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男孩楊梅舌險被當成川崎病

2020-12-17 海峽網

N海都記者 章微

通訊員 吳志 李政

「世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不是天各一方,而是麻疹就在我的面前,我卻以為它是川崎病。」最近,福州總醫院兒科醫生李政給《醫學界兒科頻道》的投稿的開場白是這樣寫的。原來,一個多月前,三明1周10個月的男孩華華(化名)反覆咳嗽、高燒、口唇充血皸裂、楊梅舌,極似川崎病。當地醫院初步考慮川崎病,送到福州治療。在福州總醫院和福州傳染病院,醫生們根據經驗,才精準「破案」,男孩最終確診為麻疹。經過27天治療,近日,男孩康復出院了。

男孩楊梅舌,曾被誤診川崎病

華華(化名)今年1歲10個月,是名男孩,家住三明。2個月前,他開始咳嗽,5天後發燒,最高體溫40.5攝氏度。在當地醫院門診看過後,他咳嗽好轉,但一直反覆發燒,只好住院。住院時,華華口唇充血皸裂,楊梅舌。發熱第9天,華華後背出現星星點點的紅色疹子。這些

都是典型的川崎病的症狀。當地醫院初步考慮川崎病,送到福州總醫院治療。

福州總醫院兒科醫生發現華華沒有接種過麻疹疫苗,而且華華的症狀和麻疹也十分相似,考慮麻疹的可能性大。麻疹傳染性強,華華當晚就被轉診到福州市傳染病院。一

查,麻疹病毒IgM抗體為陽性,這說明孩子感染了麻疹病毒。醫生還給華華做了心臟彩超(此前三明當地醫院並未做心臟彩超),並未發現心臟冠狀動脈損害,更說明了這是麻疹,而非川崎病。

按照麻疹治療,華華在福州治療了27天,終於康復出院。

川崎病和麻疹易混淆

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兒科、全軍兒科疾病診治中心主任陳新民教授說,麻疹和川崎病都是小兒時期常見的急性發熱性出疹性疾病,臨床表現相似,容易互相誤診。兩種疾病也均出現典型皮疹,臨床上都有多臟器系統損害。但典型川崎病的部分患兒,心臟彩超提示冠狀動脈損害,這是川崎病的特異性表現。典型麻疹患兒,在

發疹前一兩天,常在第一磨牙對面的頰黏膜上出現科氏斑,即麻疹黏膜斑,需引起警惕鑑別。

陳教授說,麻疹是一種有著上千年歷史的傳染性疾病,今年有報導各地多發。而川崎病是一種免疫介導的全身性血管炎,1967年,日本醫生川崎富作首次報導,遂命名為川崎病。臨床上,遇到類似的病例,考慮川崎病的同時,則要排除

麻疹的可能;在不能排除麻疹的情況下,亦需考慮川崎病可能。只要在思想上保持警惕,即使是「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亦能辨你是雄雌!而父母在孩子多日高燒不退的情況下,應及時帶孩子上醫院,對症治療。

