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病很像感冒,但會嚴重損傷心臟,5歲以下兒童易中招

2020-12-23 騰訊網

隨著氣溫降低,感冒、發燒、咳嗽又一波接一波來襲,不少娃娃都中招倒下。

有一種病,也是在這個季節高發,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如果誤當感冒治,那可是超兇險的,它就是川崎病。

看到「川崎病」這三個字,相信不少家長也是滿腦子問號:這又是什麼?

川崎病(KD),又稱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MCLS),是一種以全身血管炎變為主要病理的急性發熱性出疹性小兒疾病。一般好發於5歲以下嬰幼兒,尤其以6月~2歲兒童多見。

川崎病本身不算可怕,可怕的是它可引發嚴重心血管併發症,是引起兒童冠狀動脈瘤最常見的原因,與成年後發生的心絞痛、心梗等心血管事件關係密切。

典型川崎病臨床表現有:

1、發熱持續5天以上,抗生素治療無效;

2、多形性皮疹;

3、急性期掌蹠發紅、指端硬腫,恢復期出現膜樣脫皮;

4、口腔黏膜充血,嘴唇潮紅、皸裂,楊梅舌雙眼結膜充血,不伴膿性分泌物;

5、雙眼結膜充血,不伴膿性分泌物;

6、頸部淋巴結腫大, 多為雙側,非化膿性,質地硬。

近年來發現,越來越多的患兒與典型川崎病的診斷標準不完全符合,被稱為不完全川崎病(IKD)。

如果寶寶出現高燒不退、眼睛發紅、全身出疹等症狀,用了抗生素也不見效,千萬不要掉以輕心,務必及時檢查診斷。

川崎病的治療目標是降低炎症反應、預防血栓形成,規範的治療可將冠狀動脈異常的風險降低 20%。

除了川崎病,還有很多疾病,也會有發熱出疹症狀,家長注意學會簡單辨別區分。

1、幼兒急疹

幼兒急疹「青睞」 6個月~2 歲的寶寶,是一種很常見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往往「熱退疹出」。

通常皮疹從面頸部和軀幹開始,逐漸蔓延到四肢,基本24小時內出完,沒有疼痛和瘙癢感;疹子呈玫瑰色,壓之褪色;皮疹通常持續1~2天,也有少數在2~4小時內短暫出現後消失。

2、猩紅熱

主要特徵是全身皮膚瀰漫性發紅,呈「雞皮樣疹」,點狀紅色皮疹摸上去像撫觸砂紙,患者會有瘙癢感。

猩紅熱出疹多見於發病1~2天後,一般從耳後、頸部、上胸部開始,然後迅速波及上肢,再到下肢;通常出疹3~5天後開始蛻皮、脫屑(按照出疹的先後順序)。

3、風疹

風疹多發於1~5歲兒童,具有傳染性。

一般患兒發熱1~2天後,面部開始出現淡紅色皮疹,24小時內遍及全身,但軀幹多而四肢較少,有輕微瘙癢感;2~3天後皮疹即可消退,消退後不留痕或輕微脫屑。

4、水痘

水痘出疹有一個從丘疹皰疹結痂脫痂的演變過程(丘疹、水皰、結痂可以同時存在);皮疹往往軀幹部分布密集,四肢較少,手指腳趾更少。

如果孩子出現發熱、頭痛、倦怠等症狀,近期又接觸過水痘患兒,或正處於水痘高發期,就要注意了。

如果感染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一般先是在頭皮、面部、前胸、後背出現紅色丘疹;很快變為綠豆大小的水皰,易破、周圍有紅暈,中央可有臍凹,患兒多有輕微的瘙癢或疼痛感。

5、手足口病

6月齡~5歲的小寶寶,往往是手足口病的重點「攻擊」對象,尤其是1~2歲兒童,發病風險最高。

如果感染手足口病,發病初期常出現發熱、食欲不振、咽喉痛等症狀。

發熱1~2天後(部分病例無發熱),在舌頭、牙齦、兩頰內側等口腔部位出現水皰(初期為細小紅點,後形成潰瘍),有明顯疼痛感。

多數患兒手掌、腳底會出現皮疹(臀部、膝蓋、肘部、軀幹等也可能出現),一般無瘙癢感也不痛,有些皮疹帶有水泡。

6、麻疹

麻疹病毒愛欺負6個月~5歲的孩子,也具有傳染性。

皮疹一般先從耳後髮際出現,逐漸發展到頸面部,再擴展至軀幹和四肢;麻疹出齊的表現為手掌足底出疹。

麻疹會按「先出先退」的順序消退,並留有糠麩樣脫屑和褐色色素沉著。

7、葡萄球菌性燙傷樣皮膚症候群(4S症候群)

這種病常發生於6歲以內的嬰幼兒,是一種嚴重的皮膚膿皰病,往往發病急驟,皮疹前有1~2天發熱。

皮疹特點:開始是嘴巴或眼睛周圍出現紅斑,隨後迅速蔓延至手腳四肢和全身;隨著病情發展,紅斑逐漸變成水皰,之後大面積脫落(像燙傷似的),在口周留有放射狀皸裂紋。

袋鼠麻麻有話說:

