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發全球礦業發展報告:發展中國家消費增長帶動持續發展

2020-12-16 同花順財經

編者按:

為精準服務中國礦業轉型發展,推動全球礦業可持續發展,在中國地質調查局黨組精心指導下,依託下屬單位中國礦業報社,成立了中國地質調查局國際礦業研究中心。旨在通過創新體制機制,有效組織行業內頂級研究力量,建立開放式科研平臺,開展全球礦業相關研究工作。兩個月來,國際礦業研究中心組織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等單位研究力量,編寫完成了《全球礦業發展報告2019》,以全景展示2018年-2019年全球礦業發展態勢。現摘錄部分報告內容,以饗讀者。

轉型中的全球礦業

礦業為人類提供基本物質與能源保障,支撐世界經濟社會繁榮發展。當今世界,全球經濟、政治、科技、產業格局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礦產資源生產消費格局加快重塑。2018年以來,主要經濟體貿易摩擦升級,世界經濟復甦乏力,全球礦業持續分化調整,呈現新的發展趨勢:

一、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強化礦業支撐工業化進程,美歐發達國家加強礦業對高端製造業的支撐。礦業是亞非拉等發展中國家的支柱性產業,剛果(金)、赤道幾內亞、安哥拉、亞塞拜然、哈薩克斯坦、秘魯等20多個國家礦業產值與GDP之比超過了20%,這些國家大力發展礦業推動下遊冶煉產業發展,加速工業化進程,大力發展經濟。美歐發達國家重新振興製造業,尤其是加強高端製造業,提出重新重視礦業,特別是大力加強稀土、鋰、鈷、鎳、螢石等關鍵礦產的勘查開發。礦業在全球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愈發凸顯,2018年礦業為人類提供了227億噸的能源、金屬和重要非金屬礦產,總產值高達5.9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GDP的6.9%。其中,能源礦業產值4.5萬億美元,佔世界礦業總產值的76%。

二、經濟格局重塑、美國能源獨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加快重塑全球能源格局。2018年,中國、印度、東協等亞洲新興經濟體、美歐日韓等發達經濟體和其他國家分別消費了全球35%、36%和29%的能源,全球能源消費總體呈現「三分天下」格局。2017年美國成為天然氣淨出口國,2020年後有望成為石油淨出口國,基本實現能源獨立,對全球能源格局產生深遠影響。氣候變化促使全球能源消費結構加速調整。煤炭佔比將持續下降,清潔能源佔比將持續增加,未來煤炭、石油、天然氣以及非化石能源消費佔比將呈「四分天下」格局。

三、亞洲新興經濟體已成為全球金屬礦產消費中心,重塑全球礦產資源供需格局。2018年,中國、印度、東協等亞洲新興經濟體鐵、銅、鋁消費全球佔比分別為59%、59%和61%,美歐日韓等發達國家全球佔比分別為28%、35%和29%。未來一定時期內,亞洲新興經濟體金屬礦產需求仍將持續增長,美歐日韓等發達國家需求總量呈持續下降態勢。澳大利亞、南美洲地區是全球最重要的礦產資源供應地。澳大利亞和巴西是主要鐵礦石出口國,2018年佔全球出口總量的80%。智利、秘魯是主要銅礦出口國,佔全球出口總量的40%。隨著亞洲礦產資源需求的不斷增加,非洲、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逐步成為重要礦產資源供應地區,幾內亞已成為全球第一大鋁土礦出口國,剛果(金)成為全球第一大鈷礦和第四大銅礦出口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的鎳礦出口佔全球84%。

四、全球礦產品市場震蕩調整,礦業市場結構出現分異。2019年,受供需基本面及突發事件影響,石油、銅、鋰、鈷等價格整體呈下降態勢,鐵礦石、鎳價格短期出現暴漲。受全球貿易摩擦、地緣政治衝突加劇影響,黃金價格大幅上漲。主要礦業公司股價整體隨礦產品價格震蕩變化。全球固體礦產勘查投入緩慢回升,但中國固體礦產勘查投入持續下降。從勘查主體看,大型礦業公司投入佔比增加,中小型勘查公司佔比下降。從勘查階段看,草根勘查投入持續下降,詳查和勘探投入持續增長。從勘查礦種看,金、銅、鋅佔比持續增加,鈾、鎳、金剛石佔比持續下降。從勘查區域看,大型礦業公司逐步聚焦南北美、澳大利亞等地區,大幅降低非洲、東南亞等地區勘查投入。

