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發熱為什麼要警惕「川崎病」——四川省人民醫院兒科彭茜...

2020-12-17 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1月12日訊(記者 韓璐) 川崎病,又稱「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是一種以全身血管炎為主要病變的急性發熱出疹性小兒疾病,高發年齡為5歲以下嬰幼兒。這種病來勢洶洶,未經治療者易出現心血管併發症,隱患可遷延多年。四川省人民醫院兒科主任醫師彭茜做客中國經濟網主辦、好醫生集團協辦的中經名醫匯·好醫生大講堂,對川崎病的知識進行了一次全面的科普。

彭茜醫生介紹,川崎病是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醫師首次報導、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疾病,但是截至目前還沒有找到病因。孩子自身的遺傳因素,在特定的環境下(例如各種感染、汙染等),可能就會出現川崎病的發病。

川崎病臨床檢驗無特異性指標 如何及時發現

彭茜醫生介紹道,川崎病的表現除了發熱之外,可以有一些一過性的表現,並且不一定都會出現,臨床表現上沒有特別的指向。輔助檢查也沒有特異性的指標。作為一個自限性的疾病,很容易造成漏診。

川崎病最大的危害在於可能造成患兒出現心血管併發症。如果家長在發病期間不重視治療,患兒在之後就更有可能遭遇併發症的危險。

因此,如果孩子發熱超過48小時,一定要到醫院查查血,看看白細胞、C反應蛋白等指標是否升高。另外如果血象白細胞增高明顯提示細菌感染用了抗菌藥治療,患兒體溫卻還在持續升高,反覆發熱,這種情況就要引起警覺,醫生至少要考慮是不是川崎病,有沒有這種可能。

川崎病病程中發熱如何應對 酒精擦拭不可取

根據彭茜醫生的介紹,川崎病發熱的特點,主要是持續時間比較長,多數患兒可持續五天以上甚至更長的時間,體溫比較高,並且在用抗生素治療的時候沒有效果。

彭茜醫生強調,發熱是孩子的一種免疫反應,一般我們主張不過多地去幹預發熱。發熱什麼時候要處理呢?如果引起孩子不舒服了,或者確實高熱了,孩子精神狀態不好了,我們就需要給他處理。但是我們不主張用酒精擦拭。因為孩子的皮膚比較嬌嫩,擦酒精可能會通過皮膚的吸收,引起一些副作用。發熱後,應當多喝熱水,物理降溫即泡熱水澡。孩子如果不舒服,精神狀態不好,就需要服用退燒藥。

川崎病臨床分期搞清楚 急性期及時治療是關鍵

彭茜醫生認為,川崎病的臨床分期主要包括10天左右的急性期,接下來10到14天左右開始為亞急性期,第28天到第35天左右進入恢復期。

彭茜醫生強調,在急性期及時給予治療,絕大多數預後情況較好。通過臨床表現結合實驗室檢查,排除其他疾病確診川崎病後,經典的治療方法為大劑量的阿司匹林分次口服,同時使用足量的靜脈用丙種球蛋白輸注。此方法一般比較見效,但有10%左右的病例會出現丙種球蛋白耐藥,這時候就考慮使用激素。

川崎病治療過程中,很多家長會擔心激素的副作用。彭茜醫生呼籲患兒家長了解,在一些情況下,使用激素是為了起到對抗炎症的作用,短期使用副作用並不大。

川崎病引發的冠狀動脈瘤大部分能夠消退 後期應注重隨訪

川崎病最嚴重併發症就是冠狀動脈擴張,形成冠狀動脈瘤。彭茜醫生說,醫生在跟家長交代病情的時候可能沒有解釋清楚,有些家長一聽到是「瘤」就會「蒙」了,不知道怎麼辦。其實這種冠狀動脈瘤經過抗凝抗血小板等藥物治療,多數中小冠狀動脈瘤在患病後兩年左右會慢慢消退。

