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也命也!趣談胡惟庸悲慘下場的緣由

2020-12-20 雲上小歷史

洪武十三年,中古歷史上的最後一位宰相被皇帝給誅九族了,這位宰相就是胡惟庸,同時受老胡牽連被殺者還有御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等數人。

在此後的十數年間,因為老胡被株連的官員多達三萬人,因此這個案件被史學界稱為胡惟庸案,簡稱胡獄。對於此案,史學界中存在諸多爭議,其中爭議最多的就是此案的主角——老胡,是否真的存在「謀不軌」的小心思。

但正所謂事出有因,從現存的一些歷史記載裡可以推斷出無論老胡是否謀逆,他落得被誅九族的下場其實都是時也命也

一、自尋劫難,老胡自食惡果

老胡的風評不是很好,在後世的史料記載裡都是被評為小人的。老胡作為明朝的開國元勳之一,他坐上宰相職位是有著較大資歷的,這點無可厚非。但老胡成為宰相後,他就開始進行花樣作死了。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老胡坐上宰相職位,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真正走上人生巔峰了。按理說老胡這麼一位開國老元勳,應該很清楚朝堂上的厲害程度的,但從他的事跡來看,卻恰恰與之相反。

老胡在做宰相後,就放飛自我了,不斷搞事。比如一些朝臣上奏的摺子,他非得自己先瞅瞅,然後看完發現如果有告自己狀的或者說自己壞話的就一律和諧掉,並且在處理有關生殺廢除大事時,還不上報給頂頭上司朱大哥,自己就給拍板決定了。

除此之外老胡還很小心眼在他當上宰相之後,便藉助宰相的權力,花樣地去收拾他認為的政黨對手。老劉(即劉基,劉伯溫)曾與朱元璋隱晦地表達說胡某某不適合做宰相,這事傳到老胡這裡後,這位胡某某便從此忌恨上了劉基。

後老劉告老還鄉時,胡惟庸便藉故對劉基解僱革去歲祿,後在老劉病重時,老胡就開始搞些陰招,下毒毒殺了老劉,除了毒殺老劉外,老胡還曾設計迫害明朝開國大將徐達,但最後未能如願。

除了上述兩點外,老胡在當時可謂稱得上頭鐵了,為啥這樣說呢?在朱元璋當明朝一哥時期,明朝對官員的管控十分嚴厲,但胡宰相他卻與當時的太師李長善李某結為親家。經常看電視劇的我們應該都熟悉這種套路,這不就是強強聯合,試圖把控朝政嘛!胡某李某聯合後,就開始搞小團體,拉攏朝堂上的官員當小弟了。

由此來看老胡身居高位卻失去警惕心,一朝得勢便肆意妄為,怪不得最後會落得誅九族的下場。

二、 把控權力,朱元璋順勢誅殺胡惟庸

在胡惟庸案中,除了老胡外,還有一個關鍵人物就是當時的明朝一哥朱元璋。

提起朱元璋這個明朝一哥,我們都不難想到幾個關於他的標籤。朱大哥最為人熟知的就是他那長相了,以及一些相關民間小故事,但這些都不是今天的重點,我們今天要談的就是朱大哥的腹黑黑暗面。

如果朱大哥可以和諸朝代的大哥們相會,他可以很自豪表示自己是個勤政的皇帝朱大哥當大哥那些年裡,每天大部分精力都用在處理國事上。作為封建明王朝的老大哥,他有著對於權力的強烈的欲望

因此朱大哥對於那些可能分散他統治權力的人,都視為眼中刺肉中釘,並且對朝中大臣抱有猜忌心。古訓有言:「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滅,良臣亡這就導致了朱大哥對那些開國元勳十分忌憚,很怕這些人聯合起來搞事。所以朱大哥會不惜一切手段去打壓這些人,甚至必要時甚至可以動用暴力。此時,身為宰相的老胡卻帶頭搞事,放飛自我於是乎朱大哥對老胡的行為都記在小本本上了。

洪武十三年朱大哥終於找到機會誅殺這個不老實的小弟老胡,並藉此機會來大力打壓警告誅殺那些不安分的老胡小團體。

三、歷史趨勢,宰相制的廢除勢不可擋

老胡最後落得被誅九族,除了上述的兩個緣由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緣由,就是老胡身處的宰相之位

