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國家優青現在怎麼樣了?40%入圍傑青,兩位院士候選人

2020-12-25 澎湃新聞

原創: 大學從未如此有料 青塔

前一段時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公布了2019年國家優秀青年基金項目資助名單。 今年的國家優青入選人數相比往年直接增加了50%, 達到了600人,一度引發熱議。

國家優青入選者何以獲得如此多的關注?

其實,這牽扯到國家在人才引進和培養上的戰略。近年來,從兩院院士、國家傑青、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到萬人計劃、國家優青,國家為引進和培養高層次人才,已經形成了一整套較為完備的高層次人才支持體系。

那麼這些人才、項目資助是否達到了當初設定的目標?接下來本文將以2012年首批國家優青項目獲得者為例,探討他們在當選之後的發展路徑,為大家對國家優青項目以及其他人才項目的認識提供一個參考維度。

▎3年即可入選國家傑青

國家傑青和國家優青已經成為中國人才梯隊最重要的兩個臺階,幾乎已經成為了每一個中青年學者的奮鬥目標,也是每一個科研單位所必爭的人才。

國家優秀青年項目於2012年首次設立,首批國家優青項目共資助400人,到2019年共有3395人獲得資助;而國家傑出青年項目於1994年首次設立,從2012年到2019年共有1687人獲得資助(含2019年國家傑青建議資助申請者)。

那麼從2012年到2019年,這四百人有多少人獲得國家傑青項目資助呢?

從統計數據來看,在首批國家優青獲得者中,共有158人成國家傑青獲得者(含2019年建議資助的44人),佔比達到39.5%。其中,最早入選國家傑青的為2015年,共有24人。

也就是說,這24人拿到優青後的3年就又拿到了國家傑青,可謂是實力超群。2015年後每年均有一部分人獲得國家傑青,其中2016年27人,2017年35人,2018年28人,2019年44人(為建議資助名單)。

▎一流大學囊括大部分人才

一般而言,像國家優青這類高層次人才的流動性較大,因而單位變動較多。

但這158人的單位,僅有10人單位在當選國家傑青時發生變動,而剩餘146人單位的未發生變化,從側面可以看出原單位對人才的培養和支持力度之大,而這些人才也願意留在更熟悉的原單位繼續發展。

我們對這158人的單位進行了分析,發現高校是這些人才的主要單位,佔比接近80%。

其中,一流大學以其雄厚的實力成為了這些人才的最主要單位,佔比達到了58.23%。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的佔比接近14%,還有6%左右的優青選擇到杭州師範大學、福建農林大學、廣州大學等非雙一流高校工作,十分難得。

此外,中科院系統也是優青等人才的主要單位,佔比為19.62%,僅次於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的人數。

▎項目、獎勵一樣都不少

在獲得國家優青項目資助後,青年學者在科學研究中會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重點項目和創新群體項目極其重要。在這些項目的競爭中,首批國家優青獲得者表現出了強勁的實力。

從2013年到2019年,每年均有優青獲得一定數量的重點項目,其中超過一半的人都在國家傑青項目獲得之前就拿到了重點項目。

而創新群體項目難度更是上一個臺階,創新群體負責人也是作為等同國家傑青的高層次人才,而在這些優青中間,有1人先在2015年獲得國家傑青,然後在2018年成為創新群體項目負責人;有2人分別在2016年獲得國家傑青,然後均在2019年成為創新群體項目負責人。

國家科技獎是國內科技領域的最高獎項,作為國家層面的獎項,對科研工作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對於首批國家優青獲得者來說,目前拿到國家科技獎的難度極大。但是,2018年有2位首批優青獲得者分別拿到了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和技術發明二等獎,緊接著2019年又有3位優青的自然科學二等獎和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的項目通過了初評。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首批國家優青入選者中,王東和孫斌勇分別成為2019年工程院院士二輪增選有效候選人和中科院院士初步候選人,是最年輕的兩個院士候選人。

王東

1978年1月生,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海軍工程大學教授馬偉明科研團隊成員之一。

據中國軍網報導,馬偉明長期致力於艦船電氣研究,主持研發的多項技術處於國際領先地位,榮獲軍隊最高榮譽「八一勳章」,帶領的團隊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獎

2002年,馬偉明創新團隊承擔新型高速異步電機研製任務。24歲的研究生王東被委以重任,執掌主設計師一職。那天,軍內外100多位一流專家匯聚一堂,進行可行性論證。最初,專家們以為,報告臺上的王東只是一名普通的操作員。經過10年研究,這項重大項目取得成功。

左一為王東

如今,王東已成為研究所集成化發電方向的首席專家,博士論文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他本人還被遴選為全軍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工程學科領軍人才培養對象。

中國社會科學網曾報導,王東曾在35歲破格晉升教授,是求是傑出青年獎獲得者。

2015年3月,科技部公布了2014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入選名單,180名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中,王東在列。去年8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2018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王東研究領域的《艦船大功率多相永磁電機系統》項目在名單內。去年11月,王東獲得201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此外,王東還入選「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孫斌勇

