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 | 孔子學院:踐行《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的東方典範

2021-02-19 語言與治理
本文來源:《科技日報》2020年10月27日第2版

——專訪日本立命館大學教授、立命館孔子學院名譽院長周瑋生博士

本報駐日本記者 陳 超

《科技日報》2020年10月27日第2版發表了對日本第一家孔子學院首任院長、日本立命館大學教授周瑋生博士的專訪,從世界文化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角度,對孔子學院在海外秉持的辦學模式、獨特的辦學經驗、對世界的貢獻等問題進行了闡述。文章認為,2004年開始發展的孔子學院,是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踐行《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精神的重要代表。

孔子學院是推廣本國語言文化的示範

周瑋生說,世界是一個不同民族、多元文化組成的整體。2001年,《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獲得聯合國大會全場支持同意;2004年,世界性孔子學院事業開始;200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作為支持《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的法律文件和國際規範而通過了「文化多樣性條約」。

發達國家早就用不同方式在進行本國語言文化的國際推廣和普及。如英國文化教育協會,法國法語聯盟,德國歌德學院,義大利文化研究院,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美國中心等。但發展中國家如何實踐《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宗旨,推廣本國的語言文化,至今尚無成功先例。

周瑋生說:「孔子學院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歷史上,第一次主動的走出國門去傳播自己的語言和文化,而且是用和平雙贏的方式。而從世界角度來看,則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利用有限的資金去實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精神。」

他介紹,孔子學院主要職能是,面向社會各界人士,開展漢語教學;培訓漢語教師;開展漢語考試和漢語教師資格認證業務;提供中國教育、文化、經濟及社會等信息諮詢;開展當代中國研究。

截至2020年8月,全球已有162個國家(地區)設立了541所孔子學院和1170個孔子課堂。周瑋生認為:「推進漢語教學是促進世界多元化的有機部分,也是促進共同發展的重要途徑。這一文化工作有利於中國,也有利於開辦孔子學院的開辦國,更有利於世界的文明與進步,也是發展中國家如何推廣本國語言文化的一個示範。」

孔子學院嚴格遵循中外合作辦學模式

周瑋生介紹,由中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辦公室和孔子學院總部推進成立的世界各國的孔子學院,其基本政策都是一樣的,申辦程序是:外方自願先向孔子學院總部提出申請,中外雙方在充分協商的基礎上簽署合作協議,並必須有一個中方合作院校願意與其合辦才能成立。資金、師資等都是中外雙方共同承擔的,「就是說,孔子學院嚴格遵循的是中外合作辦學的模式,而非中方單獨行為。」

但是,各個國家的社會環境和法律環境可能有些不同。

比如,歐美地區的漢語教學基礎相對比較薄弱。漢語教學在美國的需求量大、發展速度快、辦校規模大。美國已開辦100所孔子學院、356所孔子課堂(2013年底數據)。「因本土漢語教師缺少而經當事者雙方協商同意,從中國引進了大批漢語教師和志願者。」

在日本,漢語教學的基礎和環境優於歐美各國,不少大學本來就有中文教學、設有漢學課程,社會上也有很多中文教室,漢語教師隊伍比較健全。所以,日本的孔子學院雖然根據中日合作校之間籤署的協議,會引進一些高水平的教師和志願者,「但主要的師資力量還是來自日本本土,包括在日本教中文的華僑華人及日本教師」。

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原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負責中方派遣教師在國外的工資和生活費用,東道主合作校會承擔一些福利支出。這種模式,減輕了合作雙方的經濟負擔,提升了漢語教學質量,對孔子學院發展,對雙方都是有利的。

孔子學院模式是「全球公共財產」

周瑋生對發達國家推廣本國文化語言的先例和孔子學院的實踐活動進行了比較,孔子學院至少有以下特點:非零和(我的利益不是你的損失);非排他(我可以做你也可以做);非獨佔(我做了不影響你做);非競爭(你做好了會是我的參考);非暴力(我自願做你也自願做);互惠雙贏(我有利益你也有利益);雙邊合作(你不同意我做不了,非中國單獨事業);發展中國家模式(與發達國家模式有不同)。

孔子學院給世界各國提供了一個有別於其他發達國家先例的雙邊合作國際語言文化推廣模式,也是首個發展中國家利用有限的資金,推廣本國語言和文化進而推進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先驅性試驗。

「孔子學院應該理直氣壯地向世界展示自己。」周瑋生認為, 就從目前的投入和產出效果來看,可以說是一個比較成功的雙贏模式。不僅發展中國家值得參考,發達國家也可有借鑑之處。例如,日本政府如果能像孔子學院那樣在資金、師資和教材方面給予海外的日語教學以支持的話,相信在中國會有更多的人來學習日語,假如日本開設類似孔子學院的語言文化推廣機構的話,預計在中國學習日語的人數也會大大增多。

