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交付門」背後:誰動了汽車直營模式的奶酪

2020-12-24 第一電動網

前後歷時近一個月,特斯拉與拼多多之間「交付門」事件的劇情仍在不斷反轉。

8月18日晚,拼多多方面表示,在宜買車與拼多多的協助下,此前被特斯拉拒絕交付並取消訂單的團購車主成功提車,並已為車輛上險。該用戶隨後也確認稱當日晚間已提車並上車險,不過購車所使用的帳戶為家人帳戶。

而就在8月19日早間, 特斯拉公開回應稱,武漢車主交付的報導中,使用的拖車、籤字文件以及交付操作流程均不符合特斯拉交付規範,非特斯拉正常流程。

目前雙方各執一詞,該事件並未得到最終解決。而這場紛爭也引起了行業對於汽車線上直營模式和第三方線上銷售模式——汽車電商的爭論。

「特斯拉可謂是汽車線上直營模式的鼻祖,目前越來越多的造車新勢力也選擇了這種模式。」在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採取線上直營的車企將很難與第三方汽車電商平臺和睦相處,「像拼多多這樣以低價吸引消費者的電商平臺,幹擾了車企正常的價格體系。」

事件不斷反轉

特斯拉與拼多多的交鋒最早始於7月20日。當時汽車銷售平臺「宜買車」在拼多多上推出了Model 3「萬人團購」活動,平臺將為五名消費者各補貼2萬元購買Model 3。參與活動的2019款標準續航後驅升級版黑色車型,在特斯拉官網補貼後售價為27.16萬元,而在這項活動中僅需要25.18萬元的「團購價」。

7月21日,特斯拉發布官方聲明表示,該活動未經官方授權。然而這則聲明並未阻擋消費者的熱情,7月26日團購活動如期開始,五位車主成為「幸運兒」。隨後宜買車工作人員向車主索要身份信息,幫助進行帳號註冊、下訂單、付款。

其後的十多天裡,事件在特斯拉的系列表態,及被特斯拉拒絕交付的武漢「準車主」的各種動作中不斷被反轉,直至8月18日晚,拼多多宣稱該此前被特斯拉拒絕交付並取消訂單的團購車主已成功提車,並已為車輛上險。

就在拼多多宣布「勝利」後,特斯拉公開指責交付不符合規範,非特斯拉正常流程。

在8月19日早間的聲明中,特斯拉的措辭頗為強硬,其不僅表達了對「這種通過自導自演製造新聞,惡意誤導輿論的做法」的強烈譴責,並「奉勸相關方遵守基本的商業道德底線,停止為了自身利益玩弄公眾輿論和消費大眾情緒」。

不僅是特斯拉與拼多多之間存在爭議,業內對此事的觀點同樣涇渭分明。

「拼多多不僅沒有準備好足夠的新車,而且連特斯拉的正規授權都沒有。最終只是提供5臺車的補貼指標,並用這些消費者的信息替其下單。」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表示,如果活動方事先沒有將這些信息真實、全面地告知消費者,很可能對消費者造成誤導,「涉嫌侵犯消費者知情權,甚至可能構成欺詐。」

但網際網路行業分析師宗寧認為,「這個活動只是拼多多推出的一個促銷活動,類似於『轉發抽獎』,特斯拉不想讓拼多多蹭熱度就不讓消費者提車,確實很霸道。」

拼多多早有「前科」

在汽車領域,拼多多也曾有過類似的行為。

今年5月4日,在上海舉辦「五五購物節」上,拼多多以「五五折」的價格上線凱迪拉克XT5豪華版等品牌車型,官方指導價34.97萬元的凱迪拉克XT5 28T豪華型,在拼多多秒殺只需要19.23萬元。

但很快,凱迪拉克市場營銷部部長馮旦在朋友圈指出:「翻新車,假貨。請廣大經銷商和消費者注意打假。」隨後凱迪拉克官網貼出了一則聲明,表示凱迪拉克參與了上海「五五購物節」,但沒有推出「XT5五五折」活動;「XT5五五折」活動是由拼多多聯合凱迪拉克經銷商百聯集團發起的,並由拼多多提供高額補貼。

儘管當時凱迪拉克並沒有與拼多多發生正面衝突,但從其反饋來看,也是想極力撇清與拼多多的關係。

「這次『交付門』事件中,特斯拉不想讓拼多多『蹭熱度』,不僅僅是特斯拉的高端定位與拼多多「五環外人士」的消費人群存在衝突,更多的是因為拼多多挑戰了以特斯拉為代表的直營模式。」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或許是特斯拉『死槓』拼多多的主要原因。」

