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持續推進煤炭消費減量替代

2020-12-17 中國電力報

近年來煤炭消費佔比穩步下降、環境空氣品質明顯改善

王若曦

11月30日,生態環境部舉行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上指出,今年進入秋冬季以來,截至11月26日,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共發生6次區域性汙染過程,只有2次是重汙染過程,重汙染過程次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50%。

空氣品質的改善離不開能源消費方式的改變。「十三五」時期,我國持續推進能源結構優化升級,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能源領域發展過程中,重視煤炭消費的減量替代。煤炭消費總量的控制及煤炭在能源消費中所佔比重的下降有力促進了碳減排及藍天數量的增多。未來,我國將繼續在煤炭消費減量替代方面發力,以實現能源發展的轉型升級及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

產業格局優化為控制煤炭消費提供可能

煤炭行業淘汰落後產能、嚴控新增產能,為煤炭消費總量的控制提供了可能。自2016年起,我國著力推進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化解煤炭過剩產能。截至2018年底,累計退出煤炭落後產能8.1億噸/年,提前完成「十三五」去產能目標任務。從行業發展趨勢看,煤炭去產能由總量去產能轉向結構性去產能、系統性優產能。我國進一步提升煤炭供給體系質量,推動煤炭行業上大壓小、增優減劣和產業結構調整。

30萬噸/年以下煤礦普遍生產效率低、技術裝備水平低、安全保障程度低。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於2019年8月聯合印發《30萬噸/年以下煤礦分類處置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按照嚴格執法關閉一批、實施產能置換退出一批、升級改造提升一批的要求,對30萬噸/年以下煤礦進行分類處置。《方案》提出去產能目標:力爭到2021年底全國30萬噸/年以下煤礦數量減少至800處以內,華北、西北地區(不含南疆)30萬噸/年以下煤礦基本退出,其他地區30萬噸/年以下煤礦數量原則上比2018年底減少50%以上。

近年來,我國持續淘汰關停不達標的落後煤電機組,嚴控煤電新增產能規模。今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印發《關於做好2020年重點領域化解過剩產能工作的通知》,提出2020年底全國煤電裝機規模控制在11億千瓦以內。

我國統籌推進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截至2019年底,全國實現超低排放的煤炭機組達到8.9億千瓦,佔煤電總裝機容量的86%,建成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超低排放清潔煤電供應系統。

煤炭行業淘汰落後產能的同時,也在釋放優質產能。煤炭產業格局進一步優化,煤炭產能向主產區聚集。大型煤炭基地主要分布在山西、內蒙古、陝西、新疆等省區。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今年7月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已建成千萬噸級煤礦52處,核定生產能力8.21億噸/年,約佔全國生產煤礦總產能的五分之一。

更清潔的能源替代煤炭消費利用

近年來,我國致力於優化能源消費結構,以更清潔的能源替代煤炭的使用,工業散煤治理以鍋爐綜合整治為主,民用散煤治理以推進清潔取暖為主。在山區等暫不具備清潔能源替代條件的地區,潔淨煤發揮兜底作用。

2018年7月,國務院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要求開展鍋爐綜合整治,提出「原則上不再新建每小時35蒸噸以下的燃煤鍋爐,其他地區原則上不再新建每小時10蒸噸以下的燃煤鍋爐」「重點區域基本淘汰每小時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每小時65蒸噸及以上燃煤鍋爐全部完成節能和超低排放改造」。

據煤控研究項目散煤治理研究課題組發布的《中國散煤綜合治理研究報告2020》中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部分省市淘汰燃煤工業小鍋爐共計約8519臺,其中四川、內蒙古、黑龍江和山西四省區的燃煤工業鍋爐淘汰比例較高,佔全國總淘汰量的比例均在15%以上。工業小鍋爐散煤治理潛力開始轉向非重點區域。

北方地區「以點帶面」推進清潔取暖。2017年,12個城市納入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範圍。2019年,北方清潔取暖試點已經擴展為43個,實現了京津冀及周邊、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全覆蓋。在清潔取暖補貼方面,截至目前,中央財政共支持3批43個試點城市,安排了獎補資金493億元。中央財政獎補資金由試點城市根據清潔取暖工作推進情況統籌使用,主要用於補貼戶內管網改造、居民取暖設備購置、運行補貼等。

在第七屆中國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和能源轉型國際研討會上,自然資源保護協會高級顧問楊富強預計,「十四五」期間我國將削減散煤約2億噸,力爭達到2.5億噸。

2017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對於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提出目標:到2020年,煤炭消費比重降低到58%以下。楊富強預計,2020年,煤炭消費比重有望降低到56.5%。

