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吃飯一起玩,太原這13位老人的養老方式很潮!

2021-02-07 洞見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新聞,不一樣的故事,數百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免費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內容來源:生活晨報(http://t.cn/Rt9iFzs),記者喬靜濤,圖文綜合自網絡

早晨一起鍛鍊、吃飯;

上午一起看書、聊天;

中午一起吃飯、看電視;

下午一起喝茶、打麻將;

晚上一起吃飯,夜裡各回各家睡覺。

山西太原的這13位老年人的養老方式有點潮,相信中老年朋友看完後肯定會大受啟發,甚至會心動。

通過麻將結緣,

從4人發展至13人。

張恆發今年61歲,和愛人分居近二十年,唯一的女兒6年前遠嫁他鄉,剩下他一人在家,成了獨居老人。一年前他退休了,每天無所事事,非常孤獨。

去年9月份的一天,張恆發接到了鄰居周立建的電話,「忙什麼呢?我們這三缺一,來一起玩吧」。在打麻將之際,4個人相聊甚歡,張恆發從聊天中得知,陳繼文和劉軍也是獨居老人,而且居住地都在附近。於是萌生了4個人一起生活的想法,提議後,得到了其他3人的贊成。

下午,他們一起擬定了生活的日程安排,「6:30到學府公園晨練,7:30吃早飯,早飯後看書、侃大山,12:00吃午飯、看電視,午休一會兒後,15:00打麻將或者做其他活動,19:00吃完飯後各回各家睡覺。(備註:四個人家按日輪換,在誰家誰負責三餐)。」

提議後的第二天,就從張恆發家開始,開啟了他們一起生活的新模式。

經過一個多月的磨合,4個人逐漸摸索出了規律,「抱團養老」的生活過得越來越豐富。今年春節,張恆發在和朋友聚會時,向大家介紹了他們的小團體,引起了好多朋友的興趣。

後來,慢慢地發展成了目前的13個人。他們都是獨居老人,家都在學府街附近,最大的是70歲,最小的就是61歲的張恆發和劉軍。

經濟上AA制,

生病輪流照顧。

7月26日,13個人組織去了太谷的農家牧場,在那裡感受田間地頭的農家生活。他們將摘好的水果和蔬菜,帶回家,準備上下一周的餐桌。

每周末他們還會一起去釣魚,給周末的大餐添上一道美食。他們約定,當天的午餐,要由釣得少,並且釣得小的3位負責,其他夥伴則可以休息。

在被問及他們的經濟如何分配時,13個人同時答道,「我們是AA制」。張恆發說:「在經濟上,我們不打架,在生活上我們相互照顧,這一年來,我感受到了好多從未感受過的溫暖。」。

一周前,張恆發因為高血壓住了院,其他12個人開始輪流照顧他:除了每天正常的生活外,還為他送飯、洗漱、按摩……

抱團養老成為潮流,

讓空巢老年人更自在。

抱團養老的方式很早就在國外盛行,在一個小圈子中有共同愛好的老年人們聚在一起養老、一起玩耍、一起聊天,相互照顧。

喪偶、子女長期不在身邊的空巢老人,以及住不慣養老院的老人,他們不僅僅生活上缺少照顧,精神上更缺乏寄託。

幾個有共同生活意向的老人住在一起,互相照料,不僅可以解決「老來無伴」的困境,更是一味驅除寂寞的良方,可以豐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促進身心健康,也有利於減輕子女的擔憂與負擔。

而且,相較於養老院等機構養老,抱團養老更自由。它不會給老年人帶去約束感,聊得來、玩得來就可以長期在一起,如果發現聊不來、玩不到一起,也可以選擇退出。而且,經濟上提前約定好,不會產生糾紛。

可以說,以抱團的形式養老是一種不錯的方式,能讓老年人在自由中,體驗到互助和快樂。所以,隨著觀念的開放,國內不少獨居老人,不去養老機構,而是也想到了抱團養老。

抱團養老關鍵在和誰搭?

