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家長請注意:川崎病已經成為兒童後天性心臟病的主要誘因

2020-12-17 騰訊網

5月以來,美國及歐洲多地的一些兒童出現了高燒、皮疹、淋巴結腫大、精神不好等類似「川崎病」的全身炎症反應症候群。醫生在這些患兒體內檢測到新冠肺炎病毒,但與典型川崎病症狀不同的是,這些孩子出現嚴重呼吸困難,不少住進了重症病房,甚至需要ECMO搶救。

目前,尚無確切證據表明這種「類川崎病」就是川崎病。川崎病的名字大家聽上去可能比較陌生,但它在兒童中的發病率並不低。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被喻為「兒童特殊心臟病」的川崎病。

川崎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

川崎病過去被稱為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是一種主要發生在5歲以下兒童的急性發熱出疹性疾病。該病在1967年由日本兒科醫生川崎富作首次描述,隨後世界各地陸續報導,但以亞裔兒童更多見。

近年來,川崎病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日本連續監測發現,川崎病的發病率近40年逐年升高。我國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該病在我國也越來越多。據北京兒童醫院統計,北京自1995年至今發病率增長了近6倍,已經屬於兒童住院的常見病。

該病對身體危害最大的地方是患兒發病時伴隨全身性血管炎,以心臟冠狀動脈炎症最常見,未經正規治療的患兒,冠狀動脈損傷的發生率達25%,嚴重者或延誤治療者可以引起冠狀動脈瘤,造成死亡或留下長期後遺症。川崎病目前已經取代風溼熱,成為兒童後天性心臟病的主要誘發因素。

感染是導致發病的常見原因

川崎病的病因至今不清,但臨床和流行病學研究發現,該病的病因可能是一種或多種病因微生物感染了易感人群引起的一種免疫異常反應。其中病毒感染屬於原因之一,引發新冠肺炎的冠狀病毒也可以引起川崎病。雖然病因不清,但大劑量人血丙種球蛋白治療可以迅速改善患兒的症狀。正規使用丙球後,冠狀動脈併發症大大降低,能極大地改善患兒的預後。

因此,提高臨床醫生及家長對該病的認識,早期診斷、及時治療,是改善川崎病的關鍵。

通過5個症狀可診斷川崎病

川崎病雖然沒有特異性的檢驗方法,但有比較特異的臨床表現。目前,全世界公認的川崎病診斷標準主要根據臨床表現,孩子如果發生沒有誘因的發燒並持續5天以上,再出現如下4種或5種表現的,就可以診斷為川崎病:

1.雙眼發紅,結膜充血,多數沒有分泌物。

2.口唇紅腫、皸裂,口腔黏膜充血,楊梅舌。

3.身體出現皮疹,沒有水皰或痂皮,年齡小的孩子在卡介苗接種部位出現紅腫。

4.雙手指、腳趾末端紅腫,掌心和腳心紅斑,10天左右出現手指和腳趾自甲溝開始的片狀脫皮。

5.頸部淋巴結腫大,有的皮膚發紅。

如果孩子不夠以上的標準,但高度懷疑川崎病,可以通過血化驗、超聲心動檢查進一步確診。

及早對症治療絕大多數可治癒

川崎病一且診斷,應該在發病10天之內給予治療,超過10天還未接受治療者,發生冠狀動脈瘤的危險極大。

治療川崎病的主要方法包括丙球蛋白靜脈輸注和阿司匹林口服。丙球蛋白的推薦劑量為每千克體重輸注2克,12小時內一次靜脈輸注。阿司匹林的用量為每日每千克體重30毫克-50毫克,分3次-4次口服,熱退後改每日每千克體重3毫克-5毫克。

無冠狀動脈並患兒口服阿司匹林至病後2個月,有冠狀動脈併發症者應該口服到冠狀動脈內徑恢復正常。約20%的左右孩子對丙球治療不敏感,可能需要激素或其他二線藥物治療,這些孩子也更容易發生冠狀動脈損傷。目前還沒有針對川崎病的疫苗注射。

總之,川崎病如果早發現早治療,絕大多數兒童可以治癒。據報導,本次歐美國家「類川崎病」症狀的兒童即使按川崎病正常治療,仍情況危重,與典型川崎病不符。

我國、日本等很多亞洲國家參與的亞洲川崎病研究協作組對最近半年的川崎病患兒調查發現,亞洲川崎病並沒有因為新冠肺炎流行明顯增多,住院的川崎病孩子中也沒有篩查出新冠肺炎病毒或者抗體。所以,歐美國家的「類川崎病」仍需進一步研究才能確診,國內的家長們不必因此過於緊張。

