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有門道,這4種禮其實不用隨,多半是打水漂

2020-12-20 新咖聊情感

作者:新咖聊情感

點擊上方「關注」,和我一起,說出故事。

成年人的社交活動裡離不開隨禮,尤其是每年的畢業季必定會有升學宴,結婚季免不了參加幾場婚禮,甚至有時候隨禮隨的都有點懷疑人生了,很有可能半年的收入就這樣被隨出去了。其實隨禮也應該有一個的篩選,不要什麼樣的禮都隨,不光要有親疏遠近之分,還要看清每次隨機的噱頭是什麼,要不然真的有可能錢白花了,對方還沒有領你的情。

隨禮的目的就是想搞好人際關係,朋友之間禮尚往來,可以更好地溝通感情,但是在送了一圈錢以後發現,有些錢花的是真心的冤枉,而且很有可能有去無回。就像下面說的這四種情況,基本就沒有必要隨禮,有花在這些地方的錢,不如幹點兒正經事兒,既可以減輕自己的負擔,順便還能篩選一下自己的朋友圈。

只出不進的禮不隨

認識的人多了,免不了遇到一些趨炎附勢的,臉皮比城牆還厚的假朋友。這些人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但凡有點什麼事都主動和你打招呼,告訴你一聲,順便提醒你別忘了隨份子。但是當你有事情的時候,通知到他那裡,就如同石沉大海了一樣,得不到一點的回應,和他當初積極找到你的狀態完全是兩回事。

換個角度看你會發現,這樣的人只負責收錢而不負責隨禮,你和他之間的交往,基本是只出不進。也就是說他需要你出錢的時候,你花錢就好了,而當你需要他隨禮的時候,根本看不到他的影子,他壓根兒就沒想在你身上花一分錢。這樣的人極其自私不說,單就人際交往的這種態度就不正確,他是在考驗別人的智商嗎?

還是想鍛鍊一下別人的情商?誰也不是傻子,更不要把別人當傻子,這樣人的禮以後都不要隨,有錢也不給這樣的人花。因為和這樣的人交往,永遠見不到回頭錢兒,所以沒有必要在這樣的人身上投資。

沒事不走動,有事想起你的禮不隨

真正的朋友未必每天都湊在一起,最重要的是在需要的時候第一時間幫助到你,彼此之間相互不打擾,但卻能時常惦記著對方,就像古人說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維繫彼此的是珍貴的友情,而不是繁瑣的人情世故。

朋友之間不常走動,未必是沒有感情,但是有些朋友沒事不走動,需要你隨禮的時候才想起你,這樣人的友情就有待考量了。暫且先不說他的動機,但就這樣人的行為就不適合做朋友,這等於是在鑽別人的空子,低估了朋友的智商。

誰都知道錢放在自己兜裡更讓人放心,但前提是這個錢需要自己辛苦去賺,而不是在那裡光想著空手套白狼,最主要的這個錢還是朋友的。如果這樣的人找到你隨禮,一分都不要給,不高興完全可以絕交。

巧立名目的禮不隨

有些人就喜歡考驗自己的社交能力,順便驗證一下自己朋友圈的實力,而且組織能力還特別強,時不時地給自己搞一場活動,從朋友那裡拉一些贊助,讓自己的錢包鼓起來了。如果是家裡有什麼重要的事情,需要朋友參與,這些都可以理解,怕就怕沒事兒找事兒,自己巧立名目的製造活動,變著法的讓朋友來隨禮,就有點讓人膈應了。

如果是正常的朋友之間的禮尚往來,都可以理解,怕就怕拿朋友當冤大頭,有事沒事讓朋友破費就不好了。朋友礙於面子不得不參加,並不代表他就認同你的行為,時間久了誰都會看出真相,暴露真相的後果就是朋友之間以後再也不相往來。錢花完可以再想辦法賺,但是友情失去了,有可能再也換不回來了。

有禮不隨,不知主人是誰

成年人做事,講究事出有因,要了解事情的源頭在哪裡,然後再去做。就拿隨禮這件事來說,如果連主人是誰都不知道,單就靠朋友之間的朋友相互傳話,來通知你隨禮,那麼這樣的錢大可不必花。

首先這次活動的主人對你就不夠尊重,搞不好連你是誰都不知道,只是為了收錢,才讓別人通知你。這樣的人沒有必要搭理他,他又不是慈善組織,為什麼要把錢給白白給他?錢可以花,但是一定要花得明明白白,畢竟是自己辛辛苦苦一分一分賺的,不要花了錢,最後還讓別人拿你當傻子,這樣就不好了。

—END—

話題互動:你們是如何看待此事的呢?