正所謂閻王讓你三更死,誰敢留你到五更!老胡屁股下坐著的宰相位,就可以說是一位催命閻王。話說自秦創建宰相之位以來,宰相的職能就是對當朝統治者的一種制衡以及對權力的分散,這就類似於一個黑幫組織裡老大與他手下小弟相互爭權奪利。所以自秦朝以後,在各代朝廷中,宰相的相權與統治者的君權就鬥爭不斷。

但隨著封建制度的不斷發展完善,老大的力量不斷強大起來,就開始不斷打壓小弟的勢力了因此宰相職權開始漸漸被削弱,漸漸地大不如前了。正如組織裡,黑幫老大最後總要收拾掉這個敢於和自己作對的小弟一樣。

君權高於相權並最後廢除相權就是一種合理發展趨勢,最終這種趨勢在明初朱老大主政時期達到頂峰朱老大自身精力旺盛,對於國事國政十分上心,並且由於強烈權力欲和猜忌心使得朱元璋對百官之首的宰相之位上的老胡存在著提防,偏偏老胡還放飛自我不停搞事。所以朱大哥本人就對廢除宰相制十分上心了,這點從老胡之前的幾任宰相的結局就可以看出。

在這種情況下,老胡的搞小團體行為恰好觸碰了朱大哥的逆鱗,為此朱大哥順勢誅殺老胡,並且連帶著誅殺相關關聯之人。正好朱大哥還難得的這個機會廢除了宰相制,老大最終還是搞掉了小弟。

四、小歷史有話說

胡惟庸作為我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宰相,本身就背負著推動歷史進程的責任,所以這就是歷史趨勢導致他落得被誅九族的緣由,也就是命當如此。

胡惟庸案件的真相如今已掩蓋在了歷史長河當中,他是否真的存在「謀不軌」?誰也無從可知,無據可證。但胡惟庸最終落得被誅九族的下場,可以說是時也命也

胡惟庸自身的驕縱和統治者朱元璋的猜忌,甚至她自己所處位置的必然歷史結果,這三個緣由合在一起,就大致構成了他被誅九族的事故框架。

歷史的細節真相已無從可知,我們只能從記載中大致推斷一些,真的是時也命也啊!