「像特斯拉這種強勢品牌,對產品終端售價有強勢的掌控權。拼多多的團購活動有補貼,是一種市場營銷行為,但擾亂了特斯拉產品的市場價格。」新零售行業專家雲陽子分析表示,「拼多多與特斯拉是渠道商與品牌商的搏弈,也是銷售模式之爭。」

與雲陽子持類似觀點的還有全聯車商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曹鶴。在曹鶴看來,此前「網際網路+」模式曾被認為是對傳統汽車銷售模式的顛覆,但幾年下來,第三方汽車電商平臺基本敗下陣來。「因為以往的新車銷售不是標準化產品,消費者還是會選擇去現場看看。」曹鶴表示。

誰動了特斯拉的「奶酪」

2015年前後,汽車電商平臺曾紅火一時。易車、汽車之家等汽車網站,龐大集團等經銷商自建的O2O電商平臺,以及綜合電商平臺天貓、京東、蘇寧等,都曾覬覦過整車銷售的大市場,但目前效果並不理想。

而特斯拉開啟直營模式,則曾被認為是對傳統4S店模式的顛覆。相比傳統的購車模式,特斯拉以相對標準的流程,價格做到全網透明,降低了購車時所耗費的時間和精力,也能大幅節約用戶購車用車過程中的溝通成本。這種模式也被很多造車新勢力所採用。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活動的主辦方——宜買車是一家 2015 年成立的汽車銷售平臺。而與此前的電商平臺不同是的是,宜買車的市場覆蓋主要以三四線為主,通過發展大量的汽車經紀人來進行前端的獲客、銷售,同時設置線下自營體驗店或者合作體驗店提供後續服務。

「目前4S店的傳統經銷商模式經營成本很高、盈利狀況不佳,造車新勢力的直營模式也很難下探到二線城市以下,所以像宜買車這樣的電商平臺就有了機會。」宗寧表示,「這些第三方汽車電商主要覆蓋4S店不能覆蓋的地方。」

「跟拼多多的商業模式類似,宜買車這樣的電商平臺集中從車企採購一些不好買的車型。」宗寧進一步解釋道,「他們的競爭力主要是價格,就像宜買車的slogan就是『一臺也是批發價』。」

從相關業務來看,宜買車本大可不必去觸碰特斯拉的「奶酪」,然而團購特斯拉活動幾乎讓宜買車一炮而紅。

「直營模式的優勢就在於客戶關懷和快速響應,所以特斯拉和造車新勢力均採取這種模式,有利於其直接掌握客戶信息。考慮到電商渠道在整個汽車營銷中以導流為主,轉換率不大,實際上對直營模式並不會造成衝擊。」羅蘭·貝格全球合伙人方寅亮認為,「但特斯拉和拼多多這件事情有點例外,拼多多的做法通過補貼在賺取流量,實為博眼球,反過來說特斯拉的強勢風格也表現得淋漓盡致。」

來源:財聯社

作者:徐昊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123735

返回第一電動網首頁 >

以上內容轉載自財聯社,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繫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並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d1ev.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

