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某省會城市的家長濤媽訴說了自己的困惑:家長群的「領袖」--「家委會」向來出手闊綽,連帶著其他家長也要跟風,去年班費是400元,今年一開學班費就漲到了500元,並強調遇到大型的活動還要額外交錢,這樣的「收費標準」讓她很是傷神。雖然小孩已經上初三了,需要集體購買的資料確實有,但是對於家庭並不闊綽的她總有點心痛這個所謂的資料費錢。
針對這個情況,學校對部分班級進行了調查,發現近期大部分班級家委會通知讓每位家長交兩百塊班費,錢不多,但許多的家長較起了真起了疑慮:收兩百塊班費(有的班級達到500),一個班五十個學生,一萬多塊(或者2萬多塊),一年用得了那麼多嗎?教室這是要裝空調?後來還是和該班班級商量重訂收費標準,並採取自願上交的原則,不交資料費的,以後學習資料自行購買。這個消息也在網上留下了很多評論
評論一:認可家委會收班費的行為,覺得收費合理,人家記了帳,而且給家長省了事,孩子也樂得坐享其成,作業本都由家委會從班費採購。要給教室買窗簾,飲水等等,這就看不懂了,這教室要弄得跟家裡一樣舒服?教室布置的事難道不是學校的事情?
我在這裡引用一個家長的原文:「我就是家委會成員,負責財務管理的,每個學期收一百元,用於各科課外書一本,運動會給孩子們買點水和零食!那些逼逼家委會的家長,不用交班費,自己去買書,自己去送水好了!自願原則!收個錢還要記帳,買書還要三個家長去詢價,然後作出明細發給家長群!很麻煩的!浪費時間,為啥要做這個事情,是因為我女兒是班幹部,大隊委成員,都是競選上的,不存在老師偏心我的孩子,因為我的孩子學習好,熱心助人,願意分享,付出!她希望能為班級做點事,我就去了!沒有一個家長是靠做家委會工作賺錢的!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多想一些美好的東西!」
評論二:不知道該說什麼,真的看見這題太心寒了,我是家委會的,三年了,跑腿買書,買資料,列印,買了書還吭哧吭哧搬書去學校發。累死累活,有些家長會說謝謝,有些家長屁都不放一個。
六一,教師節,新年,元旦,布置教室,買東西,買禮物,每次光是淘寶就能逛個三天晚上,貨比三家,生怕買貴了多花錢,家長們有意見,我們家委會沒有多拿一分錢。每天還得調節四十多個家長的矛盾,孩子吵鬧,打架,有矛盾,群裡罵戰你見過沒有,幾乎每周都有!
再給我選一次,打死不幹家委會,選上了沒辦法啊,還有三年,繼續熬吧!說實話,最吃力不討好的就是家委會,老師有什麼也是抓我們五個來罵!而且兩百塊錢開學買學習資料都不夠,坐標南京市區!不服來噴。
評論三:本人70後,上學時候經濟落後,物資匱乏基本沒啥花銷。吃飯都是問題,更不可能交班費了。後來高中和大學時交過班費因為需要搞些集體活動。現在交200和錢貶值有關。在比如複印練習用卷子、喝的桶裝水這些都是要錢的。所以不反對交班費,只要用到地方。
評論四:蠻討厭家委會的,不知什麼時候興起來的。我們小時候都是學生自己組織些活動,得到很好的鍛鍊機會。現在開個運動會送個水,開個玩會去拍拍照,這些不能孩子們做嗎?收班費,一收兩三百塊,想過別人的感受嗎?我周圍一些外地打工的人,兩三百塊就是一個星期的菜錢,不管你們信不信,這就是事實。孩子上學時,用班費買了書桌和書放在教室,美其名曰讓孩子多讀書,一學期後,學校分班了,這書桌和書也不知哪去了。所以還是不要設立家委會的好。孩子們聽老師話,好好學習,家長配合老師工作就行了。
評論五:1、現在學校有好多文娛活動,比如什麼「班班有歌聲」、「節目匯演」等等。在學校的教學理念裡面,這些活動對於一個班級的凝聚力是有幫助的,家長其實也很認可這一點,沒有一個家長願意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只懂得念書的娃娃吧。那麼,這些表演,對於低年級的孩子,難度都比較大,需要適當的邀請專業一點的課外老師在課外進行輔導,這就是費用。
2、課本以外,正常一定會有輔助教材的,但凡對學生有一點要求的老師都會建議一定範圍的輔助教材。這種情況下,大部分家長都願意有人幫忙統一購買,實踐也證明了統一購買可行且比淘寶而言,並不會貴的。3、如果有班委會的成員想通過班級這個集體來賺錢,通過收取班費的方法賺錢,這個人賺錢水平太低了,就讓她賺吧,哈哈哈。
各位看客,你們怎麼看呢?歡迎留言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