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奈園(ID:inaiyuan)對2016-2020年各「一流大學」新增兩院院士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除兩院院士以外,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和優秀青年科學基金也常用來衡量高校「十三五」建設、「雙一流」建設的成果,並作為重要的人才項目被各校納入師資隊伍建設指標之中。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設立於1994年,宗旨是促進我國青年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國家傑出青年作為國內僅次於兩院院士的第二層次高端人才,向來是科學領域評判創新潛力與學術水平的權威標尺,申請者要求年齡45周歲以下,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或者具有博士學位,有基礎研究工作經歷,基金對入選者每人資助經費一般為每年80萬~100萬元,研究期限為4年。
「十三五」期間,北京大學新增國家傑青獲得者達68人,排名所有「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中第一名,清華大學以56人的成績排名第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有35人入選,排名第三。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兩所高校的入選人數均在25人以上,分列第四、第五名。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同濟大學四所高校的入選人數分列第6-9名,南開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武漢大學等三校均以13人入選的成績並列獲得第十名。
以下為「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新增國家傑青獲得者詳細數據:
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設立於2012年,是為了支持在基礎研究方面已取得較好成績的青年學者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研究,促進青年科學技術人才的快速成長,培養一批有望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骨幹。要求申請者在申請當年1月1日男性未滿38周歲,女性未滿40周歲,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和博士學位,與境外單位沒有正式聘用關係,且保證資助期內每年在依託單位從事研究工作的時間在9個月以上。
「十三五」建設期間,清華大學共有86人獲得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支持,位列「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第一名。浙江大學有78人入選,排名第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兩所高校的入選人數在60人以上,分別位列第三、第四名。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兩校均有48人入選,並列第五名。
以下為「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新增國家優青獲得者詳細數據:
總體來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十三五」期間的傑青、優青增選表現均穩居全國高校前五名,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也穩居前10名。
數據來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點擊右上角訂閱奈園(ID:inaiyuan),表達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