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年級的時候,我是強烈建議的,學習數學以培養興趣為主,將邏輯習慣作為目標鍛鍊孩子的思維,不會讓他做很多的題目,更多的通過數學遊戲,比如九宮格玩具、數字謎遊戲,數字積木等遊戲進行,此類的趣味數學,可以讓孩子們通過故事、遊戲、圖形來加強對數與圖形的認識。
到了中年級,如果光是用快樂數學的角度來學習數學的話,你的成績肯定會越來越差。因為會有越來越多的知識需要你掌握,數字越來越大,應用題越來越多,知識點越來越加深。所以你要改變你的策略,掌握好優秀的做題方法,解題思路是關鍵,這樣才能一招百勝。
今天艾娃老師主要想通過一道題兩個方面來講一下學習數學的習慣問題,家長們平時多注意下,越到高年級,你會越輕鬆。
一、你的孩子能夠做到將文字轉變成數學語言嗎
艾娃老師一直把這個思想認為是學習數學的核心大招。因為大量的應用題無非就是將數學知識通過不同場景的轉換一種映射。
舉個題目:
例:用一個杯子向空瓶裡倒水,如果倒進2杯水,連瓶共重200克.如果倒進5杯水,連瓶共重380克.算一算:一杯水和一個空瓶各重多少?
解題思路:
(1)你做到讀題化重點了嗎?是不是有一個空瓶,兩種情況:一次是倒入2杯水,共重200克;另一次倒入5杯水,共重380克(重點就是連瓶的重量)
(2)你會把文字轉化為數學語言來表示嗎?
可能艾娃老師是標準的理科生,在讀研的時候輔修了計算機,編程思想中,重點強調要將項目需求轉變成計算機語言來表示,這樣可以更好的寫代碼,其實道理是一樣的。如果你能夠把文字轉變成數學語言,這樣能夠直擊知識點,題目會變得很簡單,很簡單。
瓶+2杯水=200克
瓶+5杯水=380克
你看,兩個等式就表達了題目的意思,學生一看,用第二個等式減去第一個等式,就能求出3杯水了,不就是最簡單的等量代換知識點(等式加減)麼!
這一題我們是將應用題文字轉變成了等式,進行等量代換,轉換成我們所學過的知識點,還有其他的數學語言麼?
☆畫線段
☆畫表格
☆畫圖形
……
艾娃老師認為但凡能夠簡化題目,化難為減的方法都是好辦法,所以養成這種習慣是能夠極大提升解決數學問題能力。
二、你的孩子能夠做到寫出每一步算式並附加說明
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比如同樣一道題目,你的思維深度是如何,每個小朋友都不一樣,還看上面那道題。
我們來寫一次算式,大多數孩子是這樣寫的:
(1)380-200=180(克)
(2)180÷3=60(克)
(3)60×2=120(克)
(4)200-120=80(克)
好了,答案求出來了,考試這樣寫,沒問題,平時我希望孩子能夠多加一步,寫出每一步的意思,那是不是更能夠養成孩子的好習慣呢?不要嫌麻煩,中年級很重要,高年級你會很輕鬆。如下:
(1)三杯水的重量為:380-200=180(克)
(2)一杯水的重量為:180÷3=60(克)
(3)兩杯水的重量為:60×2=120(克)
(4)空瓶的重量為200-120=80(克)
所以這道題完整的做題思路是:
例:用一個杯子向空瓶裡倒水,如果倒進2杯水,連瓶共重200克.如果倒進5杯水,連瓶共重380克.算一算:一杯水和一個空瓶各重多少?
思路:
(1) 讀題劃重點
(2) 將文字換成數學語言
瓶+2杯水=200克
瓶+5杯水=380克
掌握解題思路,開始做題:
算式:
(1)三杯水的重量為:380-200=180(克)
(2)一杯水的重量為:180÷3=60(克)
(3)兩杯水的重量為:60×2=120(克)
(4)空瓶的重量為200-120=80(克)
答:一杯水的重量為60克,一個空瓶的重量為80克。
三、陪娃的過程中,艾娃老師會發現孩子幾點問題:
1、 做題時,解題思路在腦子裡,沒有寫在試卷或者草稿紙上,做題都是用腦想口算的。
你覺得準確率會高嗎?或者說,艾娃老師知道你腦子裡想的解題思路嗎?也許你做對了,但我更希望你能夯實你的解題思路,為以後打下良好地基礎。
2、 重答案、不重過程。
不管是做題的時候,還是講題的時候,都遇到過,常見的問句是,"老師,我做得對不對";"答案是不是這個";
講題時,不做思路筆記(題目的解題思路),只記錄解題算式,但凡你看到試卷上只有算式,沒有線段、表格、等式或者文字說明的筆記痕跡,那希望能夠改善這種情況。
四、總結
寫了那麼多,其實很簡單,希望大家和艾娃老師一起來做:
1、 增加孩子的草稿紙的使用率;(題目的解題思路)
2、 規範孩子的做題過程;(試卷上的算式寫法)
3、 強化孩子的聽課效率與記錄規範。(老師講題時的記錄習慣)
4、 認真書寫
如果在中年級的某一天,孩子拿到一份試卷,能夠看出這題考的是哪種題型,有哪些什麼解法,我相信越往後,家長們也會越輕鬆,孩子越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