周瑋生認為:「對人類來講,文化多樣性是交流的核心和創新的源泉,就像生物多樣性維持生物平衡一樣必不可少。推進漢語教學是促進世界多元化的有機部分,也是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的重要途徑。」

「孔子學院模式」是「全球公共財產」,如何讓孔子學院可持續發展,讓每一所孔子學院都能積極推動漢語言文化傳播事業,因地制宜地推動本土化漢語教學,周瑋生認為這些都值得認真研究和探索。



問題驅動    理論探索

關注現實    服務家國

相關焦點

  • 孔子學院:踐行《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的東方典範
    原標題:孔子學院:踐行《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的東方典範——專訪日本立命館大學教授、立命館孔子學院名譽院長周瑋生博士十九年前,聯合國主導制定的一項重大文件正在醞釀發布。幾天後的11月2日,聯合國大會第二十次全體會議根據第Ⅳ委員會的報告,通過了《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
  • 觀中國|如果孔子學院是「外國使團」,那歌德學院、法語聯盟是什麼?
    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有成員國一致通過《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對人類來講,文化多樣性是交流的核心和創新的源泉,就像生物多樣性維持生物平衡一樣必不可少。推進語言教學和文化交流是促進世界多元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的重要途徑。
  • 觀中國 | 如果孔子學院是「外國使團」,那歌德學院、法語聯盟是什麼?
    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有成員國一致通過《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對人類來講,文化多樣性是交流的核心和創新的源泉,就像生物多樣性維持生物平衡一樣必不可少。但發展中國家如何按照《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宗旨,推廣本國的語言和文化,至今少有成功先例。
  • 泰國東方大學孔子學院進行文化巡演
    臨近新春佳節,受中國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委託和泰國東方大學孔子學院邀請,中國溫州醫科大學大學生藝術團赴泰國文化巡演團於1月24日正式啟程前往泰國,開始為期7天的文化巡演和文化交流活動。7天來,他們為泰國當地大學生和民眾奉獻了4場精彩的文藝演出,與當地大學生舉行了2次文化交流,並進行了2次中國春節文化展覽,受到了泰國友人和當地華人華僑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讚賞,在為祖國「圈粉」的同時,也為傳遞中泰兩國友誼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巡演團先後在泰國普吉孔子學院、東方大學孔子學院、是拉差縣海洋之星學校和班善walking-street開展了4場演出。
  • 泰國東方大學孔子學院舉行揭牌十周年慶典
    中國僑網9月17日電 據泰國頭條新聞報導,日前,泰國東方大學孔子學院(以下簡稱「孔院」)揭牌十周年慶典在東方大學人文學院禮堂舉辦。2006年4月,經中國國家漢辦批准,孔院由中國溫州醫科大學、溫州大學和泰國東方大學合作共建。
  • 傳承孔子儒家思想 踐行顏子陋巷精神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助力打造...
    「傳承孔子儒家思想,踐行顏子陋巷精神,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宗旨,以加強新時期教師師德建設為主導,致力開展孔子文化教育培訓、國際文化交流合作、發展孔子文化產業,為曲阜打造培訓之都貢獻力量。學院現建築面積30000平方米,擁有綜合性教學樓、星級酒店式公寓、大型多功能報告廳、古陶瓷博物館,古琴、射箭、書法等新六藝體驗基地,剪紙、拓片、陶藝等非遺體驗室,「跟著孔子去遊學」展覽館等,環境雅致清幽,布局科學合理,人文底蘊深厚。  設有理論教研處、項目研發中心、東方聖母家庭教育學院、書畫學院、陶瓷藝術學院以及國際研學部等。
  • 泰國東方大學孔子學院舉辦漢語文化營推廣中文
    泰國東方大學孔子學院舉辦漢語文化營推廣中文 >   中新網1月20日電 據國家漢辦網站消息,1月17至19日,泰國東方大學孔子學院聯合東方大學沙繳校區,在較為偏遠的沙繳校園內成功開展了為期三天的大學生漢語文化營活動,為150名沙繳分校的非漢語專業大學生帶去了豐富多彩的中華文化和漢語體驗。
  • 北京東方大學孔子哲學院、創業學院等六學院揭牌
    (前右),北京東方大學校長周華起(前左)共同為孔子哲學院揭牌。 李妮 攝   中新網北京7月15日電 北京東方大學「孔子哲學院」、「茶文化師學院」、「美食文化學院」、「創業學院」、「漢語國際交流學院」、「書法學院」六學院揭牌儀式15日在北京釣魚臺舉行。