需寬容體諒規避風險。

人老了,江山易改稟性難移,如果再沒有好性格、好脾氣,或是包容理解的心態,這抱團養老有可能就成為空中樓閣,鏡花水月。

所以,抱團養老最為關鍵是在於「搭」,與生俱來且深入骨髓的本性,是抱團養老最為核心的難題。十個手指頭伸出來還不一般長,兄弟姐妹鬧不好還要反目成仇。

為了避免糾紛和孤獨感,新老人建議,想要嘗試抱團養老的老人,應選擇有相同興趣愛好的好朋友,知根知底,最好是相交多年。

此外,相處的過程中,彼此應多寬容體諒,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在資金的分配及日常生活的規劃上,應提前溝通好,必要時和子女進行商量。

必要時,子女可聯繫保姆,經常幫助老人們打掃衛生、做做飯,讓「抱團養老」的方式更加科學化。最重要的是,老人「抱團養老」,並不意味著子女對父母就無責任與義務,還應常回家,多些陪伴。

抱團養老缺少制度保護,

呼籲為結伴養老創造條件。

養老問題單靠老人之間的互助不能完全解決的,「抱團養老」歸根究底只是一種生活方式,它不同於社區養老與養老院養老,有健全的制度與配套措施。

要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還是需要完善養老制度,夯實養老的物質基礎。國家可以在「結伴養老」方面有所助力,應該鼓勵創辦類似的民辦養老機構,或制定、完善相關制度。畢竟在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完備之前,「結伴養老」未嘗不是擺脫晚年孤單的好方法。

例如,德國相當重視建造結伴入住的「老年公寓」,而且在結構設計上,也多方徵求老人的意見,儘量做到人性化、個性化;有了良好的基礎設施,還能帶來心靈上的關懷與溫暖,所以至少有一半的德國老人會選擇結伴養老方式。

如果「老年公寓」再按照正規養老機構的標準辦理相應手續,還可防止出現糾紛時無法維護自身權益,解決結伴老人的後顧之憂。

中國日益步入老齡化社會,養老成為當下的重要課題。太原這13位老人的養老方式太潮了,值得借鑑。

也希望相關制度得到完善,為老年人提供一個溫暖無憂的養老環境,使所有老年人都能頤養天年: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相關焦點

