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民定民享」 增進合肥百姓幸福福祉
合肥:讓核心價值觀融入每一個市民心中
近年來,合肥市致力於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和內容,弘揚社會...
地鐵 | 1號線北延工程年內動工 多條線路有新進展
欠稅 | 合肥第二季度欠稅企業房地產和建築類過半
違建 | 違建新花樣:花1萬元建活動板房 用作辦公室
渣土 | 合肥市廬陽區一個月查處26輛違規渣土車
違紀 | 安徽省通報7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
「開學季」,一條新聞讓合肥人興奮:今年,合肥市新添了21所中小學、41所幼兒園,中小學新增學位10萬個,幼兒園新增學位25950個;2016~2018年度,全市擬新建改建中小學128所、幼兒園182所,這下,不僅「上學難」得到有效改善,還解決了義務教育「大班額」的問題。
其實,細心的市民或許會發現,僅這一年,合肥帶來的民生改善遠不止這一項。為中小學生提供「午餐服務工程」,針對重度殘疾人發放護理補貼,新生兒全面開展11種兒童先天性遺傳代謝疾病免費篩查,農產品食品安全有所保障……
「天地之大,黎元為先」,這一樁樁「大民生」背後,是黨委政府一以貫之的民生情懷。從「政府配餐」到「群眾點菜」,變「為民做主」為「由民做主」,「開門納諫」、「陽光」監督,在合肥,保障和改善民生,已經成為一個發展的系統工程,是一篇涵蓋全面的「大文章」,其核心只有一個字:人。
民生工程投向哪?
聚焦最緊迫、最直接的民生需求
2歲的女兒高燒至39.6度,心急如焚的尹女士忙給自己的「家庭醫生」熊醫生打電話。熊醫生是瑤海區長淮街道社區衛生中心的社區醫生,他和轄區居民籤訂了「家庭醫生」協議,居民們遇到健康問題可以隨時與他聯繫。
「我要定期對籤約居民進行健康評估,掌握他們的主要健康需求,如果他們遇到突發情況,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狀況理性地進行處理。」熊醫生說。「籤約醫生」還能開轉診單、住院單、檢查單,到了住院部,籤約居民可以通過「綠色通道」,直接接受專科醫生的治療檢查,免去排隊掛號的麻煩。
廬陽區亳州路街道的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每隔一個月都可以到社區服務中心測血壓、量血糖,並免費領取當月的藥物。這是該中心為轄區居民免費提供的居民公共衛生服務,總共11大類43小項服務項目,實現全覆蓋。
健康快樂的生活是每個人的心願,「健康合肥」是最大的民生,而這,只是合肥帶給市民的其中一項民生改善。
擴大公租房覆蓋人群,年滿35周歲以上的單身人士也可以單獨申請公共租賃住房。
符合條件的重度殘疾人,不分城鄉,每人每月給予60元護理補貼。享受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政策的殘疾兒童,可同時享受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
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的同時,強化社區養老設施建設,全市新增養老床位超過1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超過30張。
從監管最薄弱的環節入手,在鄉鎮和社區建立食品安全快速檢測體系,保障農產品食品安全……
「十二五」期間,合肥市累計投入民生事業發展支出2429.1億元,年均增幅13.59%。先後實施民生工程項目65個,建成項目點近14萬個,涉及教育、衛生、住房、農村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細細分析,民生工程重點解決了老人、孩子等方面的問題,都是圍繞群眾最緊迫、最現實、最直接的民生需求。
民生工程怎麼選?
