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許俊會見澳門主流媒體海南採訪團

2020-12-13 海南日報數字報

  本報海口5月11日訊 (記者陳蔚林 見習記者陳潔鋒)今天上午,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許俊在海口會見了澳門主流媒體海南採訪團一行。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澳門14家媒體來瓊採訪交流
    (以下簡稱中聯辦)組織澳門主流媒體採訪團於昨日抵瓊,開展為期4天的採訪交流。今天下午,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和省外事僑務辦(省港澳辦)在海口聯合舉辦了海南省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介紹會暨媒體交流會。  採訪團由澳門日報副總編輯蔡彩蓮帶隊,中聯辦相關部門負責人任顧問,澳門日報、華僑報、市民日報等當地14家權威媒體近20名記者參加。
  • 澳門主流媒體記者走進亞龍灣熱帶天堂採訪
    5月13日上午,澳門特區主流媒體記者採訪團一行20多人,蒞臨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三亞亞龍灣熱帶天堂森林旅遊區進行參觀拍攝採訪。(黃慶優攝)  人民網海南視窗5月13日電 13日上午,澳門特區主流媒體記者採訪團一行20多人,於今天上午蒞臨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三亞亞龍灣熱帶天堂森林旅遊區進行參觀拍攝採訪。
  • 澳門主流媒體關注我省社會經濟發展成就
    本報海口5月18日訊(見習記者陳潔鋒)由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以下簡稱中聯辦)組織的澳門主流媒體採訪團於5月13日結束對我省的實地採訪,返回澳門。記者今天從省外事僑務辦公室獲悉,在澳門採訪團抵瓊後4天內,就有11家媒體刊發了44篇涉及我省經濟、社會、旅遊方面的報導。
  • 海南日報數字報-美景帶回去 友誼留下來
    3天半的採訪。  「這次採訪充分發揮了媒體特有的宣傳力量,有助於加深兩國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海南人民的善意、熱情和充滿智慧的民族文化,就這樣無障礙傳遞給了前來採訪海南之美的韓國記者們。  26日上午,韓國記者們來到檳榔谷景區,在一場歌舞表演中,海南黎族的哈、潤、賽、杞、美孚五大方言特色節目輪番出場:鑽木取火、田園生活、黎家鼓舞、求愛對歌……一個個展示著原生態黎族生活與文化的情景讓韓國採訪團的記者們大開眼界。  東亞日報社會部記者權五赫開心地表示,這樣的體驗非常新鮮好玩。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人在馬來西亞
    ——編者按  12月14日,由馬來西亞海南會館聯合會副總會長、檳城海南會館主席林秋雅拿督帶隊,馬來西亞文化交流團一行36人,在海南大學舉行了學術交流、文藝演出等活動。此後,來賓們還將趕赴三亞進行文化交流活動,其中包括探訪三亞回輝村。
  • 澳門主流媒體在福建採訪考察
    採訪團了解福建自貿區平潭片區發展情況福建自貿區福州片區服務大廳原標題:澳門主流媒體在福建採訪考察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徐豔清):8月9日至13日,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區聯絡辦公室組織澳門主流媒體赴福建採訪,進一步促進澳門與福建兩地的交流。
  • 海南日報數字報-散客拼團 短板如何拉長
    6月6日上午,海南主要做散客拼團市場的旅行社齊聚一堂,再次面對這個老話題、老問題。  「與全國市場相比,無論從服務還是品質,海南的散客拼團市場其實處於中上水平,但無論是媒體還是政府組織的暗訪,往往都會選擇價格最低的團參團,當然也就發現了那些多年來始終很難解決的頑疾,一經曝光之後,讓很多人誤以為這就是海南旅遊市場的現狀!」
  • 海南日報數字報-「醫療+健康+旅居」模式吸金有力
    在此次北京春季房展上,以海口組團為代表的海南房地產頗受北京購房者關注。北京房展組委會調查顯示,觀展者中想買海南項目的佔比高達48.6%,成為此次展會上最熱門地區,「醫療+健康+旅居」模式吸金有力。  宣傳方面,承辦方海南日報報業集團、海口市住建局提前在北京做了大量宣傳。在《北京晨報》《京華時報》等主流媒體刊發海口形象廣告、展會信息等。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高校迎來大批「00後」新生
    海南日報記者近日對此進行了採訪。  「00後」新生流行「空手到」  8月29日下午,海南醫學院校內快遞代收點前人頭攢動。不少「00後」大一新生與父母一起來領取包裹,裡面大多是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  開學報到時,海南醫學院大一新生李佳佳只背了一個雙肩包,其他行李全部從老家寄到學校。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椰子如何「長大長壯」