  • 自願結伴,一起住別墅,一起吃喝玩樂,抱團養老
    這群來自海峽兩岸三地不同背景的退休老人,通過他們的經歷,讓我們感受到養老生活方式的起起落落。二、組類型養老的來源「抱團養老」模型最早出現在西方國家,根據西方國家的規定,60歲以上的人可以進入療養院養老,然而許多老人對療養院單調的生活感到厭煩,因此一些老年人出於相似的興趣自願結合在一起,過著「同居」的養老生活。這種「同居」生活方式是當今西方老年人非常流行的養老模式——「伴侶養老」。
  • 旅居養老:高品質的休閒養老方式
    旅居養老是"候鳥式養老"和"度假式養老"的融合體,中老年朋友們會在不同季節,輾轉多個地方,一邊旅遊一邊養老。,這被業界普遍認為是旅居養老目前最為常見的一種類型。自然風景優美、環境宜人是能否成為這類旅居養老者所選目的地的重要指標。現今,冬季避寒,自然會去海南文昌、雲南大理等溫暖地帶。夏季避暑,如廣西巴馬、洛陽養子溝等飽含負氧離子的清涼地區則成為首選。這一旅遊類型的特點就是季節性強,需要較為頻繁地轉移。
  • 高端養老、旅居養老……養老騙局花式掏空老人錢!(轉給爸媽)
    「我被騙了216萬」「我被騙了160萬」「我被騙了125萬」……近日,長三角某市多位老人向媒體哭訴了被一家涉養老投資公司騙光養老錢的經歷。該市警方近期破獲一起涉數千人、以養老為名義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以下簡稱「非吸案」)。記者調查了解到,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龐大的「銀髮市場」吸引著越來越多市場力量參與。
  • 浦東13家養老機構開門迎市民參觀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閔琦上海浦東報導  10月20日、21日,上海16個區的82個養老機構對外開放,浦東的13家機構迎來了134位參觀者,他們近距離參觀了養老機構內老人的日常生活,對養老機構的環境和管理有了深入了解,不少參觀者當即表示了入院意願,浦東養老機構獲得預約市民的一致好評。參觀市民中有不少是通過浦東新區養老服務行業協會預約報名的。
  • 父母老了以後,要不要和子女住在一起?聽聽這4位老人怎麼說
    導語父母老了以後要不要和子女住在一起?聽聽這4位老人怎麼說。1.連大爺都說「養兒防老」,我不知道現在這個社會是怎麼了,「父母老了要不要和子女一起住」這種問題還用問嗎?「我養你小,你養我老」,贍養老人本就是一種法律規定的義務。老年人法明確規定了,贍養老年人包括:物質上的贍養、日常生活中的扶持、精神上給予慰藉,這三項義務,哪一樣都離不開父母身邊。「百善孝為先」,父母年邁後,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子女了。父母和子女住在一起,老有所依,老人肯定是更幸福。
  • 探尋養老產業運營之道(四)——康養旅居,最潮養老方式
    對於有些人來說,旅居是換種心情,是找到理想養老地的過程。「旅居養老」案例一、 撫順夫妻旅居揚州找快樂:CCTV4中文國際頻道《走遍中國》欄目播出了《旅居養老樂在途中》節目,這期節目記錄了遼寧撫順的老人在揚州旅居養老的過程。
  • 新型養老興起,眾多老人心動:別盲目跟風,聽聽別的老人怎麼說
    導語隨著我國老齡化日益加劇,老年人口越來越多,養老這個話題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近幾年興起的新型養老方式更是受到眾多老人的追捧。什麼是新型養老?網上所說的的新型養老主要有以下四種:1、抱團養老:簡單說就是幾對老人,找一個地方,一起生活,吃飯、看書、聊天、鍛鍊等等;2、旅居養老:一幫老人開上車或租車,一邊旅遊、一邊玩,玩累了原地休息,休息好了,繼續上路玩;
  • 看看老外的養老方式,再看中國老人現狀,這三種不孝行為有些寒心
    兒子兒媳整天忙於工作和孩子,壓根沒有時間顧及老人,導致老人最後說出了這樣的話:「我們現在還能動就自己相互照顧下,等不能動了,就一起住到養老院裡,兒子是靠不住了。」3、伸手向父母要錢現實的生活中,不少中國父母,總是把子女當成孩子,即便他們已經長大成人,已經已經結婚生子,且具備了掙錢養家的能力。
  • 大興親子建了一棟樓,陪你一起瘋,一起玩,一起老!
    >媽媽們和小編成為朋友去年有10位媽媽和小編成了鄰居今年老闆決定親子這些事兒在大乳山建一棟樓我們總有一天將放開孩子們的手總有一天我們會老去總有一天要考慮我們自己大興親子已經幫你想好了和我們一起瘋,一起玩,一起養老!
  • 「新型養老」已經悄悄流行,這樣的養老方式,孩子和老人都輕鬆
    想要第一時間獲取育兒小知識,請您點擊右上角的「關注」哦~文|護苗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養老問題一直是大家都非常注意的一個話題,很多老人和孩子都非常的關心,因為這和他們的生活有著很大的關係,就這樣聚集了一群孤獨的老人,他們互相作伴,平常就一起打打麻將,跳跳廣場舞,生活得非常自在,不需要保姆以及孩子照顧,幾個老人之間能夠互相照顧,也沒有養老院的拘束,並且老人的孩子都能夠隔三差五的回來看看。
  • 「人老了,子女不給老人養老怎麼辦?」3位老人說的方法,很聰明
