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老師們。
「最牛宿舍」的6個小夥子平均分達到651.8分。
老師的輔導不分晝夜。
林瑛和她的學生們。
上課認真,下課活躍。「義賣,我們是認真的!」
7月25日,距高考放榜後還不到48小時。
江門一中校園裡,火辣辣的太陽炙烤著大地。我們撐著傘,走在陽光下,抬眼看到幾個身穿校服的陽光男孩站在三樓的欄杆邊,看著我們慢慢走近……隨後關於高考、關於理想、關於母校的交流,若干年後也許他們已不記得,但會記得這個午後,他們曾聚在一起,帶著內心的小遺憾或「小歡喜」。
他們,是6個小夥子:林浩源、梁俊傑、黃子威、李炯輝、李子健、梅毅熙。今年高考,他們的平均分達到651.8分,他們所在的A409宿舍也被稱作「最牛宿舍」。
儘管被稱「最牛」,但具體到他們中的某一個,仍有遺憾,正如他們的母校——江門一中及其掌舵者藍斌,還有他們的年級長曾統華、副級長郭梓耀、龔妙卿,以及所有關心關注一中的人。
今年高考,江門一中全體高三學生共1209人,有1208人上了本科線,上「高優線」人數761人,繼續穩坐五邑頭把交椅;總分600分以上133人,再創新高;「最牛班級」高三(9)班全班均在600分以上,平均分637.58分……但遺憾的是,儘管梅毅熙們曾站在觸手可及的地方,但仍沒有站上「高優」頂端。對此他們有遺憾,更有期盼——期待終有一日來年的梅毅熙們能攀上更高的山峰,手可摘星辰。
高考是不少人的傷,但成就了更多人的夢。
人生總會有遺憾,但能讓更多學子進入自己心中理想的高校,並因共同付出的努力而無憾。
對梅毅熙們來說,永遠忘不了那段孤注一擲把主動權攥在自己掌心裡奮鬥的日子,那種在疼痛肉身和熱血靈魂裡培植的信念,會滋養他們的一生,那是來自母校的養分,有理想信念、有良師益友、有肩並肩的追逐奮鬥……
「最牛宿舍」的「小歡喜」
2017年9月,A409的6個小夥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大步踏進了江門一中的校門。經過選科、分班,幾經周折,緣分使然,6個小夥子成了室友。同學們眼中的「最牛宿舍」「學霸宿舍」,其實在相處方面也是可愛、有趣的。
A409是一個作息同步、和諧友愛的宿舍。「晚上10∶55,我們準時熄燈,大家每天都保持充足的睡眠。而且在一些生活小細節方面,我們也達成了共識,宿舍內務都會很快完成,這樣就能騰出時間來學習、休息,整個宿舍氛圍還是很快樂的。」作為高三(9)班的班長、A409的宿舍長,在採訪中,作為「老大」,他首位發言,也打開了其他室友的話匣子。
A409是一個包容度很高的宿舍。黃子威是一個「體藝達人」,喜歡在宿舍健身,「我中午吃完飯回宿舍有時候會做做運動,也會吹吹口琴,但是室友們都不會覺得我打擾了他們,所以中午的宿舍可熱鬧了。」黃子威說。李子健也是一個陽光男孩,雖然從高二下學期就走讀,但是每天中午也會回宿舍午休,「我會在宿舍做引體向上、舉啞鈴和伏地挺身等等,還自己帶了單槓回去。我覺得我們宿舍非常活潑、溫馨,即便是最緊張的高三,回到宿舍也不會覺得壓抑。」李子健說。
A409也是一個很「瘋」的宿舍。提到宿舍都有哪些娛樂活動,剛剛還安靜的梅毅熙便忍不住「爆料」了:「我們6個都愛玩、會玩。我們在洗漱間打過水仗,有時晚上熄燈前,我們還會玩『午夜迪斯科』,宿舍長帶頭跳舞哦!」梅毅熙說完,林浩源有些害羞了,便故作「恐嚇」狀,引得哄堂大笑。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只有一點「小歡喜」。這對於A409來說同樣適用。宿舍生活是快樂、輕鬆的,但是高考畢竟是一次考驗,有人歡喜有人愁。A409也不例外,據班主任林瑛透露,宿舍有兩位同學考試發揮失利,分數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為此也傷心難過了幾天。不過在採訪當天,6位小夥精神狀態還不錯,一到採訪地點坐下來,就掏出報考指南互相討論起來。