五、國際大型礦業公司高度金融化,擁有全球優質資源。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巴西、英國等國礦業公司金融機構持股比例一般在50%以上。2018年進入全球福布斯榜單的80家油氣公司中,美國公司24家,美國機構持股44家。美國金融機構在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以及三井物產株式會社等礦業公司中持股比例也比較高。全球2395家上市礦業公司中,大型礦業公司數量佔比不足4%,但其市值佔比近80%。國際大型礦業公司佔有全球優質資源,各礦種前十大公司生產了全球82%的鐵礦石、60%的鋁土礦、46%的銅礦、42%的鎳礦、96%的鉑、94%的鈀和85%的鈾礦。

六、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促使國際大型礦業公司加強風險管控,推進戰略調整和轉型發展。國際大型礦業公司不斷剝離處於開發前期、高成本、高風險的非核心項目,聚焦稟賦好、成本低、現金流充裕的項目,加快業務結構調整,布局金、銅等抗周期、抗風險礦種,以及鉑、鋰等清潔能源礦產,剝離煤炭等傳統礦產。部分國際大型礦業公司逐步減少在非洲、東南亞等地區勘查開發投入,回歸澳大利亞、美洲等地區。

七、主要國家和地區加快礦業政策調整,推進全球資源治理。美國已基本實現能源獨立,正加快推進關鍵礦產資源安全供應保障,推進全球資源治理。歐洲加強區內礦產資源開發,強化關鍵原材料安全供應與全球資源治理。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推進綠色礦業,提高礦業發展質量與效益。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寮國、剛果(金)、坦尚尼亞、尚比亞等亞洲、非洲國家通過調整稅費等政策,延伸礦業產業鏈,強化本土礦業權益。智利、秘魯等拉美國家改善礦業投資環境,愈發重視礦業發展。

八、科技創新正在引領傳統礦業轉型升級,加速向綠色、安全、智能、高效方向發展。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移動互聯等現代信息技術與礦業發展開始融合,智能勘探、智能礦山、礦業物聯網等快速興起。精細化採礦技術有望實現礦業生產「零排放」。選冶新技術突破大幅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生態修復技術加快發展。深部探測技術發展推動地球深部資源開發利用。

九、中國是全球礦產資源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對世界礦業市場具有重要影響力。2018年,中國能源總產量佔全球19%、鐵礦石佔11%、銅佔7%、鋁土礦佔21%,能源總消費量佔全球24%、鋼鐵佔49%、銅佔53%、鋁佔56%,石油進口量佔全球16%、天然氣佔13%、鐵礦石佔64%、銅礦佔56%、鋁土礦佔76%。中國將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積極參與全球礦業開放合作,共同促全球礦業繁榮發展。

展望未來,從短期看,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中美貿易摩擦、地緣政治衝突等因素將增加全球礦業發展的不確定性,礦業市場將持續震蕩調整。從中長期看,中國礦產資源需求仍將處於較高水平,印度、東協等國家和地區礦產資源需求將持續增長,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礦產資源消費也將不斷增長,有望帶動全球礦業的持續發展。

第一章全球礦業概覽

——礦業為人類提供了基本物質和能源保障

● 礦業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人類所耗費的自然資源中,礦產資源佔80%以上,地球上每人每年要耗費3噸礦產資源。

● 能源佔礦產資源生產、消費的絕大多數。2018年全球礦產資源總產量為227億噸,能源、金屬和非金屬產量分別佔68%、7%和25%。

● 礦業在經濟發展中佔據重要位置。2018年全球礦業總產值為5.9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GDP的6.9%,其中能源礦產佔76%,金屬礦產佔12%,重要非金屬礦產佔12%。

● 全球1/3的國家是礦業國家。全球共有60多個重要礦業國家,2018年,11個國家礦業產值與本國GDP之比大於50%,17個國家礦業產值與本國GDP之比介於20%~50%。

