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乾貨 | 高考歷史開放性試題(小論文題)解題方法與技巧

2022-01-05 中學生時事政治報

認識:該試題分值固定、屬於開放性試題。它的開放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材料開放、問題開放、答案開放、學生的思維開放。

解題技巧指導:

步驟一:看問題、明要求、確定對象

步驟二:細讀材料提煉觀點。

 在提煉觀點的時候一定要做到言簡意賅並要用專業術語表述。

步驟三:組織答案(要求段落化、要點化但不主張序號化)。

在組織答案時要分三段:第一段觀點部分。在這一部分中要求你做到兩步,第一步用專業語言寫出你從材料中提煉出來的觀點,第二步亮明你選擇的觀點,表述時用詞一定要確定。比如我認為……正確、我同意……等。(2—3分)

第二段:史論結合部分(7—8分)

在這一部分中要求學生從多個角度、多個層次運用史實來論證你選擇的觀點,儘量要做到史論結合。

用史實來論證這個觀點。史實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思路一: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社會生活。

思路二:外因、外因。

思路三:國際因素、國內因素。

思路四:與該事件有關聯的多個主體(國家或組織)等。

不同的問題適用不同的思路,在審題時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寫答案,千萬不能想一句寫一句。史實與觀點要緊密結合,要準確運用所學的知識,表述要準確,層次要清晰。

第三段:評論部分。(2—3分)

用理論來論證這個觀點或寫總結性語言。(這個結論一定要結合這道題目的內容寫出,依據歷史唯物主義和相關的歷史史觀以及歷史發展的趨勢等來論證。)

1.從常規出題來看,它一般分為兩類

一類是針對某種觀點或看法,要先行明確表態(是否正確;是否全面等)後再進行分析解答。   

要求:對該模式贊成、反對或另有觀點均可,觀點明確;運用材料中的史實進行評析,史論結合。

  

另一類則是一題中有幾種不同的觀點或看法,要先行或先後明確表態,然後分別進行論證。

2.從材料陳述看

 一類是材料觀點直接給出,另一類是觀點間接(觀點隱含)給出。

3.設問類型看:包含評述,評價,評論三種

     (1)評價,即評定歷史人物或者歷史事件的性質、地位、作用、積極意義或者影響等。

     (2)評述則是把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史學觀點等建立在史實的基礎上,即邊敘述邊評價,或者先敘述再評價。

     (3)評論則是對歷史人物、事件、觀點等進行分析、論證或評價。

注意:

 (1)評價偏重於從史實中得出結論。

     評述類偏重於敘述史實;

     評論側重於運用辯證史觀或者唯物史觀,表明自己對歷史事件、人物、觀點的認識。

  (2)評價、評述類設問一般含有標誌性的詞語,如:評價、簡評、評述、說明、論證、如何解釋、你認為、你的看法、你的觀點、如何理解等;

歷史人物評價:

(1)定性評價即整體評價。

(2)定量評價,即以史實說明。

(3)一分為二和看主流相結合。

歷史事件或現象評價:

(1)根據要求放到特定的歷史環境中進行評價。

(2)需要結合背景、特點、作用、影響等等,看評價角度。

第一步:完整的閱讀材料,提煉觀點。

①提煉觀點,弄清幾個問題:

評論的客觀對象評論者的主觀認識是什麼?

有幾個觀點?

各觀點之間是什麼關係? 

誤區:為了搶時間作答,沒有完整、準確的閱讀材料,斷章取義,隨便把材料中的任意一句話當成題目要論證的觀點,導致全盤皆輸。

注意:①如果設問是:論證材料中某某的某某觀點,只能同意。

②提煉出觀點後,一定不要急著下筆作答,花一分鐘左右的時間在大腦構思如何表態有利於你接下來的論證,而不是按照你的初衷去表態。 

第二步:陳述觀點並對觀點進行判斷表態。

1.材料只有一種觀點怎麼表態。

   ①同意或正確

   ②不同意或錯誤,陳述你的觀點

   ③辯證看待:既有合理一面也有不合理一面

(做題慢的同學儘量避免這種答法,因為時間緊急,論證費時,不利於得分,做題快的同學可以嘗試,挑戰滿分

2.材料有多種觀點(出現概率大)。

①同意其中一種。

②材料觀點都不同意,提出自己的觀點。(其實材料中的多種觀點都有其合理的一面,所以你自己的觀點最好是綜合多種觀點。)

 注意:

1)不要答不同意其中的一種,因為你不同意其中一種,有兩種可能:

A.與材料另一種觀點不謀而合,還不如直接同意另一種。

B.材料的觀點你都不同意,那你為啥不直接說出你的觀點呢,用②這種方式呢?

