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這三個偏見太可怕,孩子很容易受傷,別再這樣對待孩子

2020-08-10 Q媽學堂

父母常常將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孩子身上,反對或是不去完成,都會被認為是「錯誤」。

或是孩子做的某件事情,家長不認可,也會被貼上標籤,認為孩子不聽話,慢慢形成了偏見。

其實父母不會換位思考,只用自己的想法去評判孩子,這本生就是一種不公平的待遇,不知不覺中給孩子帶來了不少的傷害。

父母的偏見時刻影響著孩子的學習、生活,久而久之變成了一種常態,最終只會發現孩子會越來越疏遠,與父母產生隔閡。

01 媽媽一直這樣認為,學習之外都是「不務正業」

朋友小欣的兒子已經十二歲了,最近開始迷戀上了編程課程。小欣時常看見兒子,很晚了還在研究編程的書籍,很是認真。

這成為了小欣非常擔心的事,萬一耽誤了學習成績可怎麼辦。於是,小欣與孩子進行了一次交談,但似乎結果並不理想。

小欣認為這麼多的時間浪費在興趣上,必然會影響學習,就算兒子不願意放棄,做出了讓步,保證不耽擱學習也不行。

兩人最終也沒達成協議,難道除了學習,都是「不務正業」嗎?可能這就是媽媽慣有的偏見吧。相信很多孩子,都會遇到這樣的事情。

02 父母這三種偏見,在無形中傷害了孩子

① 天天看手機,就是不認真學習

孩子如今都是人手一部手機,不是用來學習,就是用來聊天、玩遊戲,手機不離手,已經是常態。

不管孩子在拿手機做什麼,都會受到父母劈頭蓋臉的臭罵:又在玩手機,不學習就只懂天天玩手機。時間一長,就會對孩子產生偏見。

其實孩子學習疲勞之餘,偶爾也想放鬆一下,父母不要不停的在孩子身邊嘮叨和貼標籤,這明顯對孩子是不公平對待,可能使孩子的性格變得偏激。

② 吃得零食過多,自然不好好吃飯

孩子吃飯的事,一直都會讓父母頭疼不已。先不說挑食,現在的零食也是讓孩子眼花繚亂、愛不釋手,於是,父母總是覺得孩子因此而不好好吃飯的。

孩子之間喜歡分享零食,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吃了過多零食就會減少飯量。父母有時不應該妄加斷論,不如問清楚緣由才好。

還有些孩子回家吃飯,只要飯量小一點,就會招到父母的質疑:在外面吃什麼了?又不好好吃飯。這對於孩子來說都是一直偏見,有時孩子會很無奈。

③ 發表自己的意見,被看作是對著幹

面對父母的批評,孩子也想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但是父母就會認為孩子是頂嘴,是對著幹,不免惱怒生氣。

無論孩子做的事是否正確,父母總會認為都是違背自己的意願,竟然不把自己的話當回事。

其實父母的威信受到質疑時,孩子同樣也受到了不公平待遇,也可能漸漸養成說謊的習慣。

父母不要剝奪孩子發言的權利,長久下來,孩子就會沒有主見,失去自信。

03 父母要放下偏見,和孩子正常交流,做到三點

1)對孩子有信心

不是所有的孩子生來就性格敗壞,父母在遇到任何事情時,都要積極地去教育、引導孩子。對孩子有信心,才能慢慢地養成好的品性。

父母要用正確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比如孩子和他人齊了衝突,不要急於怪責,聽聽事情的來龍去脈,也許是忍無可忍之下的舉動。

父母遇事一定要選擇相信孩子,往好處去想,孩子這麼做,肯定有他的理由,給予孩子權利。

2)給孩子解釋的機會

不管發生什麼事,父母有時會不由分說,一準認定是孩子的錯。其實不如給孩子一次解釋的機會,說明緣由,才不會造成誤會。

父母不能一味的只相信自己,應該先摒棄自己的成見,事無大小,仔細聽聽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做,再做定論也不遲。

3)與孩子良好地溝通

父母與孩子時常地進行心與心的交流,不管是什麼問題,從學習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無話不談,做「朋友」才是正確之道。