    連日來,海南日報記者走訪多家椰子產品企業和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等科研單位,聆聽各界學者、專家和業內人士的聲音。邢少戀告訴海南日報記者,「三禾椰娘」在不走商超渠道、不做鋪天蓋地宣傳的情況下,短時間內取得這麼好的銷售成績,出乎她的預料。  不過,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內地同類企業強大的營銷攻勢,讓邢少戀感覺壓力不小,有時,她也不得不為內地企業品牌代加工產品。
  • 海南日報數字報-那些「藏」在海南高校的博物館
    8月29日,海南日報記者走訪多所高校了解到:海南有六所高校具有一定規模的博物館,分別是海南大學博物館、海南師範大學生物多樣性博物館、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南海文化博物館、海口經濟學院博物館、三亞學院博物館、瓊臺師範學院博物館。其中,瓊臺師範學院只有校史館,僅陳列了老照片,但因為其是海南最古老的高等學府,有數百年歷史,本身便被一些專家視為「博物館」,具備博物館的相關功能。
  • 海南日報數字報-全人員在崗 全天候報導 全身心助農
    2月25日晚上,海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裡,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南海網記者任桐仍在進行著一項人物採訪拍攝任務。當拍攝完最後一個鏡頭,時間已經凌晨。從大年初二開始,這位同時也是兩個孩子媽媽的女記者已在疫情報導第一線連續工作31天。  「說不累是不可能的,但記者這份職業有它必須承擔的責任。」
  • 海南日報數字報-第二屆海南省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先進事跡
    在省瓊劇院工作以來,符傳傑先後在青年團、二團、一團工作。他積極服從組織的一切安排,團結協作、敬業愛業,堅持「二為方向」,貫徹「雙百」方針。積極響應黨中央「三下鄉」活動號召,深入農村、偏遠地區為廣大的瓊劇觀眾進行演出。符傳傑曾隨團先後赴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和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進行藝術交流和演出,深受當地華僑同胞的讚賞。
  • 海南日報數字報-曼谷街頭的海南味
    泰國,在這個51.3萬平方公裡土地上生活的6800多萬人口中,有600多萬華人華僑,其中祖籍海南的華人華僑有150萬人左右。上千年來,他們乘坐船隻,沿著海上絲綢之路,漂洋過海,在泰國紮下了根。  在曼谷生活的瓊籍華人華僑在融入當地社會與生活中時,也帶來了不少海南文化,兩種文化互相融合,衍生出一派散發著「泰香」的海南味。「泰籍海南味」,是曼谷不少街巷中真實的一面。
  • 海南日報數字報-日本侵略者對海南島的文化滲透
    筆者曾採訪過當時在中小學校就讀或工作的14位老人,據他們回憶當時在中小學校擔任日語教師的大多是日軍中的文化程度較高者,而並非科班出身的教師。為了解決這一問題,1942年4月日軍在海口市創辦了海南師範學校。該校主要招收來自日本國內或臺灣、朝鮮等殖民地區的學生,進行六個月的培訓後分配到島內各地做教師。除此之外,該校還承擔了中國人教師的再教育任務。
  • 海南日報數字報-餐廳美味香 消費暖意濃
    為助力防控疫情,同時保障市民生活需求,2月6日,省酒店餐飲行業協會動員省內300多家餐飲企業及酒店餐廳提供外賣、團餐等服務。  「疫情給餐飲企業帶來很大的損失,但我們不畏困難,積極自救,努力恢復品牌活力。」3月27日,海南拾味館餐廳負責人龔季弘告訴海南日報記者,疫情期間,拾味館在海南的22家門店相繼開始提供無接觸安心外賣服務。
  • 海南日報數字報-2019年海南國際旅遊島歡樂節開幕
    這是首次由文化和旅遊部與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舉辦並「全面升級」的一屆海南國際旅遊島歡樂節。邁入「20歲」的歡樂節,作為海南國際旅遊消費年活動的重頭戲,在海口主會場和三亞、儋州、瓊海、萬寧和陵水等5個分會場,設置了200多項豐富多彩的全域旅遊歡樂主題月活動,進一步突出「旅遊+文化」「旅遊+體育」等特點,以海南特色、國際風範為海內外遊客打造歡樂海洋,活動規模為歷年之最。
  • 海南日報數字報-「為海南出力做事是我的幸福」
    「我對海南不陌生,我的大學本科畢業設計就是結合海口龍昆北路城市設計項目完成的。」在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周玉斌介紹道。1992年初,周玉斌和同學一行來到海南。他還記得,當時的海口,最繁華地帶是海秀路,濱海大道還在建設當中,現在海南的變化已經翻天覆地。  26年後,周玉斌因工作來到海南,只不過這次他更加有責任與使命感。
  • 《澳門日報》社長陸波:「澳報澳辦」打造澳門媒體最強音
    (華文傳媒論壇)《澳門日報》社長陸波:「澳報澳辦」打造澳門媒體最強音  中新社澳門10月6日電 題:《澳門日報》社長陸波:「澳報澳辦」打造澳門媒體最強音  中新社記者 龍土有  「如果報紙上滿紙都是天下大事,一副教訓人的面孔,就會把讀者趕跑。沒有讀者,縱使你有天大的道理,都沒人看。」
  • 海南日報數字報-劉賜貴會見臺灣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會長江丙坤
    本報海口6月29日訊 (記者彭青林)今天下午,省委書記劉賜貴在海口會見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前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