    很多老人覺得子女不孝順,只能自己難過,好像除了生氣也沒有別的辦法。其實方法有很多,只是老人們顧及和子女的臉面,不想弄得太難堪,畢竟是自己的親生子女,還是不想讓子女難做。「人老了,子女不給老人養老怎麼辦?」三位老人說出方法,很實用。
  • 何以為家以何養老——關注我省養老現狀之二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現在不少家庭是「4-2-1」的結構為主,兩個中年人要供養四位老人。再加上生活條件的提高,醫療保障的提升,人均壽命不斷延長,老年人比重不斷加大,家庭養老壓力越來越大。    「十二五」期間,我省基本建立起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託、機構養老為補充,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現有的養老模式如何進一步完善,如何應對老齡化的到來?
  • 5位50歲單身姐姐同居引爭議:和閨蜜一起養老,到底有多酷?
    其中有三位姐姐從沒結過婚,有兩個結過婚又離婚了。兩位離婚的姐姐各自有一個女兒,但她們從沒想過和女兒一起生活。跟著孩子一起生活,對於孩子來說也許是種負擔。況且女兒已經工作,壓力很大,也沒有太多的時間陪自己,所以不如幾個姐妹一起,共同生活,相互照應。
  • 兒女不在身邊老人愁吃飯 南寧12個社區有養老飯堂-廣西新聞網
    兒女不在身邊,空巢老人一個人愁吃飯;兒女雖在身邊,卻沒空照顧老人,怎麼辦? 南寧12個社區有了「養老飯堂」 老人們不僅可以在那裡吃飯,還可以閱讀、運動等 老人不僅可以在裡面吃飯,還可以在裡面鍛鍊身體、閱讀等。這個是南寧市試點社區居家養老日間照料中心社會化運營其中的一個點,主要服務於社區60歲以上的老人。目前南寧市已經有12個試點,第一個試點是今年6月28日入駐瑞士花園社區的老來福社區養老服務站。記者從南寧市民政局了解到,南寧市將用兩年的時間,通過城區和企業等開展社區居家養老日間照料中心社會化運營,轉變政府管理模式。
  • 「養老」變「坑老」!老年公寓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近四千老人...
    它號稱是長沙「唯一一家江景房養老風水寶地」,當地的老年人一度對愛之心老年公寓讚不絕口。然而就是這麼一個硬體優、軟體好、口碑贊的養老機構卻被曝非法吸收存款,近四千位老人損失超5億。目前長沙市政府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開展著養老機構非法集資的「排雷」行動。那麼, 「投資養老」的陷阱該如何防範?有哪些情況應該引以為戒?
  • 李麗珠:4000多位老人的「孝順女」
    ……每日清晨,在太原市精神病醫院老年科病區,總能聽到一個大嗓門在和老人們聊天,她就是太原市精神病醫院老年科(原山西省太原紅十字託老中心)主任、全國優秀公益人物、全國養老服務機構十大創新人物、黨的十九大代表李麗珠。說起養老工作,李麗珠很是興奮,19年來,這種熱情、真情從未減退。2000年底,太原市精神病醫院成立老年科——山西省太原紅十字託老中心。
  • 快跟泡泡瑪特潮玩一起抗擊疫情
    面對疫情,潮流玩具集團POP MART泡泡瑪特合作的設計師們就創作了許多防範疫情的溫馨小提示,並給旗下潮玩形象戴上了口罩和護目鏡,邀你與潮玩一起對抗疫情。POP MART泡泡瑪特設計師繪製防控提示 教你「照顧好自己」 居家做好隔離防護已經成為抗疫的重要環節。
  • 5閨蜜花百萬麗江買房養老:中國的空巢老人,你想好怎麼養老了嗎
    隨後,五閨蜜抱團買房養老的消息衝上了熱搜,引來無數網友的圍觀和讚嘆。這件事,再度將如何養老這一問題推到我們面前。眾所周知,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而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加劇,老年人中的高齡化、空巢化問題嚴重。而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數據顯示,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2.4億,平均每4個中青年撫養1個老人。
  • 志願者與獨居、空巢老人一起製作燈籠
    志願者正在為老人講解如何製作燈籠。12月18日,哈爾濱物業集團聯合哈爾濱市助老志願協會在建北小區舉辦「愛心助老送溫暖、志願服務暖人心」系列幫扶活動,現場14位志原者與小區20位獨居、空巢老人一起製作手工燈籠。
  • 子女無贍養義務外國老人如何養老?盤點國外養老規定
    這包括定期給家屬郵寄老人們的生活狀況報告,定期進行電話訪問和家屬會,舉辦各種家屬一起參加的活動等。 中西歐採訪小組記者湯新穎:我們採訪的荷蘭一家森林公寓,他們在加強老人與子女間的親情溝通方面還是做了一些工作,比如說,為了吸引老人的孫輩去看望老人,養老院還養了豬、雞、羊等小動物,這樣他們的孫子會更願意到養老院,在玩的同時看看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