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石成金》由浙江大學財稅大數據與政策研究中心匯集每日財訊商情,邀請專家深度點評,配合財經小知識和延伸閱讀,為您呈現有態度、有價值的新聞。
每日金語
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墨子
今日熱點
「拼多多VS特斯拉:隔空『舌戰』五回合,『拒交門』背後商業邏輯」。近期,拼多多推出特斯拉團購活動,結果特斯拉不認,拒絕給消費者交付車輛。特斯拉和拼多多針尖對麥芒,互不相讓,爭的只是一件事:產品定價權。這個權力是企業自主經營權的基本內容、企業盈利的基本條件和決定企業競爭力的基本因素。拼多多以補貼的方式降低了特斯拉的售價,這就動了特斯拉的奶酪,觸動了特斯拉的神經。特斯拉不惜觸犯法律也要堅持自己的立場。這從側面說明,企業定價權對企業經營和市場價格決定機制培育具有重大意義。
日本二季度GDP環比降7.8%,創1980年以來最大降幅
據中新經緯報導,日本內閤府8月17日發布的2020年二季度(4月至6月)國內生產總值初值顯示,剔除物價變動因素後的實際GDP比上季度下降7.8%,換算成年率為下滑27.8%。日本二季度個人消費比上季度減少8.2%,出口下降18.5%。這是自1980年有可比數據以來的最大降幅記錄。日本經濟在4月至6月份的季度萎縮幅度小於美國和歐洲經濟,但比亞洲其他國家表現更糟糕。
點評:日本曾經是亞洲國家經濟發展的佼佼者和領頭羊。它的主要產品競爭力也曾在國際市場首屈一指。由於美國出現巨額貿易赤字,1985年9月,美國、日本、聯邦德國、法國以及英國的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籤訂協議,誘使日元升值。同時,美國對日本出口產品實施嚴格的貿易保護措施,導致日本經濟經歷了「失落的三十年」。為了挽回經濟敗局,「安倍經濟學」出世。從2012年開始,日本現任首相安倍實行寬鬆貨幣政策,日元匯率開始加速貶值,創造通貨膨脹預期。當消費者預期物價要上漲,對一些本來就要購買的商品,就會儘快購買,因而帶動消費及投資,從而促進經濟增長。但是,「少子化」導致日本人口停滯,加上多年經濟困難,出現消費低欲望趨勢,日本經濟一直不景氣。新冠肺炎疫情襲來,日本消費和出口均受到沉重打擊,經濟創1980年以來最大降幅就不足為奇了。日本的教訓說明,經濟增長不能只靠宏觀經濟政策調節,結構性政策同樣重要。
首批虛擬銀行「高息」爭雄香港金融市場
據北京商報報導,僅一年時間,香港首批虛擬銀行已有半數入場,截至目前,4家機構已成功開業,並順勢推出了各自的攬客利器。多家開業機構均瞄準存款產品,將高息作為一大賣點。因缺乏實體網點,虛擬銀行須通過線上渠道攬客,機構可藉助產品的創新性、靈活性與優質體驗迅速搶佔市場,進而發掘和導入新客。但前期獲客成本較高,若長期燒錢恐不具備可持續性。
點評:《點石成金》談過,銀行業是迄今為止使用人工智慧技術改造運營方式的最主要的行業之一。如今,無人銀行成為銀行服務的新方式。無人銀行為支付、儲蓄和投資等金融行為提供便利,提高了金融服務業的效率,降低了運營成本。實際上,所謂虛擬銀行就是無人值守的線上銀行,形象地說,虛擬銀行可稱為電商銀行,與網絡購物的模式相似,它助推線上金融交易,只留下個別的實體營業廳,主要業務包括手機銀行、虛擬信用卡、跨境支付、虛擬保險等。虛擬銀行使用了虛擬實境技術,它把虛擬世界呈現在人們眼前,是純虛擬數字畫面;把虛擬世界疊加到現實世界就是增強現實技術;兩者的結合是混合現實技術(有關解釋請見《點石成金》第145期)。虛擬銀行的誕生表明,混合現實技術將對改造金融服務業做出重大貢獻。
新冠疫情致塑料垃圾暴增 義大利「限塑」努力或功虧一潰
據中國新聞網報導,日前,義大利環境保護研究所發布環境調查報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一次性口罩和塑料包裝等廢棄物大幅暴增。環保人士警告,這或將阻礙人類為遏制塑料廢棄物流入海洋所做出的努力。根據義大利研究人員的調查評估,2020年3月至4月,在義大利疫情高峰封鎖期,城市生活垃圾量較去年同比減少了50萬噸。但義大利環境保護研究所表示,在生活垃圾減少的同時,初步估計,2020年使用的防護口罩和手套等造成的塑料垃圾將會達到30萬噸以上。
點評:《點石成金》談過,非降解塑料會嚴重汙染生態環境。據估計,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會比魚還多。塑料的泛濫將導致無魚可吃。國際綠色和平組織義大利負責人昂格瑞斯指出,「塑料垃圾和全球變暖已經對人類構成嚴重威脅,我們需要立即採取行動,防止我們的星球和海洋轉變成一個敵對和不可居住的環境。」比爾·蓋茨曾警告稱,全人類面臨的最大潛在殺手不是戰爭,而是大流行病。最近,蓋茨再次發出警告,未來數十年,人類將迎來另一全球性危機:氣候變化。其可怕程度將超過新冠肺炎疫情。到本世紀末,如果碳排放量增速依舊很快,氣候變化將導致每10萬人中的73人死亡。未來,為了生存和發展,人類將在流行病疫情和氣候變暖兩條戰線作戰。
拼多多VS特斯拉:隔空「舌戰」五回合,「拒交門」背後商業邏輯
據中國新聞網報導,圍繞特斯拉Model3「拒交門」事件,特斯拉和拼多多已經隔空「舌戰」了五個回合。法律人士普遍認為,拼多多和涉事消費者並不存在「轉賣」行為,特斯拉拒絕交付所依據的相關合同條款為「霸王條款」。在多數消費者看來,拼多多上宜買車旗艦店推出的「特斯拉中國Model3」萬人團購活動,並沒有給特斯拉帶來利潤損失,為什麼還要拒絕交付呢?其拒絕交付的理由是否合法,商業邏輯又是什麼?特斯拉打的什麼算盤?
點評:事情的來龍去脈並不複雜。近期,拼多多推出特斯拉團購活動,結果特斯拉不認,拒絕給消費者交付車輛。特斯拉和拼多多已經「舌戰」五回合,還未見分曉。雙方針尖對麥芒,互不相讓,爭的只是一件事:產品定價權,即對產品價格制定的主動權。這個權力是企業自主經營權的基本內容、企業盈利的基本條件和決定企業競爭力的基本因素。特斯拉的銷售方式是直銷,《點石成金》談過,這是一種效率更高的營銷方式,因為特斯拉可以把握產品的定價權。拼多多以補貼的方式降低了特斯拉的實際價格,這就動了特斯拉的奶酪,觸動了特斯拉的神經。法律界人士認為,特斯拉的做法侵害了消費者權益。它不惜觸犯法律也要堅持自己的立場,這從側面說明,企業定價權對企業經營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編寫 點評 侯若石)(中新經緯APP)
《點石成金》第418期。本欄目嘉賓觀點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