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以下幼兒最近高發川崎病 專家:注意5大發病症狀

2020-12-23 浙江新聞

  浙江在線03月23日訊春季是孩童感冒發燒的多發季節。普通的感冒,家長都不擔心,最擔心的是以發燒為症狀的其他疾病,比如川崎病。

  記者了解到,杭城醫院收治了很多患上該病的幼兒。

  「川崎病是日本一位姓川崎的醫生發現的。這是一種全身性的血管炎,容易和猩紅熱以及幼兒急疹等發熱發疹性疾病相混淆。如果沒有及時得到治療,會對心臟和血管產生損害。」浙大附屬兒童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朱衛華說。

  幼時得病成年後仍飽受其擾

  剛剛前兩天,朱衛華接診了一位成年病人。這位病人曾在幼時患上川崎病,因為沒有及時得到救治,而對心臟冠狀動脈造成了損害。

  這名患者今年已經28歲了,1992年患上川崎病,當時很多醫生不太認識這個病,直到出現心臟問題才來朱醫生這裡看病,被確診為川崎病冠狀動脈瘤。但是,由於病情延誤,再接受規範的治療也無效了。

  他目前在杭州做銷售,因為心臟偶有不適,去成人醫院一檢查,發現心臟上的血管瘤已經長到1.4cm。追根究底就是小時候患了川崎病,沒在最佳治療期內治療。

  除了這名患者,來自湖州的一個小患者也差點延誤病情。6歲的寶寶,因為肚子痛、高燒,在當地醫院被診斷為闌尾炎。後來媽媽不放心,專程來省兒保做手術。因為寶寶出皮疹,外科醫生懷疑是川崎病,邀朱衛華會診,被判定為川崎病。打了丙種球蛋白後,這些症狀全都陸續消失了。

  川崎病有五大發病症狀

  「有些基層醫院對川崎病了解不多,這是一種全身性的血管炎,典型症狀有發熱,眼紅,口唇紅皸裂,皮疹,頸部淋巴結腫大。因為是全身性血管炎,也會發生肝炎、肺炎、闌尾炎、關節炎等症狀,導致誤診。」朱醫生說,以幼兒急疹為例,她為家長們例舉了五大類症狀特徵,家長要特別注意。

  在發燒上,幼兒急疹是一種病毒感染性皮疹,往往高燒2-3天,發熱消退後出現疹子。而川崎病的疹子會在發燒同時或前後隨機出現。

  在病程上,川崎病會發燒5天以上,幼兒急疹最多2到3天體溫就恢復正常。

  在出疹子上,幼兒急疹出的皮疹是小點狀的疹子。川崎病出的疹子各種各樣,有點子樣的,也有團塊狀、紅斑樣。每個患川崎病的孩子出的疹子不完全一樣,而且有可能一個孩子身上出現好幾種類型的疹子。

  在表現上,川崎病的孩子嘴唇和眼睛發紅,舌頭上有像楊梅一樣的凸起點,在頸部會出現淋巴結腫大,一周後手指腳趾末端會出現蛻皮現象。而幼兒急疹不會同時出現這些症狀。

  在治療上,川崎病使用抗生素毫無效果,但是如果使用丙種球蛋白,大多數會馬上起效。而幼兒急疹不需要用抗生素和丙種球蛋白,所以用這些藥意義不大。

  川崎病多發於5歲以下幼兒

  「孩子有這些表現症狀,家長要特別引起重視,很有可能你的孩子患上了川崎病。請儘快帶孩子到兒童醫院心內科或內科去就診,讓有經驗的醫生看看。」朱醫生說。

  目前為止,川崎病的真正病因還不清楚,但是這個疾病和孩子的免疫力有很大關係,往往是孩子遭遇到外界病毒或細菌等感染後,機體免疫反應不正常引發的疾病。

  川崎病的最佳治療辦法就是使用丙種球蛋白,最好的治療時機是發病後1到10天內,現在又認為5-7天治療更佳。只要家長能夠及時發現,這個病並不可怕。但是如果錯過了時機,即使確診為川崎病,再用丙種球蛋白,對防治心臟血管的損害也無效。

  「川崎病多發於2個月到5周歲的兒童,通常大多數的孩子沒有及時發現也會自愈。但是不治療將有15%到25%的患兒會引起心臟血管病。目前,川崎病已經成為兒童後天性心臟病的頭號殺手。」朱醫生說。