(北京兒童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杜忠東)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川崎病」是寶寶後天性心臟病的「隱形殺手」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種在小兒中發病率較高的,也是寶寶後天性心臟病的「隱形殺手」——川崎病!什麼是小兒川崎病川 崎 病又叫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好發於嬰幼兒,是以急性反覆高熱,皮膚、黏膜、淋巴結受累為特徵的疾病。
  • 小兒高燒不退須防川崎病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營養健康>健康護理>正文小兒高燒不退須防川崎病 2011-04-22 19:19 來源:新浪
  • 川崎病是種什麼病
    醫生在這些患兒體內檢測到新冠肺炎病毒,但與典型川崎病症狀不同的是,這些孩子出現嚴重呼吸困難,不少住進了重症病房,甚至需要ECMO搶救,目前尚無確切證據表明這種「類川崎病」就是川崎病。川崎病的名字大家聽上去可能比較陌生,但其實在兒童中的發病率並不低。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一下被喻為「兒童特殊心臟病」的川崎病。
  • 小兒川崎病早期「像感冒」 出現併發症很兇險!
    指導專家:張志勇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風溼免疫科副主任醫師(上遊新聞記者 周晉羽)春夏交替,兒科門診因感冒、肺炎來看病的孩子明顯增多。可你知道嗎?當孩子不明原因發燒超過5天,抗生素治療壓不下去時,切不可當成簡單的感冒來治療!家長應高度警惕,孩子可能是患上了兇險的川崎病。
  • 科普:川崎病是種什麼病 怎麼判斷
    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一下被喻為「兒童特殊心臟病」的川崎病。發病率逐年升高川崎病過去被稱為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是一種主要發生在5歲以下兒童的急性發熱出疹性疾病。該病在1967年由日本兒科醫生川崎富作首次描述,隨後世界各地陸續報導,但以亞裔兒童更多見。近年來,川崎病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日本連續監測發現,川崎病的發病率近40年逐年升高。
  • 孩子「紅眼睛」 患上川崎病
    本報訊(通訊員 吳靖 李妍妍)長沙1歲的軒軒因眼睛發紅、持續發燒被家人送到湖南省人民醫院兒童醫學中心就診,經過檢查,醫生告訴軒軒的父母,孩子出現這些症狀,是患上了川崎病,這是一種血管炎症候群,可發生嚴重的心血管病變,是我國小兒後天性心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少數可引起血栓而猝死。
  • 感冒高發季 兒科醫生提醒家長勿混淆感冒與川崎病
    覺得不放心的張女士帶玲玲來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就診,醫生認真查體後,以「川崎病」收入院。入院後玲玲做了心臟彩超,提示冠狀動脈輕度擴張。  「川崎病又稱為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是一種以全身血管炎為主要病變的急性發熱出疹性小兒疾病。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醫師首先報導該病,並以他的名字命名,發病原因不明。」
  • 川崎病早期易被誤診為感冒 --大河網
    不久前,4歲的剛剛(化名)突然高燒,家長以為他只是患上了普通感冒,就在藥店給孩子買了點兒藥吃。可一周過去,剛剛的病情並沒有好轉,家長便帶他到附近診所輸液。幾天過去了,孩子的病依然沒有好轉,而且身上還出現了紅斑,家長這才帶著孩子到河南省兒童醫院就診。經檢查,孩子被確診為川崎病。
  • 孩子「紅眼睛」,警惕川崎病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4月27日訊(記者 李傳新 通訊員 吳靖 李妍妍)長沙1歲的軒軒(化名)近日因眼睛發紅、持續發燒被家人送到省人民醫院兒童醫學中心就診,經過檢查,確診孩子患上了川崎病。省人民醫院兒童心血管科副主任醫師劉麗萍介紹,川崎病是一種血管炎症候群,又稱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可發生嚴重的心血管病變,是我國小兒後天性心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少數可引起血栓而猝死。常見的臨床表現為反覆發熱超過5天,伴有眼結膜充血、楊梅舌、全身多形性皮疹、頸部淋巴結腫大、手指(腳趾)末端腫脹。
  • 孩子發熱、出疹別把川崎病當感冒
    □河南省兒童醫院張歡    冬天室內外溫差大,孩子發燒、咳嗽也屬正常。彤彤最近發燒了,家人最初給彤彤進行物理降溫,但效果不理想,眼見孩子身上起了疹子,眼睛也紅了,彤彤媽立即帶孩子來醫院就診。經檢查,彤彤被確診為川崎病。
  • 川崎病――怪異的病名,不怪異的疾 (下)
