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夏命群易靖)昨天,房山區韓村河鎮西營村名叫「燕南生態種植園」的20棟農業大棚被房山區、鎮兩級政府以及國土等部門強制拆除,正式拉開房山違規農業別墅的強拆序幕。這是副市長陳剛6月12日提出「力爭在6月底前全面完成對違法項目的整治改造」後,全市第一個強拆的項目,也是第一個由當地村民聯合舉報,並聯手推倒的違規農業項目。
現場
一小時內強拆完畢
昨天上午8點半,房山區國土局帶隊,聯合韓村河鎮城建科、經營科、城管、公安等部門突擊進入生態園,未受多大阻撓,鏟車便把項目南北兩頭的已建棚頂紛紛撂倒,超標的配管房也應聲倒地,現場一片狼藉。
1小時後,生態園20棟大棚全部被鏟倒,綠色的棚頂也未保留,全被掀翻,只剩下裸露的水泥和磚頭以及沒來得及搬走的景觀樹苗。
生態大棚位於西營村村西,規劃佔地60畝,除了中間有一塊40畝大小的耕地(規劃建設)被撂荒外,南北兩頭的大棚均已成規模。根據廣告,該園區每棟大棚的面積在200平方米左右,售價均為13.8萬元。
探因西營村村民代表紀國勝介紹,該生態園從今年3月份開工建設以來就招致村民的集體反對,全村260多戶村民中有近九成的村民抵制該項目。
據悉,該村原本有1700畝耕地,近10多年來,地塊被以各種名目佔用,現在剩下的不足百畝,原生產大隊隊長李代軍表示,「眼看村裡的耕地一塊塊被佔用,心裡急啊」。
早在今年4月30日,村民就自發組織起來與開發商抗衡,一度強制關掉了現場工地的電閘,致使工地停工兩天半。此後,由於項目死灰復燃,村民又集體聯名舉報。
昨天,記者從房山區政府了解到,該項目的強拆與該村集體抵制有直接關係,同時也是響應市政府的號召,開啟房山違建整治的序幕。據悉,除韓村河鎮外,該區其他地區仍有大量小產權房、農業大棚,此次整治將覆蓋所有涉嫌違規建設的項目。
焦點村民介紹,「燕南生態種植園」是村支書劉萬新與開發商私下簽訂的合同,既沒召開村民大會,也沒有經過有關部門審批,項目的最大受益者是開發商和村支書,村民從中沒有拿到任何地租錢。採訪中,村民一致將首要責任指向村支書,認為是村幹部貪圖私利導致耕地被相繼侵害。
但村支書劉萬新則表示,項目開發是村委會的決議,有上級部門的審批,每畝每年800元的地租錢自己更是沒貪,「全部存入村經管站了」。他表示,項目的拆除與他個人無關。
處理「佔用耕地的在建大棚房必須拆除復耕」,市國土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耕地就是生命線,所有被佔用的耕地必須不惜代價進行復耕。對於已建但尚未售出的大棚房應拆除超標的配套房,保留溫室大棚用於農業建設。而對已經租售給市民的大棚房,區縣政府應當依法協調處理。
新聞背景6月12日陳剛副市長在昌平興壽召開「北京市土地執法工作會」現場會,指出本市會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力爭在6月底前全面完成對違法項目的整治改造。
陳剛表示,對北京的違法用地現象將繼續發揮聯動機製作用,保持高壓態勢。他透露,《關於建立健全土地執法監督共同責任機制的意見》經過相關部門反覆討論後即將下發,將構建在政府領導下的部門聯動機制,保持嚴肅查處違法違規用地的高壓態勢。「燕南生態種植園」是此會議後第一個被強拆的項目。
據了解,近一段時間,郊區的部分區縣發生了以設施農業、觀光農業為名,擅自改變土地用途,變相進行違法建設的問題。今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全市共發現非法用地的設施農業項目34個,佔用了1705.3畝的基本農田。這34個項目分布在昌平、通州、順義、房山、大興等8個郊區縣,佔全市農業大棚總量的2.2%。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錄京華網(www.jinghu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