相關焦點

  • 【點石成金】拼多多VS特斯拉:「拒交門」背後商業邏輯
    ——墨子今日熱點「拼多多VS特斯拉:隔空『舌戰』五回合,『拒交門』背後商業邏輯」。近期,拼多多推出特斯拉團購活動,結果特斯拉不認,拒絕給消費者交付車輛。特斯拉和拼多多針尖對麥芒,互不相讓,爭的只是一件事:產品定價權。這個權力是企業自主經營權的基本內容、企業盈利的基本條件和決定企業競爭力的基本因素。
  • 特斯拉回應「拒交門」:為何多人買車,只有一人被拒?
    上個月,連鎖汽車銷售機構宜買車在拼多多平臺推出特斯拉「萬人拼團」活動,最終五人拼團成功,但車主提車的過程一波三折。8月16日,一位來自上海的拼多多團購車主表示,已經成功提車。而另一位湖北武漢的團購車主則被特斯拉拒絕交付Model 3。為何參與了同一個拼團活動,卻遇到了不同的待遇?
  • 蘋果造車 動了誰的奶酪?
    來源:中新經緯原標題:蘋果造車,動了誰的奶酪?蘋果造車的動態讓一些人坐不住了。近日,大眾汽車CEO發文評價稱,蘋果對大眾帶來的挑戰要高於傳統競品豐田,而特斯拉CEO則公開質疑蘋果的電池技術。爭議之下的蘋果造車,面臨著哪些問題?又會動了誰的奶酪?
  • 官方回應:拒絕交付!25萬團購Model 3夢碎 特斯拉真...
    今年7月,拼多多上一家名為「宜買車」的店鋪推出了特斯拉Model 3的優惠活動,該車型售價僅為25.18萬元,較官方補貼後售價便宜2萬元。今日,有媒體報導稱,對於此次優惠活動,特斯拉已經拒絕向拼多多團購車主交付車輛,來自特斯拉的交付專員聲稱這一活動不符合特斯拉的交付政策。
  • 百度官宣造車,科技巨頭集結汽車行業,誰是特斯拉最厲害的對手?
    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最強的時代風口。馬斯克憑特斯拉市值大漲登上全球首富寶座。國內一眾傳統汽車廠商紛紛加碼新能源電動汽車。就連網際網路大廠阿里、百度、騰訊,也動起了造車的念頭。
  • 鯰魚變鯊魚:國產特斯拉正式交付 各路車企誰最緊張?
    來源:《財經》雜誌原標題:鯰魚變鯊魚:國產特斯拉正式交付,各路車企誰最緊張?特斯拉上海工廠罕見的「中國速度」,令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面臨新一輪洗牌文 |《財經》記者 王斌斌 實習生 賈茹 1月7日,國產Model 3正式對外交付,首批10位國產Model 3的車主在特斯拉執行長埃隆·馬斯克(Elon Musk)陪同下接過車鑰匙。
  • 拼多多和特斯拉 誰在保護中國人買便宜貨的權利?
    特斯拉又為什麼寧願得罪消費者,也非得維護自己的直營模式?特斯拉「沒有」營銷很多人都以蘋果為佐證,說特斯拉堅持直營,是為了掌控定價權,並維護高端品牌形象,以獲取高額利潤。但是這種分析其實並不嚴謹。明顯的反例就是茅臺。
  • 大橘:拼多多和特斯拉,誰在保護中國人買便宜貨的權利?
    茅臺年年提價,分銷商層層加價,大家誰都沒少賺,最後買單的還是消費者。今年疫情之下,格力2月銷量為零,懂小姐發功直播帶貨,一天就賣了65億。這裡面有多少是經銷商含淚捧場,格力的定價權就有多強。而手機行業直營銷售的,除了蘋果,還有小米。直營帶來的,未必是高利潤,也可能是性價比。特斯拉屬於哪一種呢?咱們看圖說話。
  • 【財經翻譯官】 特斯拉降價:讓誰歡喜,讓誰憂?
    近日,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在蔚來二手車業務發布會上正式回應了特斯拉降價,他表示,特斯拉Model Y並未對蔚來帶來影響,訂單量沒有什麼大的變化。而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也在朋友圈表示,對於特斯拉在元旦的降價挺有信心,連內部電話會都沒有開。
  • 三萬輛交付背後,到底哪一面才是真正的理想汽車?
    另據《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亦可知,混動及燃料電池將與純電並行發展。而增程式電動汽車,由於採用合適的電池用量,車身也無需大規模鋁製構建,其BOM僅比傳統燃油車高10%。價格是增程式比之純電動的直接優勢。與插電混動相比,增程式擁有完整的電驅動體驗。一是插電混動的電池容量更小,插電10-20KWh,理想ONE增程式電動車的電池容量達到40.5KWh。二是插電混動的驅動模式為並聯,電池沒電之後就是臺燃油車。
  • 特斯拉本土化布局突破的背後:中國團隊自主權增加?
