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廈大兩位教授入選中科院院士初步候選人,看看他們有多牛!

2020-12-25 經理人分享

剛剛,中國科學院正式公布了201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共計有157位科學家入選。

中國科學院各學部初步候選人分布如下:數學物理學部23人、化學部25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32人、地學部27人、信息技術科學部20人、技術科學部30人。

在這157位科學家中,福建有2位,分別是廈門大學無機化學專業的謝素原和廈門大學海洋生物地球化學專業的戴民漢。

他的成就之一在於富勒烯的研究

謝素原,49歲,廈大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從事無機化學。謝素原1999年畢業於廈大,獲博士學位;曾赴美從事納米材料課題的訪問研究;他的成就之一在於富勒烯的研究。

他是碳循環研究佼佼者

戴民漢,52歲,廈大海洋與地球學院教授,從事海洋生物地球化學。他是位海歸,1983年到1991年,在廈大完成本科和碩士學業,後赴法國巴黎第六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95年,獲得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博士後獎學金,這是世界一流的海洋研究所,每年面向全世界僅提供少於十個博士後獎學金,學術聲譽相當高。1998年,戴民漢全身心回到廈大。他是目前國內外研究海洋碳循環的佼佼者。

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中科院院士初步候選人產生後,還將對初步候選人材料進行公示,公示結束後經過會議評審產生正式候選人和終選候選人建議人選以及終選投票等程序,確定最終當選名單。

根據前幾屆兩院院士增選公布的時間,預計2017年當選院士名單將在12月揭曉。

201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

(共157人,分學部按姓氏筆畫為序)

數學物理學部(23人)

序號姓名年齡專業工作單位
1馬餘剛49原子核物理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
2王力軍51精密測量物理清華大學
3王小雲(女)50基礎數學清華大學
4王玉鵬52凝聚態理論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5方復全52數學首都師範大學
6包 剛53應用數學和計算數學浙江大學
7湯 濤54計算數學南方科技大學
8李儒新47光學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9何國威54流體力學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10張繼平58基礎數學北京大學
11陳志明51計算數學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12季向東54粒子物理、核物理上海交通大學
13趙 剛56天體物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14趙紅衛51加速器物理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15南仁東72天體物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16姜宗林62高超聲速氣體動力學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17徐紅星48分子光譜和納米光學武漢大學
18高原寧54粒子物理實驗清華大學
19龔新高55計算物理復旦大學
20韓佔文51天體物理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
21程崇慶60數學南京大學
22傅吉祥48基礎數學復旦大學
23蔡榮根52引力理論和宇宙學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

化學部(25人)

序號姓名年齡專業工作單位
1馬大為53有機化學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2馬於光53高分子化學與物理華南理工大學
3王利祥52高分子化學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4帥志剛54物理化學清華大學
5劉買利58分析化學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
6李峻柏52物理化學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7李景虹49分析化學清華大學
8楊萬泰60高分子化學北京化工大學
9楊金龍51物理化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0吳驪珠(女)49有機化學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
11遲力峰(女)59物理化學蘇州大學
12張東輝50物理化學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13陳 軍49無機化學南開大學
14陳學思57高分子化學與物理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15嶽建民55有機化學(天然有機化學)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16趙宇亮54分析化學、放射化學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17俞書宏49無機化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8施劍林53無機化學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19郭子建55化學生物學南京大學
20黃維揚46無機化學香港理工大學
21常俊標53有機化學河南師範大學
22彭孝軍54精細化工大連理工大學
23謝在庫53石油化工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4謝作偉53有機化學香港中文大學
25謝素原49無機化學廈門大學

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32人)