2)如果設問是這樣的:「你同意哪一種,請說明理由」,而不是「評析材料中……觀點」。

 原則上可以另立自己的觀點了,但標準答案裡沒有設計材料以外觀點的答案,所以只能由閱卷老師酌情給分,而酌情給分往往不會給太高。

第三步:對觀點進行論證。

       得分至關重要的一步,有同學想挑戰高分滿分,把重心放到小結上,或者想綜合多種觀點從更深的層面看問題,而忽視了論證過程,論證不充分,最終得分不高。12分為滿分,論證過程有9分。

要求:多角度、史論結合。

1.多角度。

    觀察你論證的觀點本身有幾個層次,在此基礎上靈活運用。

2.史論結合。

史實必須是明確具體的、典型的。不能是空洞、含糊的、自己編造臆想的、偏門的,必須是教材上提到的重大歷史事件。

3.論證要嚴密,不要前後矛盾。

誤區:認為多角度就是經濟、政治、文化,因為我們平時做題用得最多的角度,所以不論青紅皂白見題就用。(思維的發散性)。

第四步:小結——理論升華。

大多數高中生都達不到分類法的第五個層次,而且此環節的分值不高(2~3分)。不要把重心耗費在此環節上(按自己的能力,水到渠成)。

有哪些方法:

 跳出你同意的這個論點,運用辯證思維(矛盾主次方面)、文明史觀、全球史觀、現代化史觀、作者的立場等,對所有論點進行評價。

跳出此論點所涉及的具體國家、時間、問題,放到整個全人類歷史上看問題。

這類試題的答題基本要領是:

1】概括材料觀點。標明觀點出自哪則材料。

2】選擇觀點並作出判斷,確定是立論還是駁論。

3】分段論述——

  第一段:觀點表述。

    第二段:論證。

      第三段:結論(不能簡單重複總觀點,必須作內涵表述,上升到規律、本質、實質、正確做法)。

1.立場要鮮明,論點要準確。

立場鮮明,論點要言簡意賅、開門見山、旗幟鮮明。

提出論點要注意三點:一是不能寫成短語,必須形成判斷句式;二是不能含糊不清、摩稜兩可;三是不能長篇大論卻不知所云。 

論點準確,讀懂材料,準確、全面地概括出材料中的基本觀點,然後圍繞這些(個)觀點提出自己的論點,要注意兩點:一是不能完全拋開材料中的觀點,這樣就跑題了;二是不能選取材料中某一觀點的部分觀點作為論點,這樣會導致論文的論點殘缺,進而導致論證角度狹窄,論證過程無法展開。

由於材料常以圖表、外語翻譯語言、文言文等方式呈現,對於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歸納和組織語言能力的要求較高,因而考生普遍感到棘手,這就要求考生在平時訓練中務必下大氣力予以突破。

2.結構要完整,格式要規範。

     結構完整,包括開頭、正文和結尾三部分,缺一不可(它決定了考生的答案是不是一篇小論文)。

     在段落上,不得少於三個自然段,絕不能一段寫到頭;

     開頭為第一段,要簡明扼要地提出自己的論點,如果題目有要求,還應該首先列出材料中的幾種觀點。   

    正文至少一段,運用論據論證論點。

    結尾為最後一段,要呼應開頭,但在語言上不能與開頭重複,最好能對觀點進行總結和升華。

    格式規範,不能以問答題的答題格式來作答,語言不能條文化、序號化,不要寫類似於「觀點」「論證」「結尾」這樣的提示語,每段開頭不要頂格,要空兩格。

3.邏輯要一致,語言要專業。

      邏輯一致,論文的論據與論點在邏輯上既不能自相矛盾,又不能互不關聯,應該以史實論證論點,論據要具有說服力,要能夠支撐和證明論點。

      語言專業,論文的語言要符合歷史專業性要求,要使用專業術語,儘量迴避生活化、文學化語言。

4.角度要多樣,層次要分明。

      論證角度的多少與得分多少成正比。

      角度多樣,從多個角度論證論點,一般是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社會生活等角度進行論證,也可從內因、外因或者客觀因素、主觀因素等角度進行論證,當然論證角度並非僅僅如此,要結合具體情況尋找論證角度,要尤其注意充分挖掘材料中的信息作為論據 