1976年出生於六橫雙塘,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和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中科院數學院「陳景潤之星」、中科院「華羅庚首席研究員」,曾獲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第十四屆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主要研究李群表示理論,在典型群無窮維表示論、L-函數等數學前沿領域的一些基本問題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有關科研成果發表在包括《Ann. Math.》、《J. AMS》、《Invent Math.》等國際頂級數學學術刊物上。

▎ 總理談基金項目與人才風投

前幾天,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工作座談會上,李克強總理也指出,要探索把「傑青」基金當作國家「風投基金」來使用,既促進創新,又寬容失敗,激勵更多科技人員特別是青年人才勇闖科研「無人區」。

有一位科學家在接受採訪時,就談到了「傑青」基金提供了條件讓他鑽進這個領域去「探險」。7、8年時間裡,他沒有四處申請經費,相關的工作一直沒有發表。直到2018年,他們才首次完成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並在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論文,也獲得多項獎勵。

傑青基金是這樣,優青基金也是如此,本質上都是為了支持科研工作者進行創新研究和探索,早日達到甚至超過國際領先水平,相信這一天很快就會到來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高校排名"大洗牌":從2019國家傑青、優青名單來看!
    昨天,小編推出了2019年院士增選最新候選人的本科畢業院校統計,包括222位工程院院士增選第二輪候選人、181位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透過其本科畢業院校,分析各校的本科教育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 有粉絲留言說,候選院士平均年齡50歲+,他們的本科已經是幾十年前的院校了,放到今天看並不具備說服力。
  • 院士後備力量傑青、優青、青千三大人才培養情況
    大學科研中的三青人才是指《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簡稱《傑青》,《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簡稱《優青》和《青年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簡稱《青千》,這三大青年科研人才指標,決定未來各大學本科院士校友格局。獲得「傑青」的科研工作者,正處於科研創新的黃金年齡,大多數50歲左右,有小院士之稱。自1994年開始評選截至到2019年,排名前39位的大學「傑青」本科校友入選人數,教師入選人數,輸出傑青人才能力。
  • 國家「傑青」、「優青」入而未立者將獲省「傑青」、「優青」支持
    申請國家「傑青」、「優青」進入最後評審但未立項者,山東省可直接給予省「傑青」、「優青」支持近期,山東省科技廳提出新舉措,加大青年科研人員基礎研究支持力度,具體如下:省自然科學基金每年安排不低於40%的資金用於支持40
  • 培養270多位院士、191位傑青、119位優青!南京大學實力強勁
    在一個多世紀的辦學歷程中,南京大學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先後培養了270多位"兩院"院士、6位"兩彈一星"元勳、5位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191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生均培養傑青數位居全國高校第一。2020年6月,科學網發布"基於院士成長數據的一流本科教育排行榜"。
  • 15%的「優青」獲得者成長為「傑青」
    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指南中的限項申請規定:正在承擔「優青」項目的負責人不能申請「傑青」項目,但結題當年可以申請。因此第一批「優青」獲得者在2015 年可首次申請「傑青」項目。」結題1年後申請「傑青」獲資助人數最多(76人),「優青」結題2年後獲「傑青」資助年度平均人數最多(33.5人/年)。
  • 高校十四五前瞻:近五年,一流大學新增多少傑青、優青獲得者?
    此前,奈園(ID:inaiyuan)對2016-2020年各「一流大學」新增兩院院士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除兩院院士以外,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和優秀青年科學基金也常用來衡量高校「十三五」建設、「雙一流」建設的成果,並作為重要的人才項目被各校納入師資隊伍建設指標之中。
  • 重慶工商大學國際商學院教師入選2018國家優青!
    50家單位斬獲2018年國家優青項目,重慶市3所高校共5名老師入圍根據統計,本年度共有來自150家單位的400位申請人入選建議資助名單。其中有321位申請人來自95所大學。從統計數據來看,重慶市有重慶大學、西南大學和重慶工商大學國際商學院3所高校,共5人入選。
  • 就剛剛 2018年國家優青獲得者出爐了!
    今天 (8月17日) ,2018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結果正式揭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發布的公告表示,今年決定資助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400項。入選國家優青有多難?傑青和優青已經成為中國人才梯隊最重要的兩個臺階,幾乎是每一個中青年學者的奮鬥目標,也是每一個科研單位所必爭的人才。
  • ​我校召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青、優青項目申報經驗交流會