「適齡寶寶要注射麻疹疫苗。」陳教授說,麻疹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

相關焦點

  • 5歲男孩心腦梗突然昏迷 原來是川崎病惹禍
    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記者蔡櫻柳通訊員羅超)5歲的男孩小西突然出現昏迷,送醫後醫生發現,小西一年前得了兇險的川崎病,沒有及時隨訪,合併出現了心梗腦梗。醫生提醒,川崎病要注意隨訪,否則很容易合併冠狀動脈損傷。  男孩突發昏迷  心梗腦梗並現  小西是個五歲的小男孩,有天,在玩耍時突然出現昏迷,抽搐不止,送到醫院掛急診,檢查發現孩子有腦栓塞,進一步檢查發現孩子還有心肌梗塞,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合併腦栓塞。這些成年人的病,小孩子也會有?
  • 4歲男孩高燒不退 原來是川崎病纏身
    華龍網2月25日21時30分訊(記者 鄭懿)家住重慶的4歲男孩強強突發高燒,家裡人以為是感冒了,但吃藥之後高燒仍不退。上周,家人帶強強來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經檢查,孩子被確診患上了川崎病。醫生介紹,由於川崎病症狀和感冒相似,因此常常有川崎病患兒被誤認為感冒,耽誤治療。
  • 福州2個月男嬰「感冒」險喪命 原是染上川崎病
    9月底,剛出生2個月的福州男嬰小凱(化名)高燒10天,眼球紅得像兔眼,舌頭腫脹如楊梅,父母以為是感冒,輾轉多家醫院,最後送到省婦幼保健院搶救。醫生發現,小凱得了兇險的川崎病,已引發重症肺炎、呼吸衰竭、膿毒血症、無菌性腦膜腦炎等,若不及時治療,很可能猝死。
  • 症狀類似感冒易被誤診 醫生提醒警惕小兒川崎病
    新華社重慶12月10日電(記者李松)最近重慶一3歲兒童突發高燒,被當成感冒治療了5天也不見好轉,後來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確診為川崎病。醫生提醒,川崎病早期症狀與感冒相似,易被誤診,需引起家長警惕。
  • 男孩高燒39℃四天不退竟是川崎病 醫生:六個症狀符合五個就可確診
    男孩39℃高燒四天不退被診斷為川崎病「我這孩子已經發燒四天了,一直都是39℃高燒,無論是吃藥、輸液還是物理降溫,體溫一點也不退。」小彬的父親抱著兒子來到哈市兒童醫院就診,該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嚴穎煦介紹說,患兒出現了眼睛紅、口乾和嘴開裂等症狀,是「川崎病」即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的明顯症狀。經診,患兒確為川崎病而收治入院。
  • 孩子持續發燒警惕「川崎病」
    接診後,兒科主任王耀東經過一番檢查,寶寶被診斷為「不典型川崎病」。  據了解,最近縣婦保院兒科住院部收治了多例川崎病患兒。王耀東介紹,川崎病,又稱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症,是一種以全身中小動脈炎為主要病變的急性發熱出疹性小兒疾病,病因尚不清楚,存在先天易感因素,目前認為與感染引起的免疫損傷有關。臨床表現為持續性發燒、皮疹、口唇紅、楊梅舌、手掌及足底脫皮和淋巴結腫大等。
  • 孩子「紅眼睛」,警惕川崎病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4月27日訊(記者 李傳新 通訊員 吳靖 李妍妍)長沙1歲的軒軒(化名)近日因眼睛發紅、持續發燒被家人送到省人民醫院兒童醫學中心就診,經過檢查,確診孩子患上了川崎病。省人民醫院兒童心血管科副主任醫師劉麗萍介紹,川崎病是一種血管炎症候群,又稱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可發生嚴重的心血管病變,是我國小兒後天性心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少數可引起血栓而猝死。常見的臨床表現為反覆發熱超過5天,伴有眼結膜充血、楊梅舌、全身多形性皮疹、頸部淋巴結腫大、手指(腳趾)末端腫脹。
  • 不到2歲寶寶持續不明原因發熱,可能得了「川崎病」
    1歲7個月男寶寶小豪,就診時已經反覆發熱3天,嘔吐1天,且在當地醫院治療後,仍持續高熱不退,小豪一家立即驅車到省立三院就診。入院當天,小豪除了高熱持續不退、精神差伴嘔吐外,查體無其他異常表現,化驗檢查提示白細胞20.19×10^9/L,C反應蛋白70.74mg/dl,血沉70mm/h,白細胞、C反應蛋白和血沉的異常升高引起了兒科醫生的高度重視。
  • 法國出現首例類川崎病死亡病例,死後確診感染新冠,疑似病毒變異