父母要時刻觀察孩子的狀態,及時的洞察與幫助孩子,保持平等的交流,才能更好教育孩子。對孩子不要帶有偏見,真誠的溝通會事半功倍。

父母總是希望孩子可以聽話,按自己的意願去做事,時間一長,難免會對孩子有這樣那樣的偏見。

這些成見看似不起眼,但對孩子會造成傷害,積極地改變自己的想法,才是教育的良策。

♥ 媽媽寄語

孩子都是天使,沒有一直的「壞孩子」。父母也不能總把事情往壞裡想,多與孩子溝通,有時聽聽真實的想法,才能達到教育的效果。

今日話題

你對父母對孩子有偏見是怎麼看的?你有過什麼童年經歷嗎?歡迎和大家交流分享

相關焦點

  • 別再這樣抱娃,當心脊椎受傷、智力受損,家長別因無知讓孩子買單
    導讀:別再這樣抱娃,當心脊椎受傷、智力受損,家長別因無知讓孩子買單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別再這樣抱娃,當心脊椎受傷、智力受損,家長別因無知讓孩子買單!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早戀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做這三件事,聰明的父母都怎麼做?
    如果孩子和父母之間相處融洽,遇到煩惱時願意和父母溝通,那麼孩子即使有異性追求,也會主動和父母說。相反,如果孩子與父母關係不太好,孩子在遇到煩惱時首先想到的不是父母,而是能夠傾訴的異性,而在這時候父母卻認為孩子在「早戀。
  • 多少孩子的自信是毀在父母身上?家長別再強迫孩子了
    前言:你知道不自信的孩子有多麼可怕嗎?不自信的孩子身上毫無亮點,他們雖然總是乖巧,但是總是乖巧的卻讓人非常心疼,而且不自信的孩子在生活當中無論做什麼都會不斷的懷疑自己,這樣的孩子會懷疑自我能力,信心非常低,而他們並不是一開始就這樣的,每一個小孩子在剛剛出生的時候都無法無天,自信心爆棚,最後不知道什麼叫做自卑,而他們之所以沒有自信,原因來自於身邊的環境和他們的父母,有很多孩子的自信就是毀在父母的身上,父母一味的要求孩子努力要求孩子好好學習
  • 父母這樣管教孩子,女兒少受傷,這3個底線幫孩子來完成避免傷害
    導讀:父母這樣管教孩子,女兒少受傷,這3個底線幫孩子來完成避免傷害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這樣管教孩子,女兒少受傷,這3個底線幫孩子來完成避免傷害!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可怕的兩歲",並不是孩子可怕,而是父母把這一切推向了孩子
    &34;,並不是孩子可怕,而是父母把這一切推向了孩子兩歲的人類幼崽該有多可怕,經歷過的寶媽應該都知道但到了兩歲的時候就特別喜歡哭鬧,說&34;,然後跟孩子講道理又講不清楚,最後一上幼兒園就能講清道理了。過了三歲以後,發現&34;那個時期並不長。於是主持人李靜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兩歲會是這樣的一個跟前比跟後比都是一個特別的時期呢?
  • 三伏天別帶孩子做這4件事,父母早知道,孩子少受傷!
    三伏天到了,孩子本來代謝旺盛,容易出汗,這下汗液更控制不住了。看著孩子每天汗流浹背,心疼又心塞。,讓孩子觸電受傷。而且,噴泉水壓大、水花高,很容易使孩子受傷。還記得之前的那個轟動一時的實驗嗎?把一個 10 斤重的西瓜放在噴泉口,噴泉一噴,西瓜被衝了 3 米高。
  • 比「挨打」更可怕的,是父母的那張嘴!別再罵孩子了
    用這一句話,就想要孩子把受到的傷害全都拋之腦後,化身成為父母的乖孩子,這想法也太美好了。美好得讓我都快看不下去了。試問各位父母,你們在遭到別人的言語辱罵時,難道會因為一句「別人都是為了你好」而放下心中的芥蒂嗎?
  • 面對孩子「可怕的兩歲」,父母別失控,這樣管理對你對孩子都好
    孩子兩歲的時候,將會出現許多讓大人非常頭痛的情況,比如亂發脾氣,大哭大鬧,亂扔東西等等。這個時候的孩子,還喜歡跟大人對著幹,家長讓他往東,孩子偏偏要往西等。在家長看來孩子這些行為簡直可以用「無理取鬧」來形容,當然也有人稱之為「可怕的兩歲」。為什麼孩子會出現「可怕的兩歲「,是因為孩子的叛逆期即將開始。當孩子處於這個階段時,幾乎所有父母是談「孩子色變」。
  • 「我是為你好」家長別再用這句話來控制孩子了,很容易毀掉孩子
    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把所有的愛傾注在他們身上。小時候擔心冷了、熱了、餓了、渴了,長大了擔心的學習,怕孩子考不到好的學校上不了重點大學,再大一點擔心孩子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的對象,甚至擔心他們的下一代。總之,為了孩子,父母操碎了心。但,這真是孩子想要的嗎?這樣掏心掏肺全方面的保護和控制,真的對孩子好嗎?
