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你是什麼的,不是你擁有的能力,而是你的選擇. ——楊瀾
選擇,在人生中無處不在。無論是生活,還是愛情,更是因選擇的不一而多姿多彩。但是,在你選擇的過程中,由於人的社會性屬性,卻總會遭到一些或者善意的,或者譏諷性的建議。畢竟人性的缺點在於更喜歡注重於表象,喜歡以成敗論英雄。
一如,今年的湖南考生留守女孩鍾芳蓉,在考取了676分的高分之後,她選擇了就讀北京大學考古系,而這件事也是引起了轟動。網友更是分裂成了兩派,一派是支持她為了夢想,選擇考古系的勇氣;另一派則是反對她就讀於考古系——這個「前景並不明朗」的專業。
但對於自己的選擇,或許正如鍾芳蓉在接受採訪時所說:做出這個決定,她只用了幾分鐘。至於原因,則是因為小時候就對歷史有興趣。簡單、明了,這就是她對未來生活、未來方向的選擇。
而這樣的故事也是不勝枚舉。5年前,一個年輕的小夥子不惜「拋棄」了北京大學金融學碩士這樣的金字招牌,更是面對早已功成名就的前輩董明珠「沒有好好利用自己的知識去成就一番事業」的批評,卻毅然決然的選擇了賣米粉,這樣一份行當。
那麼五年過去了,這個有著別樣選擇的小夥子如今怎樣了呢?他用了五年,取得了成功。而在他別樣的選擇以及成功的背後,這也體現了選擇不一的魅力所在。
這個小夥子叫張天一。1990年,他出生於湖南常德,作為一名90後他有著明顯的90後特點,追求個性、叛逆、獨立,這些標籤讓他性格上極有主見的同時,也讓他付出了代價。2008年,高考中他以奇葩的文言體作文怒砍0分,而這也讓他與北大擦肩而過,不過他仍進入了北京外國語大學。
而在進入大學之後,他也並未「消停」。在保證學習的同時,從學生會到演講,從賣菜到開飯店,他都從事過。而在大學畢業之際,他更是果斷拒絕了學校的保研名額,選擇了報考北大的碩士。
張天一,更是以第一的成績成功考入北京大學法學院。在法學院期間,張天一也依舊是「光彩連連」。不僅拿到了北大的演講十佳,北京大學生演講比賽冠軍;還在寫作方面表現出色,在《青年文摘》等雜誌、新浪等平臺發表了一系列優秀的文章,清秀的文筆,也讓他成為了《潮聲》的主筆,可以說無疑他是成功的。
但就在這種成功的處境中,2014年張天一從北大法學院獲得了金融碩士學位。金融學,是一個前途似錦的行業,更不用說北京大學這塊金字招牌,如果按照我們平常人的選擇,肯定會進入企業,拿起高薪。畢竟,這更穩定,成長性似乎也更佳。
但是張天一卻做出了驚人的決定,24歲的他與同學湊齊10萬元,在北京開起了一家名為「伏牛堂」的米粉店,主要經營自己老家湖南常德的米粉。北京大學的金融學碩士不去選擇更好的企業,卻選擇去賣米粉——這種沒有學歷要求的行當,其背後的爭議性可想而知。
張天一也迅速的成為了輿論焦點,一眾的企業家選擇站出來批評張天一的這種選擇。不過張天一卻「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自己主動「曝光」,寫了一篇《北大法律碩士畢業生辭職賣米粉》的文章,文章一出,效果更是爆炸,廣為流傳。
而脾氣直率的企業家董明珠便在了解此事後,曾在《中國青年說》表示「張天一作為北大碩士畢業生,應該利用專業去做事業,不是去賣米粉。」但是對於這些批評,也正如張天一的文章裡所說一樣,他要選擇以法律人的思維去做餐飲,去選擇遵從自己的內心的理想,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
於是,張天一堅持了下來。雖然只是一個小餐館,但他嚴格的把關質量,控制好品類、標準、口味。對於常德米粉這樣的一個地域性的米粉,在嘗過了數個常德米粉店的口味之後,經過了無數次的調味料配比之後,他也進行了標準化配方的調配。
而在這種嚴謹的標準化背後,外加上張天一善於使用自媒體,也讓他在短期內獲得了關注。不走尋常路的他,僅僅用了不足一年便獲得了2700萬的A輪融資。此後,2016年他推出了盒裝米粉,並迅速成為爆款。在不斷的從各類電視節目中亮相背後,是他個人的影響力不斷增加,從參加商業領袖論壇再到創業新星、90後10大影響力人物,他榮譽加身。而他的「伏牛堂」米粉店也不斷的發展,慢慢的增長到了20多家,短短的時間內,他便功成名就。
2018年,伏牛堂更名為霸蠻。在湖南人的用詞中,這是一個死磕不服輸的詞語,而這個詞語也更像是張天一的性格一般,更像是他的選擇一般。
從一名北大的碩士,卻敢冒大不韙去選擇開店賣米粉,我們不得不說張天一的選擇著實另類。
但就是這樣的另類背後,就是這條「不走尋常路」的選擇背後,卻也是張天一對自己認識的篤定,是對自己努力的認可。每一個人的一生中,都會有各種各樣的選擇,而是非對錯,真的是別人的批評能夠決定的嗎?
你只要堅持自己,在不斷積澱自己的知識的同時努力的奮鬥,其實選擇不同也是一種追求真我的過程。而不去選擇「千人一面」,這本身就是一種大智慧。
正如張天一所說:&34;不去隨波逐流,堅持本我,這樣的人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