「自選動作」助推「幸福合肥」
午飯時間到了,廬陽區六安路小學中鐵校區的學生們坐在教室裡,等著老師把配送好的午餐送到班裡。糖醋排骨、土豆肉絲、清炒小白菜、絲瓜蛋湯,雖是家常菜,但是味道嘗起來都還不錯,孩子們吃得狼吞虎咽,很快就把飯菜一掃而空。
這是六安路小學中鐵校區實施的廬陽區民生項目——午餐工程,目前,該校有500多名學生在校就餐。今年,廬陽區將「午餐工程」納入區級民生項目,為了讓孩子們吃得放心,學校從營養、口味、冷熱、衛生等方面進行監督,每天有物品留樣,安排家長「開放日」聽取家長對午餐的建議。
改善民生,非一時一事之功,要讓老百姓真的受益,光靠一味「砸錢」可不行,更要開動腦筋,創新助力惠民生。5年來,合肥在完成省級民生工程「規定動作」的同時,還添加「自選動作」,實施「33+X」項目。「自選」的「X」年年有所不同,拓寬了民生工程領域,也讓民生工程更「接地氣」,更有「合肥範兒」,適合本地百姓。
從最初啟動民生工程的12項到36項,再到目前「滾動」實施的65項,合肥市民享受的民生項目越來越多、越來越全;從最初解決「生活難、上學難、看病難」等問題,再到「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勞有所得、病有所醫、學有所教」等熱點問題全面涵蓋。如今,合肥正由「解困民生」、「普惠民生」向「幸福民生」轉變,正是有了這份民生「大單」,合肥市民的幸福感才能得以延續。
「開門納諫」由市民說了算
年初,全市的「準爸媽」們迎來了一條「利好」消息:今年,合肥又將9種新生兒遺傳代謝疾病納入民生工程,這意味著,包括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減在內,所有合肥市常住人口新生兒都可以免費接受11種疾病篩查,進一步減少新生兒出生缺陷。這個結果,是根據民意徵集得票率高低產生的。
察民意、恤民情,合肥從確定每年的市定民生工程項目開始,「3+X」,「X」選什麼、怎麼選,政府「開門納諫」,問計於民,將決定權交給老百姓。「十二五」期間,合肥民生項目建設實現「民定民享」,從「政府配餐」轉變為「群眾點菜」,變「為民做主」為「由民做主」。通過政府公開信、媒體公告、入戶調查等多種方式,收集民生項目建設意見建議累計超過7.6萬條,目前,合肥八成以上的市級民生項目均源於社會公開徵集,由老百姓說了算。
群眾體育設施工程、兒童先天性疾病醫療救助、殯葬基本公共服務惠民工程、重性精神病患者醫療救助、惠民「菜籃子」工程、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開門納諫」聽到了百姓真正的呼聲,過去的5年,這一系列由市民「點單」,「優項目、重民生、立品牌」的惠民措施,成為合肥市民看得見、摸得著的福利。
民生工程誰來管?
網上公示,考核尺度交給百姓
「下面介紹一下我申請低保的原因:我患有肢體殘疾,家屬有精神疾病,需常年吃藥,沒有勞動能力……」蜀山區小廟鎮五十墩社區村委會議室裡,一場備受村民關注的低保聽證會正在進行。
在這場低保聽證會上,除了28戶申請低保的家庭代表,最引人注目的當屬聯合評議小組。這個30多人的小組,有社區內的人大代表、黨員代表、社區片警,也有熟悉家家戶戶情況的村民代表,他們對低保戶們非常熟悉,哪家有個急難事,哪家生活條件怎麼樣,符不符合低保申請條件,人人心裡有本「明白帳」。
「政之興廢,在乎民心」,如果說民生工程是幹部的「高考」,那麼,能否真正做到老百姓心坎上則是幹部的「成績」,而民意正是「評分」的唯一標準。5年來,合肥市在民生工程中積極推進民主公開制度,堅持民主實施。不僅在建前「問計於民」,還創新性地開展網上「曬」民生活動,目前,全市民生工程全面實現市縣兩級公示制度,各級民生工程公示項目達到324個大項。
同時,合肥還建立了民生工程群眾義務監督員隊伍,組織群眾開展項目檢查監督、工程管理和項目驗收,將考核尺度交給百姓。並按照「前期有論證、中期有評價、末期有評估」的績效管理要求,引進第三方中介機構,檢驗民生工程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並將結果作為年度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
「十三五」,合肥將繼續穩步推進民生工程建設,加快項目實施進度,按照省、市階段性目標任務要求,對照省民生辦「序時+平均」進度考核標準,進一步加大對工程類項目進度的重點調度,確保高質量、高標準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此外,合肥將繼續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擺在突出位置,加大對「三農」、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保障性安居工程、節能環保、文化等領域的投入力度,重點向基層、農村和困難群體傾斜,並建立完善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的投入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基本醫療衛生、基本公共養老等服務供給,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晨報記者 王靚 晨報製圖 朱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