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高溫發熱多日 警惕川崎病!

2020-12-17 健康界

最近氣溫較低,許多小孩子容易感冒發燒。但有些小孩發燒後又是輸液又是吃藥,高燒卻一直不退,讓家長十分困擾。記者15日從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獲悉,一些高燒不退的患兒可能並不是感冒,而是患上了川崎病。由於川崎病有症狀和感冒相似,因此常常有家長把川崎病被誤認為感冒。

十天前,3歲的欣欣跟著父母到仙女山玩耍,回家後便開始發燒,父母以為是仙女山氣溫太低導致欣欣感冒,便買來小兒感冒藥和退燒藥給她吃。

第二天,欣欣仍然沒有退燒。父母便帶他來到附近的一家私人診所診治,吃了藥也輸了液,折騰了幾天,欣欣的高燒仍然頑固不退,隨即父母帶著欣欣來到兒童醫院看病。

經過檢查,兒童醫院腎臟免疫科副主任吳道奇告訴欣欣的父母,欣欣並沒有感冒,而是患上了川崎病。 

吳道奇說,每到冬天,兒童醫院都會收治不少這樣的小病人:持續發燒幾天,後面還出現兩眼發紅、嘴唇發乾伴有脫皮、全身有紅色的疹子。剛開始家長以為只是一般的感冒,吃了些感冒藥仍不見好轉,才帶孩子到醫院檢查。結果顯示,這些孩子大多得了同一種病——川崎病。 

川崎病又稱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一年四季都有發生,冬天相對較多,其首發症狀是發燒,身上伴發有紅點,所以常常會被誤診為感冒、麻疹或猩紅熱。 

吳道奇主任說,川崎病發現早,治療得當,大部分的患兒可自行恢復。但由於川崎病症狀類似普通感冒,極易被忽視,如果家長不引起注意,或者錯誤治療,少數可產生併發症,特別是心血管併發症,嚴重者可形成血栓、管腔狹窄閉塞乃至心肌梗死,還可導致嚴重的心臟缺血症狀或發展成缺血性心臟病,是川崎病致死的主要原因。 

吳道奇醫生提醒,川崎病一般多發於5歲以下幼兒,如果孩子發燒,特別是持續高燒不退或有上述症狀,家長不要以為只是一般的感冒,要儘快帶孩子到醫院診治。「一旦疑為川崎病時,應儘早進行治療,特別是首次治療一定要徹底,不要以為孩子退燒了就沒事了,尤其要注意心臟、肝臟的保護。只要診斷準確,治療正確,是完全可以治癒的,除極個別外,一般不會再復發。」吳道奇說,早期診斷、及時治療不僅能減輕症狀,促進恢復,而且還能防止冠狀動脈病變和其他併發症的發生。 

(原文標題:3歲女童高溫發熱多日 不是發燒竟是川崎病)