      層次分明,強調論證角度要鮮明,最好每一個論證角度都能單獨成段,並且把論證角度置於每段的開頭,可以把答問答題常用的提示語變通使用,如「政治上」「經濟上」「思想文化上」等,這樣便於閱卷老師看清論證角度。

5.卷面要工整,字數不能少。

      書寫要認真、規範、美觀、整潔,不可潦草,不可寫得太小,更不可亂塗亂畫。

       字數不能少,一般以200字以上為宜,字太少,容易導致論證不充分。

一、(新課標全國全國Ⅰ卷·4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人民訂立契約建立國家,他們是國家的主人,人民主權不可轉讓,也不可代表。議員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當人民的「辦事員」。英國人「只有在選舉國會議員的期間,才是自由的;議員一旦選出之後,他們就是奴隸,他們就等於零了」。人民主權不可分割,否則主權者將被「弄成是一個支離破碎拼湊起來的怪物」。——據盧梭《社會契約論》

結合材料與所學世界史的相關知識,圍繞「制度構想與實踐」自行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並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闡述須有史實依據)。

【解析】

首先,仔細研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領悟命題意圖或試題立意。此題主要考查必修 3 西方民主啟蒙思想與必修 1 歐美民主代議制之間的關係,突出考查了歷史主幹知識。本題命題意圖分析:當今,中國改革進入深水區,強調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崛起的關鍵。創新包括科技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等,基於這一點,2015 年全國Ⅰ卷歷史第 41 試題考查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觀點」,突出科技創新;2016 年全國Ⅰ卷歷史第 41 試題「制度構想與實踐」,突出理論創新與制度創新的關係。其次,圍繞「制度構想與實踐」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材料論述了盧梭社會契約論思想,其思想在法國大革命中付諸實踐,因此可以擬定盧梭共和制構想在法國大革命中的實踐。

 最後,調動所學知識對所擬的觀點進行嚴密的論證。比如,選擇路易十六的波旁王朝如何違背民意,使得其在 1789 年大革命中被推翻?為何法國人民要處死國王,建立共和國?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同時也要指出盧梭反對英國式的代議制,主張直接民主,是不符合歷史潮流的。

【答案】

論題一:「三權分立」學說在美國 1787 年憲法中得到實踐,同時也有所發展。

論證:啟蒙運動中,思想家們提出了建立資產階級理性王國的制度構想。其中「三權分立」學說作為制約權力的一項重要構想,在資產階級建立政權的實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孟德斯鳩提出「三權分立」,認為國家的權力應分為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美國 1787 年憲法規定國家的權力分為立法、司法和行政權三部分,國會掌握立法權,總統掌握行政權,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權,這充分體現了三權分立的原則。不過,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主張由國王行使行政權。而美國根據自身建立共和制國家的目標,不設君主,將行政權交付總統,且三者獨立平等。

可見,制度構想可以引導實踐,實踐對構想亦有所發展。

論題二:「人民主權」說指導了英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建立,同時隨著其實踐深入不斷得到加強。

論證:啟蒙運動中,思想家們提出了建立資產階級理性王國的制度構想。其中「人民主權」說作為一項重要構想,在資產階級建立政權的實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中提出了「人民主權」說,認為國家的主權屬於人民。1689 年,英國頒布《權利法案》,以明確的法律條文,限制國王的權力,保障議會的權力。議會由選舉產生的議員組成,代表選民行使國家權力,且樹立了「議會至上」的原則,這體現了「人民主權」的思想。不過,英國君主立憲制建立之初,只有少數人擁有選舉權,擁有被選舉權的人更少。後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英國進行多次議會改革,逐漸完善了議會制度,使得符合年齡的公民都可以參加下院選舉。「主權在民」的構想隨著實踐的深入,不斷得到了加強。

論題三:政治構想必須結合國情才能轉換為可行的政治制度。

闡述:政治構想是建立政治制度的指南,近代資產階級代議制正是在啟蒙思想的指導下確立的,其中人民主權、社會契約、民主法治、分權制衡等構想成為近代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重要原則,近代西方資產階級國家建立了議會制度、三權分立制度、政黨制度等。但不同的國家在同樣的政治構想下卻有不同的政治實踐。如美國獨立前沒有經過封建社會,在啟蒙思想的指導下,獨立後經過探索建立了聯邦制總統共和制,為美國的崛起奠定了基礎。法國封建保守勢力較強,經過法國大革命和隨後的系列鬥爭,最終第三共和國確立了半總統、半議會制的共和政體。德國是通過王朝戰爭走上統一併建立起代議制,因而其制度實踐中體現了專制主義和軍國主義特點,出現經濟快速發展的局面。

