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反覆高熱不退,可能不是單純的感冒發燒,一定要提高警惕!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種在小兒中發病率較高的,也是寶寶後天性心臟病的「隱形殺手」——川崎病!
什麼是小兒川崎病
川 崎 病又叫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好發於嬰幼兒,是以急性反覆高熱,皮膚、黏膜、淋巴結受累為特徵的疾病。
因容易引起全身性嚴重心血管併發症而引起人們的重視,尤其是冠狀動脈炎,若未經正規治療,患兒的發生率高達25%,甚至可引起冠狀動脈瘤,因冠狀動脈瘤破裂而猝死,或因冠狀動脈狹窄、閉塞而致心肌缺血而遺留長期心臟後遺症。
川崎病的病因基於流行病學及臨床調查研究發現,可能是由於一種或多種病原體感染而引起的一種免疫異常反應。其中病毒感染是常見誘因之一,也有環境因素及遺傳因素等可能。
川崎病的症狀表現:
● 無明顯誘因出現發熱,體溫波動在38-40℃之間,持續時間1—2周,退熱藥短暫退熱,有的熱退1-2天又反覆發熱,抗生素治療無效。
●雙側眼結膜充血,白眼球紅紅的,無膿性分泌物。
● 口腔及咽部黏膜有充血,口唇乾燥皸裂,發紅,舌乳頭突出,舌頭呈楊梅樣。
● 急性期手足紅腫,手腳指(趾)端硬腫等;恢復期出現甲床皮膚交界處特徵性脫皮,部分患兒有肛周脫皮。
● 出皮疹主要在軀幹部,呈斑丘疹,多形紅斑樣或猩紅樣,無癢感,無水泡或痂皮。
● 頸部淋巴結腫大,直徑超過1.5cm,局部皮膚無明顯發紅,無化膿。
● 高發人群主要是6個月以上至5歲以下的嬰幼兒,男孩患病率是女孩的1.5倍。
得了川崎病如何應對?
一旦患兒確診川崎病,家長們也不要過於慌張,一般10天內及時治療,患兒預後良好。
01
發熱護理:
寶寶持續反覆高熱,應定期監測體溫,每4小時測量一次,儘量物理降溫,多飲水,額頭貼降溫貼,溫水擦浴,當腋溫>38.5℃時口服退熱藥。禁忌酒精擦浴及捂熱出汗。
02
飲食護理:
早期口腔黏膜充血明顯易並發黏膜糜爛,給予易消化、營養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食物不要過燙,應給予溫的食物,少量多餐;體溫恢復正常後應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飲食。避免食用煎炸、硬的堅果水果類食物,以免造成口腔黏膜損傷。
03
皮膚護理:
寶寶出現皮疹且出現指(趾)端脫皮,應保持皮膚清潔,對於半脫皮處不能強行撕脫,應待其自然脫落,以免引起出血及感染。肛周皮膚發紅,每次便後清洗臀部,保持清潔,防止感染。
04
藥物治療:
人免疫球蛋白(IVIG):早期及時給予IVIG,可降低冠狀動脈瘤併發症的發生率,發病5-10天內應用效果好,10天後冠狀動脈瘤發生機率增加,一般用藥後1-2天患兒體溫即降至正常。
提醒:切不可因人免疫球蛋白是血液製品擔心副作用而拒絕使用,否則將增加冠脈瘤的風險。
阿司匹林:其具有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早期大劑量口服,一天3次,連續14天,以後減量頓服,或熱退後3天減為小劑量口服。若對人免疫球蛋白治療效果不佳的情況下再考慮應用激素治療。
急性期後治療主要是針對冠脈殘留病變的患兒,需要長期口服阿司匹林抗凝治療。
日常注意事項
1、患兒出院後仍要遵醫囑口服阿司匹林預防血栓治療,不可自行停藥。阿司匹林有出血傾向的可能性,儘量避免磕碰。
2、出院後定期隨訪,隨訪頻率基於患兒有無冠狀動脈受累以及嚴重程度,包括心血管危險因素評估,篩查血脂異常,促進心臟健康飲食及運動等方面。
3、無冠狀動脈受累的一般於發病後1月、2月、3月、6月、1年及發病後5年內每年各複查1次,日常注意監測血壓變化,沒有必要進行運動限制。
4、川崎病患兒應接種所有常規兒童期疫苗,推薦6月齡以上的兒童進行流感免疫接種,尤其是需要長期使用阿司匹林治療的患兒,因阿司匹林與流感並發Reye症候群(急性腦病)有關。
5、如果接種活病毒疫苗(包括麻疹、風疹、腮腺炎和水痘疫苗)接種時間應至少推遲11個月,否則會影響疫苗接種效果。
早期小兒因發熱就診於兒內科,若發熱持續5天以上考慮川崎病時應轉至小兒心內科專科治療。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北京114預約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