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熱總不退 小心川崎病

2021-01-09 銅陵新聞網

2歲的奇奇發燒三天了,剛開始爸爸媽媽以為他就是感冒了,也沒帶他去醫院,眼看著三天了還不退燒,心裡有些著急了,就帶他去社區醫院兒科門診看一看。醫生給孩子仔細檢查後,發現孩子嗓子有點紅,其他沒有異常,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給孩子開了一些退熱藥和抗病毒藥,就讓他們回家吃藥觀察了。

可是奇奇高燒了5天,還是沒有退燒,並且還出現了一些其他的表現:手指頭和腳指頭腫得硬邦邦的,手指頭還出現了紅斑,兩隻眼睛發紅,嘴巴又紅又幹,舌頭上可見到許多紅色的小疙瘩,身上還出現了紅疹子。這可嚇壞了爸爸、媽媽,他們趕緊帶孩子去兒童醫院,掛上了專家號。

經驗豐富的醫生仔細詢問了孩子發病以來的情況,檢查了孩子全身,看了舌頭,又摸了頸部,發現孩子頸部有腫大淋巴結,醫生考慮奇奇得的是「川崎病」。奇奇媽媽從來沒聽說過這個病,非常緊張地問:「醫生,這個病聽起來像是日本人的名字,這究竟是一種什麼病,能治好麼?」

川崎病,是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醫師首先報導,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疾病,又稱為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高發年齡為5歲以下嬰幼兒,男多於女。這是一種急性發熱出疹性小兒疾病,它的疾病病理是一種累及中小動脈的全身血管炎。它最大的危害是多侵犯冠狀動脈,部分患兒形成冠狀動脈瘤,其中少部分患兒冠狀動脈可發生狹窄或栓塞,甚至導致心肌梗死。但該病的病因至今不明。

持續發熱5天以上是該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常見的伴隨症狀有:頸部淋巴結腫大、眼結合膜充血、口腔黏膜瀰漫充血、楊梅舌、手掌腳掌紅斑、軀幹部多形性紅斑、手足硬性水腫,熱退後手腳指趾端的皮膚像紙一樣地剝脫等。除了發熱,其他症狀出現得相對較晚,且不一定同時出現,所以臨床上早期不容易鑑別,也容易被誤診為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猩紅熱、麻疹、淋巴結炎等病。由於缺乏特異性的臨床表現和實驗室診斷指標,目前臨床早期診斷仍具有挑戰性。

有經驗的兒科醫生對於持續高熱不退的嬰幼兒,如果早期懷疑是這個病,會讓孩子去做超聲心動圖和心電圖,以便儘早發現有無心血管併發症,如冠狀動脈擴張和心肌損害。同時也會讓孩子檢查血常規、尿常規、炎症指標(包括C反應蛋白、血沉等),以便尋找早期診斷線索。

川崎病雖然以發熱為主要表現,但是這種發熱不是感染性發熱,因此抗生素治療無效。它的治療主要藥物是靜脈輸注丙種球蛋白和阿司匹林口服治療。靜脈輸注丙種球蛋白可降低冠狀動脈瘤併發症的發生率,最好時機為發病5至7天,在10天內使用效果均較好。用完丙種球蛋白後,大部分孩子發熱和其他炎症反應表現均於1至2天內迅速恢復。阿司匹林口服的時間較長,持續用藥到症狀消失,血沉正常,直到未發現冠狀動脈擴張的證據時方可停藥,一般約1至3個月,對有冠狀動脈異常者則需持續用藥。

聽完了醫生的介紹,奇奇媽媽現在最擔心的就是奇奇的冠狀動脈是否受到了影響,經過超聲心動圖檢查發現,奇奇確實存在冠狀動脈輕度擴張。醫生緊急安排了孩子住院治療,經過輸注丙種球蛋白和口服阿司匹林治療,奇奇很快退燒了。

一周後奇奇出院了,醫生叮囑他出院後繼續口服阿司匹林,並且在出院後1個月、2個月、6個月、12個月時來醫院做全面檢查,包括體格檢查、心電圖、超聲心動。此外,以後每年還要來醫院隨訪一次,直至病程滿五年。對於有冠狀動脈瘤的孩子,在恢復期需要每年至少一次終身隨訪。

文/吳珺(北京大學首鋼醫院)

