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3月5日訊 據最高檢網站消息,2020年3月5日最高檢召開第十六批指導性案例新聞發布會,通報檢察機關開展涉農檢察工作的主要情況,發布第十六批指導性案例,並回答記者提問。
以下為文字實錄:
記者:近年來,非法佔用農用地案件屢有發生,請問非法佔用農用地類案件有哪些特點?第十六批指導性案例對此如何回應?
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廳廳長苗生明:非法佔用農用地案是近年來涉農領域常見多發案件。該類案件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地域特徵明顯。城鄉接合部,城市周邊、淺山地區等,非法佔用農用地開發大棚房等案件往往多發。
二是非法佔用方式多樣。從已發案件形式來看,有的將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如建廠、建房、建設水電站等;有的在農用地上進行礦產資源開發活動,如採礦、挖砂等;有的將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如開墾林地、挖塘養魚等;還有的將農用地轉為其他非農用途,如進行小產權房、大棚房開發等。
三是農村村民委員會等農村基層組織或自治組織出於「政績」衝動或利益驅動,往往或明或暗支持這種行為。四是隱蔽性強,不容易被暴露,辦案難度也比較大。該類案件中,行為人往往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或假借發展設施農業之名大肆佔用耕地進行非農改造,或隱藏於幕後,派無關人員充當傀儡。
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土地管理法》進一步確立了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由原來的「基本農田」修改為「永久基本農田」,增加「永久」二字凸顯了國家最嚴格保護的法律態度。我們知道,如果任由非法佔用農用地,必然導致農用地特別是耕地資源銳減,嚴重威脅國家糧食安全,同時,還損害農民利益,損害黨和政府公信力,危及社會和諧穩定,因此必須依法予以嚴懲。
我們發布第十六批涉農檢察主題指導性案例,第一個案例就是非法佔用農用地的案例,這就是要嚴正宣示,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假借發展設施農業之名,擅自或者變相改變農業用途,在耕地甚至基本農田上建設所謂「大棚房」「生態園」「休閒農莊」等,國家的法律絕不允許。對觸犯刑律構成犯罪的,檢察機關要依法追訴,嚴厲打擊懲治該類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