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娟院士入選最高科技獎候選人,為何要提及高福院士?

2020-12-13 教育小匠

李蘭娟院士提名最高科技獎,高福院士卻沒戲?一文超500萬閱讀

這一篇題目為《大反轉:李院士提名最高科技獎,身兼要職資歷老的高福院士卻沒戲》的文章,超500萬閱讀,在線上引起了人們的熱議。

該篇文章的作者真是放「狠招」了,拿李蘭娟院士和高福院士來做對比,藉此來吸引讀者的眼球,對於這樣的做法,雖然斬獲了很高的流量,憑藉這篇文章,該位作者也賺到了不少的收益,但卻讓人感到心寒。

李蘭娟院士成功當選2020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候選人,這個獎項獎勵為國家科技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每年僅評選出2人,最終可獲得這個獎項,這也是一生的榮譽。

李蘭娟院士入選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候選人是值得祝賀的好事,而上文的作者,為何偏偏要提及高福教授呢?

主要是因為高福教授帶有「爭議性」,這位作者在文中寫道:

「如果他(高福)在武漢期間的言行能夠更接地氣,實事求是,而不是言行不一,透支人民的信任,如今不至於被網友所詬病。」

該文作者通過對比李蘭娟院士和高福院士兩人的職業生涯、曾發表的論文數量等,來引起網友的議論,拉高一人卻要貶低一個人,這並不是正常的做法,當中所傳播的價值觀也有待探討。

高福院士是我國微生物科學界的翹楚,於2013年時,當選中科院院士,2019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他曾在伊波拉病毒在非洲爆發時,身先士卒,帶領自己的醫學科研團隊冒險奔赴抗疫前線,為非洲各國抗擊伊波拉病毒貢獻了關鍵的力量。

當然,李蘭娟院士對於這次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她親自前往疫情前線救治病人,日以繼夜帶來科研團隊研發疫苗,年過半百的她一直堅守在崗位上,值得我們每個人尊重。

聽聞李蘭娟院士被選為2020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候選人,小匠也感到很激動,雖然暫未確定能夠最終獲選,但能夠入圍,足以證明李蘭娟院士的優秀。