綜上所述,制度構想為理論上的探討,要轉化為政治實踐還需與國情結合才能創造出有生命力的制度,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都能推動社會進步。

二、(新課標全國Ⅱ卷文綜·4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玄奘(602—664),為尋求準確的佛經文本,西行「求法」,歷經艱辛,十餘年中,行程數萬裡,遊歷百餘國。回國後,他譯出佛經1300多卷,精煉而準確。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記》一書,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鑑真(688—763),深明佛學,50餘歲時,受日本邀請,發願東渡。他排除千難萬險,歷時12年,經6次努力,最終到達日本。鑑真東渡,對日本的佛學、建築、雕塑、醫藥、藝術乃至日常生活,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據袁行霈等主編《中華文明史》等

解讀材料,提煉出一個觀點,並結合中國古代史的其他相關史實,加以論述。(要求:寫出觀點,觀點合理、明確,史論結合。12分)

【解析】

第一步,從材料中提取信息,概括主題詞。依據材料玄奘西行「他譯出佛經 1300 多卷,精煉而準確。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記》一書,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鑑真東渡「鑑真東渡,對日本的佛學、建築、雕塑、醫藥、藝術乃至日常生活,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歸納概括,提煉出其中心觀點:中國為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貢獻。第二步,結合具體史實,史論結合進行論述。

根據觀點選取中國古代史的相關史實,注意題目要求為玄奘西行、鑑真東渡之外的其他相關史實進行論述。第三步,補充關鍵詞,務必補充與主題切合的自己相對熟悉的主題詞,論證充分,邏輯嚴密。

運用相關史實對所提煉的觀點進行論證,論證時要注意觀點明確,論據準確、引用合理,論證充分,邏輯嚴密。

【答案】

示例:

觀點:中國為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貢獻。

論述:中國古代的火藥、指南針、造紙術和印刷術四大發明經絲綢之路傳到歐洲。這一傳播促進了歐洲的社會發展,火藥的傳入推動了歐洲火藥武器的發展;指南針促進了地理大發現;造紙術和印刷術促進了歐洲文化的發展,為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條件。

來源:歷史教育

歡迎訂閱《中學生時事政治報》高考歷史版

(郵發代碼:35-357)

來年高考贏,笑從雙臉生;

翩翩少年郎,史海泛輕舟。

      新一輪高考,新一代考生——「3+1+2」,「1」就是歷史學科,它在新高考中有了史無前例的權重!

      《中學生時事政治報》高考歷史版將一往無前、責無旁貸,一心一意為你做好那個「1」:

       獨一無二——一份全國獨一無二的高質量專門針對新高考的歷史類報紙,一份終將成為「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的高考領導品牌報紙。

       一紙風行——甫一面世,它便引起全國各地師生的關注和喜歡,一紙風行神州,引無數考生競相訂閱。

       一脈相承——它血統高貴,與《中學生時事政治報》的其他報刊一脈相承,都是河南教育報刊社的拳頭產品。《中學生時事政治報》一直精益求精,在全國新聞出版總署編校質量評比中獲教輔類報紙金獎。

       一網打盡——涵蓋高考所有的題型,第41 題的綜合、第42題的開放、第45題的改革、第46題的戰爭、第47題的人物,甚至選擇題中的圖片、詩文、政治、經濟、文化……都有專門欄目瞄靶,拆解解法。

       一覽無餘——所有的核心考點都有點撥、訓練,所有的知識都勾連、貫通,所有的方法和模板都講解、演練。

       一錘定音——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中學生時事政治報》高考歷史版抽絲剝繭、尋蹤覓跡,幫你捕捉高考命題中的那一道天機,猜壓高考,一錘定音,助你高考完美登頂!

     望一眼千年,訂一載及第。還等什麼?抓緊訂購吧!