● 美國、俄羅斯、中國是全球主要礦業大國。2018年,三國礦產資源總產量佔全球49%,總產值佔全球40%。

2018年各國礦產資源總產量佔比

全球共有60個國家礦業產值與本國GDP之比高於全球平均水平,我們稱之為礦業國家。其中11個國家礦業產值與本國GDP之比大於50%,17個國家介於20%~50%,21個國家介於10%~20%。

全球各主要礦業國家2018年礦業產值

第二章礦業市場態勢

——全球礦業市場深度調整分異

● 主要礦產品價格呈下降態勢。2019年,受全球經濟下行及供需基本面影響,石油、銅、鋰、鈷等價格整體呈下降態勢。

● 多因素造成部分礦種價格暴漲。2019年,受巴西潰壩及澳大利亞颶風影響,鐵礦石價格短期出現暴漲,但近期有所回落。受印度尼西亞出口禁令影響,鎳價一路飆升。受全球貿易摩擦、地緣政治衝突加劇影響,黃金價格大幅上漲。

● 重要礦業公司股價緩慢復甦,近期有所回落。以油氣、鐵礦石為主營業務的礦業公司股價進入上升通道,以金和有色金屬為主營業務的礦業公司股價未出現明顯好轉,但礦業項目併購額呈上升態勢。

● 礦產勘查投入呈現「二元結構」。近年來,全球固體礦產勘查投入觸底回升,但中國投入持續下降。中國油氣勘查投入回升,固體礦產勘查投入持續下降。

● 礦產勘查整體呈分異態勢。近年來,大型礦業公司勘查投入佔比增加,中小型勘查公司佔比下降。草根勘查投入持續下降,詳查和勘探投入持續增長。全球礦產勘查開發、併購活動逐步聚焦金、銅等抗風險礦種以及鋰、鈷等戰略性新興礦產,鐵、錳、鋁等傳統大宗礦產市場關注度明顯下降。

● 國際大型礦業公司勘查回歸澳大利亞和南北美洲。大型礦業公司逐步聚焦南北美、澳大利亞等地區,大幅降低非洲、東南亞等地區勘查投入。

礦種分異:過去5年,勘查公司開始聚焦重點礦種,金、鋅、鋰、銅等礦種勘查投入佔比提高;鈾、鎳、金剛石、鉑族等礦種勘查投入佔比持續下降。新能源礦產受到更多關注,鋰勘查投入漲幅達50倍,鈷勘查投入漲幅達5倍。

2018年全球礦產勘查投入主要集中在南北美、澳大利亞和非洲,佔比79%。

全球固體礦產勘查投入主要集中在金、銅和鋅等礦種,2018年勘查投入佔比分別為50%、22%和7%。大型礦業公司是勘查市場主力軍,草根勘查投入低於後期成熟階段的勘查投入。

第三章礦產資源供需格局

——全球礦產資源格局加快重塑

長期以來,全球礦產資源消費總體保持增長態勢。2018年,全球鋼鐵、銅、鋁消費量分別為18億噸、2374萬噸和5992萬噸。

● 全球能源消費總體呈現「三分天下」格局。2018年,中國、印度、東協等亞洲新興經濟體、美歐日韓等發達經濟體和其他國家分別消費了全球35%、36%和29%的能源,能源消費總體呈現「三分天下」格局。

● 亞洲已成為全球資源消費中心。近年來,歐美發達經濟體礦產資源消費佔比逐步下降,亞洲新興經濟體資源消費隨經濟增長快速增加,超過歐美發達經濟體。2018年,亞洲新興經濟體(中國、印度、東協)鋼鐵、銅、鋁消費佔全球比例分別為59%、59%和61%,發達國家(美歐日韓)佔全球比例分別為28%、35%和29%。

● 氣候變化推動全球能源消費革命。氣候變化促使全球能源消費結構加速調整,煤炭佔比將持續下降,清潔能源佔比將持續增加,未來煤炭、石油、天然氣以及非化石能源消費佔比將呈「四分天下」格局。