  • 不孝順的孩子很容易被看出,擁有這三點的孩子,父母要多留心了
    孩子雖然今年才三歲,但是卻有了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尤其是這一天,因為孩子也沒有給孩子買糖果,所以孩子對爺爺拳打腳踢,並且說道:「你是個壞老頭,我要打死你!」馬先生覺得這些話從孩子的嘴裡說出來非常的不可思議,為什麼孩子會變得這麼不孝順呢?難道是平時太嬌縱孩子了嗎?
  • 爸爸一巴掌讓兒子耳鼓膜穿孔,父母再生氣,也別打孩子這幾個部位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教育孩子,一定要控制住情緒,尤其是生氣時,千萬別再打孩子了浙江杭州一位家長,在給兒子輔導作業的時候,兒子的表現,讓爸爸著急上火,一時沒有忍住脾氣,就直接動了手,本來是想嚇唬一下兒子,結果弄巧成拙,導致孩子耳鼓膜穿孔,差點影響了聽力,所幸傷病較輕,後果不是很嚴重,但這也讓這位家長後怕不已。
  • 「可怕的2歲」來臨,孩子進入首個反抗期,父母需要這份育兒指南
    ,但如今文明社會下許多父母已經不提倡這樣的事情了。對於孩子的懲罰,往往是打一頓更加有用,只不過父母要掌握好度,不要讓孩子受傷。適度地打孩子能夠讓孩子懂得道理,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有些父母擔心孩子年紀太小,給他立規矩形同虛設,根本不管用。
  • 當孩子出現偏見時,家長這樣做,可以幫助孩子扭轉為「雙贏」局面
    一段三個女孩在天台玩的視頻,被解讀為現實版的《隱秘的角落》火遍全網,很多人轉發提醒自己和身邊人要注意孩子交朋友。微博上有一條評論獲得151個贊,內定是:那個壞朋友真的太可怕了。還有另一個高贊評論裡說:勸自己做個「勢力」的媽媽。
  • 父母經常吼罵孩子,很容易造就這幾種性格!心理學家:別不以為然
    導讀:父母經常吼罵孩子,很容易造就這幾種性格!心理學家:別不以為然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經常吼罵孩子,很容易造就這幾種性格!心理學家:別不以為然!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晚上愛踢被子?父母別再這樣做了,不然受苦的是孩子,別大意
    對於有孩子的家庭,孩子的一舉一動也都影響著父母,孩子的身體是否舒服也是父母一直牽掛的。不過好多父母也是因為自己對於管孩子沒有經驗,什麼都不懂,經常把自己認為對的加到寶寶的身上。特別是天氣逐漸變冷,父母最擔心孩子感冒,需要注意的是,孩子晚上愛踢被子?
  • 別再吼罵孩子了,他們的腦子真的會受傷
    很多人認為,吼兩句很正常嘛,這點小挫折都受不,太敏感了怎麼長大?01被父母吼被父母罵,真的會變笨最近的研究發現,常被父母吼,被父母罵的小孩長大後腦子會長得和一般孩子不一樣,而且大腦的語言和記憶功能都會受到影響。
  • 「我不吃了,你別打了!」孩子在超市跪地大哭:失控的父母太可怕
    人們常說「父母是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因為父母不但要照顧孩子的衣食住行還要操心孩子的教育和學習。父母可以說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非常稱職,有些父母心情好的時候是孩子的好爸爸好媽媽,心情不好或者是孩子淘氣的時候就會情緒失控,成為孩子眼裡恐懼的對象。前兩天去逛超市的時候,親眼目睹了這樣一件事。
  • 如何應對孩子可怕的兩歲?父母學會這三個方法就夠了,簡單又實用
    用這個方法管教2歲小孩,比8歲小孩容易多了,所以越早開始管教孩子越好。6.堅持你的立場。和孩子談話時,你可以有同理心,但態度要堅決。平靜地做出解釋後,不要讓步。孩子也許會立刻安靜下來,也許不會,但他總會記住鬧脾氣並不能讓他如願以償。下次他想要某個東西時,就不太可能鬧脾氣。7.防止孩子受傷。有的小孩在發脾氣時動作很大。
  • 家長即使再生氣,也不要打孩子這幾個部位,不然孩子會很受傷
    家長注意了,孩子這幾個部位不能打,生理和心理都會造成傷害大家在教育和打罵孩子的時候,需要講究方法,千萬不能夠因為自己一時之氣而釀成無可挽回的大錯。有些父母可能真的下手特別重,可能會給孩子帶來特別嚴重的身心傷害呢!
  • 別再吼孩子罵孩子了,他們的腦子真的會受傷變形
    但是如果有人告訴你,常被父母吼、被父母罵的孩子的腦子會長得和一般孩子不一樣,而且他們的語言能力和記憶會受到影響,你還會再吼孩子嗎?再者,你以為吼完罵完孩子,再給他們買點東西,多說幾句好話,傷害就消失了嗎?不要太天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