監製:張保健   統籌:徐連生   

審校:關露露   責編:唐美玲、郭宗源

版權聲明

「中學生時事政治報」微信公眾號原創稿件歡迎大家轉載,轉載時請務必註明出處「中學生時事政治報」。本公眾號轉載的其他稿件,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版權歸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者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或依法處理。

聯繫我們

電話:15517547321

電話:15378705486

相關焦點

  • 高考滿分答題技巧丨高中歷史開放性試題(小論文題)解題指導方法
    關於高中歷史「小論文」,該試題分值固定,屬於開放性試題。它的開放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材料開放、問題開放、答案開放、學生的思維開放。解題技巧指導:步驟一:看問題、明要求、確定對象步驟二:細讀材料提煉觀點在提煉觀點的時候一定要做到言簡意賅並要用專業術語表述。步驟三:組織答案組織答案時分三段:第一段觀點部分。
  • 高考歷史小論文題型和解題思路
    一般而言,要把題幹中的問題帶到材料中去閱讀,當然,如果材料太長,我們還要學會分層處理,關鍵詞一般應該是出現的頻率比較高的字眼。找出關鍵詞,明確觀點,也就完成了該題的第一步。2、聯繫知識,羅列論據,安排結構。一般來講,高考試題中的小論文題的材料不會是生僻冷門的,應該是比較熟悉的內容,換言之,就是比較有話寫之類的題目。要不然,就失去了考查的意義,也不利於高考的選拔。
  • 【高考歷史乾貨】歷史小論文題目應該怎麼寫?
    高三文科生在平時考試以及高考經常遇到小論文的題目,很多同學都反映難以下手,往往是碰運氣,本期由乾貨正經學的兔兔學姐給大家分析一下哦~ 這類題型是一種很難把握好的題型,不僅材料變化多、問題不固定,回答也可以是多元的,主要是要培養你的開放性、發散性思維,如果沒有準備或者恰好考到了一些自己不太熟悉的知識就會有些捉襟見肘
  • 乾貨分享——歷史小論文解題技巧
    立論題,一般要求依據或者確定正確的觀點、結論,運用正確的理論,選取有關的史實,從正面論證某論 點的正確性,或談談對某一正確觀點的理解與認識。論證的方法有歸納論證,對比論證,層遞論證,因果論證等,根據需要採用一種或幾種。   答題格式是:指出觀點正確。
  • 「高考歷史論文攻略」全方位解讀高考歷史小論文答題套路!實用
    很多同學都跟學姐說不會寫歷史小論文,答題時總是感覺無從下手,得不來分數,歷史也總是打不來高分~所以學姐趕緊動手整理出一篇解題方法來認識:該試題分值固定、屬於開放性試題。解題技巧指導步驟一:看問題、明要求、確定對象步驟二:細讀材料提煉觀點
  • 高考歷史解答題題型及解題技巧
    在高考試題中,歷史解答題常常以六種題型出現:敘述型、綜合型、說明型、比較型、評述型和開放型。2.綜合型把分散在教材不同章節、不同國度、不同歷史時期但又有某種聯繫的歷史內容融合在一起進行綜合考查,它既便於考查學科知識之間的系統聯繫,又注重考查多層次、多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從解答方法上看,多運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解答方法解題,是敘述、論證、分析、比較等的綜合體。這種題型的突出特點是內容跨度大,能力要求高。
  • 高中歷史小論文題解題指導
    解題概述認識:該試題分值固定、屬於開放性試題。它的開放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材料開放、問題開放、答案開放、學生的思維開放。解題技巧指導:步驟一:看問題、明要求、確定對象步驟二:細讀材料提煉觀點 在提煉觀點的時候一定要做到言簡意賅並要用專業術語表述。
  • 中考化學開放性試題的解題技巧
    開放性試題是近年來中考的一類「亮點」題型,也是中考的熱點題之一。所謂開放性試題是按命題的要求和分散性傾向分類,具有條件的不對應性,結論的不確定性,內容的新穎性,思維的多樣性,過程的探究性,考查的多層次性和知識的綜合性,答案的多向性等特點的試題。這類試題往往以情境為切入點,內容主要涉及能源和環保問題、實驗設計與知識方法總結等。
  • 【考試寶典】初中歷史綜合題的解題技巧!
