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問五千年:為什麼說一個頑皮的小美女,可以測試出齊桓公的實力

2020-12-19 老樂說歷史

對於春秋五霸的人選,歷來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但是公認的最強霸主,還是首推齊桓公,其次晉文公,然而,這種排名是以時間為順序的,在老樂看來,晉文公的霸業,要比齊桓公顯得更有實力。比如,晉文公幫助周襄王打敗太叔帶,只能算是奠定霸業,在道義上佔領制高點,真正想要稱霸,還必須要打敗當時最強的敵人,或者說最強的天下公敵,因此晉文公如果以齊桓公的作參考的話,尊王實現後,接下來就是攘夷了。晉文公做了一件連齊桓公都沒做過的事,那就是戰勝楚國。

因為當時最大的蠻夷,最需要「攘」的敵人,於情於理都應該是楚國,而楚國也是以蠻夷自居的,所以他們不尊奉周王室的諸侯分封禮法,更不會接受周王室給他們的子爵,所以他們率先自己稱王。其實,面對這個問題,齊國是有足夠的理由去打楚國的,但是齊國沒有動手。齊國的軍隊在管仲的治下,基本保持了一個態度,那就是儘量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換句話說,齊國雖然擁有著在當時足夠震懾力的三萬人的部隊,但是他們很少和其他諸侯國爆發過什麼重要的戰爭,特別是面對像楚國這種強橫的大國時,齊國更是主要靠外交手段,而非武力解決,因此很難評價齊桓公稱霸春秋時期,齊國有多強大的戰鬥力,甚至可以說,齊國有些欺軟怕硬。

關於此事,歷史當然是有真憑實據的,那是在齊桓公有一次跟一個寵妃在水上嬉戲,遊船的時候,他的寵妃年輕活潑,玩得忘乎所以,差點將船弄翻,而齊桓公是比較怕水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齊桓公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就把這個寵妃攆回了娘家蔡國。也許齊桓公的本意,還是對這個女人小施懲戒,並不是要徹底休掉她,但是一點不懂事的蔡國君臣,竟然不知死活地將這個女人改嫁了!這當然讓堂堂的春秋霸主很沒面子,但是,畢竟是自己把女人攆走的,因為這事兒去打蔡國,也說不過去,管仲就不同意齊桓公發動這種戰爭,最後經過君臣的商議,決定以打楚國為藉口,順手收拾蔡國。

而打楚國的理由其實非常好找,單憑他們僭越稱王,就足以讓諸侯共伐,但沒有一個諸侯敢這麼做,包括齊國在內,齊桓公和管仲也不敢以此為理由去打楚國,否則的話,一旦以此為出兵的藉口,舉著尊王攘夷大旗的齊桓公,就必須要跟楚國決一死戰了,但齊國一方面認為自己沒有必勝的把握,另一方面在於他們的主要目標在蔡國,而非楚國,所以攻打楚國找一個不疼不癢的理由就好了,但這也證明了身為霸主的齊桓公,其實是有些欺軟怕硬的,這就和敢於跟楚國證明對抗,並且取得成功的晉文公相比,霸業的成色差了一些。

因此,齊桓公打楚國的藉口是,楚國不給周王室進貢,另外在三百年前,周昭王南巡的時候,死在了楚國的地盤上,死因不清不楚,需要楚國給個說法。楚國一看齊國是因為這些內容來打自己,而並非聲討自己稱王的事兒,也就明白了,齊桓公不過是來示威,再一想到齊國的軍隊實力,自己也沒有必勝的把握,於是楚成王絕對賣齊國一個面子,便安排手下名臣,屈完,也就是屈原的祖先,來到齊國陣營,與齊桓公與管仲談判。

談判的結果是,楚國「認罪」,繼續按照規定給周天子進貢茅草,但是對周昭王之死,予以了全面地否認,最後留下了軟中帶硬的態度,那就是,如果齊國以仁德徵服諸侯,展現霸主風採的話,楚國服氣,如果齊國真的要來硬的,那楚國也只能拼死一戰了。就這樣,齊楚雙方訂立了盟約,可見雙方是都沒想硬碰硬的,而且在這次外交談判中,屈完還留下了一句著名的成語,風馬牛不相及,用來形容齊國跟楚國的關係,如此貼切的比喻,也流傳到了今天。而齊桓公在當時,也真是不願意去招惹楚國的,但是沒辦法,就因為他身邊一個頑皮的小美女,給齊桓公逼上了險地,同時,也測試出了齊桓公的實力。

