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便於班級管理,及時向家長溝通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幾乎不同學段都建有專門的家長群。在家長群中,老師會分享一些日常,安排一些作業,或者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溝通。
李老師(化名)是某幼兒園的老師,某天在家長群中分享了一張小朋友們排隊的照片,目的也是希望家長們能夠看到孩子在幼兒園開心快樂的狀態,讓家長們放心。
原本一張十分普通的照片,但是硬是讓個別家長從中挑出了毛病。因為當時拍照時,孩子們都是自己排成一列,所以沒有按照什麼高低順序排列,要隨意一些。但正是這一點卻讓個別家長有了意見。
王女士(化名)的兒子在該幼兒園上學,也出現在了這張照片當中。但是王女士看了照片之後,感覺不是很舒服,於是便堅持向李老師建議讓孩子們按照高低順序排列拍照。
對於王女士的要求,李老師表示同意,回應稱第二天重新排列然後再拍照。
本以為事情到此為止,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一幕成了爭執發生的導火索。
在李老師回應後,王女士公然指出自己看倒數第二個孩子不順眼,認為那個小孩不安分。然而也正是這句話讓那位小朋友的母親張女士(化名)不高興了,於是當即回懟道:
「小孩子跑來跑去不是很正常嗎?你說話注意點,越看越不舒服,誰家的小孩不是家長的寶貝?我家寶貝你看不舒服,那我也說看你兒子不舒服,你會舒服嗎?」
隨後兩人便針對此事展開了激烈的爭執,隨著爭執的持續,越來越多的家長對王女士的言語表示反感,也開始加入到指責隊伍中。有的家長就直接懟道:
「別在這裡彰顯你的茶藝表演好嗎?別搞得以後老師都不敢發照片和視頻了!」
看著因為自己無意上傳的一張照片引發了家長之間的爭執,老師感到很尷尬,於是主動向家長們道歉,表示以後上傳照片時會多注意一些。同時也充當了調解人的身份,將這件事主動攬在了自己身上。
其實對於幼兒園的小朋友而言,活潑、調皮是很正常的情況,只要沒有做出過激的事情,不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要多一些包容。不然很容易扼殺孩子的天賦,甚至會影響到孩子今後的性格。
比如原本是一個很有個性和想法的孩子,但是當家長們幹預之後,確實變得十分乖巧,但是他們的一些天賦可能就被扼殺掉了,後來可能窮盡一生,碌碌無為。
家長群的確是讓大家反饋一些意見的地方,但是在反饋過程中家長們要注意方式和技巧。比如排隊這件事,原本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只要我們語氣和善,向老師建議,那麼老師也會聽從我們的建議。而對於其他孩子的評價,只要對方沒有做出特別過分的事,那麼別公然指責別人家的孩子,畢竟就像張女士所說的那樣,誰家的小孩不是家長的寶貝呢?
我們不能為了自己心中的不快就去得罪別人,這種做法不可取。
此事之所以發生,起因是因為照片中大家並沒有按照高低順序排列。在我們看來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而這件事能被個別家長注意到,這就說明現在家長們對於孩子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對於一些細節也十分在意。
那麼這就要求老師們在日常管理過程中就得多注意一些細節,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和麻煩。
對於這位家長的「挑刺「行為,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