彭茜醫生特別強調了定期隨訪的重要性。有些患兒因為已經有兩三個月不需要吃藥了,家長就可能不再重視帶孩子去醫院面診。其實醫生還是建議兩年之內密切進行隨訪。隨訪的時間一般以發熱的第一天計,之後的第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六個月、一年、兩年,這些時間點應當來醫院進行檢查。之後建議根據孩子的情況每三到五年做一個心臟彩超、心電圖檢查。如果出現胸痛等不適需及時到醫院就診,並且向接診醫生說明孩子曾有川崎病病史,利於接診醫生做出準確的診治方案。

有人將打疫苗與川崎病關聯 專家:未證實

近年來,網絡中時有幼兒打疫苗後發生川崎病的信息,引發了一些父母對於疫苗與川崎病相關聯的猜測,甚至產生對疫苗接種的牴觸傾向。

對此,彭茜醫生明確,確實有部分孩子接種疫苗以後得了川崎病,但是由於川崎病病因不清楚、發病機制不明確,並不能證實接種疫苗和川崎病之間的關係。所以她呼籲大家不必因為個別的案例而過度擔憂。

名醫介紹

彭茜,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兒科規培基地教學主任、電子科技大學醫學院兒科教研室主任。現任四川省醫學會兒科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常委;中國醫師協會兒科醫師分會普兒科專委會委員;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兒童營養專業委員會委員;四川省預防醫學會兒童傷害防治分會委員;四川省醫學會兒科專委會心血管專業組委員;成都市高新區醫學會兒科分會心血管學組副組長;四川省婦幼保健協會兒科分會副主任委員。世界中聯優生優育專業委員會理事;國家兒童健康與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風溼免疫聯盟理事;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心血管學組川崎病協作組成員;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心血管學組心肌炎協作組成員;四川省小丑醫生公益慈善促進會理事會理事。長期從事兒童的臨床診療工作,擅長兒科常見病、多發病診治,尤其是兒童川崎病,心肌炎,先心病以及風溼熱,幼年特發性關節炎等兒童心血管及風溼免疫性疾病的診治及遠期隨訪。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中經名醫匯·好醫生大講堂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相關焦點