煤炭消費控制促進溫室氣體減排

我國近年來將生態文明建設擺在重要位置,經濟提質增效順應綠色低碳的發展思路。煤炭消費控制對於碳減排具有重要意義。

2016年11月,國務院印發《「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控制煤炭消費總量,2020年控制在42億噸左右。推動霧霾嚴重地區和城市在2017年後繼續實現煤炭消費負增長。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方面,《方案》要求,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徐華清表示,我國通過採取化解煤炭落後及過剩產能、實施重點地區煤炭消費減量替代、推進散煤治理、調整煤電建設投產規模、有序發展煤化工等多種舉措,有效控制煤炭消費,最大限度減少煤炭消費帶來的二氧化碳排放,協同控制PM2.5等大氣汙染物對人體健康帶來的危害。

對於溫室氣體排放控制成效,國務院新聞辦於今年10月就「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有關情況舉行的發布會指出,全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持續下降,基本扭轉了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快速增長的局面。截至去年底,碳排放強度比2015年下降18.2%,提前完成了「十三五」約束性目標。

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任重而道遠。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提出碳減排目標: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煤炭消費是我國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未來我國需要在減煤道路上繼續發力,實現煤炭消費總量及煤炭在能源消費中比重的持續下降。

楊富強認為,我國的煤炭消費佔比在「十三五」期間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但目前57%的煤炭消費佔比仍然過高,我國需加速擺脫煤炭依賴。「十四五」規劃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其作用十分關鍵。「十四五」期間,應確保將煤炭消費佔比降低到50%以下,力爭2025年左右達到碳排放峰值,全國PM2.5的平均濃度達到30微克/立方米,並在重點部門和地區設立「十四五」煤控、碳達峰和空氣品質治理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相關焦點