    聽到川崎病這個名字,是不是你也感覺非常陌生?但是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不少家長在群裡討論說自己孩子得了川崎病,發病急,高燒不斷舌頭髮紅,後來確診為川崎病。所以,川崎病是個什麼病呢?川崎病――怪異的病名,不怪異的疾 (下)。在臨床上,醫生碰到不明原因發熱超過3~5天的寶寶,醫生會向家長提到「需要除外川崎病」。家長都會一頭霧水「川崎病?
  • 發燒、皮疹、草莓舌...感冒和川崎病分不清,後果很嚴重
    前兩天,覺得不放心的媽媽帶玲玲來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就診,醫生認真查體後,以「川崎病」收入院,入院後玲玲做了心臟彩超,提示冠狀動脈輕度擴張。經過醫生精心的治療後,目前,玲玲的病情已經穩定,今日即可出院。川崎病可引發嚴重併發症「川崎病又稱為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是一種以全身血管炎為主要病變的急性發熱出疹性小兒疾病。
  • 「川崎病」男孩冠狀動脈受損 滬專家「螺螄殼」裡搭橋
    【新民網·最新報導】1967年由日本發現的「川崎病」,在我國每年都有新發現病人,它造成兒童冠狀動脈受損,並成為醫學救治的難題。日前,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宣布,成功完成一名9歲「川崎病」男孩的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孩子心功能恢復到正常水平,不日即將出院。
  • 男孩高燒39℃四天不退竟是川崎病 醫生:六個症狀符合五個就可確診
    生活報7月24日訊 兩歲男孩小彬連續四天出現感冒症狀,發燒39℃,無論如何抗菌消炎也不退燒,送到哈爾濱市兒童醫院後被診為「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又稱川崎病,是一種以全身血管炎為主要病變的急性熱性發疹性疾病。醫生表示,本病可發生嚴重的心血管病變,且為我國小兒後天性心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少數可引起血栓而猝死。目前,小彬正在哈市兒童醫院心內科接受治療。
  • 孩子持續發燒,警惕兒童「冠心病」!
    不久前,1歲多的宣宣無明顯誘因發熱,熱峰38.8℃,在當地住院期間突發心率增快,呼吸頻率增快,心電圖R波遞增不良。 心急如焚的父母隨急診120來到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入院急查超聲心動圖(俗稱心臟彩超)時,超聲醫師發現:小宣宣的雙側冠狀動脈極度擴張,大多被血栓堵死了,右側已經形成了冠狀動脈瘤。
  • 你家孩子感冒還是川崎病?傻傻分不清,後果很嚴重
    覺得不放心的媽媽帶玲玲來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就診,醫生認真查體後,以「川崎病」收入院。入院後玲玲做了心臟彩超,提示冠狀動脈輕度擴張。「川崎病又稱為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是一種以全身血管炎為主要病變的急性發熱出疹性小兒疾病。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醫師首先報導該病,並以他的名字命名,發病原因不明。」
  • 兒童高溫發熱多日 警惕川崎病!
    但有些小孩發燒後又是輸液又是吃藥,高燒卻一直不退,讓家長十分困擾。記者15日從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獲悉,一些高燒不退的患兒可能並不是感冒,而是患上了川崎病。由於川崎病有症狀和感冒相似,因此常常有家長把川崎病被誤認為感冒。十天前,3歲的欣欣跟著父母到仙女山玩耍,回家後便開始發燒,父母以為是仙女山氣溫太低導致欣欣感冒,便買來小兒感冒藥和退燒藥給她吃。
  • 小兒川崎病是什麼病?以下症狀符合5條就是患川崎病了!
    原標題:小兒川崎病是什麼病?以下症狀符合5條就是患川崎病了!   小兒川崎病事實上是一種全身性的血管炎,多見於5歲以下的孩子,尤其是1-3歲的孩子比較常見。小兒川崎病若沒有及時得到治療,是會引發嚴重心血管併發症的,因此當家長發現孩子出現一些川崎病的症狀表現時,一定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治療。
  • 歐洲川崎病患者大增
    「持續高燒超過5天」是川崎病臨床診斷症狀之一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有醫生發現,歐洲各地除了新冠肺炎之外,還同時出現嬰幼兒發燒、血管水腫等「川崎病」而住院。義大利和英國專家表示,將研究新冠病毒和川崎病兩者是否有關聯性。衛生大臣漢考克(Matt Hancock)表示,非常擔心這樣的情況,醫療當局正在密切的關注中。
  • 多國兒童出現類似川崎病症狀,疑與新冠有關
    至少12個孩子被送進了ICU重症病房搶救,1個孩子危重,已經無法自主呼吸,已使用「人工肺」(ECMO)。大量流行病學和臨床觀察顯示,川崎病是由感染所致,尤其是與病毒感染有關。據報導,英國多名醫生懷疑,兒童患上這種重疾可能是「感染後的炎症反應」,因為感染了新冠病毒,導致免疫系統過度運轉。但據目前報導,這些兒童只是疑似川崎病,尚沒有證據說明川崎病是新冠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