序號姓名年齡專業工作單位
1馬 蘭(女)58神經生理和藥理學復旦大學
2王以政59神經生物學軍事醫學科學院
3王 巖55骨外科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4王建安55心血管病學浙江大學
5卞修武53醫學(病理學)第三軍醫大學
6劉奕志54眼科學中山大學
7劉耀光63植物遺傳學華南農業大學
8許瑞明52生物物理學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9楊正林51臨床遺傳學四川省人民醫院、四川省醫學科學院
10何祖華54植物病理與生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11宋爾衛47腫瘤學中山大學
12張 旭54泌尿外科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13張克勤58農業植物病理學雲南大學
14陸 林50精神病學與臨床心理學北京大學
15陳化蘭(女)48獸醫學、病毒學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
16陳曄光52細胞生物學清華大學
17季維智67生殖與發育生物學昆明理工大學
18屈良鵠63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中山大學
19種 康55植物生理學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20顧東風58預防心臟病學與流行病學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
21徐安龍54比較與進化免疫學北京中醫藥大學
22徐 濤46生物物理學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23黃荷鳳(女)59婦產科學上海交通大學
24董 晨49免疫學清華大學
25蔣華良52藥物科學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26謝道昕54植物學清華大學
27蔡秀軍53外科學(腹部外科)浙江大學
28樊 嘉59腫瘤學(肝癌基礎與臨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29滕皋軍54影像醫學、介入放射學東南大學
30顏 寧(女)39膜蛋白結構生物學清華大學
31魏輔文53保護生物學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32瞿 佳61眼科學溫州醫科大學

地學部(27人)

序號姓名年齡專業工作單位
1丁 林51構造地質學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2王二七67構造地質學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3王東曉48物理海洋學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4王焰新53水文地質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5史培軍58自然地理學北京師範大學
6劉 禹53樹木年輪與全球變化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
7孫和平61地球物理、大地測量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8成秋明57數學地質、礦產普查與勘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9朱 敏51古生物學與地層學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10張宏福54巖石地球化學西北大學
11張良培55測繪科學與技術武漢大學
12楊經綏67巖石大地構造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13邵明安60土壤物理學中國科學院教育部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14鄒才能53石油與天然氣地質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15陸雅海54土壤學北京大學
16侯增謙56礦床學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17胡瑞忠58礦床學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
18徐義剛50巖石學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19談哲敏52天氣動力學南京大學
20黃建平54大氣科學蘭州大學
21彭建兵64工程地質與地質災害長安大學
22魯安懷54礦物學北京大學
23竇賢康51空間物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4樊 傑56經濟地理與區域可持續發展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25潘永信53固體地球物理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26戴民漢52海洋生物地球化學廈門大學
27戴永久52大氣科學中山大學

信息技術科學部(20人)

序號姓名年齡專業工作單位
1尤肖虎54通信與信息系統東南大學
2毛軍發51電磁場與微波技術上海交通大學
3王懷民55分布計算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4王建宇58光電技術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5王金龍54短波通信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
6馮登國52通信與信息安全北京信息科學技術研究院
7龍桂魯55量子直接通信與算法清華大學
8劉益春54氧化物半導體材料與器件東北師範大學
9江風益53發光材料與器件南昌大學
10吳朝暉50計算機應用浙江大學
11李陟55制導控制、系統工程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
12楊德仁53半導體材料浙江大學
13陸 衛55紅外光電子學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14鄭志明63信息科學/數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15胡以華55電子對抗中國人民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
16郭世澤48網絡空間安全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第五十四研究所
17高小山53數學機械化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18崔鐵軍51電磁場與微波技術東南大學
19程代展71系統與控制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20管曉宏61系統工程西安交通大學

技術科學部(30人)

序號姓名年齡專業工作單位
1馬 騁53船舶推進理論與設計技術海軍裝備研究院
2毛 明54兵器科學與技術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第二〇一研究所
3王鐵軍55應用力學西安交通大學
4盧天健52固體力學西安交通大學
5葉志鎮62材料物理與化學浙江大學
6田永君54超硬材料燕山大學
7劉昌勝50生物材料華東理工大學
8孫 軍58材料科學西安交通大學
9朱美芳(女)51材料學東華大學
10吳宜燦52核能中子物理與安全技術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11宋永華53電氣工程浙江大學
12張懷武57電子材料與元器件電子科技大學
13張清傑58材料科學與工程武漢理工大學
14李 傑59土木工程(防災工程)同濟大學
15楊 偉54飛行器設計與飛行控制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
16楊孟飛54空間技術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17芮筱亭60兵器發射理論與技術南京理工大學
18周仲榮51機械工程西南交通大學
19歐陽明高58汽車動力系統清華大學
20範瑞祥52運載火箭總體設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院
21段文暉50計算材料科學清華大學
22段 進56城鄉規劃學東南大學
23趙天壽56工程熱物理香港科技大學
24趙陽升61礦業工程太原理工大學
25賈金鋒51材料物理上海交通大學
26郭萬林56力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27郭烈錦53能源動力工程多相流及氫能西安交通大學
28曹一家48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湖南大學
29滕錦光53結構工程香港理工大學
30魏悅廣57固體力學及跨尺度力學北京大學