    在搜尋引擎中輸入「汽車旗艦店」關鍵詞,頁面上會彈出奇瑞汽車天貓旗艦店、吉利汽車天貓旗艦店、BEIJING汽車京東旗艦店等多家車企的線上銷售平臺。不過,與上述這些線上店面不同的是,特斯拉並未將其天貓旗艦店視作賣車的直接渠道。根據介紹,特斯拉僅會在天貓上提供官方汽車配件、預約試駕等產品與服務,未來,還計劃推出官方周邊。
  • 拼多多貼錢團購Model 3,特斯拉為何不願意
    但是我堅定的站在特斯拉這邊,因為兩害相權取其輕。特斯拉的直營模式雖然未來可能也會使其一家獨大,廠家直接控制終端零售價,但總體來說是有利於消費者的,因為傷害消費者對品牌來說也是直接傷害。但是拼多多不一樣,就目前來講,這裡有灰色地帶,投訴維權都不透明,硬生生的用補貼砸向汽車行業,看似是少部分人得利了,但這可能會嚴重擾亂汽車市場的正常銷售環境。
  • 「財經翻譯官」特斯拉降價:讓誰歡喜,讓誰憂?
    新能源汽車市場整體不缺訂單公開數據顯示,當前新能源車市場看似白熱化競爭的背後,是產銷兩端近年來少有的同步「井噴」。蔚來12月共交付新車7007臺,環比增長32.4%;同比增長121.0%,自今年4月以來連續第九個月實現同比翻番;理想ONE在12月交付6100輛,環比11月增長32%,同比增長530%,再創單月交付量新紀錄;小鵬汽車12月總交付量達到5700臺,同比增長326%,環比增長35%,創歷史新高;2020年第四季度累計交付12964臺,同比增長303%,環比增長51%。
  • 當拼多多開始補貼賣車 究竟會動了誰的奶酪_易車網
    近日,拼多多平臺又開始賣車了,這款「重磅」車型相比此前的特斯拉更博眼球,這款車就是勞斯萊斯幻影。 電商經濟蠶食實體經濟 拼多多賣特斯拉也好,賣勞斯萊斯也罷,歸根結底依舊是對實體經濟轉變的一次嘗試。
  • 從六個月到四個月再到兩個月,理想汽車屢創萬輛交付紀錄背後的硬與...
    理想汽車交付專家丁嘉(化名)在進入11月後愈發地忙碌起來。事實上,自2019年12月4日理想ONE交付以來,對於丁嘉這樣的交付專家而言,忙碌已是常態。截至2020年12月18日,理想汽車的交付專家們已經向用戶交付了3萬輛理想ONE,而12個月零14天的交付成績,也使得理想汽車成為了率先實現交付3萬輛產品的造車新勢力。
  • 面臨被消費者起訴仍拒絕「拼多多」 特斯拉為何如此厭惡「轉賣」?
    而就在8月16日,同樣參與拼多多特斯拉團購的一位上海車主,繞過了特斯拉監管成功提車,再次引發社會各界人士的激烈討論。 一時間,爭議四起。到底是特斯拉蠻橫?還是拼多多破壞特斯拉銷售規則?而張一,又該向誰維護自身權益?
  • 特斯拉上海工廠首批汽車交付 外媒:中國有望成外資品牌出口基地
    參考消息網12月31日報導 外媒稱,美國電動汽車生產商特斯拉已開始交付上海工廠生產的Model 3,這標誌著上海工廠自從開工建設以來,只用了不到一年時間就向客戶交付汽車,創下了全球汽車生產商在中國開工投產速度的紀錄。特斯拉還稱,將從下月開始加速交付。
  • 特斯拉降價背後:產業鏈經歷「甜蜜的煩惱」
    來源:證券時報作者:葉玲珍 毛可馨新年伊始,特斯拉降價引爆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緊湊型SUV Model Y低價入市,成為消費市場和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在國產化的進程中,特斯拉漸漸成為馬斯克口中「大家都能買得起的車」。降價勢必形成降本壓力,爆款車背後,多數供應商正在經歷「甜蜜的煩惱」。
  • 新勢力推直營模式利弊明顯 寶沃汽車新零售反其道而行之
    更重要的一點是,車企對於渠道的把控能力也將增強,"短平快"的城市直營體驗中心、門店可以用新零售的方式改變以往傳統經銷商冗長的汽車售前售後流程。但弊端同樣明顯,直營城市體驗店承擔著巨大的資金壓力。對於多數造車新勢力來說,資金並不寬裕,重金打造銷售和售後服務體系,必然加劇資金的緊張。許多體驗中心在一二線城市的黃金地段,而且外觀設計前衛,造價不菲。
  • 特斯拉為什麼不用蔚來的換電模式?
    經常關注新能源汽車的小夥伴們都知道,蔚來汽車作為國內造車新勢力的龍頭企業深得國內消費者的喜愛,據蔚來的商業規劃,蔚來在今後有可能進軍海外市場,讓咱們國產新能源走向世界,而蔚來汽車憑藉自身高端SUV的定位、優秀的售後服務、靈活多樣的補能形式和幾乎完美的內飾在國內也擁有大批量的忠實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