● 美國能源獨立推動全球能源格局重塑。2017年美國成為天然氣淨出口國,2020年有望成為石油淨出口國,實現能源獨立,成為繼中東、俄羅斯以外的重要油氣出口國,有望重塑全球油氣貿易格局。

● 全球礦產資源供應格局正在重塑。澳大利亞、南美洲地區是全球最重要的礦產資源供應地,隨著亞洲礦產資源需求的不斷增加,非洲、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逐步成為重要礦產資源供應地區,幾內亞已成為全球第一大鋁土礦出口國,剛果(金)成為全球第一大鈷礦和第四大銅礦出口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成為最大鎳礦出口國。

第四章礦業公司發展動向

——大型礦業公司加快戰略調整

近年來,國際大型礦業公司總體處於戰略收縮態勢:審慎投資新項目,減少資本支出;投資回歸澳大利亞和南北美洲,降低在非洲、東南亞等地投入。

● 大型礦業公司在全球礦業中佔據重要地位。2018年全球2395家上市礦業公司中,大型礦業公司數量佔比雖不足4%,但其市值佔比近80%。

● 大型礦業公司擁有全球優質礦產資源。各礦種前十大公司生產了全球82%的鐵礦石、60%的鋁土礦、46%的銅礦、42%的鎳礦、96%的鉑、94%的鈀和85%的鈾礦。

● 國際大型礦業公司高度金融化。美國等西方礦業公司金融機構持股比例一般在50%以上。2018年進入全球福布斯榜單的80家油氣公司中,美國公司24家,美國機構持股44家。美國金融機構在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以及三井物產株式會社等公司中持股比例分別為46%、44%、20%和25%。

● 國際大型礦業公司加快戰略調整。逐步減少非洲、東南亞等地區勘查開發投入,回歸澳大利亞、美洲等地區。不斷剝離處於開發前期、高成本、高風險的非核心資產,聚焦稟賦好、成本低、現金流充裕的核心礦山。積極布局金、銅等抗周期、抗風險礦種,以及鉑、鋰等清潔能源礦產,剝離煤炭等傳統礦產。

● 大型礦業公司加快低碳化轉型。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大型礦業公司在生產理念、科技發展、生產方式、布局的重點礦種等方面更加注重低碳化。

第五章主要國家礦業政策動向

——主要國家加強礦業治理

● 美國已基本實現能源獨立,加快推進關鍵礦產安全供應保障。加強本土頁巖油氣開發和清潔利用,即將實現能源自給自足。積極推進國內關鍵礦產資源開發和循環利用,降低對關鍵礦產進口的依賴。

● 美國出臺《能源資源治理倡議》,加強全球資源治理。目前已有澳大利亞、巴西、秘魯、阿根廷、菲律賓、剛果(金)、尚比亞、波札那、納米比亞等9個國家加入。一是向這些國家推廣礦產資源治理經驗。二是致力於形成彈性供應鏈,提高貿易、工業環節對上遊資源影響。三是評估可再生能源礦產生產對礦產豐富國家的不利影響。

● 歐盟加強區內礦產資源開發,強化關鍵礦產穩定供應。加強全球礦產資源治理,推動安全獲取關鍵礦產原材料,發展清潔、可再生能源。

● 加拿大、澳大利亞強化礦業治理和綠色發展。加強外商投資審查和出口審批,加強環境恢復治理和環境敏感區內礦業活動管理。

● 東南亞和非洲部分國家強化本土礦業權益。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寮國、剛果(金)、坦尚尼亞、尚比亞等亞洲、非洲國家通過調整稅費等政策,延伸礦業產業鏈,強化本土礦業權益。