    本站訊(通訊員 王天恕  朱廣明)11月22日下午,我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青、優青項目申報經驗交流會在衛津路校區召開。理學院、分子聚集態研究院院長,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李振教授受邀作申報講座和經驗介紹,科研院副院長符銀丹主持會議並講話,各單位青年教師參加會議。
  • 長江學者和國家傑青當選院士有多難?
    長江學者和國家傑青當選院士有多難?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簡稱長江特聘)和國家傑青獲得者(簡稱國家傑青)是國內僅次於兩院院士的人才計劃,均有「院士搖籃」的美譽。那麼長江特聘和國家傑青離當選兩院院士還有多遠?兩者當選院士的比例到底有多大?為分析這一問題,青塔數據分析團隊對近五屆兩院院士增選數據(2009-2017)進行了統計整理。
  • 培養270多位院士、191位傑青、119位優青!在這項榜單中,這所高校遠超你的想像
    、6位&34;元勳、5位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191位&34;獲得者,生均培養傑青數位居全國高校第一。榜單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不含外籍院士)為依據,以1949年(本科畢業年)為時間起點,梳理分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1065位院士的本科院校數據。南京大學以278的總分數排至全國高校第4位。
  • 高校排名「大洗牌」,從2019院士增選和優青名單看!
    前段時間,國家優青項目入選者名單公布。國家優青獲得者等高層次人才的博士校友數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所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今年入選國家優青項目的共有600人,從國家優青的博士培養單位來看,2019年國家優青博士畢業於國內高校的就有372人,佔比達到62%;還有很多來自國內的科研機構,少部分畢業於國外大學。
  • 數據帝:近15%的「優青」將成長為「傑青」
    因此第一批「優青」獲得者在2015 年可首次申請「傑青」項目。通過對2015—2018 年獲「傑青」項目資助的793 人與2012—2015年獲「優青」項目資助的1599人進行分析發現,獲得過「優青」資助的「傑青」共計228人(以下簡稱「雙青」),佔2012—2015年獲「優青」資助人數的14.26%,佔2015—2018年獲「傑青」項目資助人數的28.75%。
  • 清華大學兩名80後副教授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未來院士的候選人
    2020年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入選名單出爐,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分別有14名和15名教授入選,其中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入選人員名單中竟然有兩名80後副教授,作為80後能取得這樣的科研成就非常的不易,具備年齡優勢,也讓這兩位80後傑青具備接班「80院士「(傑青號稱小院士,是院士候選人,目前的年齡大於80歲的院士為資深院士)的可能。
  • 53名中科大校友入選2019國家優青
    近年來,國家優青的資助率均低於10%,申請者越來越多,競爭也是越來越大。但是作為青年人才的頂級頭銜,不僅是青年科研人員垂涎欲滴,用人單位也是求賢若渴。近日,2019國家優青名單正式公布,決定支持625項,正式名單中增加了港澳高校的25項。中科大有17人入選2019年國家優青,自國家優青設立以來,中科大共有124人入選,以如此小的規模體量入選人數高居全國第4。
  • 2020年基金委八大學部傑青優青項目答辯提綱要求
    傑青、優青提綱要點基本相同,提綱順序不同傑青:1、申請人簡介;2、主要學術貢獻及其科學意義;3、獨立原創能力傑青優青提綱相同1、申請人匯報工作時,鑑於「四唯」現象,不宜過度強調論文引用和評述情況,匯報重點應放在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新器件、新工具等方面對學科發展和國家的貢獻。
  • 祝賀:2019南京醫科大學獲1個國家傑青、4個國家優青,實力優秀!
    日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2019年傑青資助名單,生殖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王強教授獲資助,他是南醫大獲基金委資助的第10個國家傑青。另外,今年南京醫科大學還獲得4項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截至目前,南京醫科大學先後有10位學者獲批國家傑出青年基金,16位學者獲批優秀青年科學基金。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傑青、優青不是「帽子」,是一個學術高峰
    《關於避免人才項目異化使用的公開信》,已明確表示國家傑青和優青是人才項目,不是帽子。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21年度國家基金人才類項目申報工作會上。羅喜勝副校長做了申報工作動員。他提出:傑青、優青不是「帽子」,而是一個學術高峰,此類項目的定位是培養優秀學術骨幹或優秀學術帶頭人;各位老師應站在引領學科領域的角度來思考凝練科學問題、積極謀劃、勇攀學術高峰;每個申請人都要深入思考自己的優勢和學術標籤,在組織申報材料時應突出特色、系統地展現自己的學術成績、精心地謀劃未來的研究工作。
  • 中科大副校長:傑青、優青不是「帽子」,是一個學術高峰
    來源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科獎中心編輯 | 學術君早在2018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方微信公眾號發表《關於避免人才項目異化使用的公開信》,已明確表示國家傑青和優青是人才項目,不是帽子。
  • 2020年度「傑青」、「優青」評審最新進展
    8月6日,基金委公布了管理學部優青、傑青評審專家名單。據統計,已有生命科學部、數理科學部、信息科學部、醫學科學部、管理科學部5個學部已公布專家名單,代表這5個學部完成了優青傑青的評審。可以看出,今年的優青傑青答辯已進入後半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