相關焦點

  • 反覆發熱需警惕川崎病
    廈門網訊(記者 黃曉萍 通訊員 趙雅淇)部分家屬反映寶寶持續發熱,給予退熱藥、感冒藥體溫仍反覆,口服或靜滴抗生素症狀也無改善,熱程長達5天以上,廈門市兒童醫生提醒:反覆高熱不一定是單純細菌或病毒感染,
  • 孩子反覆發熱需警惕川崎病
    部分家長反映寶寶持續發熱,給予退熱藥、感冒藥後體溫仍反覆;口服或靜滴抗生素,症狀也無改善,熱程甚至長達5天以上。廈門市兒童醫院感染科卓志強主任提醒:反覆高熱不一定是單純細菌或病毒感染,需警惕川崎病。川崎病又稱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好發於兒童,是一種以全身中血管病變為主的急性發熱性疾病,常見併發症為心臟冠狀動脈擴張和冠脈瘤形成,嚴重者可導致心肌缺血、梗死甚至猝死。
  • 孩子發熱、出疹別把川崎病當感冒
    □河南省兒童醫院張歡    冬天室內外溫差大,孩子發燒、咳嗽也屬正常。彤彤最近發燒了,家人最初給彤彤進行物理降溫,但效果不理想,眼見孩子身上起了疹子,眼睛也紅了,彤彤媽立即帶孩子來醫院就診。經檢查,彤彤被確診為川崎病。
  • 3歲女童高溫發熱多日 不是發燒竟是川崎病
    中新網重慶1月15日電(韓璐劉寒雪瀟)最近氣溫較低,許多小孩子容易感冒發燒。但有些小孩發燒後又是輸液又是吃藥,高燒卻一直不退,讓家長十分困擾。記者15日從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獲悉,一些高燒不退的患兒可能並不是感冒,而是患上了川崎病。由於川崎病有症狀和感冒相似,因此常常有家長把川崎病被誤認為感冒。
  • 多國兒童出現類似川崎病症狀,疑與新冠有關
    (健康時報記者 劉玫妍)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從臨床來看,兒童感染率確實比成人低,而且多為輕症。然而,就在各國陸續解禁、複課時,有報導稱多國兒童突患重疾,其中部分感染了新冠病毒。據英國媒體4月28日報導,過去三周內,在英國倫敦和部分地區發現很多兒童患上了一種全身炎症反應症候群。這種疾病會使兒童產生高燒、皮疹、腺體腫脹、呼吸困難等表現,與川崎病類似。隨後,義大利、西班牙、比利時、法國、美國等國家近期相繼出現了類似「川崎病」症狀的兒童。
  • 嬰幼兒發熱為什麼要警惕「川崎病」——四川省人民醫院兒科彭茜...
    另外如果血象白細胞增高明顯提示細菌感染用了抗菌藥治療,患兒體溫卻還在持續升高,反覆發熱,這種情況就要引起警覺,醫生至少要考慮是不是川崎病,有沒有這種可能。川崎病病程中發熱如何應對 酒精擦拭不可取根據彭茜醫生的介紹,川崎病發熱的特點,主要是持續時間比較長,多數患兒可持續五天以上甚至更長的時間,體溫比較高,並且在用抗生素治療的時候沒有效果。
  • 醫生:與感冒發熱類似,可能是川崎病
    川崎病(KD),又稱為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MCLS)是一種全身血管炎為主要病變的機型發熱出疹性疾病,是一種兒童疾病。雖然比較少見,但是,近些年來有明顯增多的趨勢。
  • 症狀類似感冒易被誤診 醫生提醒警惕小兒川崎病
    新華社重慶12月10日電(記者李松)最近重慶一3歲兒童突發高燒,被當成感冒治療了5天也不見好轉,後來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確診為川崎病。醫生提醒,川崎病早期症狀與感冒相似,易被誤診,需引起家長警惕。
  • 高熱不退警惕川崎病
    所謂川崎病,(又名小兒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最早發現並進行研究這個疾病的是一位日本名叫川崎的醫生(今年去世),所以就以他的名字來命名這種兒童疾病。對於兒童來說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疾病,給寶寶及家庭代來困擾。
  • 這種「兒童怪病」波及中國鄰國?注意與川崎病鑑別!
    ,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當日通報,截止當日0時,韓國出現2例被稱為「兒童怪病」的兒童多系統炎症症候群(MIS-C)疑似病例。報導稱,兒童多系統炎性症候群具體表現為:發燒、皮疹、嘔吐、頸部淋巴腫大、嘴唇乾裂和腹瀉等。因為症狀與「兒童心臟殺手」川崎病十分相似,有醫生把上述兒童怪病稱為類川崎病,嚴重時可致死。病因不明確,美法等國研究認為與新冠有關儘管確切感染原因尚不明確,但美法等國研究人員認為,該病與新冠病毒有關。
  • 多地兒童出現類似川崎病罕見症候群,或與新冠病毒有關
    近日,美國和歐洲多個國家報告稱,在兒童群體中,一種罕見的多系統炎症綜合症的病例數量激增。這種症候群的症狀與川崎病和中毒性休克的症狀類似,包括發燒、皮疹、腺體腫脹等,嚴重情況下還會出現心臟炎症。多個國家報告類似川崎病的罕見病症當地時間5月18日,紐約市長德布拉西奧表示,目前紐約市已經有145名兒童診斷出患有這種類似川崎病的症候群,其中67人被發現同時感染了新冠病毒。紐約州長科莫13日時就表示,美國已有14個州發現了這種病例。
