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三年,中古歷史上的最後一位宰相被皇帝給誅九族了,這位宰相就是胡惟庸,同時受老胡牽連被殺者還有御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等數人。
在此後的十數年間,因為老胡被株連的官員多達三萬人,因此這個案件被史學界稱為「胡惟庸案」,簡稱「胡獄」。對於此案,史學界中存在諸多爭議,其中爭議最多的就是此案的主角——老胡,是否真的存在「謀不軌」的小心思。
但正所謂事出有因,從現存的一些歷史記載裡可以推斷出無論老胡是否謀逆,他落得被誅九族的下場其實都是「時也命也」!
一、自尋劫難,老胡自食惡果
老胡的風評不是很好,在後世的史料記載裡都是被評為小人的。老胡作為明朝的開國元勳之一,他坐上宰相職位是有著較大資歷的,這點無可厚非。但老胡成為宰相後,他就開始進行花樣作死了。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老胡坐上宰相職位,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真正走上人生巔峰了。按理說老胡這麼一位開國老元勳,應該很清楚朝堂上的厲害程度的,但從他的事跡來看,卻恰恰與之相反。
老胡在做宰相後,就放飛自我了,不斷搞事。比如一些朝臣上奏的摺子,他非得自己先瞅瞅,然後看完發現如果有告自己狀的或者說自己壞話的就一律和諧掉,並且在處理有關生殺廢除大事時,還不上報給頂頭上司朱大哥,自己就給拍板決定了。
除此之外老胡還很小心眼。在他當上宰相之後,便藉助宰相的權力,花樣地去收拾他認為的政黨對手。老劉(即劉基,劉伯溫)曾與朱元璋隱晦地表達說胡某某不適合做宰相,這事傳到老胡這裡後,這位胡某某便從此忌恨上了劉基。
後老劉告老還鄉時,胡惟庸便藉故對劉基解僱革去歲祿,後在老劉病重時,老胡就開始搞些陰招,下毒毒殺了老劉,除了毒殺老劉外,老胡還曾設計迫害明朝開國大將徐達,但最後未能如願。
除了上述兩點外,老胡在當時可謂稱得上頭鐵了,為啥這樣說呢?在朱元璋當明朝一哥時期,明朝對官員的管控十分嚴厲,但胡宰相他卻與當時的太師李長善李某結為親家。經常看電視劇的我們應該都熟悉這種套路,這不就是強強聯合,試圖把控朝政嘛!胡某李某聯合後,就開始搞小團體,拉攏朝堂上的官員當小弟了。
由此來看老胡身居高位卻失去警惕心,一朝得勢便肆意妄為,怪不得最後會落得誅九族的下場。
二、 把控權力,朱元璋順勢誅殺胡惟庸
在胡惟庸案中,除了老胡外,還有一個關鍵人物就是當時的明朝一哥朱元璋。
提起朱元璋這個明朝一哥,我們都不難想到幾個關於他的標籤。朱大哥最為人熟知的就是他那長相了,以及一些相關民間小故事,但這些都不是今天的重點,我們今天要談的就是朱大哥的腹黑黑暗面。
如果朱大哥可以和諸朝代的大哥們相會,他可以很自豪表示自己是個勤政的皇帝。朱大哥當大哥那些年裡,每天大部分精力都用在處理國事上。作為封建明王朝的老大哥,他有著對於權力的強烈的欲望。
因此朱大哥對於那些可能分散他統治權力的人,都視為眼中刺肉中釘,並且對朝中大臣抱有猜忌心。古訓有言:「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滅,良臣亡。」這就導致了朱大哥對那些開國元勳十分忌憚,很怕這些人聯合起來搞事。所以朱大哥會不惜一切手段去打壓這些人,甚至必要時甚至可以動用暴力。恰巧此時,身為宰相的老胡卻帶頭搞事,放飛自我,於是乎朱大哥對老胡的行為都記在小本本上了。
洪武十三年,朱大哥終於找到機會誅殺這個不老實的小弟老胡,並藉此機會來大力打壓警告誅殺那些不安分的老胡小團體。
三、歷史趨勢,宰相制的廢除勢不可擋
老胡最後落得被誅九族,除了上述的兩個緣由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緣由,就是老胡身處的宰相之位。
正所謂閻王讓你三更死,誰敢留你到五更!老胡屁股下坐著的宰相位,就可以說是一位催命閻王。話說自秦創建宰相之位以來,宰相的職能就是對當朝統治者的一種制衡以及對權力的分散,這就類似於一個黑幫組織裡老大與他手下小弟相互爭權奪利。所以自秦朝以後,在各代朝廷中,宰相的相權與統治者的君權就鬥爭不斷。
但隨著封建制度的不斷發展完善,老大的力量不斷強大起來,就開始不斷打壓小弟的勢力了,因此宰相職權開始漸漸被削弱,漸漸地大不如前了。正如組織裡,黑幫老大最後總要收拾掉這個敢於和自己作對的小弟一樣。
君權高於相權並最後廢除相權就是一種合理發展趨勢,最終這種趨勢在明初朱老大主政時期達到頂峰。朱老大自身精力旺盛,對於國事國政十分上心,並且由於強烈權力欲和猜忌心使得朱元璋對百官之首的宰相之位上的老胡存在著提防,偏偏老胡還放飛自我不停搞事。所以朱大哥本人就對廢除宰相制十分上心了,這點從老胡之前的幾任宰相的結局就可以看出。
在這種情況下,老胡的搞小團體行為恰好觸碰了朱大哥的逆鱗,為此朱大哥順勢誅殺老胡,並且連帶著誅殺相關關聯之人。正好朱大哥還借著難得的這個機會廢除了宰相制,老大最終還是搞掉了小弟。
四、小歷史有話說
胡惟庸作為我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宰相,本身就背負著推動歷史進程的責任,所以這就是歷史趨勢導致他落得被誅九族的緣由,也就是命當如此。
胡惟庸案件的真相如今已掩蓋在了歷史長河當中,他是否真的存在「謀不軌」?誰也無從可知,無據可證。但胡惟庸最終落得被誅九族的下場,可以說是時也命也!
胡惟庸自身的驕縱和統治者朱元璋的猜忌,甚至她自己所處位置的必然歷史結果,這三個緣由合在一起,就大致構成了他被誅九族的事故框架。
歷史的細節真相已無從可知,我們只能從記載中大致推斷一些,真的是時也命也啊!
參考文獻:《明史卷二·本紀第二·太祖二》、《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