相關焦點

  • 小兒川崎病是什麼病?以下症狀符合5條就是患川崎病了!
    原標題:小兒川崎病是什麼病?以下症狀符合5條就是患川崎病了!   小兒川崎病事實上是一種全身性的血管炎,多見於5歲以下的孩子,尤其是1-3歲的孩子比較常見。小兒川崎病若沒有及時得到治療,是會引發嚴重心血管併發症的,因此當家長發現孩子出現一些川崎病的症狀表現時,一定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治療。
  • 川崎病很像感冒,但會嚴重損傷心臟,5歲以下兒童易中招
    有一種病,也是在這個季節高發,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如果誤當感冒治,那可是超兇險的,它就是川崎病。看到「川崎病」這三個字,相信不少家長也是滿腦子問號:這又是什麼?川崎病(KD),又稱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MCLS),是一種以全身血管炎變為主要病理的急性發熱性出疹性小兒疾病。
  • 美國紐約州73個孩子出現類似川崎病症狀,1名5歲男孩死亡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報導截圖海外網5月9日消息,美國紐約州州長科莫在8日的記者會上表示,該州一名5歲男孩出現了類似川崎病症狀,如發熱、出疹等,於7日因併發症死亡。這是紐約州首名相關症狀死者。至此,紐約州有同樣症狀的孩子已有73人。綜合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日本時事通信社9日報導,川崎病又稱黏膜皮膚淋巴結症候群,是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醫師首選報導,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疾病。該病是一種以全身血管炎為主要病變的急性發熱出疹性小兒疾病,高發年齡為5歲以下嬰幼兒。歐美接連有報告稱孩子出現類似症狀,多位專家指出,可能與新冠病毒有關。
  • 紐約73個孩子出現類似川崎病症狀 1名5歲男孩死亡
    來源:海外網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報導截圖【海外網5月9日|戰疫全時區】美國紐約州州長科莫在8日的記者會上表示,該州一名5歲男孩出現了類似川崎病症狀,如發熱、出疹等,於7日因併發症死亡這是紐約州首名相關症狀死者。至此,紐約州有同樣症狀的孩子已有73人。綜合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日本時事通信社9日報導,川崎病又稱黏膜皮膚淋巴結症候群,是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醫師首選報導,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疾病。該病是一種以全身血管炎為主要病變的急性發熱出疹性小兒疾病,高發年齡為5歲以下嬰幼兒。歐美接連有報告稱孩子出現類似症狀,多位專家指出,可能與新冠病毒有關。
  • 這種病很像感冒,但會嚴重損傷心臟,5歲以下兒童易中招
    一般好發於5歲以下嬰幼兒,尤其以6月~2歲兒童多見。除了川崎病,還有很多疾病,也會有發熱出疹症狀,家長注意學會簡單辨別區分。幼兒急疹「青睞」 6個月~2 歲的寶寶,是一種很常見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往往「熱退疹出」。
  • 這種病很像感冒,但會嚴重損傷心臟,5歲以下兒童易中招
    川崎病(KD),又稱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MCLS),是一種以全身血管炎變為主要病理的急性發熱性出疹性小兒疾病。一般好發於5歲以下嬰幼兒,尤其以6月~2歲兒童多見。
  • 安徽兒童醫院專家詳解川崎病:6個症狀診斷患兒是不是感冒
    「川崎病」「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這些名字是不是很多家長從來都沒有聽說過?1月5日晚上,一篇名為《誤以為感冒,差點造成終生服藥,我度過人生最煎熬的八天》的微信推文在發布瞬間衝破10萬點擊量,並引起廣大網友熱議。那麼,到底什麼是「川崎病」?它的症狀有哪些?治療手段和方法又有哪些注意事項?1月9日,記者來到安徽省兒童醫院。
  • 安徽兒童醫院專家詳解川崎病:通過6個症狀診斷患兒不是感冒
    據江淮晨報報導,「川崎病」「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這些名字是不是很多家長從來都沒有聽說過?1月5日晚上,一篇名為《誤以為感冒,差點造成終生服藥,我度過人生最煎熬的八天》的微信推文在發布瞬間衝破10萬點擊量,並引起廣大網友熱議。那麼,到底什麼是「川崎病」?它的症狀有哪些?治療手段和方法又有哪些注意事項?1月9日,記者來到安徽省兒童醫院。
  • 歐美超300名兒童現川崎病症狀 科普:什麼是川崎病?
    當地時間5月18日,美國紐約市長表示,該市145名兒童出現類似川崎病症狀。川崎病又稱黏膜皮膚淋巴結症候群,臨床症狀表現為發熱、眼睛發紅等,高發年齡為5歲以下嬰幼兒。美國疾控中心已正式將這種疾病與新冠病毒進行關聯。
  • 春季幼兒疹子高發 專家支招父母如何看疹識病
