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敢拒收現金?4家公司領罰單!

2020-12-27 中國消費者報

12月15日

央行發布公告強調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人民幣現金

不得歧視現金支付

近日

就有4家公司因拒收現金

被處以警告的行政處罰

12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北京營業管理部發布了行政處罰信息公示(銀管罰〔2020〕35號、36號、37號、38號),北京空港興航達客運有限公司、北京鳥巢商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大興分公司、北京樂堂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及百盛商業發展有限公司4家公司,因拒收現金被處以警告,作出上述行政處罰日期就是12月23日。

多看點:陝西一3A景區拒收現金被罰3000元

日前,陝西商洛一3A景區也因拒收現金領了罰單。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12月14日公布,柞水終南山寨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因拒收人民幣現金,違反人民幣管理規定,給予警告,並處人民幣3000元罰款的行政處罰;對公司運營總監肖海東給予警告,並處人民幣500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媒體曾報導多起拒收現金事件

據報導,今年11月初,武漢市民張女士為母親辦理出院,特地準備了現金支付餘款,可是沒想到工作人員卻提示他們不能使用現金。更令她沒想到的是,隨後,她又接連在物業、停車場、小賣部碰了壁,原因都是對方拒收現金。

無獨有偶,2019年2月,消費者施女士在成都秀麗東方遊玩時也遇上相似的情況:揣著現金接連問了好幾家店,都沒人賣東西給她。理由是管理方不允許商家收現金,違者罰款兩萬。

12月15日,央行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對外發布2020年第18號公告。央行表示,如果公眾或消費者發現拒收或者採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的,應妥善保留相應的證據或線索,通過城市政務熱線、消費者權益保護、金融消費權益保護等各種渠道進行投訴、舉報,央行將會同相關部門及時處理。