相關焦點

  • 寶寶發熱總不退?小心是川崎病
    2歲的奇奇發燒三天了,剛開始爸爸媽媽以為他就是感冒了,也沒帶他去醫院,眼看著三天了還不退燒,心裡有些著急了,就帶他去社區醫院兒科門診看一看。醫生給孩子仔細檢查後,發現孩子嗓子有點紅,其他沒有異常,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給孩子開了一些退熱藥和抗病毒藥,就讓他們回家吃藥觀察了。
  • 寶寶發熱總不退 小心川崎病
    2歲的奇奇發燒三天了,剛開始爸爸媽媽以為他就是感冒了,也沒帶他去醫院,眼看著三天了還不退燒,心裡有些著急了,就帶他去社區醫院兒科門診看一看。醫生給孩子仔細檢查後,發現孩子嗓子有點紅,其他沒有異常,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給孩子開了一些退熱藥和抗病毒藥,就讓他們回家吃藥觀察了。
  • 發燒不退小心川崎病
    當前位置:首頁 >> е 2011.10.06 星期四 發燒不退小心川崎病 嚴重患兒可致心肌梗死   2歲的小朋友李穎反覆發熱
  • 寶寶發熱總不退?小心是得了這種不常見的病
    原標題:寶寶發熱總不退 小心川崎病   2歲的奇奇發燒三天了,剛開始爸爸媽媽以為他就是感冒了,也沒帶他去醫院,眼看著三天了還不退燒,心裡有些著急了,就帶他去社區醫院兒科門診看一看。醫生給孩子仔細檢查後,發現孩子嗓子有點紅,其他沒有異常,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
  • 「麗水健康課堂」寶寶發熱總不退 小心川崎病
    2歲的奇奇發燒三天了,剛開始爸爸媽媽以為他就是感冒了,也沒帶他去醫院,眼看著三天了還不退燒,心裡有些著急了,就帶他去社區醫院兒科門診看一看。醫生給孩子仔細檢查後,發現孩子嗓子有點紅,其他沒有異常,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給孩子開了一些退熱藥和抗病毒藥,就讓他們回家吃藥觀察了。
  • 「溫州健康課堂」寶寶發熱總不退 小心川崎病
    2歲的奇奇發燒三天了,剛開始爸爸媽媽以為他就是感冒了,也沒帶他去醫院,眼看著三天了還不退燒,心裡有些著急了,就帶他去社區醫院兒科門診看一看。醫生給孩子仔細檢查後,發現孩子嗓子有點紅,其他沒有異常,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給孩子開了一些退熱藥和抗病毒藥,就讓他們回家吃藥觀察了。
  • 寶寶持續高熱不退,打針吃藥都不見效?注意警惕「川崎病」!
    說到寶寶發熱,尤其是持續高熱,大部分家長都會焦急萬分,往往一到醫院就要求醫生給寶寶 「消炎、退燒」。但是,著急退燒、要求應用激素等錯誤的做法可能會掩蓋疾病本身的表現,導致診療的延誤,這才是害了寶寶呢! 如果寶寶持續的高熱不退,打針吃藥都不好使,注意警惕「川崎病」!
  • 醫生:與感冒發熱類似,可能是川崎病
    河南省兒童醫院心血管內科馮主任提醒,如今症狀不典型的川崎病患兒增多,所以只要孩子有持續發熱、結膜充血,但眼睛沒有分泌物的情況出現,家長最好帶他上醫院做個檢查,必要時做心臟彩超查看冠狀動脈等,及時發現治療,避免對孩子造成更大的傷害。
  • 不到2歲寶寶持續不明原因發熱,可能得了「川崎病」
    1歲7個月男寶寶小豪,就診時已經反覆發熱3天,嘔吐1天,且在當地醫院治療後,仍持續高熱不退,小豪一家立即驅車到省立三院就診。入院當天,小豪除了高熱持續不退、精神差伴嘔吐外,查體無其他異常表現,化驗檢查提示白細胞20.19×10^9/L,C反應蛋白70.74mg/dl,血沉70mm/h,白細胞、C反應蛋白和血沉的異常升高引起了兒科醫生的高度重視。
  • 高熱不退警惕川崎病
    所謂川崎病,(又名小兒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最早發現並進行研究這個疾病的是一位日本名叫川崎的醫生(今年去世),所以就以他的名字來命名這種兒童疾病。對於兒童來說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疾病,給寶寶及家庭代來困擾。
  • 孩子高熱不退,當心得了川崎病!#專家說