● 部分拉丁美洲國家鼓勵礦業發展。智利、秘魯等拉美國家改善礦業投資環境,愈發重視礦業發展。

近3年,秘魯和巴西的勘查投入佔比持續上升,2018年,秘魯的大型銅礦項目和巴西具有競爭力的鐵礦石項目已經成為拉美礦業投資的主要驅動力。

第六章礦業科技動向

——礦業向綠色、安全、智能、高效轉型

深部探測技術使人類能夠獲取更多礦產資源

● 科技進步推動綠色礦山建設。

● 採選技術發展提高礦產資源利用效率。

● 智能礦山建設讓礦業更加安全、高效。

● 深部探測技術洞悉地球深部資源。

礦山三維可視化技術直觀表達了深部礦體的空間形態

《全球礦業發展報告2019》

首席研究員:陳其慎

編寫組人員:張豔飛賈德龍王秋舒龍濤鄭國棟邢佳韻餘韻韓見周鑄等

來源: 和訊網

相關焦點

  • 《2019長三角新消費發展報告》:上海成新消費策源地
    在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消費已進入新一輪變革的窗口期,新消費的興起,成為本輪消費變革的重要特徵和發展趨勢。1月13日,新華社瞭望智庫發布《2019長三角新消費發展報告》(下稱《報告》),報告顯示,上海市已成為網際網路新消費的策源地和新高地,輻射長三角地區,推動產業經濟與城市功能的轉型升級,進一步提升了我國對於消費資源的整合配置能力。
  • 希爾威首次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
    > 12月7日,希爾威金屬礦業有限公司正式發布《2020可持續發展報告》(中文版和英文版)。
  • 2021天首投資領航峰會:雙循環新格局下,礦業發展空間巨大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的新發展格局。中央匯金公司原副總經理、中國銀河金融控股公司原董事長、中國銀河證券原董事長陳有安先生陳有安先生表示,大力發展國內外雙循環格局的背景下,隨著礦業資源對中國經濟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的重大意義被持續發現
  • 從極化增長走向包容共享全面發展 「一帶一路」帶來全球城市發展新...
    密集的國際航空網絡已經把全球組織在一起,全球化貿易壁壘整體持續降低。生產方式、交通方式和信息技術正在加速連結全球,世界不可能回到封閉孤立的時代,全球化仍是未來全球發展的重要動力。在這樣的背景下,世界需要一種新的全球化方式,從金融和資本控制導向的極化增長走向包容共享的全面發展,走出當前全球化面臨的困局。包容共享型全球化是化解全球化危機的新途徑。
  • 《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20》顯示——世界可再生能源發電份額持續增長
    《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20》顯示——世界可再生能源發電份額持續增長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張守營報導 日前,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院)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舉辦的世界能源格局與中國能源安全研討會暨
  • 聚焦開放共贏:提供增長動力 拓寬發展路徑
    持續穩中向好的中國經濟有力地推動了世界經濟復甦,有力地促進了世界貿易發展,為世界各國人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據世界銀行測算,2013—2017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30%,超過美國、歐元區和日本貢獻率的總和,中國經濟為世界經濟復甦提供了有力支撐。  「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份額大幅增長,不僅僅讓中國受益,同時也讓世界許多其他國家受益。」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表示。
  • 我國幼兒教育裝備年度發展報告
    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至2.2萬左右,隨著收入增加,教育支出增多,2015年文教娛樂支出已成為居民消費次於食品、居住、交通之外的第四大消費門類。      隨著家長結構的調整以及消費升級的帶動,80、90後人群逐漸成為主流父母人群。在學前方面的需求將出現升級,願意尋求更優質的幼教服務及產品,新一代父母既有能力也有意願去消費更加優質的學前教育服務及產品。
  • 工業恢復態勢改善 我國經濟由政策帶動向市場內生增長轉變
    11月份,全國各地區各部門深入推進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著力落實「六穩」「六保」任務,工業服務業繼續回升,投資消費不斷改善,就業物價總體平穩,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國民經濟持續穩定恢復。一是工業生產保持較快增長,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增勢良好;二是服務業進一步恢復,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位於較高景氣區間;三是市場銷售持續回暖,消費升級類商品銷售快速增長;四是固定資產投資繼續回升,民間投資增速年內首次轉正;五是貨物進出口增長較快,貿易結構不斷改善;六是城鎮調查失業率連續下降,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七是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降幅收窄。
  • 可持續發展戰略:長纓今在手 輕舟過重山
    這裡面有去年基數較低、今年價格上漲等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企業主動調結構,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大幅增長的結果。生態文明建設成就前所未有中國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為重要著力點。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 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開局起步期,也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加速演進期、全球百年未遇之大疫情的持續影響期,清醒認識和科學把握國內外環境的變化對編制和實施好「十四五」規劃至關重要。