(下載iPhone或Android應用「經理人分享」,一個只為職業精英人群提供優質知識服務的分享平臺。不做單純的資訊推送,致力於成為你的私人智庫。)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出爐廈大兩名教授入選
    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昨天公布,廈大兩人入選,分別是廈大校長張榮教授、廈大生命科學學院林聖彩教授。福建總共三人入選,除了廈大兩位,還有福州大學範更華教授也入選。中科院昨天公布的初步候選人名單總共有181人。應該說,從候選到最終當選,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每年中科院院士增選一般是60多名,在年底公布。當然,當選為候選人已經很不容易。中科院明確,每位院士最多推薦3名候選人。被推薦人獲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薦,且至少有2名院士所在學部與該候選人被推薦的學部相同方為有效。
  • 廈門大學兩名教授入選中科院院士候選名單
    ­  昨日,中國科學院公布了201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共有157位候選人。其中,廈門大學的兩位教授,49歲的謝素原和52歲的戴民漢入選此次候選名單。­  這是院士制度最新一次改革後,中國科學院迎來的第二次院士增選。
  • 2019年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選人名單公布 廈大三名60後教授入圍
    近日,中國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公布,總共531名,在閩高校有4人,其中三人來自廈門大學,一人來自福建農林大學。有效候選人名單一般通過兩個渠道確定,一個是院士推薦,一個是中國科協推薦。廈大上榜的三位教授分別是:趙燕菁、白敏冬、夏寧邵。另一名候選人是福建農林大學尤民生。廈大的三名教授都是「60後」,各有特點,趙燕菁曾任廈門規劃局局長,白敏冬是位女科學家,今年54歲,是三人中最年輕;夏寧邵帶領團隊研製出世界首 個戊肝疫苗,他同時獲院士推薦和中國科協推薦。
  • 2019年工程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公布 廈大三名「60後」教授入圍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記者 佘崢) 近日,中國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公布,總共531名,在閩高校有4人,其中三人來自廈門大學,一人來自福建農林大學。
  • 蚌埠醫學院兩校友當選中科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學院12月7日公布2015年院士增選結果,中科院新增選院士61人,工程學院新增選院士70人。兩院院士增選每兩年進行一次,先後進行有效候選人、初步候選人、正式候選人等環節評審。2015年兩院院士增選是今年元月啟動,在周一公布增選名單中,蚌埠醫學院1973屆畢業生陳孝平和1984屆畢業生王福生入圍中科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增選名單。
  • 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公布!南昌大學江風益上榜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新聞客戶端訊記者譚紅報導:8月1日,中國科學院發布《關於公布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的公告》。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共181人,其中數學物理學部29人、化學部28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32人、地學部27人、信息技術科學部26人、技術科學部39人。其中,江風益位列信息技術科學部。據南昌大學官網信息顯示,江風益,男,1963年出生,江西餘干人。1989年研究生畢業後一直在高校從事半導體發光材料與器件教學和科研工作。
  • 廈大海洋科學家戴民漢當選中科院院士 研究「海洋在氣候變化中的...
    廈門網訊 ( 文/廈門日報 記者 佘崢 圖/廈門日報 記者 姚凡) 廈門大學戴民漢教授昨日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52歲的戴民漢是位海洋科學家,專長於前沿的海洋碳循環研究――專門研究海洋與氣候變化的關係。
  • 40%入圍傑青,兩位院士候選人
    原創: 大學從未如此有料 青塔前一段時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公布了2019年國家優秀青年基金項目資助名單。 今年的國家優青入選人數相比往年直接增加了50%, 達到了600人,一度引發熱議。 國家優青入選者何以獲得如此多的關注?
  • 2019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各高校入選人數排名」,浙大第3
    在我國的人才體系當中,院士是最頂尖的科研人才。現在,我國的院士分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側重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而中國工程院院士側重工程技術。毫無疑問,擁有多少位院士是評價一所高校科研水平高低的重要參考標準。
  • 20個全國學會擬推薦2019年兩院院士候選人出爐,高分子領域多人入選!
    截止到今天下午(2月20日),全國已經有20個學會和部分省份科協公示了106名2019年兩院院士推薦候選人。2019年兩院院士增選啟動,總名額不超151名2019中科院院士增選總名額為71名,其中支持新興和交叉學科6名,支持國防和國家安全領域特別名額5名。
  • 李蘭娟院士入選最高科技獎候選人,為何要提及高福院士?