來源/綜合澎湃新聞 央視新聞 封面新聞

編輯/孫蕊

監製/何永鵬 田珍祥

相關焦點

  • 只收現金不便 拒收現金違法
    如果現金支付徹底消失,也會給生活帶來不便,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的因素。  今天,央行將發行2019年第五套人民幣的消息再次說明人民幣流通的重要性。此前兩天,央行營管部公布罰單,五家企業因拒收人民幣現金違法行為被給予警告。這五家公司分別是北京易車生活汽車服務連鎖有限公司、北京平潤信和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北京優品家商貿有限公司、北京聯東金橋置業有限責任公司、北京陽光星美國際影院管理有限公司。
  • 不收現金要被罰?全國首張拒收現金罰單出爐!為什麼?
    隨著網絡支付的普及,人們很多消費都不需要現金支付,一個手機便可以便捷地享受衣食住行。但是日前,在西安出現了全國首張拒收現金的罰單,對商家作出了行政警告處罰。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現在就由找法網小編來告訴你吧。
  • 國壽北分等三家公司因拒收現金被罰79萬
    12月31日消息,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公布的行政處罰公示表顯示,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北緯路營業部、北京市中山公園管理處和北京愛康國賓酒仙橋門診部有限公司三家單位因拒收現金分別領罰50萬元、10萬元和19萬元。
  • 拒收現金違法嗎?
    2016年4月,黑龍江某超市拒收1角、5角紙幣而受到媒體廣泛質疑。2016年10月,浦東金橋國際商業廣場某超市購物,不接受人民幣現金付款,僅接受某寶支付。
  • ...獲刑半年;景區拒收現金被罰3000元;中國成世界第一大實物消費市場
    安徽太和多家醫院涉嫌騙保 已刑拘8人12月20日,安徽太和縣委宣傳部部長回應該縣「多家醫院涉嫌騙保」一事。其稱此事基本屬實。截至12月19日,當地警方已刑拘8人,騙保的具體金額尚在核查中。12月14日,安徽太和多家醫院被曝光,以「免費」套路拉攏無病或輕症老人住院,涉嫌套取醫保基金。
  • 「拒收現金被記大過」是對「現金歧視」的必要糾偏
    隨著多樣化支付方式的廣泛運用,也出現了少數商戶為圖方便只接受非現金支付、拒收人民幣硬幣甚至紙幣的現象,給部分消費者帶來困擾。眼下,隨著行動支付的普及,買賣交易開始步入了「無現金社會」時代。人們開始慢慢地習慣於由隨身攜帶現金轉為行動支付,「一部手機走天下」已然成了現實。
  • 向拒收人民幣現金說「不」——中行永康市支行開展「整治拒收人民...
    為打造安全、高效、和諧的人民幣流通環境,根據人民銀行整治拒收人民幣現金專項行動的工作部署,中國銀行永康市支行於2020年11月16日參加了永康人行組織的整治拒收人民幣現金百城千家萬名現場宣傳活動。本次永康中行承辦芝英鎮宣傳點現場宣傳活動,牽頭工行、農行、建行、農商行、郵儲銀行、村鎮銀行、稠州銀行等7家機構開展宣傳,同時還組織人員參加城區大潤發宣傳點的宣傳。
  • 公司無正當理由拒收律師調查令 被法院開十萬罰單
    (原標題:拒不配合律師持「令」調查 這家法院開出10萬罰單)
  • 哪些是不屬於拒收現金的場景呢?
    如在路邊買點水果吃,卻被告知只能掃碼支付;如在停車場繳納停車費時只可以使用手機支付;如某餐廳更是打出「無現金餐廳」的廣告製造話題;如在旅遊景區內消費被拒收現金;還有調查發現,對於「無現金」支付,老年人更是直喊不方便
  • 「無現金社會」之辯:拒收現金是否違法?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線下商鋪接入多種多樣的掃碼支付和刷卡支付設備,甚至,拒絕接受現金支付的方式。一時間「拒絕現金」是否違法的問題被廣泛熱議。多方觀點認為,根據中國現行法律規定,拒收人民幣屬於違法行為。但相關法律並沒有明確表示,商家拒收現金是否違法,目前存在爭議。拒收人民幣屬於違法行為很明顯,現金在支付中的優勢正在逐漸消失。
  • 新版5元紙幣發行,拒收現金現象增多,專家:我國人民幣地位不變
    在人民幣出現「大變樣」之後,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甚至還鬧出不少笑話。由於這一版的人民幣和舊版相比,形象有了很大的變化,因此很多商家都不願意接受新版的人民幣,主要就是因為新版人民幣看起來太像假幣了。而在看同期發行的硬幣,老百姓對它們的「吐槽聲」也不少。
  • 整治拒收人民幣現金 人民銀行金華市中心支行在行動
    11月16日下午,人民銀行金華市中心支行組織開展了「百城千家萬名」整治拒收人民幣現金主題宣傳活動,全市43家銀行機構選擇金華火車站、義烏國際商貿城、東陽橫店影視城等50餘個人員密集場所設置宣傳點,並組織近千名志願者進社區
  • 一些場所明確表示不收現金 「拒收現金」合理合法嗎
    「對不起,我們不收現金,您有支付寶或微信嗎?」日前,記者在北京一家大型商場的冰淇淋店裡購買商品時,銷售人員明確表示不收現金。無獨有偶,北京多個名為「唱吧麥頌」KTV連鎖店也表示,「請刷卡或用微信、支付寶等,如果非要交現金,請準備金額正好的,因為沒法找零。」現金這個以往最受歡迎的支付方式被放棄,而拒收現金或不將現金作為首選正被越來越多的商家採用。
  • 遊樂園回應遊樂項目拒收現金
    可是事與願違,在安徽合肥一個遊樂園中,遊客付先生情緒激動大聲質問工作人員為什麼拒收現金。「我不要人家付,我手機裡有的是錢。我就問你,你們憑什麼不收現金?」「你有用沒有你找你們家領導啊!」「你當不了家你就不要來助理!」原來,付先生帶女兒遊玩某一項目時,工作人員拒收現金。付先生表示,他手機都拿出來了,不知道怎麼一句話就被激到了,他今天就要付現金。
  • 央行規範現金收付 釐清拒收現金行為邊界
    同時,對整治拒收人民幣現金(下稱「拒收現金」)提出具體措施。人民銀行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大約有13%的居民主要是通過現金進行支付,而不是通過電子支付。「目前中國65歲以上人口達到1.76億人,部分老年人難以較快適應電子支付。智慧型手機用戶有9.5億人左右,還有一部分沒有智慧型手機。」
  • 北京歡樂谷2家餐廳違法拒收現金遭警告 屬華僑城A旗下
    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4日訊 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北京)官網昨日披露的2份行政處罰信息公示(銀管罰〔2020〕30號、31號)顯示,北京世紀華僑城實業有限公司歡樂谷極速飛車快餐廳和北京世紀華僑城實業有限公司歡樂谷永成和餐廳均存在拒收現金的違法行為。
  • 【以案釋法】電子支付不是拒收現金的理由
    日前,一名網友發布短視頻曝光某知名咖啡店拒收硬幣現金,引人關注。隨後該咖啡店回應稱,支持包括現金支付在內的多種支付方式,疫情期間,更鼓勵顧客使用無接觸式的電子支付方式。隨著第三方支付手段深入人心,購物、用餐、用車、買票等多個場景的現金支付已逐漸被手機掃碼所取代。
  • 醫院工作人員拒收現金「被記大過」:是必要糾偏
    時下,隨著多樣化支付方式廣泛運用,也出現了少數商戶為圖方便只接受非現金支付、拒收人民幣硬幣甚至紙幣的現象,給部分消費者帶來了困擾。眼下,伴隨行動支付的普及,買賣交易開始步入了「無現金社會」時代。人們開始慢慢習慣由隨身攜帶現金轉為行動支付,「一部手機走天下」已然成為現實。
  • 一季度保險公司領227張罰單中國人壽中國人保居黑榜前2名
    據千龍網記者統計,截至3月31日17時, 2017年一季度保險公司共領到227張罰單,罰款金額共計2151.3萬元。在這幾百份罰單中,虛列費用、虛假宣傳、虛構保險中介業務、牟取不正當利益等違法行為在被處罰的保險公司及分支機構中最為普遍。
  • 「無現金」≠不能用!央行再度出手,遇到拒收現金可以這樣舉報
    近年「無現金」趨勢的發展一直伴隨不少爭議,很多不會使用電子支付的老年人出行辦事不便,疫情下拒收現金問題更有所反彈。12月15日,央行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有關事項發布公告(下稱「第18號公告」),重申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現金,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