  • 反覆發熱需警惕川崎病
    廈門網訊(記者 黃曉萍 通訊員 趙雅淇)部分家屬反映寶寶持續發熱,給予退熱藥、感冒藥體溫仍反覆,口服或靜滴抗生素症狀也無改善,熱程長達5天以上,廈門市兒童醫生提醒:反覆高熱不一定是單純細菌或病毒感染,
  • 孩子反覆發熱需警惕川崎病
    部分家長反映寶寶持續發熱,給予退熱藥、感冒藥後體溫仍反覆;口服或靜滴抗生素,症狀也無改善,熱程甚至長達5天以上。廈門市兒童醫院感染科卓志強主任提醒:反覆高熱不一定是單純細菌或病毒感染,需警惕川崎病。川崎病又稱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好發於兒童,是一種以全身中血管病變為主的急性發熱性疾病,常見併發症為心臟冠狀動脈擴張和冠脈瘤形成,嚴重者可導致心肌缺血、梗死甚至猝死。
  • 警惕!不到2歲寶寶持續不明原因發熱,可能得了「川崎病」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董昊騫 濟南報導日前,山東省立三院兒科接診了1名持續高熱患兒。1歲7個月男寶寶小豪,就診時已經反覆發熱3天,嘔吐1天,且在當地醫院治療後,仍持續高熱不退,小豪一家立即驅車到省立三院就診。
  • ...省立三院兒科溫馨提示:孩子持續不明原因發熱,可能得了「川崎病」
    近日,山東省立三院兒科接診了1名持續高熱患兒。1歲7個月男寶寶小豪,就診時已經反覆發熱3天,嘔吐1天,且在當地醫院治療後,仍持續高熱不退,小豪一家立即驅車到我院就診。入院後,經過兒科醫生團隊每日細緻的查房發現,患兒存在一過性結膜充血、指端充血和口唇充血乾裂,兒科主任馬燕組織科室進行病例討論後,一致考慮不排除「不完全川崎病」,立即給予靜滴丙種球蛋白治療,靜滴丙球後次日,小豪就熱退,精神好轉,開始逐漸進食。隨後複查相關檢查項目,血小板一路攀升,甘油三酯異常以及指端脫皮都支持「不完全川崎病」的診斷。
  • 菏澤二院兒科專家提示:孩子持續發燒警惕「川崎病」
    中國山東網8月6日訊 (通訊員 李麗麗) 近日,菏澤第二人民醫院兒科接診了一位反覆高熱的孩子,經檢查,發現孩子精神萎靡不振,整個嘴唇乾裂紅腫
  • 醫生:與感冒發熱類似,可能是川崎病
    ,所以家長尤其要警惕。 河南省兒童醫院心血管內科馮主任提醒,如今症狀不典型的川崎病患兒增多,所以只要孩子有持續發熱、結膜充血,但眼睛沒有分泌物的情況出現,家長最好帶他上醫院做個檢查,必要時做心臟彩超查看冠狀動脈等,及時發現治療,避免對孩子造成更大的傷害。
  • 發燒不退小心川崎病
    7天了,在當地醫院掛瓶一直沒有好轉,雙手手背還出現紅色皮疹,雙眼球結膜充血、背部長出紅色不規則大小紅色皮疹。無奈下,家人急忙送患兒到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兒科救治。專家在心臟彩超檢查時發現,李穎左冠狀動脈內徑增寬,有少量心包積液,原來患上了川崎病。  全軍兒科中心副主任、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兒科主任醫師任榕娜解釋說,川崎病是全身性血管炎,已證明與病毒感染有關,在醫學上又稱為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主要累及中小動脈,特別是冠狀動脈,部分患兒形成冠狀動脈瘤,嚴重的可發生冠脈狹窄或血栓從而導致心肌梗死。
  • 寶寶發熱總不退 小心川崎病
    2歲的奇奇發燒三天了,剛開始爸爸媽媽以為他就是感冒了,也沒帶他去醫院,眼看著三天了還不退燒,心裡有些著急了,就帶他去社區醫院兒科門診看一看。醫生給孩子仔細檢查後,發現孩子嗓子有點紅,其他沒有異常,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給孩子開了一些退熱藥和抗病毒藥,就讓他們回家吃藥觀察了。
  • 寶寶發熱總不退?小心是川崎病
    2歲的奇奇發燒三天了,剛開始爸爸媽媽以為他就是感冒了,也沒帶他去醫院,眼看著三天了還不退燒,心裡有些著急了,就帶他去社區醫院兒科門診看一看。醫生給孩子仔細檢查後,發現孩子嗓子有點紅,其他沒有異常,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給孩子開了一些退熱藥和抗病毒藥,就讓他們回家吃藥觀察了。
  • 寶寶發熱總不退 小心川崎病
    2歲的奇奇發燒三天了,剛開始爸爸媽媽以為他就是感冒了,也沒帶他去醫院,眼看著三天了還不退燒,心裡有些著急了,就帶他去社區醫院兒科門診看一看。醫生給孩子仔細檢查後,發現孩子嗓子有點紅,其他沒有異常,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給孩子開了一些退熱藥和抗病毒藥,就讓他們回家吃藥觀察了。