外界的未知和變數,都是不可預知的。對他們來說,高考終將成為記憶的一部分。而夢在遠方,路在腳下。「中山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浙江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專業、材料學、生物醫學、建築學、化學、電子信息……」當他們口中說出自己心儀高校和專業時,眼中透露出對未來的憧憬,充滿著青春的光亮。
學生背後的「護航人」
「愛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三年高中路上,老師們的呵護照顧,一路走進了學生們的心裡。
談到高中生活中最重要的人,A409紛紛投了班主任林瑛一票。
「Mrs經常會找我談心。有一次我成績下滑了,Mrs語重心長地跟我聊了一次,我才慢慢找回了狀態。」梁俊傑說。林瑛是英語老師,班上的同學都會親切地稱呼她為Mrs。
「Mrs就是一位讓人放心的大家長,為我們操了不少心。疫情期間,Mrs經常在班群裡發送相關的文件,有時候我看到她到深夜12點、1點多還在發。她很關心我們的生活、學習和前途,不僅了解每一個學生,還能及時察覺某一個學生的情緒低落,並給予鼓勵和疏導,包括現在我們要填報志願了,她也給了我們很多建議。」林浩源說。
今年江門一中高三級的畢業典禮,有一個人,只能遺憾缺席,躺在醫院裡最後一次深情地「目送」這批學生們高飛。他就是本屆高三級長曾統華。
「當7月8日17∶00的鈴聲響起,我的心如釋重負,再次回到五號六號樓每間教室走一圈感慨萬千……這三年像是一次刻骨銘心的旅行,一切都是那麼美好,似乎永遠都不該有盡頭,可轉瞬之間,這趟旅行就要結束了……」高考結束當晚,曾統華在朋友圈洋洋灑灑留下了一篇1000餘字的「小作文」。礙於身體原因,帶著愛與不舍,他次日便動身前往廣州的醫院,作進一步的治療。原來,在高考前一個月,曾統華便要每周前往醫院進行檢查。23日,高考放榜當晚,還在住院的曾統華仍然心系學生,在病床上用手機處理事務。夜深了,同病房的人都已休息,曾統華不便打電話,便用手機一個個地回覆信息。
「曾級長平時對我們都很熱情的,路過碰到會跟我們打招呼,總會問我們要去做什麼。」梅毅熙說。「我們的數學老師就是曾級長,高三下學期我們發現他的數學課會經常調動,然後會用晚修補回來。後來我才知道,曾級長原來病了,好像一周要去幾趟醫院。」談到此處,梁俊傑神色有些黯然。
還有全國優秀教師、廣東省特級教師、南粵優秀教師錢華坐鎮加持,省三八紅旗手、市優秀教育工作者龔妙卿主管年級德育,南粵優秀教師陳玉梅示範引領,長年執教高三畢業班的金牌老教師賴紅紅、劉小慶等擔任備課組長,省級骨幹教師培養對象陳玉梅、毛永秀、李豔娟、朱玉敏等組成中堅力量……全體高三教師77人,是學生們背後最堅定的「護航人」。
「據我所知,女兒高二時候的地理老師,上課累病了,所以就沒有跟著帶高三。今年高三畢業,曾級長也是撐到高考結束才去住院治療……江門一中的老師真的很盡職盡責,用心用力。」江門一中高三(20)班家長陳夏恩的媽媽說。
不僅僅是班主任、科任老師和年級長,校長藍斌和學校一眾領導班子以及教育局、教研院的眾多師長都不止一次慰問、關心、鼓勵,他們,都是學生成長路上的「護航人」。
