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發現者去世,終年95歲,退休後仍接診

2020-12-17 健康時報客戶端

(健康時報記者 孔天驕)據日本共同社10日報導,日本川崎病研究中心公布消息稱,兒科急性疾病川崎病發現者、日本小兒科醫生川崎富作於6月5日下午在東京一家醫院去世,終年95歲。

圖片據日本共同社

根據患者情況,川崎富作命名「川崎病」

川崎富作出生於東京,1948年畢業於千葉醫科大學附屬醫學專業部,之後進入東京日赤中央醫院擔任小兒科醫生。

1961年,他接診了一個發燒多日、雙眼充血的患兒,相關病症非常罕見。此後他又陸續接診了多位類似患兒,搜集了多起病例後,川崎將其稱之為「兒童急性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他詳細闡述了該病具體臨床表現和病因分析及分類情況,並把文章發表在1967年的「日本過敏性疾病雜誌」上。之後,該病被命名為「川崎病」。

川崎病,是一種以全身血管炎為主要病變的急性發熱出疹性小兒疾病。高發年齡為5歲以下嬰幼兒,男多於女。因為有發熱症狀,同時患兒身上會出現皮疹,因此常常被誤診為感冒、麻疹或猩紅熱等。

川崎病最嚴重的併發症為冠狀動脈擴張、冠狀動脈瘤,如擴張的冠狀動脈內血栓形成,則發生心肌梗死,致死率極高,且部分冠脈動脈瘤不能恢復,將影響患兒的長期生存質量甚至生命。儘早診斷和接受有效的治療,可明顯減少冠狀動脈病變的發生。如出現巨大冠狀動脈瘤、冠狀動脈內血栓,治療應儘可能使冠狀動脈開通以保護患兒心臟功能。

約1%~2%的川崎病患兒痊癒後仍可能出現復發,所以,恢復期仍需複診,家長要注意帶孩子進行相關檢查。

小兒川崎病有五大症狀

福州總醫院兒科主任醫師陳新民介紹,川崎病的最大危害是損害冠狀動脈,是小兒冠狀動脈病變的主要原因,也是成年後發生冠心病的潛在危險因素。

小兒川崎病主要有「五大症狀」:一是經過抗感染治療後仍有發熱且超過5天,發熱後2~4天,出現以軀幹、四肢為主的瀰漫性充血性紅斑,以前胸、後背最為多見,面部、四肢也可以見到。這種皮疹大約持續4~5天後才消退。

二是發熱後雙眼球結膜瀰漫性充血。

三是口唇潮紅如櫻桃,並口唇乾裂、出血,口腔黏膜充血,舌頭髮紅,可見芒刺,好似楊梅。

四是病初(1~9天),手指和足趾腫脹、發硬,手和腳的掌面發紅。

五是在頸部可觸摸到腫大的非化膿性淋巴結,約蠶豆大小。

北大醫院兒科主任杜軍保教授指出,川崎病如果能在發病後一周內得到有效治療,將可很大程度上避免引發嚴重心臟病。請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發現早期症狀及時帶孩子就醫。

福州總醫院兒科陳新民主任醫師提醒,患了川崎病的小患兒,如果發現心臟受累,即使體溫正常已經出院,也要繼續用藥且定期來醫院複查。一般無心臟受累(無冠狀動脈病變)的孩子,可以於出院後1、3、6個月及1到2年來醫院進行一次全面檢查,檢查包括體格檢查、血常規、心電圖、心臟彩超等。

參考資料:

