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具備歷史小論文的三要素
1、論點(觀點):觀點應明確、清楚
2、論據(證明觀點的證據):證據要準確求真。要選擇能證明論點的典型史實。
3、論證(用證據證明觀點的過程):
(1)論證過程邏輯要清楚、嚴密,經得住推敲,做到證據與觀點之間的無縫連接。
(2)論證過程應有「歷史味」,用學科語言,做到言必有據,論從史出、史論結合,切忌大白話和空發議論,或簡單的羅列史實。
(二)表述成文
不能像問答題一樣,應以文章的形式來呈現。
(三)語言精煉
歷史小論文一般都有字數限制,應抓住材料中的關鍵信息,在充分理解材料和命題意圖的基礎上,先打草稿或腹稿再動筆,以保證語言精煉、切中要害。
(四)解題技巧
1、瀏覽材料,找關鍵詞,明確觀點。很多學生,在提煉觀點時沒有根據題意,導致跑題而失分,十分可惜。由於題幹中的觀點並不全面,而不能完全獲悉,因此,就必須要閱讀材料,找出關鍵詞。何為「關鍵詞」?那就是材料中的主體或者是圍繞的中心,它反映了材料的主要意思和要旨。一般而言,要把題幹中的問題帶到材料中去閱讀,當然,如果材料太長,我們還要學會分層處理,關鍵詞一般應該是出現的頻率比較高的字眼。找出關鍵詞,明確觀點,也就完成了該題的第一步。
2、聯繫知識,羅列論據,安排結構。一般來講,高考試題中的小論文題的材料不會是生僻冷門的,應該是比較熟悉的內容,換言之,就是比較有話寫之類的題目。要不然,就失去了考查的意義,也不利於高考的選拔。
3、下筆成文,講究格式,史論結合。所謂「萬事開頭難」,寫論文也不例外,因此一定要下定決心,寫好開頭。有些學生寫的開頭很長,但觀點始終沒有明確,有點含含糊糊的味道,這是不行的。其實開頭不要寫得太多,就是開門見山,觀點是什麼就寫什麼。同時,一定要講究格式。在高考評分中對論文的結構是要計分的,這就要求考生應該在論文中分段,突出結構。如果單列政治、經濟、思想原因的話,最好也將它分開寫,這樣顯得有層次結構。另外,史論結合要求學生史中有論,論從史出。一定要使用歷史學科語言,切忌口頭語。單純的史實堆砌,或者是整篇的論述,都是不能得高分的。
(五)答題思路
1、閱讀審題:可先看問題後讀材料,再審題目中特別強調的要求。這樣做即可克服閱讀的盲目性,節約時間,還能保證論文不會游離主題。可是,在實際考試中偏離主題的論文大有人在。要有自己的思考,寫成流水帳。
2、確立主題:對於史論題,由於題幹題目已經提供,只要略加改造即可。改造的思路是,讓觀點明確即可。
3、草擬小標題:材料式的小標題(分論點)可以從材料中歸納提出,小標題不宜太多,否則變成羅列史實的帳單了。
4、撰寫成文:正文結構需要具備四要素:論點、論據、論證、結論。
(1)論點是論文闡述的具體觀點,相當於文章的主題和小標題,要明確、簡練、不能含糊費解。
(2)論據服務於論點,一般用題目所給材料,相關歷史事實或自己的拓展性思考來說明論點;
(3)論證是用理論(文明史理論)做指導,選取典型的事例或運用嚴密的邏輯分析來闡述和證明論點。
(4)結論是對全文進行扼要概括或總結。
一篇好的應試小論文標準:
①主題明確符合要求,力爭富有創意。
②論據充實,引用的材料恰倒好處。
③論證過程科學準確,邏輯嚴密,詳略得當。
④結論正確,首尾呼應。能由感性知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能抓住本質,給人以深刻啟示。
⑤語言要有史學之一般特點。要真實準確又頗具文採,要講究理性又富感染力,切忌文學之朦朧浪漫和虛構誇張的散文化傾向。
(六)題型分類
1、觀點評析類
觀點評論(析)類試題的特點在於評價的對象不是具體的歷史事物或歷史現象,而是歷史觀點。歷史觀點是人們對客觀對象的主觀評價,可能與客觀歷史存在某些不符,因此還需要對歷史觀點進行再「評論」。這種題型非常富於「歷史味」,具有「借古鑑今」的功能,很受命題者的青睞。下面以這道高考題為例,分析這種題型的解題步驟和解題技巧,從中得出規律性的認識。
解題步驟與方法
(1)亮明觀點。用詞一定要確定。比如我認為...正確、我認為...錯誤等。正確、錯誤之後一定要用明確的語句把你的觀點表述清楚。要對材料進行提練概括,儘量不要照抄材料原文。(關鍵詞可以抄下來)