參考文獻:《明史卷二·本紀第二·太祖二》、《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六》

相關焦點

  • 重讀歷史:冷眼再看胡惟庸
    這才使得他下決心,費盡心思製造了一起歷史冤案,拔了這根刺。在處理胡惟庸案的過程中,也使朱元璋徹底想明白許多事,讓他在處理開國功臣的問題上更加無所顧忌。朱元璋真正大開殺戒,是從胡惟庸案開始的。明史說:「胡惟庸,定遠人。歸太祖於和州,授元帥府奏差。尋轉宣使,除寧國主簿,進知縣,遷吉安通判,擢湖廣僉事。吳元年,召為太常少卿,進本寺卿。洪武三年拜中書省參知政事」。
  • 胡惟庸發跡史揭示官場競爭定律
    從胡惟庸拜相的過程,足見他的第一強項就是整人。如果說朱元璋是個用人整人的雙料大師,那麼胡惟庸無疑是朱大師門下第一神棍。那麼,除了整人,胡惟庸還有什麼特長呢?媚上。胡惟庸在整人上有一套,在媚上也是強項。他忙時幫朱元璋整人,閒暇時,還很會陪朱元璋玩。可謂朱元璋早年當皇帝時期的最佳「三陪」。那麼具體說來,胡惟庸是怎麼「三陪」的呢?
  • 小人得志,命不久:明朝「奪門之變」的功臣,為何下場都十分悲慘
    我們只要做到問心無愧就好,雖然這些小人常常得志,但你會發現小人的下場一般都不會太好。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那些結局悲慘的小人,明朝的三個小人,石亨,曹吉祥,徐有貞。這三個人同為小人,而且還做了同一件事,那就是幫助明英宗朱祁鎮復位,史稱「奪門之變」,雖然這三個人功勞很大,但這三個人最後的結局卻無人善終。
  • 明朝的胡惟庸是個什麼樣的人?
    這種人一般不能同時具備一流的做事才幹,扛不夠責任又欠缺高級智慧,做事時一般乏善可陳,甚至會鬧笑話,胡惟庸就是這樣。綜合來看:胡惟庸是做事才能一般的人,但是卻善於鑽營。首先我們來看:朱元璋有沒有識人之能?
  • 民間相傳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任宰相胡惟庸是被蚊子咬死,是真的嗎?
    朱元璋之所以會如此殺死胡惟庸,期間,還有一個典故。據說,胡惟庸生前最害怕就是「癢」,每當他身體某處癢時,就會拼命地撓,有時候撓的兩手滴血,仍舊沒有停止,反而加倍地撓。知道自己的愛卿有這一「隱疾」,朱元璋的惻隱之心瞬起,便賜了他一柄玉如意——玉質的痒痒撓,並且昭告百官,宰相胡惟庸可當朝撓癢,不必上奏。後來,胡惟庸不甘平庸,想「另起爐灶」,不料,事情敗露。
  • 胡惟庸稱自家水井中全是酒,誘騙朱元璋伺機篡位,真相究竟是怎樣
    胡惟庸一案就是典型的代表,關於胡惟庸一案,歷史上也有不少野史記載,比如《明史紀事本末》。02胡惟庸設局,朱元璋險些遭難胡惟庸自稱家裡的水井十分神奇,不冒水而是冒酒,特地將這件事情告訴朱元璋,要他來院子裡欣賞這番奇景。
  • 明朝那些人:大鬧一場——胡惟庸
    李善長感覺到朱元璋要對他下手了,於是,提出「辭職」(懇請致仕),通過這一招試探一下朱元璋的態度,喜歡歷史的同學都知道,這一招是歷代大臣在官場進退時慣用的一招。但是,這一次李善長玩滑的了,他提出辭職後,朱元璋很愉快的在第一時間答應了說的。在離開官場舞臺的前夜,李善長將還是知縣的胡惟庸推薦給了朱元璋,朱元璋愉快的照單全收。200兩黃金的作用是巨大的。
  • 高考狀元們要麼出類拔萃,要麼下場悲慘?
    高考狀元們要麼出類拔萃, 要麼下場悲慘? 大家紛紛站出來指指點點:「你看,高考狀元也有下場很悲慘的」。 2006年四川涼山某縣理科狀元劉寧(化名),畢業後因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開始沉迷網絡,四處流浪。2014年,劉寧父親找遍了數十家網吧,終於找到了蓬頭垢面的他。
  • 胡惟庸、李善長為什麼敢造反?
    胡惟庸與李善長是明朝初期重要的政治人物,其中李善長更是朱元璋起兵的得力謀臣,可謂是功勳卓著,為朱元璋從最初的一個起義軍的小頭目成為建立大明帝國的皇帝起到了重要的輔助和智囊作用,可以說是大明的建國元老!而胡惟庸是在朱元璋勢力已經成行的時候,才借著淮西老鄉的身份走上了大明的權利中樞!
  • 劉基去世之謎,兇手是胡惟庸,還是朱元璋?
    在史書當中,關於劉基去世的記載,跟胡惟庸有關。在劉基病重的時候,朱元璋派了胡惟庸去看劉基,胡惟庸不僅帶了醫生看望劉基,還趁機下毒害死了劉基。《明史》記載:帝譴惟庸挾醫視,遂以毒中之。從史書上看,是胡惟庸設計毒害了劉基。那麼這件事是如何敗露的呢?