①《健康時報》2019-09-17《小兒川崎病有五大症狀》

②《健康時報》2018-07-13《川崎病治療後隨訪很重要》

編輯:孫寶光

相關焦點

  • 發現川崎病的日本醫生川崎富作去世,一生致力於研究和治療
    中新社·華輿訊 據日本新華僑報報導在歐美國家,近期屢屢有這樣的病例被報導:兒童出現全身性的血管炎症,與川崎病的症狀十分相似。由於這些病例中有一部分是新冠感染者,各國正在呼籲關注和警惕——這種血管炎症或許與新冠病毒相關。川崎病,聽到這個名字就能聯想到日本。川崎病的發現者是日本著名的兒科醫生川崎富作,因此也被命名為川崎病。
  • 福建1歲娃高燒十幾天不退,竟是川崎病!很多家長還在當感冒治
    在福建,前不久,省婦幼就接診過該病且發病率逐年上升!川崎病並不可怕,因為是可以治癒的疾病。可怕的是很多家長不知道將川崎病誤以為感冒而延誤治療甚至很多基層醫生都易誤診。1歲女嬰反覆高熱10多天未愈竟是川崎病作祟前不久,寧德出生僅1歲2個月的小雨(化名)突然出現了不明原因的反覆高熱,把父母給嚇壞了。他們帶著小雨在寧德當地醫院治療了十多日,症狀都不見好轉。最後,醫生讓小雨做了心臟彩超,發現他的心臟冠狀動脈擴張非常厲害,還出現了串珠狀的瘤。
  • 史瓦帝尼總理德拉米尼感染新冠去世 終年52歲
    海外網12月14日電據外媒報導,史瓦帝尼總理安布羅斯·德拉米尼(Ambrose Dlamini)在感染新冠病毒4周後,在鄰國南非住院治療時去世,終年52歲。  路透社報導稱,史瓦帝尼副總理馬蘇庫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該國國王和王后已命令其向全國宣布總理德拉米尼去世的消息。據悉,德拉米尼在新冠檢測呈陽性後,於12月1日被轉移到南非接受治療。
  • 5歲以下幼兒最近高發川崎病 專家:注意5大發病症狀
    幼時得病成年後仍飽受其擾  剛剛前兩天,朱衛華接診了一位成年病人。這位病人曾在幼時患上川崎病,因為沒有及時得到救治,而對心臟冠狀動脈造成了損害。  這名患者今年已經28歲了,1992年患上川崎病,當時很多醫生不太認識這個病,直到出現心臟問題才來朱醫生這裡看病,被確診為川崎病冠狀動脈瘤。
  • 英國14歲男孩身體健康,患新冠併發症去世,症狀如川崎病發燒手腫
    據英媒《鏡報》5月12日報導,英國一名14歲男孩平時身體健康,沒有任何潛在疾病,卻在感染新冠以後,急速死於一種新型炎性併發症,症狀類似於川崎病。據悉,這名男孩在倫敦伊芙麗娜兒童醫院去世,在這家醫院還有40多名兒童還在因這種可能由新冠病毒引起的新型炎症而接受治療。醫院中最早出現這種症狀的8名兒童年齡都在4歲到14歲之間,有7名兒童都需要使用呼吸機。這名不幸去世的男孩已經被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
  • 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去世 終年65歲
    臺灣作家林清玄(圖源:臺媒)海外網1月23日電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去世,終年65歲。 31485668,.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去世
  • 約翰·辛格頓去世終年51歲 24歲就入圍奧斯卡
    導演約翰·辛格頓去世原標題:導演約翰·辛格頓去世終年51歲 24歲就入圍奧斯卡據香港媒體報導,好萊塢導演約翰·辛格頓(John Singleton)於4月17日中風據悉,辛格頓於1992年憑執導首部電影《街區男孩》(Boyz n the Hood)而入圍角逐第64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當年他只有24歲,成為史上最年輕獲提名奧斯卡最佳導演的導演。
  • 《櫻桃小丸子》原作者櫻桃子因病去世 終年53歲
    (圖:視覺中國)海外網8月27日電 《櫻桃小丸子》的原作者櫻桃子在2018年8月15日因病去世,終年53歲。據香港媒體報導,日本人氣漫畫《櫻桃小丸子》原作者櫻桃子,於2018年8月15日晚上8時29分因乳腺癌病逝,終年53歲。據悉,櫻桃子生前透露,對於能夠繪畫出一部讓大家能樂在其中的作品,表示非常感恩。
  • 香港演員曾偉權病逝 因肺癌去世終年58歲
    香港演員曾偉權病逝 因肺癌去世終年58歲 2020-11-15 14:49:43 來源:新京報  |  作者: | 字號:A+ | A- 【香港演員曾偉權病逝】11月14日,據港媒報導,藝人曾偉權因肺癌去世,終年58歲。
  • 不到2歲寶寶持續不明原因發熱,可能得了「川崎病」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董昊騫 濟南報導日前,山東省立三院兒科接診了1名持續高熱患兒。1歲7個月男寶寶小豪,就診時已經反覆發熱3天,嘔吐1天,且在當地醫院治療後,仍持續高熱不退,小豪一家立即驅車到省立三院就診。
