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降至42.3% 電力佔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達52.2%
清潔用能成就綠色發展
──來自能源消納大省廣東的報導
中國電力報 中電新聞網 記者 王俊 陳細英
廣東,一個GDP比肩韓國、電源裝機超過英國、能源消費總量約等於沙烏地阿拉伯的省份。
「經濟發達空氣好,天高雲淡霧霾少。」說起廣東的好處,在廣州稅務部門工作的北方人陳娟深有感觸。
與大多數鄰居、同事一樣,陳娟對「能源革命」四個字幾無了解。然而廣東對這一理念的實踐,卻在各個方面深刻影響著她以及他們的生活。
「從生產側、消費側、體制改革等方面力推清潔用能,順應能源革命大勢,實現綠色發展,是近年來廣東取得的最重要成果之一。」廣東省能源局有關部門負責人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一次能源自給率僅10%用能顯著清潔化
「廣東是能源消費大省,去年全省能源消費總量達3.01億噸標準煤,佔全國的7%。」廣東省能源局上述人士介紹說。
記者根據《全球能源統計年鑑2016》收錄的數據計算發現,在能源消費總量上,去年廣東與中東石油富國沙烏地阿拉伯相差無幾。不過從稟賦看,廣東卻是一個能源資源十分稀缺的省份,一次能源自給率長期維持在10%左右。
《廣東統計年鑑2016》顯示,去年廣東能源生產總量為6862.51萬噸標準煤,遠遠低於能源消費總量。生產總量中,電力佔48.5%,原油佔32.8%,天然氣佔18.7%。電力所佔份額之所以最大,是因為廣東電源裝機規模居全國第二,僅次於內蒙古。
截至今年1月底,廣東統調發電裝機容量突破1億千瓦大關。而據記者了解,去年英國發電裝機為9300多萬千瓦,尚不及前者。
在廣東的1億千瓦裝機中,煤電佔比約為59%。「早在2006年,我省就開始不再產煤,現在不僅是電煤,其他用煤都需要外購。」廣東省能源局上述人士表示,「這是造成我省一次能源自給率低的最主要原因。」
能源資源的匱乏,雖然給廣東的能源安全帶來壓力,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廣東用能清潔化的進程。這主要是因為本地不產煤後,電力、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替代煤炭時,所受阻力會大大減小。
據南方能源監管局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廣東非化石能源消費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已從2010年的14%升至去年的20%,超出全國平均水平8個百分點;煤炭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從2011年的50.2%降至去年的42.3%,電煤佔煤炭消費比重保持在60%以上。這些指標均在全國處於領先水平。
「『十二五』期間,廣東的能源生產、消費都持續清潔化,總體呈現『減煤、增非化石、油氣穩定』的變化趨勢。」南方能源監管局上述人士告訴記者。
清潔能源發展迅速天然氣、核能利用多
廣東用能清潔化進程中,除煤炭消費佔比下降外,本省清潔能源發展迅速是一個關鍵性支撐因素。
「去年,我省消費了145億立方米天然氣。」廣東省能源局上述人士表示,天然氣發電已成為省內第二大電源,「十一五」裝機由零發展至500萬千瓦,「十二五」發展至1500萬千瓦,「十三五」計劃發展至2500萬千瓦。
核電算得上是廣東的第三大電源。「我省核電發展較早,全省現有裝機近900萬千瓦,佔全國的六成左右。此外,省內核電在建規模達六七百萬千瓦,到2020年將建成1600萬千瓦,並且還有後續的項目在規劃。」廣東省能源局上述人士說。
水電方面,廣東的水能資源較少,且已開發殆盡,目前普通水電裝機僅842萬千瓦。不過,廣東的抽水蓄能發展較快,國家「十一五」重點工程、清遠抽水蓄能電站於今年8月底投運後,全省抽水蓄能電站總裝機已達512萬千瓦。
新能源在廣東的表現可圈可點。2010年時,廣東風電裝機僅75萬千瓦,光伏發電裝機僅0.2萬千瓦。但到去年年底,廣東風電裝機已經提升到246萬千瓦,是2010年的3倍有餘;光伏發電裝機提升到85萬千瓦,是2010年的425倍。
記者在陽江市採訪時,切身感受到了新能源在廣東的活力。陽東區大溝鎮5萬千瓦光伏農業與觀光旅遊綜合利用示範項目負責人、中國電建嶺南5萬千瓦風電項目負責人均表示,儘管當地光照、風能資源條件算不上好,但由於沒有棄風、棄光之虞,且電網企業服務周到,他們所在的公司都有擴建項目的計劃。
