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家能源局發布「十三五」能源發展成績
12月22日,2021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國家能源局黨組書記、局長章建華作題為《深入貫徹落實能源安全新戰略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強能源保障》的報告。其中,「十三五」期間,能源領域嚴格落實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50億噸標煤以內,清潔能源在能源消費增量中佔65%以上,超低排放煤電機組達到8.9億千瓦。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率達到60%以上,替代散煤1.4億噸以上。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計下降18.5%。
2、我國天然氣產量連續4年增產超100億立方米
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12月22日表示,我國天然氣產量連續4年增產超過100億立方米,今年預計產量超過1860億立方米。章建華在當日召開的全國能源工作會上表示,我國原油產量連續兩年企穩回升,今年預計達1.94億噸,長慶、渤海海域、塔裡木油田產量均實現歷史性跨越;非常規油氣資源規模化開發成為新的增長點。當前,我國能源消費呈現出「四增」的良好態勢:清潔能源在能源消費增量中的份額增長到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增長到15.8%,天然氣消費年均增速超過10%,電力佔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增長到約27%。
3、國網蒙東電力「五站五線」新能源匯集特高壓配套送出工程全線投運
12月22日7時41分,「五站五線」最後一座變電站——寶力根變電站啟動調試成功,標誌著國網蒙東電力「五站五線」新能源匯集特高壓配套送出工程全部順利投運,正式移交國網蒙東電力檢修公司運維管理。「五站五線」工程的順利投運,將進一步補強蒙電外送通道,預計為華北地區輸送清潔電力約175億千瓦時,年節約標煤約53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1700萬噸,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及大氣汙染防治發揮重要作用。
4、浙江省首座裝機超百萬千瓦的大型火力發電機組「退役」
12月21日晚23時18分,經浙江省調批覆同意,浙江浙能鎮海發電有限責任公司鎮電6號機組正式關停「退役」。至此,鎮電順利完成四臺21.5萬千瓦燃煤機組關停工作。浙江省首座裝機容量超百萬千瓦的大型火力發電機組結束了40餘年的「服役」生涯,「騰籠換鳥」迎來涅槃重生。據了解,浙能鎮海發電廠始建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總裝機容量達到105萬千瓦,是浙江省首座裝機容量超百萬千瓦的大型火力發電廠,也是華東電網主力發電廠之一。
5、高瓴資本158億元入局隆基股份 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12月20日晚間,隆基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的第二大股東李春安與高瓴資本籤署《股轉協議》,李春安擬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向高瓴資本轉讓其持有的公司股份約2.26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6.00%,交易對價158.4億元。交易完成後,高瓴資本持有公司6.00%的股份,成為隆基股份的第二大單一股東。
6、國內首個製造廠自主進行的抽水蓄能機組水力優化改造項目取得成功
12月18日下午,黑麋峰③、④機雙機同甩100%負荷試驗順利完成。至此,黑麋峰④機水力優化轉輪更換全部調試試驗內容圓滿完成。同時,困擾電站多年的「非同步導葉啟動併網」、「導葉延時關閉」、「球閥採用調節」、「特定水頭限負荷運行」等一系列特殊措施得以徹底消除。這一項目的完成,宣告首個由國內製造廠自主進行的抽水蓄能機組水力優化改造項目取得圓滿成功,全面超越了當時從國外引進的抽水蓄能機組水力設計技術。
7、世界首個旋式鑄造單晶爐研製成功
12月22日,賽維LDK宣布,經過近10年的研發和多次測試,世界首個旋式鑄造單晶爐研製成功。該項目由由多晶矽鑄錠爐改造而成,單爐矽錠重量可達1200kg,相比傳統直拉單晶工藝,成本可大幅降低20%;同時,可以改造、升級多晶矽企業現有的多晶矽鑄錠爐,盤活多晶矽企業鑄錠設備資產,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據介紹,旋式鑄造單晶爐一改直拉單晶傳統工藝,更適合異質結電池。該產品一經推廣,將極大降低單晶製造乃至光伏發電成本,對光伏高質量發展和光伏發電的普及應用都具有裡程碑式的推動意義。
8、山西首臺百萬千瓦發電機組成功併網
12月19日11時59分,山西國際能源集團(格盟國際)有限公司盂縣電廠2×100萬千瓦發電項目1號機組首次併網一次成功。這標誌著山西省首臺百萬千瓦發電機組、首臺以「點對網」方式「晉電送冀」的機組、首臺併入河北南網的百萬機組正式進入帶負荷試運階段。機組各系統狀態正常,質量優良、運行平穩,各項參數符合設計及規程規範要求。
9、內蒙古烏蘭察布600萬千瓦風電項目首颱風機吊裝完成
12月19日,烏蘭察布風電基地一期600萬千瓦示範項目首颱風機吊裝圓滿完成。作為全球陸上單體最大風電項目和國家能源局批覆的首個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平價上網示範項目,該項目全容量投產後每年可為京津冀提供約180億千瓦時綠色電力,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530萬噸,同步打造國內平價上網、先進技術、智慧智能、工程建設、生態改善、社會效益示範,引領風電行業建設發展新趨勢,為我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做出示範和積極貢獻。
10、全球首座陸地薄膜型LNG儲罐模擬艙認證完工
12月21日,由中遠海運(青島)有限公司所屬青島中遠海運低溫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搭建的全球首座陸地薄膜型LNG儲罐(GST)模擬艙認證完工儀式在低溫科技公司模擬艙培訓展示廳內舉行。據了解,運用衍生於MARKⅢ技術的GST技術搭建的薄膜型陸地儲罐模擬艙在全球屬首例。薄膜型陸地儲罐模擬艙的搭建,不僅對於薄膜型陸地儲罐在中國乃至全球的應用和推廣具有重大的意義,還為該公司掌握LNG產業鏈中的核心技術,賦能整個產業鏈的發展增添了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