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能源研究院院長張運洲在2020年能源轉型發展論壇上表示,能源低碳發展的關鍵著力點,在於做好能源碳排放的加減乘除,即加大非化石能源利用做加法,控制油氣消費規模做減法,提升能效做乘法,煤炭清潔利用做除法。
張運洲在題為《電力系統在碳減排中的作用和路徑分析》的主旨發言中透露,國網能源研究院承擔「十四五」電力規劃研究,全部研究的出發點,就是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宣布,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對我國能源轉型提出了緊迫和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獲得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讚譽,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意義重大」。
他指出,我國碳排放的現狀是,能源消費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是主體。2019年,我國能源消費二氧化碳排放佔全球的比重為29%。當前,全國能源消費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佔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85%,佔全部溫室氣體排放的約70%。而電力碳排放在能源排放中約佔40%,而且佔比逐年增高:從1990年的25%到2019年的42%,2019年我國能源消費二氧化碳排放為98億噸,其中電力二氧化碳排放約為40億噸。因此,「電力在能源系統碳排放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近期主要是電能替代承擔更大的減排責任,減少終端用能部門的直接碳排放;中遠期,電力系統通過自身加速減排來推動能源碳排放大幅降低,隨著清潔能源快速發展成為主體,特別是煤電加裝CCUS(二氧化碳捕集與利用)技術突破、成本降低,為2060年電力實現近零排放創造了條件。
張運洲指出,在此大背景下,能源低碳發展的關鍵著力點,是做好碳排放的加減乘除。
首先是提高能效。「通過提升能效來控制一次能源的消費總量,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減排方式。」張運洲表示。去年我國能源消費強度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倍,遠高於美英法德日等發達國家。在當前消費水平下,能源消耗每降低一個百分點,將減少消耗0.5億噸標煤,減排二氧化碳1億噸。他強調:「未來在技術進步提升能效的基礎上,應更加重視結構優化的作用。」特別是高耗能行業,產能相對充足,有的甚至過剩,節能潛力最大。
其次,更大力度開發非化石能源尤其是新能源,是實現能源減排的必由之路。他介紹,我國風光發電等新能源潛力大。我國非化石能源佔比2025年達到20%,2035年增長到40%,2050年、2060年分別達到70%和80%。
再次,推動煤炭的高效清潔化利用。煤炭過去一直是基礎能源,當前仍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的58%,2025年將降到50%左右。「未來煤炭更多用於發電」,通過加裝CCUS實現高效清潔化利用。他提出,將來電煤佔整個煤炭使用率應向發達國家水平靠攏,達80%—90%。
最後,控制油氣消費規模,降低油氣對外依存度。油氣產生的碳排放約佔25%,隨著煤炭消費快速下降,油氣碳排放的佔比將上升。張運洲強調,近年來我國油氣對外依存度很高,未來還要持續增加,嚴重影響國家能源安全。未來,油氣應該更多用於工業原料,減少作為燃料直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