    它不僅融閱讀、判斷、理解及闡釋本質和內在聯繫為一體,而且因其材料精煉、內涵豐富、信息含量大而閱讀量小等特有優勢,成為考試中測試綜合能力的重要方式。 主要有單純表格型、單純圖片型和文、圖、表混合型綜合題等形式。變化性、對比性和直觀性是歷史圖表材料承載信息最顯著的特點。
  • 高考歷史備考:十一類試題解題方法梳理
    此類題在題幹中一般都有「相同點」、「不同點」、「共同」、「相似」等標誌性詞語,有些題也有反映程度性的詞語,如「最大的不同點」、「最根本的不同」、「本質上的相似之處」等。有些試題,題幹中無「比較」、「異同」等字眼,但解題過程中必須用到比較的方法。
  • 歷史技巧丨超實用高中歷史十一類試題解題方法
    此類題在題幹中一般都有「相同點」、「不同點」、「共同」、「相似」等標誌性詞語,有些題也有反映程度性的詞語,如「最大的不同點」、「最根本的不同」、「本質上的相似之處」等。有些試題,題幹中無「比較」、「異同」等字眼,但解題過程中必須用到比較的方法。
  • 歷史技巧丨超實用高考歷史十一類試題解題方法,不看後悔!(附電子版)
    貼心的歷史君來為你送乾貨啦~今天君君為大家送來了高考歷史十大類試題解題方法指導。——歷史君異同型(比較型)試題比較型選擇題是把具有可比性的歷史事件或同一歷史現象在不同歷史階段的反映放在一起,讓考生通過分析、比較,歸納出其相同點或不同點。
  • 【解題方法】高中歷史圖表類試題的解題策略
    近幾年,歷史圖表類試題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點。
  • 高考歷史「小論文」難高分?北大學姐教你「滿分解題技巧+步驟」
    高中的學弟學妹們你們好呀,學姐讀研之前工作了一段時間現在正式開學了,深深的覺得上學的感覺真好,希望你們也能珍惜高中生活今天學姐和你們討論一下高中歷史小論文,很多高中文科生都和學姐說這裡學姐今天就教你們怎麼能高分學姐本篇文章解釋了歷史小論文的解題技巧
  • 高中歷史丨超實用高考歷史十一類試題解題方法,不看後悔
    今天為大家送來了高考歷史十大類試題解題方法指導。- 01 -異同型(比較型)試題一.什麼是異同型(比較型)歷史試題?此類題在題幹中一般都有「相同點」、「不同點」、「共同」、「相似」等標誌性詞語,有些題也有反映程度性的詞語,如「最大的不同點」、「最根本的不同」、「本質上的相似之處」等。有些試題,題幹中無「比較」、「異同」等字眼,但解題過程中必須用到比較的方法。
  • 試題研究:如何寫好歷史小論文?最全小論文題型和解題思路~
    立論題,一般要求依據或者確定正確的觀點、結論,運用正確的理論,選取有關的史實,從正面論證某論 點的正確性,或談談對某一正確觀點的理解與認識。論證的方法有歸納論證,對比論證,層遞論證,因果論證等,根據需要採用一種或幾種。   答題格式是:指出觀點正確。
  • 【試題研究】如何寫好歷史小論文?最全小論文題型和解題思路~
    立論題,一般要求依據或者確定正確的觀點、結論,運用正確的理論,選取有關的史實,從正面論證某論 點的正確性,或談談對某一正確觀點的理解與認識。論證的方法有歸納論證,對比論證,層遞論證,因果論證等,根據需要採用一種或幾種。   答題格式是:指出觀點正確。
  • 高中高考歷史小論文該如何分類型寫?(高考必考類型-下)
    小思本人為2020山東高考考生 高考 歷史單科成績:95很開心在百度遇見你,與你分享歷史學習乾貨對圖表信息類試題的解答:一是要注意判斷表格由哪些歷史事物構成;二是要注意表格中各組成部分的關係;三是要注意表格中各組成部分數量的變化,進而通過其相互關係,判斷表格所反映歷史事物的變化原因、表現特徵及其影響等,獲取歷史信息
  • 高考歷史小論文專題:答題技巧指導+題型分類+真題演練(含答案)
    【距離2020年高考還有49天!】高考試卷中的歷史小論文題,一般有兩種類型,一是史論題,要求考生證明某一歷史觀點是正確的或者是錯誤的;二是史料題,要求考生從給出的史料中提煉出文章的主題,然後自擬標題,謀篇布局,撰寫論文。作為高考新題型,立意高、題型新,在高考中屬於難度大得分低的試題,考查了高考的四大能力、五大素養!是不折不扣的壓軸題。
  • 【試題研究】高考歷史選擇題命題趨向、命題特點及解題策略
    2.延展知識的長度所謂知識的長度延展,是指突破課本上的歷史敘述,通過史料對相關歷史事物進行時間進程的延展,形成更加完整的歷史線索,突出不同階段特徵的變化,考查的是學生的比較歸納能力。從根本上說,這類試題側重考查的是通史。一種是小切口的、微觀通史;一種是大跨度的、宏觀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