(2)用史實來論證這個觀點。史實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思路一: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社會生活。
思路二:內因、外因。更多高考資料點這裡……
思路三:國際因素、國內因素。
思路四:與該事件有關聯的多個主體(國家或組織)等。
思路五:主觀、客觀。不同的問題適用不同的思路,在審題時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寫答案,千萬不能想一句寫一句。史實與觀點要緊密結合,要準確運用所學的知識,表述要準確,層次要清晰。
(3)總結提升,一定要有這步,做到首尾呼應,可以適當加入怎麼做,不必展開論述。
2、歷史地圖比較題
【訓練技巧】
理解要求,解答入規合範歷史小論文存在命題形式和議論方式的區別。因此,應注意正確審題與規範答題。
首先,要判定題目主題與解答範圍
其次,要提煉觀點,歸納史實,考慮史論如何結合;
最後,判定立論還是駁論,選擇答題格式,展開評論。
3、立論題
一般要求依據或者確定正確的觀點、結論,運用正確的理論,選取有關的史實,從正面論證某論點的正確性,或談談對某一正確觀點的理解與認識。論證的方法有歸納論證,對比論證,層遞論證,因果論證等,根據需要採用一種或幾種。
【答題格式】:指出觀點正確。圍繞觀點或結論,按題目的具體要求和限定範圍,進行評述或論證。
4、駁論題
先要認真思考對方的觀點及支持觀點的理由和根據,弄清其錯誤的實質。然後展開批駁,一要批駁對方的論點,以揭示其錯誤的性質;二要批駁對方的論據,以證明其虛假或證據的不足;三要批駁對方的論證,以揭露對方議論中所運用的論據與論點之間存在的矛盾或邏輯錯誤。這樣,才能駁倒錯誤觀點,闡明正確的思想與結論。
【答題格式】
(1)判斷觀點或結論的錯誤,圍繞主題及規定範圍確定正確的觀點並進行史實論證,亦即對錯誤的觀點進行駁斥的過程,最後,進行理論分析,指出錯誤之處及其根源和實質。
(2)觀點統帥材料觀點是歷史小論文的靈魂,而史論結合才構成它的身軀。當然,這觀點必須是正確的觀點,它的依據就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進行歷史小論文的審題和解答時,不管是否定和駁斥錯誤的觀點,還是正確地評價人物、事件或是確定和論證正確的論點,都應該選準理論觀點和有關史實,進行評論,否則將離題千裡,不合要求。
(3)著眼重點,訓練多向思維歷史小論文主要考查學生理論應用和分析論證的能力,雖高於教材,但仍源於教材,它一般都是針對教材中的重點知識設計命題。因此,在掌握教材重點知識的基礎上,注意指導學生多向變換角度分析教材,升華認識,十分有助於學生解答好歷史小論文題目。
變換基礎知識認識角度的方法,主要有三種:一種是提供材料或觀點,創設新情境,以深化認識,提高分析能力。一種是對已形成結論的知識問個「為什麼?」以訓練歸納史實、論證觀點的能力。還有一種是聯繫相關知識提出問題,以培養學生的縱橫聯繫、比較分析的能力。
(4)重視滲透、遷移,全面提高學科能力儘管歷史小論文這種形式,比分大,難度高。但只要充分發揮技能遷移的作用,重視學科知識與答題技巧的相互滲透,完全可以找到迅速有效地提高解題能力的捷徑。
所謂遷移,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指已經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對後來的學習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其中起促進作用的影響叫正遷移,起妨礙作用的影響叫負遷移。要利用的當然是正遷移的作用,主要是利用學生已經掌握的相關學科知識和解題分析能力,要儘快適應歷史小論文的答題要求。
審題思路方面,我們能遷移的知識與技能有:
①語文學科中的文言文和現代文正確釋讀與概括的能力,議論文立論與駁論的技巧,以及文字表達條理清晰、邏輯嚴密的基本功。
②政治學科中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基本觀點。
③歷史本學科中學過的歷史知識和基本規律。
5、修改建議類
(1)全不全?看材料思考的角度全不全,是不是正反兩方面考慮到,是不是經濟政治文化都涵蓋全了。
(2)對不對?史觀運用的對不對?表述的是不是正確?時間、邏輯、順序運用對不對?