相關焦點

  • 齊桓公的「虎頭爛尾」
    我在這裡,想給大家講講齊桓公的結局---所謂「睇戲睇全套」嘛,我們不但要總結前半部分的成功經驗,更要吸取後半部分的悲慘教訓,這樣才能更透徹地理解成功的要義,更全面地認識人性的弱點。公元前645年,管仲在輔佐齊桓公四十年之後,因病逝世。在他病重期間,齊恆公去探望管仲,問誰可以接替宰相的職位。管仲沒有直接回答,只是說:「想必國君心中自有答案吧。」
  • 霸主春秋之齊桓公與管仲那點不得不說的故事
    齊桓公深以為然,於是就問了計將安出?這四年在文姜幫助下,把哥哥齊襄公的女兒哀姜嫁給魯莊公,踏踏實實的和魯國搞好關係,打造了硬邦邦的齊魯聯盟,然後兩家一起伐許、伐戎,勢力延伸到魯西南、江蘇、河北一帶,逐步擴大了實力,嚇得鄭國又派人請成,於是暫時把中原打造的鐵桶一般,有事可以相互救援,鬧的楚國人干著急沒脾氣。
  • 齊桓公召陵之盟
    齊桓公就是這春秋五霸之首,他曾經率領諸侯攻打楚國而後訂立盟約。齊國為什麼興師動眾討伐楚國呢?  其時,齊桓公的霸主地位已在事實上確立,而其所依賴的武器,一是齊國改革之後的經濟實力,二是「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在此前大部分時間裡,中原諸侯都沉陷在相互搏殺之中,將所謂的親情戚誼拋諸腦後;而在「南夷北狄」的夾攻之下,諸侯們出於共同利益的需求,才空前地團結在霸主旗下,一致對外。
  • 齊國呂氏32君主簡介(21):宋桓公背信棄義,齊桓公一諾千金
    管仲說,臨時更改日期是不講信用,會場安排好了諸侯不參會那是沒完成周王的命令。你第一次主持諸侯會盟既不講信用又完不成周王的命令,如何稱霸諸侯?按期進行,來幾個算幾個。齊桓公又問,會議性質是發布聯合公報宣布建立同盟還是一般性會晤?管仲說,現在思想還沒統一,等到開會當天看情況再確定是否宣布建立同盟關係。齊桓公說,你說的對。三月初一,會議如期舉行。
  • 齊桓公稱霸,靠的是什麼
    當我們重新審視這段歷史,重新審視齊桓公,就會發現齊桓公的與眾不同不同於春秋時期的其他霸主,齊桓公本人並不以「武功」著稱。仔細梳理他的戰績,沒有「長平之戰」、「馬陵之戰」等為人所津津樂道的酣暢大勝,更多的是面對「宋」、「譚」等彈丸小國以及北方少數民族的降維打擊。
  • 管仲、鮑叔牙、齊桓公之間有什麼關係?為何會成為高考作文?
    今年出圈的作文題,是全國I卷,關於管仲、鮑叔牙、齊桓公這三人的,寫一篇發言稿,看到這題目,慶幸我不是今年高考,感覺分分鐘就要離題了。 在寫這篇文章前,我們必須要先了解一下,這三人究竟是誰,三人間有啥關係呢?
  • 古今秘聞:齊桓公稱霸的幕後人物
    赫赫春秋五霸,齊桓公居首。說到其「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霸業,人們自然會想到一個人──管仲,再進一步還會聯想到舉薦管仲的鮑叔牙。其實,成就齊桓公霸業的,還有幾位幕後人物,他們的見識、事跡,很值得說道說道。  第一位,姓閭丘,名不詳,史稱閭丘先生,隱士。
  • 春秋五霸之中,為什麼齊桓公小白和晉文公重耳,當得毫無疑問呢?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講了為什麼春秋五霸沒有統一的人選,而是有著各種各樣的說法。三王五霸尚無定論為什麼齊桓公和晉文公列為五霸,毫無爭議但是有兩個人是春秋五霸中毫無疑問的內定名額,那就是齊桓公小白和晉文公重耳。因為他們倆都滿足五霸人選的幾個條件:1、國家夠強。
  • 殺兄入嫂,毒死親妹,春秋霸主齊桓公的人生側面
    為此一些強大的諸侯們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不斷拓展自身實力,成為各諸侯國公認的「霸主」。作為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他是姜尚的第十二代孫,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他原本是齊國國君的兄弟,齊國內亂後,他逃亡莒國。內亂平定後,他與兄弟公子糾爭赴齊國即位,途中他被公子糾的師傅管仲一箭射中帶鉤,險些喪命。但他乘機詐死,日夜兼程趕到齊國,最終即位。
  • 試談管仲與齊桓公的相得益彰
    今天,我來講講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這位同志沒上位前有一段和同父異母哥哥爭奪君位的歷史。當時輔佐他哥哥的是後世著名的管仲。齊桓公的身邊輔臣叫鮑叔。鮑叔與管仲是好友。管鮑之交,流傳後世的名詞,專門說明友情。當時齊桓公還是公子小白。
  • 齊桓公的春秋霸業,若得遇王道,當如何?
