達到了位極人臣,但是嚴嵩非常清楚大明朝唯一能夠呼風喚雨的人只能是嘉靖皇帝,任何人對他首輔位置的挑戰,對嚴黨的清算、打擊都不會起到實質的作用,唯有皇帝才能決定嚴氏父子和嚴黨的生死。而對嘉靖皇帝來說,動嚴嵩的唯一標準是——他是否還有用。
  • 通過《大明王朝1566》來看嘉靖年間的官場鬥
    浙江布政使也就是相當於省長鄭必昌,以及專管執法和司法的鎳司衙門何茂才,都是嚴世蕃的人,他倆則選擇堅決執行嚴世蕃的命令,不惜一切代價施行改稻為桑。他倆與宮裡司禮監直轄的江南織造局主管大太監楊金水,以及依附織造局的巨賈沈一石合謀,想要通過決堤淹田來迫使沒了收成的農民以低價賣田給沈一石,再由沈一石這樣的大財主們來施行改稻為桑。
  • 影響了整個嘉靖朝的心學門人,集結號吹響搞垮嚴嵩集團
    嚴嵩號稱大明第一奸臣,他一生貪汙腐敗尸位素餐並且坑害了無數忠臣良將。嚴嵩出任嘉靖朝內閣首輔期間,黨羽爪牙遍布朝野,他的兒子嚴世蕃也算是足智多謀之輩。如此地位可以說無人能夠撼動。然而最終嚴嵩父子敗在了一個學術流派的門人弟子之手,這個影響了嘉靖朝的學術門派被稱作心學。
  • 嘉靖為何不處置海瑞?明知自己做錯了,卻還要讓裕王和萬曆學自己
    這是嘉靖皇帝回顧自己一生之後的真情流露。那麼他為什麼會這麼想呢?其實他是覺得自己這個皇帝做的很失敗,居然到了眾叛親離的地步。那麼此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那就是海瑞的案子。海瑞是一位大清官,可是他卻給嘉靖上了一道奏疏,在奏疏中直言不諱地抨擊嘉靖,搞得誰也沒有面子。
  • 文臣不一定精通兵法,為何嘉靖年間,明世宗卻要讓文官掌兵?
    就好比明朝名臣「于謙」,其就是以一個文官的身份執掌兵部、以及京師團營等等,且因為在京師保衛戰當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從而讓明朝避過了國門被瓦剌攻破的事情。但若要說將「文官掌兵」制度化的時期,卻並不是正統年間,也不是後來的景泰年間,而是明嘉靖年間,是明世宗一手促成的。
  • 為什麼朱元璋被稱為「明太祖」,朱棣被稱為「明成祖」呢?
    朱元璋作為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有開國之功,他自然要被授「太祖」廟號,這點沒什麼可說的,那麼,朱棣為什麼又被成為「成祖」呢?其實,朱棣最初的廟號並非「成祖」,而是「明太宗」,等到明朝嘉靖皇帝在位的時候,才將朱棣的廟號改為「明成祖」,將他的地位提升到和朱元璋一樣的高度。
  • 壬寅宮變:嘉靖朝政的轉折點,既體現嘉靖的專橫也對朝政產生影響
    第一,壬寅宮變的過程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對於嘉靖帝來說是不尋常的一天。他遇到比三年前在衛輝行宮險些葬身火海更可怕的劫難,在這一天他差點被自己的宮女殺死,也因為嘉靖二十一年是農曆壬寅年,此宮變因此被稱為"壬寅宮變"。
  • 明朝楚藩三大案,嘉靖年間的楚世子弒父鞭屍案
    朱元璋建立大明,長子朱標為太子,其他分封二十三位皇子為藩王,傳至嘉靖年間楚王一系開始迭出大案,楚藩三大案由此而生,從嘉靖年間到萬曆朝共有:楚世子弒父案,偽楚王案,劫槓案,朱元璋為楚藩定下的姓名世係為「孟季均榮顯,英華蘊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