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委會的出現,原本是為了更好地溝通學校與家長的工作,通過建立有效的家校溝通,共同為孩子的教育來出謀劃策。但往往在現實中,就容易走樣。
家長爆料家委會收取高額班費
近日,安徽阜陽本地家長爆料:阜陽清河路第一小學某班級家委會在2019~2020年第一學期總共收取了13,200元的班費,而且已經造成的赤字,就是超出了13,200元,並且還沒有公開明細。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學期班費又開始收取了,雖然這個學期比較短,但仍然要求每人繳納200元班費。
家長對此提出質疑,班主任為何對這種收費是默許的,作者就是屬於縱容呢?黨委會到底應該充當什麼樣的角色?
家委會應該充當什麼角色?
在我們過去讀書的時候,根本就沒有家委會的概念,但是最近幾年在全國各地的學校都出現了,家委會的出現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可以更好的搭建學校和家長之間的橋梁,很多事情可以有緩衝的作用,不需要班主任來直接面對家長,家長之間可以先形成統一意見,然後再和班主任進行溝通,既提高了效率,也避免了矛盾。
說白了家委會更多的作用應該是保護學生的權益,為學生提供服務,更好的去和老師溝通,比如學校食堂夥食不好了,家委會就可以派出代表去和學校提出意見,老師上課有問題也不需要家長單獨去提意見,可以由家委會安排代表去和老師溝通。
家委會實際在幹什麼工作呢?
但在現實中,很多家委會幹的根本就不是本職工作,在我看來很多家委會的成員都有看老師臉色辦事的行為,家委會現在更多的是在代替班主任完成班級管理工作,比如班級的布置,衛生,收取班費,班級的各種活動,書刊雜誌訂閱等等,但這些事情真的是家委會該做的嗎?
我並不覺得如此,家委會之所以非常積極,更多的是因為家委會成員為了自己孩子的利益在和老師套近乎而已,說的更直白一點,就是借著集體的利益在獲取個人的利益而已,當然我說的只是現象,並不是所有的家委會都是如此。
收取高額的班費應該嗎?
家委會在收取班費上必須要謹慎,孩子去學校的任務是學習,而不是坐在宮殿裡享受,沒有必要花那麼大的價錢去布置教室,搞各種活動,再說每家的經濟條件也不一樣,雖然家委會說是遵循自願的原則,但實際上就算有壓力大家也會繳費的。
另外,這種收費也會形成孩子之間的攀比,會像一些孩子覺得高高在上,也會讓一些孩子覺得自卑,讀書的那些事情越簡單越好。
每一項費用的收取,都必須要經過充分的討論,但實際上很多家委會都是直接代替了家長作出決定,然後發通知,雖然在通知裡也說了自願,但實際上已經變味了。
最重要的是,在支出的時候是否要提前報備方案,然後事後再公布明細?
所以,我認為家委會在這件事情上的做法是不合適的,雖然從收費通知上看不出太大的毛病,但是這些事情已經脫離了家委會的初衷,與此同時班主任也是有責任的,對於家委會的行為班主任必須要有所監督,此前曾看過報導家委會集體決定大家籌錢給老師購買教師節禮物,但是卻被班主任徹底否定,說明班主任對家委會的各種做法是有權叫停的,不能視而不見。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