  • 世界多地兒童出現類似川崎病的罕見症候群,或與新冠病毒有關?
    近日,美國和歐洲多個國家報告稱,在兒童群體中,一種罕見的多系統炎症綜合症的病例數量激增。這種症候群的症狀與川崎病和中毒性休克的症狀類似,包括發燒、皮疹、腺體腫脹等,嚴重情況下還會出現心臟炎症。多個國家報告類似川崎病的罕見病症當地時間5月18日,紐約市長德布拉西奧表示,目前紐約市已經有145名兒童診斷出患有這種類似川崎病的症候群,其中67人被發現同時感染了新冠病毒。紐約州長科莫13日時就表示,美國已有14個州發現了這種病例。
  • 世界多地兒童出現類似川崎病罕見症候群,或與新冠病毒有關
    近日,美國和歐洲多個國家報告稱,在兒童群體中,一種罕見的多系統炎症綜合症的病例數量激增。這種症候群的症狀與川崎病和中毒性休克的症狀類似,包括發燒、皮疹、腺體腫脹等,嚴重情況下還會出現心臟炎症。其中部分患兒被發現同時感染了新冠病毒,在新冠疫情流行之際,這種罕見疾病的出現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
  • 安徽兒童醫院專家詳解川崎病:6個症狀診斷患兒是不是感冒
    「川崎病」「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這些名字是不是很多家長從來都沒有聽說過?1月5日晚上,一篇名為《誤以為感冒,差點造成終生服藥,我度過人生最煎熬的八天》的微信推文在發布瞬間衝破10萬點擊量,並引起廣大網友熱議。那麼,到底什麼是「川崎病」?它的症狀有哪些?治療手段和方法又有哪些注意事項?1月9日,記者來到安徽省兒童醫院。
  • 新冠病毒又多一個危害,會引起川崎病?
    在感染者中,儘管兒童所佔比例不多,但有102例幼兒卻出現了罕見的症候群——川崎病樣病症,這些兒童70%進入ICU治療,插管率為19%,已經有3人死亡川崎病是什麼川崎病又叫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1967年日本學者川崎首先報導此病而由此命名,它是一種原因未明的小兒急性發熱出疹性疾病。
  • 世界多地兒童出現類似川崎病的罕見症候群 或與新冠病毒有關?
    紐約州長科莫13日時就表示,美國已有14個州發現了這種病例。目前,美國疾控中心已經正式將這種兒童多系統炎症綜合症與新冠病毒感染進行關聯。法國馬賽提莫恩兒童醫院重症室主任法布裡斯·米歇爾表示,這名患兒的死因為神經性心臟停止,醫護在其血檢中發現了新冠病毒的痕跡,但這名患兒沒有表現出新冠症狀。自3月1日以來,法國全國已經有超過125名兒童出現類川崎病症狀,其中,52%的患兒同時感染了新冠病毒。
  • 安徽兒童醫院專家詳解川崎病:通過6個症狀診斷患兒不是感冒
    1月5日晚上,一篇名為《誤以為感冒,差點造成終生服藥,我度過人生最煎熬的八天》的微信推文在發布瞬間衝破10萬點擊量,並引起廣大網友熱議。那麼,到底什麼是「川崎病」?它的症狀有哪些?治療手段和方法又有哪些注意事項?1月9日,記者來到安徽省兒童醫院。據該院心內科趙勝主任介紹,每個月都會接診幾個川崎病的孩子,這是一種兒科比較多見並且可以引發「後天性」心臟病的疾病,主要通過6個症狀進行診斷。
  • 高燒不退起紅疹,警惕川崎病
    這段時間,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心內科門診每天都會接診十幾個川崎病的孩子,這是一種常見的後天性心臟病。  浙大兒院心內科副主任解春紅主任醫師說,現在是病毒活躍的季節,也進入了兒童心血管疾病高發的階段。一旦孩子出現相應的症狀,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
  • 兒童川崎病早期「像感冒」,但異常兇險!
    夏季兒科門診,因小兒感冒、肺炎來看病的孩子明顯增多,這裡要提的是,當孩子不明原因發燒超過5天,炎症指標又很高,這個時候要高度警惕,孩子病情比較嚴重。家長切不可當成簡單的感冒來治療,這樣會引發嚴重的後果,川崎病就是一種兇險性的兒童疾病。
  • 孩子「紅眼睛」,警惕川崎病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4月27日訊(記者 李傳新 通訊員 吳靖 李妍妍)長沙1歲的軒軒(化名)近日因眼睛發紅、持續發燒被家人送到省人民醫院兒童醫學中心就診,經過檢查,確診孩子患上了川崎病。省人民醫院兒童心血管科副主任醫師劉麗萍介紹,川崎病是一種血管炎症候群,又稱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可發生嚴重的心血管病變,是我國小兒後天性心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少數可引起血栓而猝死。常見的臨床表現為反覆發熱超過5天,伴有眼結膜充血、楊梅舌、全身多形性皮疹、頸部淋巴結腫大、手指(腳趾)末端腫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