    原標題:春季幼兒疹子高發 專家支招父母如何看疹識病   春季,是病毒、細菌活躍的季節,也是孩子們易受各種出疹性傳染病侵襲的時期,面對患病後皮膚上冒出的形形色色的疹子,很多家長往往難以辨別,那麼,如何通過疹子的特點來識別疾患呢?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兒科李增清主任醫師向廣大父母支招如何「看疹識病」。
  • 高燒不退起紅疹,警惕川崎病
    這段時間,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心內科門診每天都會接診十幾個川崎病的孩子,這是一種常見的後天性心臟病。  浙大兒院心內科副主任解春紅主任醫師說,現在是病毒活躍的季節,也進入了兒童心血管疾病高發的階段。一旦孩子出現相應的症狀,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
  • 兒童因川崎病症狀入院增加引關注 意英兩國正調查是否與新冠肺炎有關
    據路透社報導,在新冠疫情期間,義大利北部9歲以下的兒童中出現了川崎病重症病例,嬰兒和兒童因高燒和動脈腫脹而入院。英國也出現了類似的狀況。英國衛生部長馬特·漢考克在周一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非常擔心」,衛生部門在密切關注這一問題。
  • 英3歲男孩出現新冠症狀後得「川崎病」,媽媽急哭:娃像殭屍一樣
    據《每日星報》4月29日報導,英國一名3歲男孩感染新冠肺炎,同時出現川崎病症狀,周身遍布紅斑,就像「殭屍」一樣毫無生氣。據悉,3歲的弗雷迪·梅裡利斯(Freddy Merrylees)在被診斷出患有川崎病之前,確診感染新冠肺炎。
  • 高燒、紅斑、眼球充血,寶寶身上的這些症狀竟是「川崎病」
    川崎病又稱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症,具體病因尚不明完全確定,目前認為是小兒身體血管炎變引發的急性發熱性出疹,多與遺傳與傳染相關。從寶寶出生四個月至4歲以下寶寶易患病,特別一歲左右的男寶寶患病較多,夏季和冬季為該病的高發期。
  • 4歲男孩高燒不退 原來是川崎病纏身
    華龍網2月25日21時30分訊(記者 鄭懿)家住重慶的4歲男孩強強突發高燒,家裡人以為是感冒了,但吃藥之後高燒仍不退。上周,家人帶強強來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經檢查,孩子被確診患上了川崎病。醫生介紹,由於川崎病症狀和感冒相似,因此常常有川崎病患兒被誤認為感冒,耽誤治療。
  • 5歲男孩心腦梗突然昏迷 原來是川崎病惹禍
    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記者蔡櫻柳通訊員羅超)5歲的男孩小西突然出現昏迷,送醫後醫生發現,小西一年前得了兇險的川崎病,沒有及時隨訪,合併出現了心梗腦梗。醫生提醒,川崎病要注意隨訪,否則很容易合併冠狀動脈損傷。  男孩突發昏迷  心梗腦梗並現  小西是個五歲的小男孩,有天,在玩耍時突然出現昏迷,抽搐不止,送到醫院掛急診,檢查發現孩子有腦栓塞,進一步檢查發現孩子還有心肌梗塞,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合併腦栓塞。這些成年人的病,小孩子也會有?
  • 英國14歲男孩身體健康,患新冠併發症去世,症狀如川崎病發燒手腫
    據英媒《鏡報》5月12日報導,英國一名14歲男孩平時身體健康,沒有任何潛在疾病,卻在感染新冠以後,急速死於一種新型炎性併發症,症狀類似於川崎病。醫院中最早出現這種症狀的8名兒童年齡都在4歲到14歲之間,有7名兒童都需要使用呼吸機。這名不幸去世的男孩已經被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伊芙麗娜兒童醫院的醫生表示,這種新型炎症與川崎症很類似。
  • 治療幼兒急疹和川崎病退燒消炎藥最常用!
    幼兒急疹難預判,護理髮燒是關鍵幼兒急疹是一種小兒常見病,絕大多數的寶寶,在1歲之前,第一次發燒都是因為這種病。實際上這也是一種病毒感染。然而,研究發現,如果給患有病毒感染的兒童服用此藥,容易引發雷耶症候群——一種由阿司匹林引起的以神經精神症狀為主的疾病,病人表現出過度疲勞、異常興奮、頻繁嘔吐、體溫高和肝功能異常等症狀,死亡率可達30%。因此,所有阿司匹林的藥品說明書裡都會有這樣一句話:「16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不宜服用本品,除非有明確的適應症,如川崎病。」
  • 注意與川崎病鑑別!
    注意與川崎病鑑別!報導指出,英國兒科重症監護室協會(PICS)發布緊急警報稱,危重兒童病例略有增加,部分兒童患者COVID-19檢測陽性,出現「中毒性休克症候群和非典型KD的共同特徵」,這些症狀被認為與最近的COVID-19感染有關,義大利和英國醫學專家正在調查冠狀病毒大流行與兒童炎症性疾病之間的關係。
  • 多國兒童出現類似川崎病症狀,疑與新冠有關
    北京兒童醫院心內科教授、主任醫師杜忠東告訴記者,根據以往的流行病學資料,川崎病在亞洲高發,好發於亞裔兒童,在歐美發病率不高,算是罕見病。但此次歐美很多兒童新冠病毒感染後患此病,在我國和日本則沒有類似現象。這可能是感染冠狀病毒後誘發了川崎病的潛在發生機制不同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