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與人來往,這3種禮隨了也是「打水漂」,你要是財大氣粗當我沒說
    古人早就說過「來而不往非禮也」,與人來往,該有的禮節一定要做到位,必須要懂得「禮尚往來」這個道理,這樣才能夠獲得一個好的人緣。然而,話雖然這樣說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與人來往,這3種禮隨了也是「打水漂」,你要是財大氣粗當我沒說。一、大事小事都通知你,你有事卻不理你,別隨這樣人的禮。
  • 人到中年,這四種禮隨了也白隨,純屬無意義社交
    比誰家收的禮多,比誰隨的禮多。隨禮本來是一件很社交化的事情,誰家結婚,隨禮能沾沾喜氣;誰家喪葬,隨禮能緩和一下氣氛,誰家滿月,慶祝孩子出生。本來是挺好的一件事,但是近些年來逐漸被中國人搞得烏煙瘴氣,隨禮都成了一件可怕的事。人到中年之後,生活就應該做減法,精簡自己的生活,去掉那些不必要的社交,能讓自己過得更舒服一點。有四種禮隨了也白隨,簡直就是無意義的社交。
  • 人到中年,有「4種禮」不值得隨,別讓錢打了水漂!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人情世故,是人生時時刻刻都在上的一堂課,教會我們圓潤的去適應,建立人脈和親情,讓我們的路好走,生活有牽絆。在生活裡,會根據誰家來的人多,收的禮高,來判斷這家人的人緣和經濟條件如何,這讓好面子的人,經常去隨禮,只為了面上好看。其實過了40歲,這「4種禮」壓根不值得隨,純屬是浪費錢不隨「只進不出」之人的禮。
  • 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說的是什麼?有道理嗎?
    農村俗話有的時候在有些地方表達的方式不一樣,但其實想要說的意思是一樣的,比如這句「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在我們這邊,有另一種說法叫「不借三種錢,不隨三樣禮,不走三條路」。這兩句話雖然用的字不太一樣,但其實想要表達的意思是完全一樣的,都是想說一些生活中總結得出的經驗,告誡後人能夠規避一些麻煩事。
  • 人到中年,這3種禮錢就別隨了,聰明人不會吃這種虧
    自古以來,都講究「禮尚往來」,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只要是喜事,那麼所謂的「份子錢」肯定是少不了的。話雖如此,但是我相信很多人心裡都是不大樂意隨所謂的「份子錢」,如果不是為了面子,誰也不想這樣做。其實,人到中年,這3種禮錢就別隨了,別因為所謂的「面子」讓自己吃虧。
  • 與人交往,這幾種禮就不要隨了,除非你的錢花不完
    就是別人家裡有什麼事情發生,或者辦喜事,你要湊個人情,送一個紅包給他,表示慰問或者祝賀。本來,隨禮是親朋好友交往的一種方法,可以增進感情,但有的人,卻是打著「感情牌」,謀算著自己的利益,出發點就是「歪風邪氣」。因此,隨禮的事情,不能一概而論,要區別對待。與人交往,以下這幾種禮就不要隨了,除非你的錢花不完。
  • 人到中年,這三種禮就不要隨了,除非你的錢花不完
    小熊導語:中國人總是有著各種各樣的社交習俗,比如親戚朋友平時不怎麼聯繫,一到逢年過節就開始互相送禮,走家串門,再比如無論是什麼節日,什麼事情,大家都要聚在一起隨份子包紅包,送禮。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隨的這些禮,其實都沒有什麼太大的必要。因此人到中年這幾種禮就不要隨了,除非你錢花不完。一、婚禮。一個人年輕的時候,如果恰好處於適婚年齡,那麼他周圍的朋友,同事,閨蜜同學可能也都會在這個時間下結婚,因此這個時候同齡人結婚,我們參加婚禮的時候給新人隨個份子也還算說得過去。
  • 職場交往:五種禮不要隨,除非你錢多,實在是花不完
    所以對於隨禮這件事,一定要慎重。在職場上,有幾種禮最好不要隨,吃不討好,當然如果你錢多花不完,那就當我沒說,也不能攔著你不是。所以如果遇到看不起你的人,就別去隨這份禮了,對方永遠不會成為你的朋友,最多就是個熟悉的路人而已。2、打著賺錢目的的宴請,別去隨禮有些人辦酒席,動輒就是一百桌起,甚至還會更多。仔細想想,他們哪裡會有那麼多的朋友呢?
  • 為什麼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流傳甚廣?
    民間流傳著很多俗語,經常聽老一輩的說「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從某些方面來說,可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但任何事物咱們都得辯證看待,下面一起來拆解這三句話。借錢不還的人是有前科的人,試想,要等這類人還錢,是不是還得等他們將之前的錢還掉,這得等到花兒都謝了,這類人群,肯定不能借錢。錢有三不借,確實很有道理,但在我看來,除了這三類人,縱使是熟人,也要掂量一下,誰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
  • 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老祖宗說的在理嗎?
    "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是一句廣為流傳的民間俗語,雖然在現代社會很難再被人提起了,但是也不得不說的是這些幾乎就要被我們所遺忘的,正是我們老祖宗經過無數次印證之後,總結下來留給我們的重要財富。至於我們後人而言真的應該好好的對此進行總結和歸納,以便更好的傳承下去。
