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規範現金收付 釐清拒收現金行為邊界

2020-12-17 新浪財經

來源:上海證券報

為維護人民幣流通秩序,保障公眾使用現金的權益,打造和諧現金流通環境,人民銀行昨日發布第18號公告,圍繞公眾各類日常生活場景的消費需要,區分不同場景和消費模式,堅持分類管理與普遍適用的原則,對不同主體的現金收付行為提出了不同要求。同時,對整治拒收人民幣現金(下稱「拒收現金」)提出具體措施。

人民銀行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大約有13%的居民主要是通過現金進行支付,而不是通過電子支付。「目前中國65歲以上人口達到1.76億人,部分老年人難以較快適應電子支付。智慧型手機用戶有9.5億人左右,還有一部分沒有智慧型手機。」

在鼓勵多元化支付方式發展的同時,保障公眾現金使用需求、維護人民幣法定地位,是人民銀行長期面臨的重大課題。人民銀行發布的相關答記者問中稱,整治拒收現金工作具有重要性、長期性和複雜性的特點,人民銀行會將其作為一項重點工作長期抓下去。

公告聚焦公眾日常生活消費的高頻場景,明確了行政事業性收費、基本公共服務、交通運輸、大中型商業機構、小微經濟主體以及線下無人銷售、線上網絡經營等不同現金收付主體、不同場景、不同支付方式下的現金收付要求,進一步釐清了拒收現金行為邊界。

具體而言,涉及民生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社保、醫療、教育、水電煤氣等公共服務類收費,收費單位或其委託代收機構要具備人工現金收付通道,由人員值守並收取現金;鐵路、道路客運等交通運輸單位,以及涉及零售、餐飲、居民服務和娛樂行業等的大中型商業機構,應具備現金收付通道,由人工或自助現金機具收取現金。

針對不同消費模式,第18號公告因地制宜提出接受現金的要求。比如,公告明確,對於經營主體和客戶面對面進行交易或提供服務的,應支持現金支付;對於線上、線下混合經營且支持線下付款的,在線下收款環節應支持現金支付;對於全部交易、支付和服務均在網絡完成的,可以不收現金等。

「今年人民銀行對近8.5萬名公眾的現金攜帶習慣、支付習慣、使用場景進行了初步調查。初步調查結果顯示,83%左右的受訪者表示,隨身攜帶現金少於500元;超過七成受訪者表示,習慣非現金支付;65歲以上或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群,使用現金相對較多。」上述負責人表示。

事實上,在非現金使用佔比越來越高的情況下,拒收現金的行為可能會增多。經過近幾年的宣傳整治,拒收現金問題總體得到緩解,但仍有一些商戶、機構等主體,對自身在現金收付中的責任和義務存在不同程度的認識誤區和偏差,或者基於成本控制、用戶體驗等原因,存在不願意收取現金等現象。

此次第18號公告明確,接受現金支付的經營主體,應該明確現金收付標識,並在醒目位置進行公示;無法接受現金的經營主體,應該提前說明支付方式。銀行業金融機構要進一步強化現金服務的基礎地位和基本保障性作用,確保現金業務網點、自助現金機具等基礎設施的覆蓋率和服務水平滿足公眾需要。

另外,公告明確,公眾或消費者如發現拒收或者採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的情況,應妥善保留相應的證據或線索,通過城市政務熱線、消費者權益保護、金融消費權益保護等各種渠道進行投訴、舉報,人民銀行將會同相關部門及時處理。