    李蘭娟院士成功當選2020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候選人,這個獎項獎勵為國家科技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每年僅評選出2人,最終可獲得這個獎項,這也是一生的榮譽。李蘭娟院士入選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候選人是值得祝賀的好事,而上文的作者,為何偏偏要提及高福教授呢?
  • 中科大5位教授候選中科院院士
    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通信評審工作已經結束。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的規定,中科院官網8月1日公布了初步候選人名單。楊金龍現年53歲,入圍化學部初步候選人,專業是物理化學。中科大官網公開信息顯示,楊金龍,男,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科大副校長。
  • 中科院院士增選候選人:5人河北高校本科畢業,1人為河北現任正廳
    近日,中國科學院網站公布2019年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經中國科學院主席團審定,最終確定的初步候選人共181位。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名額為不超過71名,最終當選名單預計將在今年12月份公布。
  • 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名單出爐:中科院清北復旦浙大居前五
    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名單出爐:中科院清北復旦浙大居前五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陳凌瑤 2019-08-04 19:18
  • 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韓家淮新晉中科院院士
    韓家淮  53歲,廈大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他的研究和癌症有關  廈大新增一名中國科學院院士,他叫韓家淮,是位「60後」,屬於廈大生命科學學院  中科院昨日公布了今年增選的53位院士名單,廈大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韓家淮名列「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的新增9名院士名單之中。  無法知道53歲的韓家淮獲知當選的心情,廈大生命科學學院說,韓老師正在墨西哥參加學術會議。  1  他為什麼來廈大?
  • 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本科和博士都畢業於哪些高校?
    近日,中國科學院網站公布2019年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經中國科學院主席團審定,最終確定的初步候選人共181位。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名額為不超過71名,最終當選名單預計將在今年12月份公布。 雖然候選院士還不是最終院士,但候選院士一般都是各個單位比較牛的學者,而且他們也將是未來院士增選的後備力量,對他們的個人履歷進行分析對我們了解院士群體是有一定價值的。
  • 中科院院士林鴻宣入選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
    中科院院士林鴻宣入選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 2020-09-08 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林鴻宣入選,並將作為上海地區候選人參加2020年(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的遴選。
  • 蚌埠醫學院兩名校友成新晉中科院院士 母校誠邀其回校交流
    年輕時的「學霸」如今當選中科院「院士」,可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對於今年同時入選中科院院士的1973屆校友陳孝平,蚌醫校方表示,正在與其聯繫。蚌埠醫學院誠邀校友回校交流「我校校友陳孝平、王福生教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是我們每一個蚌醫人的驕傲。」
  • 廈大最老院士蔡啟瑞教授昨日辭世 享年104歲
    蔡啟瑞教授在實驗室指導學生。(資料圖)  蔡啟瑞1913年生,廈門翔安馬巷人。著名物理化學家、中科院資深院士、廈大化學化工學院教授、中國催化科學研究與配位催化理論概念開拓者。1950年獲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56年回到母校廈大任教;1958年秋,在廈大組建中國高校首個催化教研室,開創中國催化科學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基地;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記者俞嵐袁曉敏  廈大最老院士蔡啟瑞昨日7時26分辭世,享年104歲。  走過一個多世紀,蔡啟瑞一生獻給了熱愛的化學事業。
  • 被傳「3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離棄祖國」,顏寧只回了兩個字:扯淡
    連日來,網上流傳著多則講述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顏寧早年經歷的故事,稱其身為「清華才女」,卻在連續3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最終離棄祖國,花落美國科學院」。對於這些說法,北京時間5月25日凌晨,顏寧在微博上回應了兩個字:「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