  • 川崎病發現者去世,終年95歲,退休後仍接診
    (健康時報記者 孔天驕)據日本共同社10日報導,日本川崎病研究中心公布消息稱,兒科急性疾病川崎病發現者、日本小兒科醫生川崎富作於6月5日下午在東京一家醫院去世,終年95歲。之後,該病被命名為「川崎病」。川崎病,是一種以全身血管炎為主要病變的急性發熱出疹性小兒疾病。高發年齡為5歲以下嬰幼兒,男多於女。因為有發熱症狀,同時患兒身上會出現皮疹,因此常常被誤診為感冒、麻疹或猩紅熱等。
  • 小兒川崎病早期「像感冒」 出現併發症很兇險!
    指導專家:張志勇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風溼免疫科副主任醫師(上遊新聞記者 周晉羽)春夏交替,兒科門診因感冒、肺炎來看病的孩子明顯增多。可你知道嗎?當孩子不明原因發燒超過5天,抗生素治療壓不下去時,切不可當成簡單的感冒來治療!家長應高度警惕,孩子可能是患上了兇險的川崎病。
  • 孩子發熱、出疹別把川崎病當感冒
    □河南省兒童醫院張歡    冬天室內外溫差大,孩子發燒、咳嗽也屬正常。彤彤最近發燒了,家人最初給彤彤進行物理降溫,但效果不理想,眼見孩子身上起了疹子,眼睛也紅了,彤彤媽立即帶孩子來醫院就診。經檢查,彤彤被確診為川崎病。
  • 感冒高發季 兒科醫生提醒家長勿混淆感冒與川崎病
    覺得不放心的張女士帶玲玲來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就診,醫生認真查體後,以「川崎病」收入院。入院後玲玲做了心臟彩超,提示冠狀動脈輕度擴張。  「川崎病又稱為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是一種以全身血管炎為主要病變的急性發熱出疹性小兒疾病。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醫師首先報導該病,並以他的名字命名,發病原因不明。」
  • 「麗水健康課堂」寶寶發熱總不退 小心川崎病
    2歲的奇奇發燒三天了,剛開始爸爸媽媽以為他就是感冒了,也沒帶他去醫院,眼看著三天了還不退燒,心裡有些著急了,就帶他去社區醫院兒科門診看一看。醫生給孩子仔細檢查後,發現孩子嗓子有點紅,其他沒有異常,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給孩子開了一些退熱藥和抗病毒藥,就讓他們回家吃藥觀察了。
  • 「溫州健康課堂」寶寶發熱總不退 小心川崎病
    2歲的奇奇發燒三天了,剛開始爸爸媽媽以為他就是感冒了,也沒帶他去醫院,眼看著三天了還不退燒,心裡有些著急了,就帶他去社區醫院兒科門診看一看。醫生給孩子仔細檢查後,發現孩子嗓子有點紅,其他沒有異常,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給孩子開了一些退熱藥和抗病毒藥,就讓他們回家吃藥觀察了。
  • 兒童高溫發熱多日 警惕川崎病!
    記者15日從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獲悉,一些高燒不退的患兒可能並不是感冒,而是患上了川崎病。由於川崎病有症狀和感冒相似,因此常常有家長把川崎病被誤認為感冒。十天前,3歲的欣欣跟著父母到仙女山玩耍,回家後便開始發燒,父母以為是仙女山氣溫太低導致欣欣感冒,便買來小兒感冒藥和退燒藥給她吃。第二天,欣欣仍然沒有退燒。
  • 孩子持續發燒警惕「川崎病」
    誰知到了第三天,寶寶仍反覆高熱,精神萎靡不振,整個嘴唇乾裂紅腫,眼睛也變得紅通通的,媽媽只得帶著寶寶到縣婦保院兒科檢查。  接診後,兒科主任王耀東經過一番檢查,寶寶被診斷為「不典型川崎病」。  據了解,最近縣婦保院兒科住院部收治了多例川崎病患兒。
  • 2歲男孩楊梅舌險被當成川崎病
    N海都記者 章微 通訊員 吳志 李政 「世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不是天各一方,而是麻疹就在我的面前,我卻以為它是川崎病。」最近,福州總醫院兒科醫生李政給《醫學界兒科頻道》的投稿的開場白是這樣寫的。原來,一個多月前,三明1周10個月的男孩華華(化名)反覆咳嗽、高燒、口唇充血皸裂、楊梅舌,極似川崎病。
  • 孩子反覆發燒,警惕「川崎病」在作怪!
    如果家裡的小孩子莫名出現高燒不退,而且還伴有眼紅、嘴唇發紅、皮疹等症狀,寶爸寶媽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時到醫院就診,查看是不是 「川崎病」? 中山一院心血管兒科主任覃有振教授提醒廣大家長,當小兒發生發燒的情況時,要積極帶孩子到醫院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