    剛剛過去的高考作文全國試卷中,提到了春秋戰國的一段典故:春秋末年,周王室衰微,諸侯國爭權奪利,齊國實力較強。鮑叔牙把自己的好友管仲推薦給齊桓公,管仲任相,一起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齊桓公的春秋霸業。其實,齊國先後有兩個「齊桓公」,一個是春秋霸主的齊桓公,另一位是戰國時代的齊桓公。春秋時期的齊桓公名叫姜小白,是姜太公的子孫。
  • 全國卷Ⅰ高考作文,齊桓公、管仲、鮑叔: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說難不難。雖然所給材料比較簡短,但是關於齊桓公、管仲、鮑叔他們三者之間的關係,以及基本事實都表述得很清楚了。只要按要求結合材料,選定一個人物,選擇一個角度來做一些有針對性的評述就好。 說易不易。材料雖然涵蓋基本事實,但是沒有太多細節。
  • 全國卷Ⅰ高考作文 齊桓公、管仲、鮑叔: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說難不難。雖然所給材料比較簡短,但是關於齊桓公、管仲、鮑叔他們三者之間的關係,以及基本事實都表述得很清楚了。只要按要求結合材料,選定一個人物,選擇一個角度來做一些有針對性的評述就好。說易不易。材料雖然涵蓋基本事實,但是沒有太多細節。想要評述人物,只有梗概,沒有細節,就很難深入。
  • 一塊祭肉,引發春秋霸主齊桓公的危機,職場必讀
    春秋五霸春秋時期,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是一個不得不說的人物。他是一個各方面都公認的霸主之首。他有齊國五賢人的鼎力相助。不是一般人可以得到的,是當時天子給同性諸侯以及兩王以上和有大公者的無上賞賜。為什麼說一塊肉引發霸主齊桓公的危機呢?公元前652年,齊桓公在齊國的邊境葵丘舉行召開了諸侯大會,史稱葵丘會盟。三十五年夏,會諸侯於葵丘。
  • 古代史:管仲,足智多謀,妙用巧記化解和齊桓公的恩怨
    一到跟前,管仲就下車,就問他們道:「公子、鮑兄,多日未見。你們一行人要去哪裡?公子小白說:「我回去處理國君的喪事。」管仲說:「公子糾是您的哥哥,這些事情,就交給他吧,公子您就不必費心了。」這個管仲啊,他為什麼要取公子小白的性命呢?原來,當時齊國的國君齊襄公有兩個弟弟:一個叫公子糾,一個叫公子小白。他們兩個都是未來國君的人選,但人都不在齊國。齊襄公突然去世,兩位公子得到消息後,爭相回國,想要繼承齊國國君的位子。而公子小白他離齊國比較近,而管仲他們呢,離得就比較遠了。於是,管仲便一人帶著夥勇士, 快馬加鞭追了過來,他的目的只有一個一殺死公子小白。
  • 齊桓公、管仲、鮑叔牙,高考作文題中的黃金三人組
    齊桓公曾私下裡問管仲,說自己又喜歡打獵,又好女色(「寡人不幸而好田,又好色」),要緊嗎?管仲大大方方回答:「不要緊」。按照管仲的觀點就是:一國之君,連這點癖好都不能有,那當國君還有什麼意思呢?但齊桓公還問過管仲:「那什麼是要緊的呢?」管仲的回答是:能不能親賢臣而遠小人,這才是最要緊的。
  • 齊桓公 管仲 鮑叔牙故事介紹
    齊桓公、管仲 、鮑叔牙的故事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後發布的內容,讓我們趕快一起來看一下吧!鮑叔牙生在富裕人家,是齊公子小白的老師,管仲家貧,是公子糾的老師。管仲才華出眾,智慧超人,鮑叔牙對他讚賞不已,兩人雖家境不同,但自小就是很好的朋友,彼此相知相識,成為莫逆之交。齊國當時很亂,為避禍,公子小白隨鮑叔牙出奔莒國,公子糾隨管仲出奔魯國。
  • 堂堂春秋首霸齊桓公,為何被4個小人困死,在自己床上停屍67天?
    這個故事,講述的是齊桓公之死。齊桓公是我國春秋時代的「五霸之首」,他身邊有一個著名的賢相叫管仲。管仲臨死前,齊桓公去看望他,對他說:「您還有什麼話要教導我的嗎?」管仲說:「希望您疏遠易牙、豎刁、常之巫、衛公子啟方這幾個人。」易牙、豎刁、常之巫、衛公子啟方,在當時都是齊桓公手下的寵臣。聽到這話,齊桓公深感意外:「易牙是忠臣啊,為了彌補我在美食方面的遺憾,他把自己的親兒子烹了給我吃!」
  • 商業世界裡的齊桓公、鮑叔牙和管仲
    為何要選擇一個自己主觀客觀都無法勝任的職業,去壞規則、坑老闆、降士氣、毀清譽?即便,在之前漫長的職業生涯中,管仲的個人履歷都十分慘澹,前任僱主都給出了「無法完成KPI」的評語,鮑叔牙依然在齊桓公就位後將管仲推向相位,自己則躺贏「春秋最佳伯樂」的榮譽證書。
  • 2020全國卷Ⅰ高考作文:春秋霸主齊桓公背後的男人,到底有多厲害
    齊桓公能成為霸主,並不是他本身有多麼厲害,最大的原因就是他有春秋第一政治家管仲的輔佐。可以說,沒有管仲,齊桓公的稱霸大業難以實現。有了強大的實力做後盾,齊桓公才開始走上他的稱霸之路。那麼,管仲都做了哪些天才改革,讓齊國迅速崛起?他的治國理念和方針,對當今世界有何借鑑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