養娃不易,成長路上寶寶難免會遭遇到各種病毒、細菌的侵襲,多學點常見疾病的相關知識,也能為寶寶健康多「打造」一層保障,希望小可愛們都能健康成長,少生病少遭罪。

相關焦點

  • 這種病很像感冒,但會嚴重損傷心臟,5歲以下兒童易中招
    隨著氣溫降低,感冒、發燒、咳嗽又一波接一波來襲,不少娃娃都中招倒下。一般好發於5歲以下嬰幼兒,尤其以6月~2歲兒童多見。3、風疹風疹多發於1~5歲兒童,具有傳染性。手足口病6月齡~5歲的小寶寶,往往是手足口病的重點「攻擊」對象,尤其是1~2歲兒童,發病風險最高。
  • 川崎病很像感冒,但會嚴重損傷心臟,5歲以下兒童易中招
    隨著氣溫降低,感冒、發燒、咳嗽又一波接一波來襲,不少娃娃都中招倒下。有一種病,也是在這個季節高發,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如果誤當感冒治,那可是超兇險的,它就是川崎病。看到「川崎病」這三個字,相信不少家長也是滿腦子問號:這又是什麼?
  • 這種病5歲以下兒童致死率最高
    令人痛心的是,多項分析數據顯示,肺炎球菌感染是我國兒童肺炎致死的重要原因。平均每17分鐘就有一名五歲以下兒童死於肺炎球菌相關疾病,為家庭和社會帶來沉痛損失。為什麼小孩子容易得肺炎攜帶率高、免疫力低,是嬰幼兒易遭受肺炎球菌侵襲的主要原因。兒童呼吸道發育不成熟。肺泡數量的增加大約要到8歲完成,12歲的時候肺的基本結構才發育完善。
  • 這種病毒來勢洶洶卻不是感冒 易致5歲以下兒童患肺炎
    它的早期症狀和感冒很像,容易被家長忽視,卻可能導致兒童出現重症肺炎,6月齡以下嬰兒病死率高,且至今沒有特效的抗病毒藥物和疫苗。今天,我們來說說這種疾病的特點,以及如何減輕它帶來的危害。1 易致5歲以下兒童患肺炎在各大醫院的兒科門診,一到冬季,犯了呼吸道疾病的小病號就扎堆兒。有些孩子年齡不大,小臉憋得通紅,口唇周圍發青,離近了還能聽到嗓子裡發出「絲絲」的聲音。
  • 5歲以下兒童需防蠶豆病 病症像感冒臉色變蠟黃
    昨天,寧波市1歲的小寶經過輸血搶救,臉色已慢慢轉紅。雖然小寶已度過生命危險期,但一夜沒睡的媽媽仍是驚魂未定:「我怎麼也沒想到一小碗蠶豆,差點要了寶寶的命。」主治醫生說:小寶這次發作的是「蠶豆病」,比較嚴重;如果再晚些送來,可能就救不回來了。
  • 3歲男孩「小感冒」被下病危通知書!這種病近期高發,極易誤診!
    我們掏出手機一番搜索,豪豪的症狀越查越像是川崎病。這個病是在1967年由日本醫生川崎富作首先報導,所以被稱為「川崎病」。它又叫做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是一種急性系統性炎症性疾病,也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發熱出疹性疾病之一。
  • 腺病毒「來襲」,5歲以下兒童小心!
    戴汝均在病房查房。  近日,國家衛健委發布消息稱,2019年以來,全國部分地區兒童腺病毒肺炎病例與往年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並指出人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 HAdV)肺炎是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中較為嚴重的類型之一,多發於6個月至5歲的兒童,尤其以2歲以下兒童居多。
  • 這種病死亡率高達70%,前期症狀很像感冒,千萬要當心!
    2019年1月10日,長沙30歲的蘇女士因為感冒久治不愈來到醫院就診。入院後不到24小時,蘇女士突然出現心臟驟停。醫務人員對她進行了心肺復甦術後,將她轉入重症監護室。經醫生診斷,蘇女士患的是爆發性心肌炎。通過治療後蘇女士恢復了自主心肺循環,各種生命體徵趨於平穩。
  • 警惕感冒面紗下的「生命殺手」暴發性心肌炎
    暴發性心肌炎是一種多由病毒感染引發,迅速發生的心肌嚴重炎症性損害,常導致心肌收縮和舒張功能嚴重障礙和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是一類臨床過程極其兇險、死亡率極高的急危重症。  在起初發病時,暴發性心肌炎症狀類似感冒,且心電圖類似心梗,易被忽視或誤診。
  • 臨沂這種病近期高發!
    孫學梅表示,近期流感主要影響的是抵抗力不足的嬰幼兒以及學齡階段兒童,一般兒童的發熱症狀會持續3到5天,還伴有頭痛、咽痛、關節肌肉酸痛等症狀,個別患者可能引發心肌炎、腦炎、肺炎等疾病。兒童跟大人相比免疫力低,幼兒園、學校人員密集,所以更容易感染, 並且兒童是流感高危人群,5歲以下兒童更易發生嚴重併發症, 更應加強預防。