相關焦點

  • 央行:央行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_銀行業...
    央行:央行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 路透社刊發:中國規範現金收付 應對「數字鴻溝」
    來源:參考消息原標題: 外媒關注:中國規範現金收付應對「數字鴻溝」參考消息網12月17日報導 路透社12月16日刊發一篇觀察報導稱,中國規範現金收付應對「數字鴻溝」。特別是今年以來,新冠疫情對現金收付環境產生了新的影響,部分經營主體拒收人民幣現金的現象時有發生。
  • 拒收現金將被依法查處 央行再度發文:不得排斥現金支付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對現金收付環境又產生了新的影響,拒收現金問題有所反彈,公告的出臺旨在進一步普及現金收付規範要求,促成社會各界達成維護人民幣法定地位的共識,共建多元化支付條件下的現金和諧流通環境。央行也呼籲公眾配合做好整治拒收現金工作,鼓勵公眾依法維權。
  • 央行發文規範現金收付行為,後續還將採取暗訪、巡查等方式強化日常...
    央行發文規範現金收付行為,後續還將採取暗訪、巡查等方式強化日常監管 每日經濟新聞 2020-12-15 21:24
  • 央行出手對拒收現金行為說不
    12月15日,央行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對外發布2020年第18號公告,維護人民幣流通秩序,保障公眾使用現金的權益,打造和諧現金流通環境。  央行在公告中明確了4個基本原則——  一是維護人民幣法定貨幣地位。
  • 央行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相關問題答記者問
    在鼓勵多元化支付方式發展的同時,保障公眾現金使用需求、維護人民幣法定地位,是人民銀行長期面臨的重大課題。經過近幾年的宣傳整治,拒收人民幣現金(以下稱拒收現金)問題總體得到緩解,但仍有一些商戶、機構等主體對自身在現金收付中的責任和義務存在不同程度的認識誤區和偏差,或者基於成本控制、用戶體驗等原因,存在不願意收取現金等現象。
  • 拒收現金?央行:不得排斥現金支付,這些應設置人工現金收付通道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 央行今日發布公告稱,為維護人民幣流通秩序,保障公眾使用現金的權益,打造和諧現金流通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結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20〕45號)有關要求,現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 「無現金」≠不能用!央行再度出手,遇到拒收現金可以這樣舉報
    近年「無現金」趨勢的發展一直伴隨不少爭議,很多不會使用電子支付的老年人出行辦事不便,疫情下拒收現金問題更有所反彈。12月15日,央行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有關事項發布公告(下稱「第18號公告」),重申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現金,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
  • 央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人民幣現金
    12月15日,央行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發布《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20〕第18號》(以下簡稱《公告》)。《公告》明確,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公告》指出,智能化服務的廣泛應用,正在深刻、持續地改變公眾的生活消費方式。
  • 這些單位必須具備現金收付通道 拒收現金主體將被嚴肅整治
    近年來,非現金支付工具、特別是行動支付快速發展,電子支付範圍越來越廣。特別是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現金收付環境也產生了新的影響,拒收現金問題有所反彈。央行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一是部分醫療、出行、水、電、煤氣等基本公共服務和普通生活消費等領域由原本的「面對面」線下場景逐步變為線上辦理,有的甚至取消了現場服務;二是「非接觸式」等新消費模式很多沒有考慮現金收付需求,造成部分群體特別是老年人消費及支付障礙;三是一些商戶服務人員熱衷於引導顧客安裝APP、關注小程序,容易產生歧視、排斥現金情況。
  • 未央今日播報:螞蟻暫緩上市後首次發聲 央行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
    深刻認識到,維護金融安全、防範金融風險是金融領域一切創新和發展的前提,螞蟻服務著眾多的消費者和小微企業,在維護金融安全、防範金融風險上,更應該提高安全水位,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規範要求自己。未來5年,螞蟻將繼續攜手金融機構,通過技術創新提升效率,進一步降低金融服務成本,做到既普又惠、更普更惠。
  • 「老人冒雨用現金交醫保被拒」背後:央行已三令五申不得拒收現金
    央行多次發文嚴查拒收現金行為辦事機構能否拒收現金?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事實上,拒收現金行為早已引起了有關部門重視。為此,人民銀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出臺整治拒收現金公告,進一步規範社會經濟主體對支付方式的選擇和應用。今年9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再次發文強調,人民幣是我國法定貨幣,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人民幣現金。
  • 只收現金不便 拒收現金違法
    如果現金支付徹底消失,也會給生活帶來不便,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的因素。  今天,央行將發行2019年第五套人民幣的消息再次說明人民幣流通的重要性。此前兩天,央行營管部公布罰單,五家企業因拒收人民幣現金違法行為被給予警告。這五家公司分別是北京易車生活汽車服務連鎖有限公司、北京平潤信和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北京優品家商貿有限公司、北京聯東金橋置業有限責任公司、北京陽光星美國際影院管理有限公司。
  • 拒收現金問題有所反彈!央行發布公告:維護人民幣法定地位
    在鼓勵多元化支付方式發展的同時,保障公眾現金使用需求、維護人民幣法定地位,是人民銀行長期面臨的重大課題。經過近幾年的宣傳整治,拒收人民幣現金(以下稱拒收現金)問題總體得到緩解,但仍有一些商戶、機構等主體對自身在現金收付中的責任和義務存在不同程度的認識誤區和偏差,或者基於成本控制、用戶體驗等原因,存在不願意收取現金等現象。
  • 央行:任何單位和個人拒收或排斥現金支付將依法查處
    新京報快訊 據中國人民銀行網站消息,12月15日,央行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有關事項發布公告,全文如下: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20〕第18號為維護人民幣流通秩序,保障公眾使用現金的權益,打造和諧現金流通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
  • 重磅|央行:非銀機構不得宣傳無現金支付或歧視現金支付概念
    來源:金融虎據央行官網,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20〕第18號文明確,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中國人民銀行採取多項措施,規範現金管理,提高現金流通效率,保障公眾合理、安全、順暢使用現金。鼓勵支付方式和諧發展。
  • 央行再次出手!國壽北分等三家公司因拒收現金被罰79萬
    12月31日消息,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公布的行政處罰公示表顯示,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北緯路營業部、北京市中山公園管理處和北京愛康國賓酒仙橋門診部有限公司三家單位因拒收現金分別領罰50萬元、10萬元和19萬元。
  • 央行出手: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現金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有關事項公告,強調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應設置人工現金收付通道;採取委託代收方式的,委託方應明確要求受託方設置人工現金收付通道;4.推廣數字政務應充分考慮不使用智能設備人士的需要以及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5.
  • 央行公告要求不得排斥現金支付!
    你碰到過拒收現金的情況嗎?老年人等不會行動支付該怎麼辦?……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 央行公告要求不得排斥現金支付!
    你碰到過拒收現金的情況嗎?老年人等不會行動支付該怎麼辦?……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任何單位和個人存在拒收現金或者採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等違法違規行為的,由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會同當地有關部門依法予以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