如果說李蘭娟院士入選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眾望所歸,對於高福院士落選也並不是我們所期待,在科學領域,看重的是每一位科學家所作出的貢獻,並不存在絲毫的偏見和歧視。對此,你們是怎麼認為的呢?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國家科技獎候選人出爐,李蘭娟院士被提名,身兼要職的高福沒有戲
    今年我國國家最高科技獎提名工作已經圓滿結束,國家最高科技獎也是我國科技界的最高層次的獎項,每一年只選出兩個人當選。而今年公開的13名候選人中全部都是我國院士,而其中也有我們所熟知的李蘭娟院士。也許很多候選人並不能成功競選該獎,但這可是我國相關領域的最高獎項,代表著至高的榮耀。能夠提名該獎項的候選人也是非常的厲害,肯定是為我國人民以及社會做出了特別大的貢獻。
  • 最高科技獎:李蘭娟院士獲提名,高院士落選,SCI不代表科研能力!
    2020年的最高科學技術獎的提名工作已經落幕,我們都知道每年的最高科學技術獎評選工作那是讓人特別期待,因為每一位被提名的候選人都是國內最頂尖的科研人才,都在科研領域有著重大的貢獻!就像今年的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候選人有13人,13名候選人中有一人的呼聲特別高,那就是在此次抗擊疫情工作重要有著卓越貢獻的李蘭娟院士,而有500多篇SCI文獻的高福院士卻遺憾落選!說起李蘭娟院士,所有人不得不豎起大拇指對她說一聲服氣!
  • 李蘭娟院士提名「最高科技獎」,高福未入選,網友:幹得漂亮!
    抗疫前線,有著這樣一群人,奔波不止,不知疲倦,比如原來的廣州醫學院院長鍾南山院士,以及浙江大學醫學部教授李蘭娟院士,雖然都已年過70,卻置年事已高而不顧,逆行而上不顧個人安危,臨危不懼,幫難解困。這些人是院士也是戰士,更有國士的責任擔當,令我們感動。
  • 李蘭娟院士最高科技獎提名,500餘篇SCI論文的高福,為何沒提名?
    國家最高科技獎提名已經出爐,被提名總共有13位科學工作者。這13位科學工作者,都是國家級別的院士。在這被提名的13位院士中,李蘭娟院士位居排名第一位,同時她還是專家提名,與其他被提名的院士稍有不同。其餘的12位院士,都是教育部、中科院或者省份直接提名,而專家提名的檔次級別更高。01李蘭娟院士在非典抗擊和2020年的新型肺炎防治中,做出突出貢獻。
  • 不唯論文,李蘭娟院士獲「最高科學技術獎」提名,高福無緣
    大家都知道,國家科學進步獎是我國目前最高的科技獎項之一。這項獎項不僅是一種榮譽,而且也是科研工作者的最高獎項。 其中,最被人們熟悉的就是李蘭娟院士,並且它的提名方式也與其它人有所不同,李蘭娟院士是專家提名,而其它的候選人則是教育部、中科院或者省份提名。從提名的方式,我們不難看出李蘭娟院士有著更加重要的地位。 現在的李蘭娟院士,我們都很熟悉。因為是她提出了最強有力的管控措施,也是她一直帶領她的團隊在進行著疫苗的研發。然而我們很熟悉的李蘭娟院士卻有著不為人知的一面。
  • 13人被提名2020年最高科技獎,李蘭娟在列,網友:怎能沒有鍾南山!
    近日,從公開渠道獲悉,最近,2020年最高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已經結束,信息顯示,至少有13名科學獎被提名參評。從公布的名單來看,李蘭娟院士排在第一。 那麼,為何說是「至少」呢?因為這其中還有未公開提名的提名人。這話說得有點繞,但公開信息就是這樣說的。
  • 李蘭娟未獲「共和國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下面5點你或得釋疑
    李蘭娟院士在這次新冠病毒的全民抗疫中,確實為國家與人民作出了重要貢獻,沒有入選,這並不影響她在本次抗疫中對國家所作的貢獻。圖/百度圖庫但為何沒有入選呢?我個人認為:一、我覺得李蘭娟院士和鍾南山院士都是此次疫情專家組成員,因為國家勳章需要照顧到更多行業,所以只能選一個代表,而不可能在同一個行業同一時間出兩個。二、這次的國家勳章的授勳,是屬於臨時性增加的,並不是例行的5年一次授勳,或許下一次就有李蘭娟院士了。
  •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高福:找準問題刨根問底,敢於嘗試困難問題
    而且我們的鐘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等白衣天使醫護人員們都在一線奮鬥,他們盡職盡責、赫赫業業地做事,這些人都值得我們一輩子去尊敬。疫情的出現,平常時默默無聞專心研究學術的學術大佬也都紛紛走紅網絡了,除了很早就以敢說敢言聞名於學術界的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和西湖大學校長之外。這次事件還走紅了「雙黃連之母」王延軼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
  • 浙大李蘭娟院士獲獎300萬,全捐!為了他們……
    浙江大學教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李蘭娟院士(個人)獲得大會首次頒發的科技大獎。大會現場 (圖片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梁臻 攝)科技大獎是浙江科學技術最高獎,授予浙江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的個人、團隊,每年授予數量不超過2項。科技大獎每個獎金達300萬元。
  • 表彰大會上,鍾南山被授予「最高榮譽」,為何李蘭娟院士卻沒有?