  • 有抑鬱症的人,多半會有這4種表現,希望你一個也沒有
    最近幾年,我們經常會看到有關抑鬱症自殺的新聞,其實抑鬱和人的情緒有非常重要的關係,一般抑鬱症患者會每天悶悶不樂,甚至會出現自殺的傾向。那對於抑鬱症患者而言,到底有哪些表現呢?今天不妨來了解一下。有抑鬱症的人,多半會有這4種表現,希望你一個也沒有1,意志活動緩慢如果患上抑鬱症之後,一般人的意志和活動會變得緩慢,生活特別懶散,在平時也不願意進行社交和交朋友,甚至也不願意出門,一句話都不想說。有時還會感覺到身體特別的疲憊,無精打採,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趣。
  • 農村有種人:吃遍百家席,不隨一份禮。主人不惱反而款待,為何?
    農村就像萬花筒,每天都有新鮮事。如果您想了解村裡頭的大事小情,鄰裡間的家長裡短,鄉民們的喜怒哀樂,敬請關注「聽我老崔話三農」!今天老崔就來 和大夥聊一聊「農村有種人:吃遍百家席,不隨一份 禮。主人不 惱反而款待,為何?」這個話題。一般農村人家一輩子都要舉辦幾回紅白喜事,但凡舉辦紅白喜事,都是要擺酒席來款待親朋好友的。
  • 老祖宗常說:「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哪三種禮不能隨?
    可是百姓們最不缺的就是生活經驗了。經過口口相傳,這些俗語就慢慢流傳下來,形成了關於衣食住行、錢財禮節等生活各方面的經驗。 今天要介紹的就是關於選擇道路和處理人情世故時候,要明白的一句俗語,那就是:「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
  • 「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哪三種禮不能隨?
    今天小編要介紹的就是關於選擇道路和處理人情世故時候,要明白的一句俗語,那就是:「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人總會面臨這樣那樣的選擇,究竟哪一條道路才是正確的,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有三條不能踏的路尤為重要。首先是危險的路不要走。
  • 與人交往,這幾種禮就不要隨了,除非你的錢太多了
    《禮記》中寫道:「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我們都是講禮貌的人,也很注重禮節,活得很有儀式感。親戚朋友有紅白喜事,大家一起去湊個熱鬧,隨一份禮,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親戚朋友之間交往,禮尚往來,感情才更好,大家庭才更加和諧。願意和你禮尚往來的人,都是真心的人,以後遇到難處了,還可以互相幫助。
  • 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老祖宗傳下來的忌諱,現代人常犯
    在借錢與隨禮的過程中,彼此之間的感情交流就更加密切,但根據老祖宗的總結,若是不小心犯下了這些忌諱,那麼很可能彼此之間的感情就會受損,甚至於因此而滿目成仇,因此總結出了「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的機會,而這些忌諱,很多現代人都有常犯。
  • 老闆的兒子辦滿月酒,不要亂隨這三種禮,早知早受益
    老闆的兒子辦滿月酒,不要亂隨這三種禮,早知早受益隨禮,在我們國家其實是一種很常見的事情,別人家有了什麼喜事,有時候會舉辦一些酒宴什麼嗎的,就會邀請一些人來吃酒席,給喜事漲漲人氣,收穫祝福。隨禮是一種態度的體現,在普通的生活中,隨禮有很多種的性質,在職場中更是有需要人們去隨禮的情況。有時候是給同事隨禮,有時候是給老闆或者領導隨禮,有些人總是覺得隨禮就是要隨大的,而有的人卻只覺得禮輕情意重就行了。隨禮也是一門技術活,隨什麼禮,怎麼隨,隨禮隨地好讓人稱讚,隨禮隨得不好就是後患。
  • 禮多人不怪,「禮」是社交場上最華麗的衣裳
    「禮」是社交場上最華麗的衣裳有「禮」走遍職場,無「禮」寸步難行。無論你與任何一個人打交道,都應待之以禮。社交場上,要想出奇制勝,一招翻身做主人,何必舍易求難,大費周章,用禮數定勝負吧。「禮」是百試不爽的靈丹妙藥。有一家大公司招聘銷售人員,最後來面試的有五十個人,每個人都拿著令自己為之自豪的簡歷。
  • 手裡錢再多,這四種禮也不能隨,只會有去無回
    人在社會要學會禮尚往來,但是正如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一樣,有些禮即使手裡錢再多也不要隨,因為毫無意義。賺錢不易,且行且珍惜。 如果他們需要你隨禮,其實你隨與不隨都沒有區別,別擔心他們會背後辱罵你,因為即使你隨上大禮他們一樣在背後不會說你任何好話。 對於這樣心中利字當頭的親戚,儘量遠離保持不遠不近的關係即可,如果對方有事需要隨禮就當作不知,畢竟不知者不罪。不要對這種親戚再浪費錢了。
  • 「社交能力」強的孩子,從小就有這4種表現,將來情商會很高
    「社交能力」強的孩子,從小就有這4種表現1、會「假哭」在大人社會中社交的過程中,「哭」並不是一個好的行為,因為「哭」會給人帶來心理壓力。然而在小朋友的社會中,「哭」是一種本能,有些小朋友在社交中懂得用「假哭」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是緩解社交中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