  • 《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17)》發布:我國留學生數量繼續保持全球第一...
    封面新聞記者 寧寧12月18日,《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17)》發布,報告顯示,我國留學人員增速放緩,但留學生數量依然保持全球第一。2016年,全球化發展走向十字路口,全球留學情況也發生了新的變化。一方面歐美發達國家對全球化發展出現意見上的分歧,另一方面歐洲難民影響進一步擴大,國際人才流動出現新的變化趨勢。作為最大的留學國,2016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54.45萬人,同比增長3.97%,較2015年增速下降8.17個百分點。1978-2016年出國留學人數累計達458.66萬人。
  • 2021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
    本文來自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聯合北京大學文化傳承與創新研究院(撫州)發起並聯合國內文化產業領域眾多研究者共同編撰的《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2021)》 。《報告》分為總報告、分報告、區域篇、專題篇共四個部分。
  • 《全球電影產業發展報告(2020)》中英文版首發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孫軍)日前,北京電影學院現代創意媒體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國家電影智庫、青島電影之都辦公室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第三部電影藍皮書——《全球電影產業發展報告(2020)》,由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團勞特裡奇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一併在青島亮相首發。
  • 《中國出入境旅遊發展年度報告2018》在京發布 入境旅遊市場持續...
    《中國出境旅遊發展年度報告2018》出境旅遊發展成為「以人民為中心」發展觀的生動體現報告顯示,總量上中國出境旅遊市場與消費持續增長,結構上出國遊的比例提升顯著,客源產出上經濟增長是出境旅遊的主要推動因素、中西部地區與二三四線城市市場活躍度進一步上升
  • 一次性醫療防護手套行業發展現狀分析,需求量持續攀升「圖」
    一次性防護手套行業產業鏈數據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二、我國一次性醫療防護手套發展現狀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進步,以及非典、H1N1、新冠肺炎等特殊事件的刺激,人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也在不斷變化,我國一次性手套市場保持穩定增長。
  • 固德威IPO:全球能源需求持續增長 光伏產業發展前景良好
    原標題:固德威IPO:全球能源需求持續增長 光伏產業發展前景良好   傳統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全球環境汙染以及氣候變化等問題已成為當今最主要的世界性問題之一,大力發展可再生清潔能源是
  • 我國堅持新發展理念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的2020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的專利、實用新型、創意產品出口等重要指標均名列前茅。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首席經濟學家 卡斯滕·芬克:亞洲智慧財產權申請量在全球總量中的佔比從十年前的約50%提高到目前的65%,中國是最重要的貢獻者,這個趨勢未來還會持續。
  • 把握新機遇、迎接新挑戰 努力推動我國經濟長期高質量發展
    當前,我國新冠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積極成效,而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20年10月13日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預計萎縮4.4%,發達經濟體衰退程度最大,預計收縮5.8%,其中美國、歐元區、英國分別衰退4.3%、8.3%、9.8%,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收縮3.3%,是近60年來首次整體收縮,中國將是2020年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保持正增長的國家。
  • 疫情影響下我國消費展現強大韌性 長期穩定和持續升級的發展趨勢不...
    商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消費短期影響較大,但隨著國家和地方出臺一系列的促進消費回補、潛力釋放的政策逐步落地見效,疫情不會改變我國消費長期穩定和持續升級的發展趨勢。在3月18號下午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副司長王斌表示,儘管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後,居民的外出急劇減少,使消費市場受到較大衝擊,但我國的消費也展現出強大的韌性、活力和新的增長點,「疫情發生以後生活必需品消費穩中有增,餐館的堂食轉外賣、外出用餐變成了居家做飯,1-2月份食品銷售同比增長9.7%。
  • 第44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我國網民規模達8.54億
    《報告》從網際網路基礎建設、網民規模及結構、網際網路應用發展、網際網路政務應用發展和網際網路安全等多個方面展示了2019年上半年我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第44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告統計報告發布會現場。 一是IPv6地址數量全球第一,「.CN」域名數量持續增長。截至2019年6月,我國IPv6地址數量為50286塊/32,較2018年底增長14.3%,已躍居全球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