    據《法新社》報導,本周五,一名9歲的法國兒童因患類川崎病死亡,這是法國首例類川崎病死亡病例。目前,法國已有125名兒童出現類川崎病病症,其中有52%的人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這名9歲的小男孩在家裡因心臟驟停而感到嚴重不適,被送往法國馬賽提莫恩兒童醫院。之後他在這家醫院接受了七天的治療,最終還是去世了。身為他的主治醫生,法國馬賽提莫恩兒童醫院重症室主任法布裡斯·米歇爾教授表示,這名兒童是死於神經性心臟停止,通過對他的血清檢測發現他曾接觸過冠狀病毒,但他並沒有出現新型冠狀病毒的症狀。
  • 小兒川崎病是什麼病?以下症狀符合5條就是患川崎病了!
    原標題:小兒川崎病是什麼病?以下症狀符合5條就是患川崎病了!   小兒川崎病事實上是一種全身性的血管炎,多見於5歲以下的孩子,尤其是1-3歲的孩子比較常見。小兒川崎病若沒有及時得到治療,是會引發嚴重心血管併發症的,因此當家長發現孩子出現一些川崎病的症狀表現時,一定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治療。
  • 孩子出現草莓舌,除了川崎病,還有這幾種可能
    如果我們向前追溯,早於1995年,Trager JD同樣在該雜誌的IMAGES IN CLINICAL MEDICINE系列中報導了一例有草莓舌的4歲男孩。除此之外,他還有雙側非滲出性結膜炎、唇部發紅、乾燥和皸裂、手足紅斑和水腫、軀幹紅斑、會陰部脫皮、頸前淋巴結腫大和無菌性膿尿。
  • 美國3名兒童感染不明炎症症候群病逝:類似川崎病,或與新冠病毒有關
    此前一天,科莫通報一名5歲男孩4日在紐約市一家醫院死亡。日本媒體稱,兒童們的症狀類似「川崎病」。 (圖源:CCTV) 據日本時事通訊社9日報導,歐美多地相繼有兒童出現類似川崎病的症狀,強烈懷疑與新冠病毒有關。
  • 川崎病與冠脈損害
    典型KD的診斷標準:一般表現 6項中具有5項以上者可診斷:(1)發熱持續5天以上,抗生素治療無效;(2)雙眼球結膜充血;(3)口腔黏膜充血、口唇潮紅皸裂、楊梅舌;(4)軀幹、
  • 孩子「紅眼睛」 患上川崎病
    本報訊(通訊員 吳靖 李妍妍)長沙1歲的軒軒因眼睛發紅、持續發燒被家人送到湖南省人民醫院兒童醫學中心就診,經過檢查,醫生告訴軒軒的父母,孩子出現這些症狀,是患上了川崎病,這是一種血管炎症候群,可發生嚴重的心血管病變,是我國小兒後天性心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少數可引起血栓而猝死。
  • 川崎病,發燒事小心臟事大
    張小姐急忙帶兒子去醫院進一步檢查,診斷結果是一個奇怪的病名——川崎病。初識川崎病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醫師首選報導,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疾病,又稱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MCLS),臨床多表現:發熱、皮疹、頸部非膿性淋巴結腫大、眼球結膜充血、口腔黏膜瀰漫充血、楊梅舌、掌蹠紅斑、手足硬性水腫等。
  • 菏澤二院兒科專家提示:孩子持續發燒警惕「川崎病」
    中國山東網8月6日訊 (通訊員 李麗麗) 近日,菏澤第二人民醫院兒科接診了一位反覆高熱的孩子,經檢查,發現孩子精神萎靡不振,整個嘴唇乾裂紅腫,眼睛也變得通紅,考慮「川崎病
  • 川崎病是種什麼病
    醫生在這些患兒體內檢測到新冠肺炎病毒,但與典型川崎病症狀不同的是,這些孩子出現嚴重呼吸困難,不少住進了重症病房,甚至需要ECMO搶救,目前尚無確切證據表明這種「類川崎病」就是川崎病。川崎病的名字大家聽上去可能比較陌生,但其實在兒童中的發病率並不低。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一下被喻為「兒童特殊心臟病」的川崎病。
  • 注意警惕「川崎病」!
    ……」一連串的質疑後,醫生耐心的給家長講解了川崎病的起源、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治療方案、最新研究進展……最後,家長同意了我們的治療方案,但仍然心存疑慮。故事的主角是一個1歲的男童,因「發熱伴頸部淋巴結腫大5天」入院。
  • 浙江一2歲女寶寶眼睛紅得像兔子 得的竟是這個病
    反覆高燒不退,全身長滿了紅疹子,嘴唇裂開,屁股上都起皮了,連眼睛也像兔子一樣紅紅的……發燒都已經快一周了,李女士看著自己2歲的女兒小諾,既心疼又著急,這到底是怎麼了?  入院1-2天後小諾的照片  「小諾的情況屬於很典型的川崎病症狀。」
  • 川崎病很像感冒,但會嚴重損傷心臟,5歲以下兒童易中招
    有一種病,也是在這個季節高發,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如果誤當感冒治,那可是超兇險的,它就是川崎病。看到「川崎病」這三個字,相信不少家長也是滿腦子問號:這又是什麼?川崎病(KD),又稱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MCLS),是一種以全身血管炎變為主要病理的急性發熱性出疹性小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