  • 孩子持續發燒警惕「川崎病」
    接診後,兒科主任王耀東經過一番檢查,寶寶被診斷為「不典型川崎病」。  據了解,最近縣婦保院兒科住院部收治了多例川崎病患兒。王耀東介紹,川崎病,又稱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症,是一種以全身中小動脈炎為主要病變的急性發熱出疹性小兒疾病,病因尚不清楚,存在先天易感因素,目前認為與感染引起的免疫損傷有關。臨床表現為持續性發燒、皮疹、口唇紅、楊梅舌、手掌及足底脫皮和淋巴結腫大等。
  • 義大利裔法籍服裝設計師皮爾卡丹去世,終年98歲
    義大利裔法籍服裝設計師皮爾卡丹去世,終年98歲據法國《世界報》報導,當地時間12月29日,義大利裔法籍著名服裝設計師皮爾·卡丹去世,終年98歲。皮爾·卡丹曾三次獲得法國服裝設計的最高獎——金頂針獎。皮爾·卡丹與中國的淵源要追溯到1978年。
  • 福州2個月男嬰「感冒」險喪命 原是染上川崎病
    醫生發現,小凱得了兇險的川崎病,已引發重症肺炎、呼吸衰竭、膿毒血症、無菌性腦膜腦炎等,若不及時治療,很可能猝死。  該院兒童重症醫學科主任王世彪說,川崎病多發於5歲以下兒童,早期與感冒、藥疹、EB病毒(接吻病毒)等相似,很容易誤診,尤其是最近,天氣變化無常,感冒發燒的孩子增多近三成,如果孩子高燒超過5天,身上起紅疹、眼部充血等,要引起警惕。
  • 導演羅賓·哈迪去世終年86歲 曾執導《柳條人》
    導演羅賓·哈迪去世終年86歲 曾執導《柳條人》 時間:2016.07.0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結冰
  • 灣仔碼頭創始人去世,終年73歲
    今日要聞 彭博發布全球 40 歲以下白手起家富豪榜;灣仔碼頭創始人臧健和去世,終年73歲;蘇寧易購收購萬達百貨下屬全部 人物 彭博發布全球 40 歲以下白手起家富豪榜 2 月 11 日下午,彭博發布億萬富豪指數,該指數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最富有的年輕企業家群體正在悄然發生變化,亞洲富豪逐漸開始趕超美國富豪。
  • 美媒:紐約首位非裔市長戴維•丁金斯去世,終年93歲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曉雅】美聯社24日最新消息稱,經美國紐約州紐約市警察局證實,該市首位非裔市長戴維•丁金斯(David Dinkins)於當地時間23日去世,終年93歲。初步跡象表明,丁金斯系自然死亡。
  • 高熱不退警惕川崎病
    所謂川崎病,(又名小兒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最早發現並進行研究這個疾病的是一位日本名叫川崎的醫生(今年去世),所以就以他的名字來命名這種兒童疾病。對於兒童來說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疾病,給寶寶及家庭代來困擾。
  • 唯一來自拉丁美洲秘書長,終年100歲,佩雷斯·德奎利亞爾去世
    根據相關消息,聯合國前秘書長佩雷斯·德奎利亞爾去世,終年100歲。弗朗西斯科·佩雷斯·德奎利亞對電臺說,父親健康狀況惡化了一周,於晚上八點零九分安詳去世。德奎利亞爾是聯合國歷史上第一位、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來自拉丁美洲地區的秘書長,於1982-1991年期間擔任聯合國的第五任秘書長。
  • 嬰幼兒發熱為什麼要警惕「川崎病」——四川省人民醫院兒科彭茜...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1月12日訊(記者 韓璐) 川崎病,又稱「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是一種以全身血管炎為主要病變的急性發熱出疹性小兒疾病,高發年齡為5歲以下嬰幼兒。這種病來勢洶洶,未經治療者易出現心血管併發症,隱患可遷延多年。四川省人民醫院兒科主任醫師彭茜做客中國經濟網主辦、好醫生集團協辦的中經名醫匯·好醫生大講堂,對川崎病的知識進行了一次全面的科普。
  • 日媒:歐美新冠肺炎兒童患者出現川崎病症狀 醫學界探討二者有啥聯繫
    中國小康網6月9日訊 老馬 歐美各國陸續有報告稱,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兒童出現發燒、發疹、腹痛等類似「川崎病」的症狀。「川崎病」是日本醫生在半個多世紀前發現的疾病,日本和中國等亞洲人病例較多。儘管已經可以治療,但病因不明,患者數量在持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