  • 孔子學院為何會失敗?中國文化該如何走向世界?
    孔子學院創始由來,千年文化影響最深者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早在四百多年前,義大利的傳教士曾將《論語》一書譯為拉丁文帶回歐洲,孔子的學說便隨之開始在西方流傳。在改革開放後,中國閉關鎖國的政策被徹底解除,中國開始了解世界,同時也開始讓世界了解中國,而作為中國歷史文化中影響最為深刻者—孔子學說,自然而然的成為了我們為推廣漢語文化而輸出的主要思想。按常理來說,在中國綜合國力日益增強、中國影響力越來越高的基礎上,孔子學院的創辦應該越來越成功才是。
  • 泰國公主詩琳通為泰國東方大學孔子學院揭牌
    位於泰國東部春武裡府的泰國東方大學孔子學院暨中國研究中心9 月15日下午舉行揭牌儀式。泰國公主詩琳通、中國駐泰國大使管木等百餘名嘉賓出席了儀式。     東方大學校長素察·烏巴坦說,泰國東部不僅是著名旅遊勝地,也是泰國重要的工業區之一。眾多華商來此投資辦廠,促進了當地經濟和文化發展。
  • 瑞典關閉孔子學院,說明了西方世界怎樣的心理本質?
    據英國《泰晤士報》4月21日報導,瑞典已於日前關閉了最後一所孔子學院,成為第一個徹底關閉孔子學院的歐洲國家。瑞典關閉了一個文化交流的聖殿,這本身就體現了西方國家感覺到了畏懼,強制手段才成為他們唯一的方法,在新冠病毒的影響下,顯然,文化的競爭讓他們已經失去了優勢。
  • 泰國東方大學孔子學院赴華培訓團結束溫州之旅
    泰國東方大學孔子學院赴華培訓團結束溫州之旅   中新網11月5日電 據溫州僑網消息,日前,泰國東方大學孔子學院以中醫文化為主題的赴華培訓團在溫州醫科大學結束為期15天的「中華養生之旅」, 滿載而歸。
  • 孔子學院在國外為什麼會失敗?中國文化是否真的無法走向世界?
    ——曹操《短歌行》孔子一身都將自己的心血放在周遊列國,將自己的儒家思想傳到諸國,現在我們將進一步將儒家文化傳到全世界。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從某種層面來說,一個真正的大國,一定會擁有能夠走向世界的文化,中國已是大國,但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路,並不順利。
  • 泰國東方大學「書誦經典」獻禮「孔子學院日」
    原標題:泰國東方大學孔子學院「書誦經典」獻禮「孔子學院日」 東方大學校長頌蓬致辭   人民網曼谷9月27日電 (記者王天樂)為了慶祝全球孔子學院成立10周年暨全球首個孔子學院日正式啟動,促進中泰文化交流,泰國東方大學孔子學院於9月25日舉行了
  • 孔子學院有多少所 孔子學院發展規劃(2012—2020年)
    孔子學院是弘揚中華文化建立中外友好交流平臺的一個非營利性教育機構。目前扎全球各地都有著孔子學院的分布,對於中華文化的弘揚,中外關係的促進,世界文化的交流都有著非常友好的作用。
  • 保護世界文化多樣性促進「一帶一路」建設
    絲路文明交流與東方文化的特質  古代絲綢之路將燦爛輝煌的沿線各國文明聯結在一起,其特徵是文化多樣性,各種文化異彩紛呈,相通相融,共促共享。中國在絲路文明中的貢獻,從張騫出使,到玄奘取經,其本質都是聯通、合作與相互學習。絲路精神的核心正是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
  • [星島日報] 麻州大學波士頓孔子學院慶祝十周年
    嘉賓和中國人大藝術團的演員們合影麻州大學波士頓孔子學院於11日隆重舉行成立十周年慶典。近200位來自中美兩國的嘉賓和麻州大學波士頓分校師生出席了這個活動,他們稱讚波士頓孔子學院是全球最好的孔子學院之一。
  • 保護文化生態,共建和諧世界 --中國發起舉辦世界文化多樣性論壇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中華文化促進會、清華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等國內機構以及世界對華交流協會(WCNA)、國際文化多樣性聯盟(INCD)、國際文化多樣性協會聯合會(IFCCD)、國際多媒體協會聯盟(FIAM)等國際機構共同倡議舉辦世界文化多樣性論壇,搭建不同文化平等對話、互利合作的國際交流平臺。大約50名國內外嘉賓共同見證了這一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文化盛事。
  • 認識東方文化 建立文化自信
    於北京語言大學再聽濟群導師講《玄奘的精神》文│淨衍 圖│觀塵、覺忱●●●2016年8月2日,暑熱正酣,濟群導師來到北京語言大學,為孔子學院2016年國家外派教師開講《玄奘的精神》。他們即將奔赴歐美進行漢語教學,面臨中西文化的碰撞。
  • 對話孔子學院掌門人:文化的困境 在於不知不覺
    孔子學院全球分布圖  下周六是孔子學院成立十周年「開放日」。十年間,1000多所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遍布世界,影響數億人,在世界上颳起一股中國風。  然而,在與孔子學院掌門人許琳面對面的三個半小時專訪中,對這些值得稱道的數字、成就,她隻字未提。  她表達更多的,是文化交流碰撞給她帶來的衝擊,是她的「著急」,以及沉甸甸的思考,「中國文化走出去,最大的困難是來自於我們自己,來自於不知不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