  • 《扶搖》璇璣公主佛蓮:典型的腹黑心機綠茶婊,下場活該悲慘
    也讓所有看客覺得翊王這圖謀不軌的下場,實在是讓人笑噴了,再也不用擔心他出去荼毒禍害了。佛蓮一心想成為五洲最尊貴的女人,成為天權的皇后,所以一心要嫁給天權的太子,無論太子是誰。她的陰謀終究是瞞不住無極太子的,只一個手段就將她偽善的面具撕下,將她十幾年的罪惡歷歷盡數,讓她主動提出解除婚約,悲慘的模樣實在讓人解恨。
  • 胡姓(78)|鳳陽胡氏:中國最後一個丞相胡惟庸,死得冤枉嗎?
    洪武3年(1370),胡惟庸出任中書省參知政事。洪武6年(1373)七月,經李善長推薦,胡惟庸出任右丞相。洪武10年(1377),胡惟庸更進一步,任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胡惟庸畫像(資料圖片)胡惟庸對劉基下毒,使其中毒而死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讓胡惟庸有些膨脹了。
  • 胡惟庸案為明朝第一冤案?通過李善長的死,就知道朱元璋鳥盡弓藏
    在這一段記載中,塗節告密朱元璋的事情不再是胡惟庸謀反,而是胡惟庸毒死了朱元璋的謀士劉伯溫,關於胡惟庸與劉伯溫的恩怨稍後再談。這裡先說兩傳記載的矛盾之處,胡惟庸傳中,塗節是在洪武十三年的正月向皇帝揭發胡惟庸,而在汪廣洋傳中卻變成了洪武十二年的十二月。
  • 胡惟庸和劉伯溫什麼仇什麼怨?劉伯溫已經歸隱,為何還要害死他?
    洪武八年(1375)三月,劉伯溫因感染風寒在家中病逝,享年六十五歲,而實際上,真正導致他去世的很可能是胡惟庸探病時讓御醫開的藥。那麼,當時劉伯溫明明已經辭官歸隱,為何胡惟庸卻還是要執意將其害死呢?首先,我們可以看到《明史》當中對此事的記載,書中寫道:"御史中丞劉基亦嘗言其短。久之基病,帝遣惟庸挾醫視,遂以毒中之。基死,益無所忌。"
  • 外國使臣來朝賀,大明竟然怠慢,胡惟庸這下子活到頭了
    第二天的早朝時,朱元璋提及了此事,而負責接待外國來賀的明朝禮部,卻說自己已經上報中書省了,卻一直沒有得到回覆,所以也就沒有處理好使臣的問題,而身為中書省宰相的胡惟庸則認為,這完全就是禮部失職
  • 破冰行動:其實,林宗輝的悲慘下場,只不過是咎由自取罷了!
    但其實,林宗輝的悲慘下場,只不過是咎由自取罷了!林耀祖的支持,林宗輝的妥協林耀祖這個名字大家應該比較陌生,他是林耀東的弟弟,林耀華的哥哥,而他與其他兩個兄弟不同,他沒有將製毒當成發家致富的關鍵,而是選擇腳踏實地。
  • 明代《永樂大典》的主編解縉最後為何落得凍死的下場?
    《永樂大典》的主編解縉無疑是飽學之士,這位國學大師、內閣首輔為何最後卻落得個凍死的下場……解縉與朱元璋情同父子解縉從小就天生聰穎,六歲能詩,有神童之譽。洪武二十年(1387年)中式丁卯科江西鄉試第一名舉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考中戊辰科三甲第十名進士,授中書庶吉士。
  • 火影忍者:童年最悲慘的五個忍者,兩個成為英雄,三個沒有好下場
    火影忍者:童年最悲慘的五個忍者,兩個成為英雄,三個沒有好下場 鳴人 鳴人的童年時相當悲慘的,父母是英雄,而自己卻是被嫌棄被排擠的對象,有時候連肚子都填不飽,嘲笑孤獨陪伴了鳴人的童年。
  • 《如懿傳》:令妃是第一大反派,機關算盡,下場很悲慘
    所謂惡人有惡報,不是不報是時候未到,最終還是被賜死,死在了冷宮之中,下場可謂悲慘。我們都知道,《還珠格格》中也有令妃的角色,為何兩部劇的角色有這麼大的反差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歷史上是怎樣記載令妃的。在孝賢皇后在位之時,魏氏的地位可謂節節攀升,這還得感謝孝賢皇后。皇后去世之後,在隨後的十年間,令妃育有六個孩子。十五阿哥也就是令妃的孩子,也就是歷史上的嘉慶皇帝,生前的令妃沒能成為皇后,但是死後被嘉慶帝追封為孝儀皇后!令妃還是傳奇了一生!
  • 古人四喜四悲趣談:空歡喜
    大家好,我是「文以載道,成風化人」的小夜,本期我們的主題是:古人四喜四悲趣談:空歡喜。莫問洞房花燭夜,且看金榜題名時。原本相對獨立的四件事,一下就串聯了起來,讓人覺得別具匠心。八歲金榜題名時。金榜掛名時,副貢。有人嫌悲慘程度還不夠,改成:雨中一滴冰雹敗稼,故知債主是索債人,花燭不舉娶得石女,金榜複試別人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