「雲端」突圍的「小確幸」
彼時大家都想不到,疫情的蔓延態勢遠遠超出了人們的認知。看著高考倒計時的數字越變越小,江門一中的老師和學生們都明白,必須抓住流逝中的時間。
2月3日,江門一中就提前籌備,教導處召集年級組長,年級領導小組之內,級組長召集班主任、備課組長,接連召開各層次在線視頻會議,制定在延遲開學期間對學生加強學習指導的可行方案。從上而下,各年級組實施「一級一策」,班主任作為戰線一的主導者,負責統管學生自學;備課組長作為戰線二的牽頭人,負責協調老師幫教。班主任組織班幹部組建各班各科學習群。
自己在家設計、動手架起個性化的簡易直播臺,用讀書郎、智學網、樂課網等反覆進行直播測試,利用騰訊課堂、EV錄屏等預先錄製微課,用QQ群、微信群推介優質學習資源,通過問卷星等軟體製作簡便易行的在線學科練習……在為了找到適合自己的網上教學方法上,江門一中的老師們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林浩源回憶,當時在上網課期間,考慮到學習方式轉變帶來的情緒調節的問題,林瑛便與林浩源商量對策,確保每位同學都能夠專心投入到備考。梅毅熙在介紹自己的備考「秘訣」時,也表示自己疫情期間都是跟著學校的課表、老師的節奏在家備考的。
所幸的是,儘管時間再緊、困難再多,終歸是撥雲見日。仲夏已至,夏木成蔭。此場「鏖戰」,每位老師、每位同學都默默努力,以求「突圍」。
滋養身心的「加油站」
A409延續了班上的傳統,營造了一種在學習上互幫互助的良好氛圍。「啟超班的同學其實都是經過選拔出來的,都很優秀,各有所長,所以我們都會取長補短。」林浩源說。
在宿舍裡,林浩源是「英語小能手」,李炯輝是「化學小天才」,黃子威更是憑藉電腦技術成為班上的電教員。「平時梁俊傑就會問我一些化學問題,互相幫助嘛。」李炯輝說。
互幫互助在9班蔚然成風。而且為了讓該班能夠在高三有更好的學習條件,級組還特意將隔壁的課室空出來,作為9班的「辦公室」。平時就由6位科任老師「坐鎮」,學生可以隨時到「辦公室」答疑解惑。「我是高二進入9班的,跟其他班級真的很不同,學習氛圍特別濃厚,同學們都會把全部精力放在學習上。」9班學生鄭虹玲說。
9班之所以會形成互幫互助的風氣,與該校推行的「導學案」運用和小組建設為支點的高效課堂教學密不可分。得益於「導學案」的推行,課堂上形成了「先學後教、小組合作、交流展示、點評反思」的課堂教學形式,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與此同時,在備考階段,在四輪複習中,高三級組制定了各有側重的備考策略。一輪複習主要是梳理考點、精簡內容、突出重點、拓寬視野、深化理解、學以致用;二輪複習主要功能是知識整合,形成知識網絡;三輪複習注重綜合考聯、單題突破、真題再練和錯題重做;四輪複習則引導學生進行考前「保溫」。
課堂上知識滋養心靈,課堂外活動「放飛」身心。江門一中的社團文化多姿多彩,擁有學生社團30多個,涉及學科、心理、文娛、體育等。林浩源曾是校學校電視臺成員、黃子健曾是學校管樂團的一員、梅毅熙曾加入演講社、李炯輝曾參加科技社團……A409在高一時也時常活躍在校內的各大社團。
「我們去兒童公園玩吧。」採訪結束,大家聚在走廊裡面臨分別,梁俊傑一個提議得到了大家的響應,他們結伴而行,赴一場突然的約,年輕的背影挺拔堅定。
奮鬥不止,步履不輟,願少年未來可期!願一中重振輝煌!
文/婁丹張翠玲
圖/婁丹張翠玲學校提供
來源:江門市人民政府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