    而且再看孩子症狀,確實很嚴重:渾身疹子還沒消,手腳又腫得油亮油亮的,這親媽確實沒法不擔心!   川崎病對有些人來說已經不陌生,但還有很多家長對這個頗有異域風情的病名,真的是聞所未聞。   川崎病到底是怎樣一種病呢?
  • 立秋後感冒的孩子不少,高熱不退當心川崎病
    出生剛滿60天的男寶球球,最近因為高燒不退,到杭師大附屬醫院兒科就診。兒科主任朱亞非發現,孩子的病不簡單,建議住院治療。可這時,球球媽媽張女士卻打起了退堂鼓。孩子高燒,媽媽不同意住院治療「兒子已經連著燒了12個小時了,最高溫度39攝氏度,不過精神狀態看起來還不錯。」
  • 小兒高燒不退須防川崎病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營養健康>健康護理>正文小兒高燒不退須防川崎病 2011-04-22 19:19 來源:新浪
  • 反覆發熱需警惕川崎病
    廈門網訊(記者 黃曉萍 通訊員 趙雅淇)部分家屬反映寶寶持續發熱,給予退熱藥、感冒藥體溫仍反覆,口服或靜滴抗生素症狀也無改善,熱程長達5天以上,廈門市兒童醫生提醒:反覆高熱不一定是單純細菌或病毒感染,
  • 高燒不退起紅疹,警惕川崎病
    兩周前,3歲的文文40℃高燒不退,媽媽帶他去了當地醫院,但不管是藥物治療還是物理治療,體溫還是降不下來。  醫生發現,孩子發燒時,身上還在不斷發紅色疹子,就建議轉到省城的醫院。文文的家人很納悶,不就是發燒起疹子,怎麼還需要專門跑到杭州治?  但事實證明,醫生的建議沒有錯。
  • 孩子反覆發熱需警惕川崎病
    部分家長反映寶寶持續發熱,給予退熱藥、感冒藥後體溫仍反覆;口服或靜滴抗生素,症狀也無改善,熱程甚至長達5天以上。廈門市兒童醫院感染科卓志強主任提醒:反覆高熱不一定是單純細菌或病毒感染,需警惕川崎病。川崎病又稱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好發於兒童,是一種以全身中血管病變為主的急性發熱性疾病,常見併發症為心臟冠狀動脈擴張和冠脈瘤形成,嚴重者可導致心肌缺血、梗死甚至猝死。
  • 兒童高溫發熱多日 警惕川崎病!
    但有些小孩發燒後又是輸液又是吃藥,高燒卻一直不退,讓家長十分困擾。記者15日從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獲悉,一些高燒不退的患兒可能並不是感冒,而是患上了川崎病。由於川崎病有症狀和感冒相似,因此常常有家長把川崎病被誤認為感冒。十天前,3歲的欣欣跟著父母到仙女山玩耍,回家後便開始發燒,父母以為是仙女山氣溫太低導致欣欣感冒,便買來小兒感冒藥和退燒藥給她吃。
  • 「川崎病」是寶寶後天性心臟病的「隱形殺手」
    寶寶反覆高熱不退,可能不是單純的感冒發燒,一定要提高警惕!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種在小兒中發病率較高的,也是寶寶後天性心臟病的「隱形殺手」——川崎病!什麼是小兒川崎病川 崎 病又叫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好發於嬰幼兒,是以急性反覆高熱,皮膚、黏膜、淋巴結受累為特徵的疾病。
  • 川崎病――怪異的病名,不怪異的疾 (下)
    聽到川崎病這個名字,是不是你也感覺非常陌生?但是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不少家長在群裡討論說自己孩子得了川崎病,發病急,高燒不斷舌頭髮紅,後來確診為川崎病。所以,川崎病是個什麼病呢?川崎病――怪異的病名,不怪異的疾 (下)。在臨床上,醫生碰到不明原因發熱超過3~5天的寶寶,醫生會向家長提到「需要除外川崎病」。家長都會一頭霧水「川崎病?
  • ...省立三院兒科溫馨提示:孩子持續不明原因發熱,可能得了「川崎病」
    1歲7個月男寶寶小豪,就診時已經反覆發熱3天,嘔吐1天,且在當地醫院治療後,仍持續高熱不退,小豪一家立即驅車到我院就診。入院當天,患兒除了高熱持續不退、精神差伴嘔吐外,查體無其他異常表現,化驗檢查提示白細胞20.19×10^9/L,C反應蛋白70.74mg/dl,血沉70mm/h,白細胞、C反應蛋白和血沉的異常升高引起了兒科醫生的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