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以為從一所好的大學畢業就應該去做些像樣的工作,可人的生命真的要跟著大多數人走嗎?實際上也不一定非得跟著大家走,有一部分人就毅然放棄了高學歷者得到的機會,去做一些在普通人看來不符合自己學歷的工作。比方說陸步軒,一個北大畢業的才子,卻拿起刀子賣肉,但其實效果還不錯。還有另外一個被董明珠斥責的北大碩士,跑去賣米粉,他現在是怎麼做的呢?
賣米粉的北大碩士張天一,出生於1990年,是湖南常德人。經過幾十年的寒窗苦讀,終於成功進入北大,其學風頗佳。表現突出不說,還屢屢在演講比賽中獲獎,後來攻讀碩士學位,還發表了幾篇學術論文。可見,北大才子如雲,張天一不會被群眾所淹沒。除了寫作以外,他還喜歡寫作,經常有雜文發表,大學期間其轉發量達到百萬。
在這種情況下,許多人以為他未來的作品就是作者的作品,但事實並非如此。張天一於2014年7月從北大畢業,卻做了一件讓所有人意想不到的事。開拓者,賣米粉,這讓很多人無法理解,在五年前的一期《中國青年說》裡,董明珠甚至怒斥了他。以為沒能充分利用知識成就一番事業,就辜負了這個學歷。
在獲得北大本科學位的同時,張天一也獲得了碩士學位,可謂具有巨大的學歷優勢。難道他真的沒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嗎?也許並不是這樣,先選擇賣米粉創業是考慮過的,他的家鄉湖南常德,是米粉比較出名的一個地方。那是家鄉的味道,他想把家鄉的產品,推出去。而這份工作並不一定不能很好地完成,所以他最終頂住了家人的壓力,還是選擇了創業。
以北大碩士的身份,粉很快就吸引了不少顧客,也吸引了不少人來投資。險峰華為、真格基金、IDG等國內頂級投資機構迅速加入,同時伏牛堂進駐北京大學創業訓練營,入選了「中關村創業新生代」名單。經過一年的創業,伏牛堂的員工人數已增至100人,儘管身份在某種程度上為他提供了宣傳資本。
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公司的運作,張天一為了公司的運轉卻費盡心機,首先就是配料。剛開始的時候,他跟合伙人一起去常德,吃米粉。考察每種材料的分量,做好之後請人試吃,甚至請當地最有名的幾個廚師來做。那時候,牛肉都是他自己炒的,經常一回家就是滿滿一鍋牛肉。後來變了很多,開始對公司內部進行改革,創造出年輕的服務精神。
為了激勵團隊,把湖南話作為品牌口號,那就是「霸蠻」。本著這樣的精神,伏牛堂越辦越好,並於2016年被選為當年九零後的十大影響力人物之一。到現在為止,他仍然是九零後創業的代表人物,對於自己當年的創業經歷,張天一是很清楚的。有一次他問他,你不害怕最後伏牛堂被殺嗎?張天一的回答是,創業的真正意義在於拉長整個人生的長度,所以我不用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