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小星球
小朋友,如果讓你來畫一個月亮,你會畫成什麼樣子呢?如果讓一萬個人來畫月亮,又會畫出多少種不重樣兒的呢?再想一想,這一萬個月亮畫裡面,有多少是我們幾千年前的祖先曾經畫過的呢?這麼想的時候,真的很有意思。
雖然我不知道你畫的月亮是什麼樣子,但是在甲骨文裡面,我們可以看到幾千年前的祖先們是這樣畫的——
月
最初的時候,人們畫的是一個半圓的月亮,畫好了用手指點一點它說:「嗯,這個就叫[月]吧!」再後來,人們把手指點一點這個動作也標誌出來,在裡面加一個小豎道,強調說它是會發光的哦,甲骨文的「月」字就這樣誕生了!
為什麼不用一個圓圓的圈來代表月亮呢?估計你早就明白了,圓圈用來代表太陽更合適嘛,因為太陽看上去永遠都是圓圓的,而月亮卻在每一個月都會發生一次圓缺變化,除了農曆每個月十五的前後幾天,大多數時候月亮都不是圓的,所以當然是用半圓來標示月亮更加合適啦!
那麼問題來了,甲骨文裡的這個看上去反過來了的半圓月亮又是怎麼回事呢?
夕
這個字叫做「夕」,最早的時候,「夕」跟「月」長得一模一樣,表示的也是同一個意思。後來古人們把甲骨文「月」字裡面的小豎道抹掉,用來表示白天快要過去、夜晚即將到來的黃昏,這個時候月亮剛剛升起來,還不是很亮,太陽也快要落山了,所以我們把這時候的太陽叫做「夕陽」。後來還把一年當中的最後一個晚上也叫「除夕」,除去這最後一晚,就迎來新的一年啦!
從「夕」字開始,我們可以發現一些有意思的方塊字——
外
刻在青銅器上的金文裡,「外」的左邊是「夕」(也就是「月」),右邊是「卜」,合起來表示在夜裡仰頭觀察天象進行佔卜。要想看到夜空裡的月亮和星象,當然要到沒有燈光的郊野去,而且佔卜所問的事情,也都是遠處或者未來會發生的事情,這就是「外」字誕生時候的意思。
名
在甲骨文裡,「名」的左邊是「口」,右邊是「夕」,合起來表示的就是天黑時爸爸媽媽召喚孩子回家。天快黑的時候,一群小朋友玩得正起勁兒,爸爸媽媽想要找到自己的孩子帶回家,看不清楚該怎麼辦呢?當然是叫名字呀!後來經過很多年的變化,組成「名」的兩個部分變成了一上一下,而不是一左一右了,但是它本來的意思還是可以看出來。
字
「名」和「字」有什麼不一樣嗎?這個名其實是「小名兒」,也就是當我們還是小朋友的時候,爸爸媽媽給我們起的口頭稱呼,每個人都有一個小名兒,叫起來萌萌噠很可愛;但是我們的證件上並不用這個小名兒,爸爸媽媽會再給我們起一個很正式的書面稱呼,叫起來讓人覺得很尊敬,這就是「字」。原來,「名」與「字」是同一個人的兩個稱呼,現在我們經常問「你叫什麼名字」,相當於是在問古人們所說的「字」啊。
多
在甲骨文裡,「多」是兩個「夕」疊加在一塊兒,表示一個夜晚過去了,又一個夜晚到來了,這樣一天天的重複勞作,日子真是多而長啊。後來人們不僅用這個字來表示時間,也表示人、事、物數量眾多。
不過,在最初的時候,這兩個疊加在一起的符號也表示兩塊「肉」,我們的祖先打獵不容易,能夠一頓吃到兩塊肉,也真的是很多、很奢侈啦!
【小作業】和孩子一起,用今天學到的月、夕、外、名、多編一個小故事吧!
更多有趣的漢字故事和知識點,盡在《漢字奇遇》識字盒子!
大小星球以主動式學習為核心教育理念,專注0-8歲兒童啟蒙教育,旨在用專業度和創造力為兒童設計高水準、有審美、有趣的互動教育產品,為教育從業者和家長打造優質的線上線下教育課程和分享社區;為中國親子家庭提供創新美好的文教生活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