  • ...內電能替代和清潔替代成效初顯 「兩個替代」深度推進面臨多重...
    近年來,廣西、福建、江蘇、湖南等地因地制宜,採取多種措施在工業、交通、農業等領域推進終端消費領域電能替代,成效逐步顯現。業內人士呼籲,建議進一步優化能源系統,在能源生產方面加強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潔利用,引導低效高排放煤電機組退出市場,為新能源發展騰出空間;能源消費方面引導增量需求主要依靠清潔能源;能源輸送方面加強通道建設和管理,優化跨區通道的運行方式;能源制度上建立清潔能源市場培育機制與完全成本核算機制,促進「兩個替代」可持續發展。
  • 積極發展核能供熱替代山東煤炭消費
    記者:您是我國核反應堆及核電工程專家,對我國目前的核電發展情況十分了解。請您介紹一下我國核電建設和運行的情況好嗎?葉奇蓁:我國核電發展狀況良好,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在運核電機組共45臺,裝機容量4590萬千瓦;在建核電機組共12臺,總裝機容量1368萬千瓦。
  • 我國能源替代規範法律問題研究
    我國經歷了油氣替代煤炭、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歷程,在這一過程中暴露出了弊端,所以應當建立我國的能源替代規範法律制度,協調能源替代法律制度與補貼、技術等其他規範法律制度,發揮市場的主導作用,劃定政府與市場在能源替代過程的邊界,將能源替代規範納入法治化軌道上來。
  • 能源局:加快發展非化石能源 積極推進清潔能源替代
    (原標題:能源局:加快發展非化石能源 積極推進清潔能源替代)
  • 疫情對我國煤炭行業供需會產生什麼影響?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全球經濟衰退已不可避免,如何看待疫情對煤炭供需、替代能源等的影響,以及這些因素變化怎樣決定煤炭價格未來走勢,不僅關係到煤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也關係到我國整體的能源安全戰略目標。
  • 7月煤炭市場價格波動運行電煤消費呈現旺季特徵
    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副理事長石瑛指出,後期我國疫情防控成果將繼續鞏固,復工復產深入推進,宏觀政策效應持續顯現,工業經濟有望繼續保持回升向好發展勢頭,帶動煤炭下遊行業生產加快恢復,煤炭需求將繼續回升。石瑛認為,三方面因素影響電煤需求。一是迎峰度夏期間我國高溫天氣持續,電煤消費呈現旺季特徵,季節性電煤需求增強。
  • 助力「碳中和」目標實現 我國電能替代進入深水區
    記者了解到,當前我國能源消費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佔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的約85%、佔全部溫室氣體排放約70%,其中,電力行業碳排放在能源排放中約佔40%,且佔比從1990年的25%提高到2019年的42%。
  • 破題開局蹚新路——「十三五」期間 我市推進能源革命綜合改革實踐
    作為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十三五」以來,我市不斷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向縱深發展,加快能源清潔低碳轉型,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主動減煤追求「減」「優」「綠」「十三五」期間,我市推進煤炭行業堅定走「減」「優」「綠」之路,大力化解過剩產能,注重抓好減量置換和減量重組,持續提高先進產能佔比,推動清潔高效安全發展。堅定不移化解過剩產能。
  • 謝和平院士等撰文:煤炭革命不是「革煤炭的命」—新聞—科學網
    雖然現在能源技術革新、能源品種替代周期逐漸縮短,但能源結構和基本能源技術的更新換代仍然需要經歷很長時間,一般要有二三十年甚至更長時間。 其三,煤炭生產、消費是可以實現潔淨、綠色、低碳的。低碳技術及煤炭清潔生產和資源綜合利用技術趨於成熟,只是推廣普及的時間問題。 其四,煤炭是能源品種中最經濟、最可靠的能源。
  • 合肥PM2.5和PM10濃度持續下降
    4月9日,記者從合肥市生態環境局獲悉,合肥市對外公布的落實第二輪安徽省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情況報告顯示,2019年該市生態環境質量和汙染防治水平穩步提升,PM2.5、PM10平均濃度同比下降4.3%、0.6%,2014年以來,合肥市大氣顆粒物PM2.5和PM10濃度已持續6年下降
  • 大同開始用垃圾替代煤炭發電
    在地處塞北的「中國煤都」山西大同,經過特殊處理之後的垃圾正在替代煤炭,成為發電的新動力。「半年多來的試運行證明,按設計能力,這座垃圾發電廠每天可處理垃圾千噸,年發電量約2億度,能滿足大同市30多萬城市居民一年的生活用電量。」大同富喬垃圾焚燒發電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建功說。大同是我國最大的動力煤基地之一,享有「中國煤都」之稱。經過多年開採,優質煤炭資源已接近枯竭。
  • 蘭州市超額完成上年度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工作任務
    我市超額完成上年度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工作任務每日甘肅網12月7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12月6日,記者從市發改委了解到,我市通過建立市、區(縣)聯動工作機制,加快產業及能源結構調整,全面治理燃煤設施,積極推進煤炭清潔利用,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等多措並舉,在省發改委發布的《甘肅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於2019年度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工作考核結果的通報》中,蘭州市超額完成2019年度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工作任務等級考核,並予以表揚。
  • 《山東省加強汙染源頭防治推進「四減四增」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
    三、調整能源結構按照控增量、減存量、提效率的系統治理思路,進一步加大煤炭消費減量替代工作力度,增加清潔能源使用。建立健全煤炭質量管理體系,加強煤炭質量全過程監管,提高煤炭品質,嚴格控制劣質煤炭進入消費市場,嚴厲打擊劣質煤銷售。鼓勵火電等高耗煤行業採用高熱值煤炭,減少低熱值煤炭使用量。2.著力控制新增煤炭消費。嚴格控制新上耗煤項目審批、核准、備案,鼓勵天然氣、電力等清潔能源替代煤炭消費。重點區域不再新增燃煤機組裝機容量,新增用電量主要依靠非化石能源發電和外輸電滿足。
  • 我國首發全球礦業發展報告:發展中國家消費增長帶動持續發展
    煤炭佔比將持續下降,清潔能源佔比將持續增加,未來煤炭、石油、天然氣以及非化石能源消費佔比將呈「四分天下」格局。三、亞洲新興經濟體已成為全球金屬礦產消費中心,重塑全球礦產資源供需格局。2018年,中國、印度、東協等亞洲新興經濟體鐵、銅、鋁消費全球佔比分別為59%、59%和61%,美歐日韓等發達國家全球佔比分別為28%、35%和29%。
  • 優質煤炭產能實現替代 多個優質煤礦項目獲批
    事實上,近年來隨著煤炭去產能的逐步推進,煤炭市場供應雖總體平衡,但部分地區受資源、運輸約束等因素影響,時段性供應偏緊的狀況時有發生。尤其是處於運輸末梢的東北地區,冬季煤炭供應不時出現偏緊局面。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我國煤炭消費量約28.75億噸,同比增加8400萬噸,增長3%。其中,尤其以工業用煤增加最為明顯。
  • 能源革命|廣東煤炭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42.3%
    煤炭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降至42.3% 電力佔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達52.2%  清潔用能成就綠色發展  ──來自能源消納大省廣東的報導  中國電力報 中電新聞網 記者 王俊 陳細英這主要是因為本地不產煤後,電力、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替代煤炭時,所受阻力會大大減小。  據南方能源監管局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廣東非化石能源消費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已從2010年的14%升至去年的20%,超出全國平均水平8個百分點;煤炭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從2011年的50.2%降至去年的42.3%,電煤佔煤炭消費比重保持在60%以上。這些指標均在全國處於領先水平。
  •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重慶綦江大力發展煤炭業的接續替代產業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重慶綦江大力發展煤炭業的接續替代產業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支持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發展。
  • 新中國70年煤炭工業鑄就十大輝煌
    2018年我國煤炭消費佔比已經降到59%,但煤炭作為主體能源的地位不會改變,煤炭作為基礎能源的作用將繼續彰顯。二、煤炭工業結構持續優化,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企業轉型升級加快,開始進入結構性去產能、系統性優產能新階段。長期以來,我國煤礦呈現以多、小、散、亂為特點的生產結構。
  • 中國工程院院士武強:煤炭開發應追求高效益而非高效率,煤炭利用...
    以下為發言內容:根據2018年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我國煤炭產量37.8億噸,折合標準煤相當於25.7億噸,除煤炭外的其它能源供給總量折合標準煤大約10.52億噸,合計36.22億噸標準煤,但能源消耗量達到46.4億噸標準煤。目前,人均能源消耗指標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