  • 每17分鐘就有一名5歲以下兒童死於這種病菌,但很多父母不知道
    令人痛心的是,多項分析數據顯示,肺炎球菌感染是我國兒童肺炎致死的重要原因。 平均每17分鐘就有一名五歲以下兒童死於肺炎球菌相關疾病,為家庭和社會帶來沉痛損失。
  • 小朋友感冒誘發爆發性心肌炎,胡歌錄視頻祝福
    暴發性心肌炎比較特殊,特點是起病急驟,發展迅速。 暴發性心肌炎主要由病毒感染誘發,冬春季發病較多,極度勞累後易發病,這種疾病起病隱匿,惡化迅速,患者很快會出現頑固性休克或致死性心律失常,病死率較高,且以猝死為主——在不能及時準判斷進行救冶的情況下,早期死亡率高達75%。 小孩子容易患病是嗎?
  • 12歲少年突患暴發性心肌炎 專家提醒40歲以下群體要...
    由於該疾病暴發時惡化速度極快,以兒童和40歲以下成年人居多,專家提醒,這一群體需格外警惕,一旦出現前兆要立即就醫。6月4日晚,焦急的家長帶著帥帥匆忙趕到華中科技大學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以下簡稱「同濟醫院」)兒科急診。接診的醫生何嘉怡迅速給孩子做了心電圖,結果顯示心臟傳導異常,她據此推測很可能是暴發性心肌炎。該病來勢兇猛,嚴重時危及生命。
  • 感冒時出現這2種症狀,就要小心這個要命的病!
    作者:鄭堃(急診科副主任醫師)最近看到一則新聞,湖北一位29歲年輕媽媽因感冒,拖出重症病毒性心肌炎,送醫救治後,仍不幸離世。很多看到這則新聞的讀者都會有些擔心:小小的感冒為什麼會如此致命?病毒性心肌炎究竟是怎樣一種可怕的疾病?
  • 當心小感冒延綿致"大病" 5類人感冒後當心肺炎
    給予易消化、有營養的食物。氣道溼化很重要,霧化吸入有助於稀釋痰液、減輕一部分患者的黏膜水腫。  特別提醒:5類人感冒後當心肺炎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兒童和老人感冒後易得肺炎,其實還有3類人也容易出現併發症,包括孕婦、肥胖者和勞累的人,他們在感冒後都有必要立即休息,並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適當的藥物,預防併發症的出現。
  • 官方提醒:這種病進入高發期!很多人中招-流感,感冒,疾病 ——快...
    最近,很多網友反應自己及身邊的家人都患上了感冒,輕則鼻塞流涕,重則高熱、咳嗽,有的則是家庭集體中招。醫院發熱門診和呼吸科門診病人較前明顯多了。普通感冒與流感有什麼區別?普通感冒感冒是世界上最常見的疾病,據初略統計,人一生中大約會感冒200次,每次平均持續7天左右。普通感冒,也稱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總稱。
  • 這種病與感冒症狀極其相似,還會反覆持續高熱
    這種病與感冒症狀極其相似,還會反覆持續高熱 2019-09-23 21: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死亡率高達75%,這種病大部分由感冒引起,這些症狀一定要小心
    大部分的爆發性心肌炎都是感冒引起的。 研究統計,約有5%的病毒感染者感染後可累及心臟,容易導致心肌炎。由於很多人最初都以為只是感冒,一般都不重視,直到出現胸悶、心慌等症狀嚴重時才就醫,其表現也與心肌梗死非常相似,常常會漏診和誤診。 爆發性心肌炎起病急、病情重,病毒會在短時間內侵襲心臟,導致大片心肌壞死。爆發性心肌炎早期可出現急性重度心衰,常導致心源性休克和各種嚴重的心律失常,死亡率高達75%以上。
  • 患了感冒別大意,出現下列症狀應立即就診
    因為該病的臨床表現與感冒相似,所以很多人最初都以為只是患上了感冒,即使發現了心臟損害,其表現也與心肌梗死非常相似,極易漏診、誤診。臨床中,相當一部分患者還沒有診斷清楚就死亡了。即便診斷清楚了,由於國際上缺乏對該病的深入研究和認識,也沒有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這也導致了該病的死亡率高達50%以上。也正是因為這樣,攻克這一疾病,無論是對家庭還是社會都意義重大。
  • 「兒童科普」這病有點像感冒,其實卻是中耳炎
    有家長提問:1 歲的寶寶這幾天總在撓耳朵,總是哭鬧不止,這是怎麼回事呢?本以為寶寶只是小感冒,沒想到上醫院一查還患上了中耳炎,這是怎麼回事呢?5~16 歲的學齡兒童發病率高,達 3%,5 歲以下發病率更高,達 5-10%,有時可以反覆發作多次,非常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小兒為什麼容易得中耳炎?有哪些臨床表現?如何有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