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儒瑞:融合與多樣性:美國的多元文化
梅儒瑞(美國駐華大使館一等秘書)
主持人:今天我們請來了梅儒瑞先生為我們做演講。我簡單介紹一下梅先生。梅先生是美國駐中國大使館政治處官員,一等秘書。曾經在美國駐中國廣州和義大利羅馬的使領館任職。在2000年進入美國外交服務機構之前,梅先生曾在華盛頓特區的外交政策智庫,尼克森中心的中國研究所擔任助理總監和研究助理。1993年至1996年在臺灣一個英語為主的廣播電臺——臺北社區電臺擔任記者。在臺北期間,他還擔任過新聞周刊的通訊員。梅先生於1998年獲得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高級國際研究學院中國研究的文學碩士學位,1992年獲得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文學學士學位。梅先生在京任職期間,非常重視中美之間的文化交流,並熱情地投身期間,做了許多有意義的工作。我們都知道,美國是一個多民族的移民國家,幾乎有來自世界各國各地區的人民,但是你在美國任何問一個種族、膚色、籍貫不同的人,「你是哪國人?」他們都會驕傲地回答你,「我是美國人。」那麼,如何在保持不同文化傳統和生活習慣,又能高度認同國家理念,保持社會和諧,美國是怎樣解決這一矛盾的,現在就請梅先生給我們講述「融合與多樣性:美國的多元文化」。(掌聲)
梅儒瑞:謝謝大家!謝謝你們抽出時間來到這裡聽我演講。對我來說這是一次非常特殊的聚會,這次聚會跟你們交流,要特別謝謝劉元生女士和李世強先生給我這次機會。我們美國大使館跟三味書屋的關係歷史是非常悠久了,非常密切的,從八十年代開始,很多著名的美國外交官和美國大使都來過這裡做演講。當然除了美國官員以外,三味書屋的論壇這麼著名,是因為有這麼多中國的思想家和中國的知識分子來到這裡做演講,我所了解到的上個星期夏業良教授和賀衛方教授都是中國非常偉大的知識分子,所以接下來是我做這個演講,真的是有班門弄斧的感覺。我這次題目主要是談美國的融合和多元化。這兩個概念聽起來有矛盾,有時候是真的有摩擦,真的有矛盾,但是基本上你會看到在美國融合和多樣性沒有必然的衝突,其實是有互補的關係,所以我演講的核心就是談融合和多樣性的關係。我要強調,我來到這裡,雖然我是在美國大使館上班,但不是來做宣傳性的演講或者官方性的演講,我覺得對你們意義不大。我是想來這裡跟你們老老實實地、實事求是地討論美國社會的好方面、壞方面,美國是一個非常不完滿的社會,我很愛我的國家,但是我確認美國社會不是一個完美無瑕的社會,沒有一個社會是完美的,所以我覺得通過這個演講,可以談到美國的成功部分,也可以談到美國比較失敗的部分。不管怎樣,我覺得美國的經驗有很多是值得參考的。另外一個我需要強調的是以美國白人的身份來做這個演講,其實你談到少數種族多元化的問題,在美國也是個敏感話題,說實話,民族關係在美國也是個敏感話題,很容易碰到高壓線,所以我是從我的經驗,我是美國白人,從來沒受到過種族歧視,我不是一個移民,也不是一個少數種族,所以我的觀點,就是從我自己的經驗來說。如果是一個美國黑人,或者美國拉丁裔能夠來給你們做演講,來討論同一個話題,他的看法跟我的看法肯定有一些不同。
這個演講主要有五個部分,我首先討論美國社會的一些背景資料,統計數字,接下來就是說哪一個因素是推進融合,哪一個因素是推進多元化,然後我想通過一些個案,一些例子來介紹融合跟多元化發生衝突的時候怎麼解決,最後我要做一個小節、結論。