    其實,李蘭娟和鍾南山在工作上性質是一致的,但雙方性質重疊後,鍾南山院士給人的感覺稍微好一點,雙方在工作上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疫情防控方便的話,鍾南山院士比李蘭娟院士貢獻更大。
  • 李蘭娟院士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浙普」,網友評論炸鍋了!
    李蘭娟院士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浙普」,網友評論炸鍋了!前段時間,鍾南山院士在向國外專家介紹中國經驗時,一口流利、標準的英語令許多人大呼「太帥了!」無獨有偶,沉寂許久的高福院士也剛剛接受了CGTN的採訪,全程同樣用英語回答了記者的提問。這些專家不但專業能力過硬,而且語言能力也非常出眾,令人敬佩!
  • 李蘭娟: 從赤腳醫生到院士
    傳染病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  浙江在線11月17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張苗)李蘭娟的日程安排精確到了分鐘,坐診、科研、行政、講座、接待來訪……71歲的年紀,在這位中國傳染病界的領軍人身上似乎看不出痕跡
  • 高福院士的英語,李蘭娟院士的紹興話,誰更能展現國際話語權?
    高福院士的英語,李蘭娟院士的紹興話最近幾天,高福院士、李蘭娟院士又分別在鏡頭上露面了,他們一個全程「飈英語」,一個全程「紹興話」,引發了眾多網友的熱議。高福院士接受CGTN(CGTN是中國國際電視臺,或稱「中國環球電視網」的英文簡稱)的採訪,說:「我從未說過不存在『人傳人』」。
  • 都是國際交流,李蘭娟用漢語、高福用英語,代表的都是中國
    為此,如今的美國相關專家,就邀請了在中國抗疫過程中,做出突出貢獻的李蘭娟院士,進行相關的講解、傳授經驗。而在這次講解中,李蘭娟院士的一個做法,獲得了不少網友的稱讚。那就是她全程使用漢語。李蘭娟院士01李蘭娟院士用漢語連線美國專家首先大家需要知道的一點是:李蘭娟院士曾經在1983年的
  • 中北大學原校長劉有智入選工程院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候選人
    6月30日,中國工程院網站發布《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初評候選人公示》。此次共有39位候選人進入理事會終評,中北大學劉有智教授名列其中,由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的胡永康院士提名,提名專業專長為超重力化工分離工程。
  • 為什麼李蘭娟院士,值得我們尊敬|戰疫日記
    第002期,疫情逆行者: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李蘭娟院士,作為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如今已經有73歲高齡。但在疫情面前依舊奔赴一線。在2月2日,李蘭娟院士及團隊便到達了武漢一線,在醫院晝夜不停、爭分奪秒地阻擊疫情。根據筆者的了解,出發之前,李院士就表示做好了長期在武漢戰鬥的準備。而抵達武漢後,李蘭娟的院士抗擊疫情的決心再一次體現出來。
  • 茅臺總工程師入選今年的兩院院士候選人,網友的評論卻一面倒
    那麼兩院院士除了榮譽以外,還有什麼「特權」嗎?其實早在在2018年中旬的時候,我國的移民管理局就下發過通知,首先邊檢機關要為兩院院士出入境提供便利服務,兩院院士和隨行人員的出入境可使用邊檢「特別通道」優先通行,經陸地口岸出入境可不下車接受查驗。這也是我國對於這種人才的一種重視和尊重。
  • 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出爐廈大兩名教授入選
    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昨天公布,廈大兩人入選,分別是廈大校長張榮教授、廈大生命科學學院林聖彩教授。福建總共三人入選,除了廈大兩位,還有福州大學範更華教授也入選。中科院昨天公布的初步候選人名單總共有181人。應該說,從候選到最終當選,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每年中科院院士增選一般是60多名,在年底公布。當然,當選為候選人已經很不容易。中科院明確,每位院士最多推薦3名候選人。被推薦人獲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薦,且至少有2名院士所在學部與該候選人被推薦的學部相同方為有效。
  • 李蘭娟院士漢語為美國授課,美方自帶翻譯,網友喊話高福、鍾南山
    李蘭娟院士威武!應美方邀請,中國「國寶」級專家李蘭娟院士向美方介紹中國抗疫經驗。視頻中,李蘭娟院士全程使用漢語,美方自己配翻譯,然而這並沒有影響「授課」效果,美方的專家們各個都認真得像小學生,專心聽講,認真記筆記。
  • 40%入圍傑青,兩位院士候選人
    今年的國家優青入選人數相比往年直接增加了50%, 達到了600人,一度引發熱議。 國家優青入選者何以獲得如此多的關注? 其實,這牽扯到國家在人才引進和培養上的戰略。近年來,從兩院院士、國家傑青、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到萬人計劃、國家優青,國家為引進和培養高層次人才,已經形成了一整套較為完備的高層次人才支持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