6、文字比較類
比較類試題是把具有可比性的歷史事件或同一歷史現象在不同歷史階段的反映放在一起,讓考生通過分析、比較,歸納出其相同點或不同點。
【解題步驟及方法 】
(1)提取關鍵詞,比如材料反映的主題、引文出處、時間等。
(2)確定比較點,有些試題,設問中並沒有「比較」、「異同」等字眼,而是用「變化」「發展」等字眼,但解題過程中必須用到比較的方法。
(3)注意潛臺詞,有對歷史事件或現象的表面問題進行比較的,更多的是對歷史事件或現象的本質問題進行分析比較的。
7、關係探討類
關係探討型是文字材料題的一種變形,但又比文字材料更形象,可以通過數學公式、示意圖以及歷史詞組之間箭頭的指向和相互之間的關係,從而更好地找到解題思路。
試題材料的呈現形式有以下三種:
一是公式關係探討類,
二是示意圖關係探討類,
三詞組關係探討類。
8、圖表信息類
圖表是形象化的語言,直觀簡明,信息量密集,能綜合考查考生捕捉信息,分析解釋信息,並作出評價等諸多能力。圖表類型眾多,表格、圖片、折線圖、曲線圖、柱形圖和餅狀圖是最常見的類型。
對圖表信息類試題的解答,
一是要注意判斷表格由哪些歷史事物構成;
二是要注意表格中各組成部分的關係;
三是要注意表格中各組成部分數量的變化,進而通過其相互關係,判斷表格所反映歷史事物的變化原因、表現特徵及其影響等,獲取歷史信息。
9、自擬論題類
要求考生根據已有信息獨立思考,自己發現問題並尋找適合的角度作答。從「學者觀點」到「自成一說」,角度更多,開放度更大。其視野開闊,貫通中外,立意高遠,直面熱點。
解題步驟及方法 解答此類試題:
首先,仔細研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領悟命題意圖或試題立意;
其次,根據獲取的有效信息,圍繞主題自行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
最後,調動所學知識對所擬的觀點進行嚴密的論證。
10、建築布局比較類
具體解題步驟如下:
(1)審設問,分析試題類型。依據試題要求,確定試題類型,明確答題方向。
(2)讀圖片,提取有效信息。從建築圖片的標註文字、外形、布局、方位等方面提取有效信息。
(3)聯所學,分析現象本質。結合所學知識,從政體變遷、思想觀念、經濟發展等角度分析建築圖片反映的歷史本質。
(4)組答案,注意答題規範9觀點(主題)提煉類(補充)主題(觀點)提煉類試題主要有關鍵詞類、大事年表類、圖片類、示意圖類、文字材料類等形式。
解題步驟如下:
第一步,從材料中提取信息,概括主題詞。
第二步,結合具體史實,史論結合進行論述。
第三步,補充關鍵詞,務必補充與主題切合的自己相對熟悉的主題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