我每次談到美國的少數種族問題和多元化,我都談到中文和英文的一些不同,美國人講的 「小數民族」跟中國人講的「小數民族」概念有一點不一樣,race一般我們就翻譯成種族,但是nationality中國人翻譯成民族,minority中國人說少數民族,但是在美國社會裡面,我們歷史上主要的問題就是種族的關係,美國黑人和美國白人,和美國拉丁裔的關係,所以說美國人,多一點的談種族,少一點的談民族。我們也有民族,像美國的印第安人,原住民,比較類似中國人所想像的少數民族的概念。但是在美國,種族概念和民族概念也有一些不同,美國人怎麼想種族問題,第一個我覺得是十分重要,你的種族身份是自我認可,你認為你是黑人,你就是黑人;你認為你是白人,你就是白人。美國政府對個人的種族身份沒有做任何記錄,就是在美國政府裡面,沒有一個文件說「梅儒瑞是一個美國白人。「 而且美國沒有身份證,這個跟中國也有不同,就我所了解到,中國公民都有身份證,身份證上一清二楚地寫明了你的民族身份。美國沒有身份證,但是在美國社會裡面,特別是最近三十年,種族的界限是越來越模糊。像二戰時期,向我父母小時候,誰是黑人,誰是白人,誰是拉丁裔,都是非常清楚的,但是現在你很難說,像爾夫球手泰格·伍茲,高,他的父親是個黑人,他的母親是泰國移民到美國的亞裔。這樣的人越來越多,美國的通婚率也是增加的很快,特別是1990年,通婚率有攀升。我下面會進一步介紹。美國政府每十年做一次人口普查,算一下這個國家到底有多少人,有怎樣的人,人口普查時他們會問,你認為你是哪一個種族,這個是自願回答,你要不回答,填表的時候你可以迴避這個問題。原來到1990年的人口普查,你只能選一個種族,你是白人就只能選白人,如果是半白人半黑人,你只能選一個,不能填多個種族,但是從2000年開始,你可以多填種族,如果你覺得是三分之一黑人,三分之一白人,三分之一拉丁裔,你三個都可以填。所以美國政府也是認識到種族界限不像以前那麼清楚。那麼我要強調,有人問我說,人口普查有問你種族身份,但是你說美國政府不會做個人身份的種族記錄嗎?人口普查問人的種族身份是完全為了做統計數字,沒有記錄個人的身份。我剛才說是每十年做一次人口普查,2010年也就是今年美國政府也在做人口普查,但人口普查的數字還沒有出來,今年年底我們才能知道普查的結果。所以我在演講裡大部分是十年前的數字。但是變化不是太大。上面這個數字就是美國人口的基本重則框架。2000年美國人口是2.8億,白人2.1億,佔75%,但是裡面我必須進一步介紹,拉丁族裔,也可以說西班牙裔,嚴格說拉丁族裔也是白人的分類,他們是屬於白人裡面的一個群體,他們不是算他們自己的種族。但是歷史上拉丁裔受到種族歧視,所以一般我們說話的時候就會說拉丁族裔這個詞,但是嚴格來說,他們也是白人,所以做這個統計的時候會說,拉丁裔的白人和非拉丁裔的白人。十年前拉丁裔是3500萬,這個數字肯定是有增加,因為我們來自拉丁美洲的移民也是挺多的,所以這次普查拉丁裔的人口會增加。黑人是佔總人口的13%,亞裔是佔4%,大概是一千萬,這個數字肯定會增加,這次人口普查肯定會有顯示,在美國的亞洲人,有亞洲背景的人會越來越多。華裔就是中國人,十年前是二百四十萬,這個數字我估計會增加,主要是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美國的原住民,就是類似中國的少數民族的人不多,不到總人口的1%,印第安人,阿拉斯加原住民,還有夏威夷、太平洋群島的原住民,人數特別少,不到三百萬,這個數字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還是很小。還有「其他」,一千五百萬,就是很多人迴避關於種族身份的問題,收到人口普查的表格,他們不願意填,還有人認為,上面的分類不代表他們,他們不是黑人、白人或亞裔,他們就填別的,所以其他還是挺多的
通婚使種族的界限越來越模糊,通婚率真的有增加了很多。我小時候,在七十年代,很少看到黑人跟白人結婚。但是現在增加了很多。2000年7%的美國夫妻是跨過了種族界限的婚姻,現在通婚率是8%,還不能說非常多,但是增加了很多。1990-2000年通婚率增加65%,是比較多的。40%亞洲裔會跟白人結婚,黑人跟白人的通婚還是比較少,接近15%的黑人男子會跟白人結婚,接近7%的黑人婦女會跟白人結婚。黑人跟白人的通婚比較少,但是跟1980年相比, 增加了3倍多。桑個世紀50和60 年代黑人跟白人通婚的話,他們會受到各種各樣的種族歧視,那時候特別是在美國的南部,社會不接受通婚,但是現在接受了,所以增加了。
歡迎點擊進入燕山大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