「我市自提出打造『國家新能源基地』後,新能源發電項目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截至9月份,我市風電、光伏發電總裝機已達62萬千瓦,在全省比重超過17%,居各地市之首。」陽江供電局計劃發展部專責黃雄偉告訴記者。
據黃雄偉介紹,陽江還有已獲政府批准待建的海上風電項目4個,裝機216萬千瓦;在建及開展前期工作的陸上風電項目4個,裝機24.9萬千瓦;在建及開展前期工作的光伏發電項目6個,裝機29萬千瓦。這些項目總規模高達269.9萬千瓦,是陽江建設「國家新能源基地」的底氣,也是廣東新能源蓬勃發展的寫照。
每年外購電超千億千瓦時單位GDP能耗5年降21%
電是清潔、高效的二次能源,廣東一方面自己生產,一方面大規模從雲南、貴州兩省購電,其途徑即為西電東送南部通道。作為受電端,廣東的清潔用能進程受益於西電東送良多。
「『十二五』期間,南網西電東送容量由2300萬千瓦增加到了3500萬千瓦。」廣東省能源局上述人士告訴記者。
記者也從南方電網公司了解到,南網目前已形成「八交九直」共17條西電東送通道。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南網西電東送電量累計約達1.3萬億千瓦時左右。其中,僅去年送電量就達189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
去年,廣東全社會用電量為5311億千瓦時,西電東送電量佔比達35.6%。同一年,電力佔廣東終端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為52.2%,而原煤的比重只有10%。由此不難發現,西電東送對於改善廣東的用能結構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南方能源監管局上述人士介紹說,多用電只是廣東在消費側推動清潔用能的路徑之一。「『十二五』時期,廣東還通過淘汰大量落後產能,關停工業小鍋爐,嚴控珠三角地區用煤,普及城鎮燃氣,實施油品質量升級、碳交易等,推進能源消費革命,使單位GDP能耗、碳強度等指標穩步下降,提升了綠色發展水平。」
據悉,「十二五」期間,廣東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21%,碳強度累計下降逾19.5%,均超額完成了國家規定的目標任務。
能源消費革命帶來了更多藍天。據環保部門統計,去年廣東珠三角地區PM2.5和全省PM10平均濃度分別比2013年基數下降了25.2%和13.6%,提前兩年達到國家空氣品質改善考核目標要求;全省灰霾天數為21年來最少,空氣品質達標率為91.5%。
體製革命走在全國前列市場的力量越來越大
能源革命的四個領域──消費、生產、體制、技術,是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的關係。在廣東,能源體制的變革,對清潔用能起到的助推作用相當顯著。
「廣東地處我國改革開放前沿,承擔著改革先行先試的任務。廣東電力行業的改革,也一直走在我國前列。」南方能源監管局上述人士告訴記者,「往早了說,是廣東在全國率先搞起廠網分開改革,為上一輪電改提供了實踐支撐。2006年以後,廣東力推電力市場化交易,培育了一批市場主體,起到了市場啟蒙作用,為後續全國電力市場化建設作出示範。」
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中,廣東亦發揮了重要作用。2014年,深圳啟動輸配電價改革試點,為全國輸配電價改革積累了經驗;去年,廣東成為全國首批售電側改革試點省份;今年,在電力交易月度競價中,廣東在全國率先引入售電公司參與競價,引發社會關注。
「電改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促進了電力工業健康快速發展。去年,廣東統調負荷全國首次突破1億千瓦,但是電力供應充足,沒有出現電源性缺電,這是電改的最大成效之一。」南方能源監管局上述人士表示。
與此同時,廣東注重解決天然氣上下遊規劃建設存在的問題,力促天然氣基礎設施公平開放和天然氣利用,並嚴格落實天然氣價格改革相關要求。市場的力量,在廣東能源領域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
「廣東的能源價格機制已較為靈活,吸引了大量來自省外、海外的煤炭、天然氣和水電等資源,包括西電東送在內的大宗能源貿易基本實現了『在政府合作框架協議指導下,以長期合同為主,短期靈活合同為輔』的交易模式,合同履約率高。」南方能源監管局上述人士告訴記者,「這為廣東促進清潔用能、實現綠色發展夯實了基礎。」
責任編輯:趙雅君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