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低碳發展 要做好碳排放的加減乘除

2020-12-12 新華網客戶端

  國網能源研究院院長張運洲在2020年能源轉型發展論壇上表示,能源低碳發展的關鍵著力點,在於做好能源碳排放的加減乘除,即加大非化石能源利用做加法,控制油氣消費規模做減法,提升能效做乘法,煤炭清潔利用做除法。

  張運洲在題為《電力系統在碳減排中的作用和路徑分析》的主旨發言中透露,國網能源研究院承擔「十四五」電力規劃研究,全部研究的出發點,就是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宣布,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對我國能源轉型提出了緊迫和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獲得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讚譽,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意義重大」。

  他指出,我國碳排放的現狀是,能源消費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是主體。2019年,我國能源消費二氧化碳排放佔全球的比重為29%。當前,全國能源消費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佔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85%,佔全部溫室氣體排放的約70%。而電力碳排放在能源排放中約佔40%,而且佔比逐年增高:從1990年的25%到2019年的42%,2019年我國能源消費二氧化碳排放為98億噸,其中電力二氧化碳排放約為40億噸。因此,「電力在能源系統碳排放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近期主要是電能替代承擔更大的減排責任,減少終端用能部門的直接碳排放;中遠期,電力系統通過自身加速減排來推動能源碳排放大幅降低,隨著清潔能源快速發展成為主體,特別是煤電加裝CCUS(二氧化碳捕集與利用)技術突破、成本降低,為2060年電力實現近零排放創造了條件。

  張運洲指出,在此大背景下,能源低碳發展的關鍵著力點,是做好碳排放的加減乘除。

  首先是提高能效。「通過提升能效來控制一次能源的消費總量,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減排方式。」張運洲表示。去年我國能源消費強度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倍,遠高於美英法德日等發達國家。在當前消費水平下,能源消耗每降低一個百分點,將減少消耗0.5億噸標煤,減排二氧化碳1億噸。他強調:「未來在技術進步提升能效的基礎上,應更加重視結構優化的作用。」特別是高耗能行業,產能相對充足,有的甚至過剩,節能潛力最大。

  其次,更大力度開發非化石能源尤其是新能源,是實現能源減排的必由之路。他介紹,我國風光發電等新能源潛力大。我國非化石能源佔比2025年達到20%,2035年增長到40%,2050年、2060年分別達到70%和80%。

  再次,推動煤炭的高效清潔化利用。煤炭過去一直是基礎能源,當前仍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的58%,2025年將降到50%左右。「未來煤炭更多用於發電」,通過加裝CCUS實現高效清潔化利用。他提出,將來電煤佔整個煤炭使用率應向發達國家水平靠攏,達80%—90%。

  最後,控制油氣消費規模,降低油氣對外依存度。油氣產生的碳排放約佔25%,隨著煤炭消費快速下降,油氣碳排放的佔比將上升。張運洲強調,近年來我國油氣對外依存度很高,未來還要持續增加,嚴重影響國家能源安全。未來,油氣應該更多用於工業原料,減少作為燃料直接使用。

相關焦點

  • 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聚焦《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
    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 題: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聚焦《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新華社記者劉羊暘、戴小河2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並舉行新聞發布會。
  • 發揮綠色數位化優勢,鋪就能源電力低碳發展之路
    10月29日,中共中央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降低碳排放強度,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展望2035年,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 當前,正值中國的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這也意味著,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勢必伴隨著巨大的模式創新和各個產業的新一輪技術變革。
  • 疫情後世界再次聚焦綠色低碳發展,可再生能源更具備了加快發展優勢
    當前至21世紀中葉,我國能源消費總量至少還有10多億噸標準煤的增長空間。要在能源需求增長中實現去煤化轉型,是我國今後能源領域的長期任務。能源結構長期以煤為主的現實國情,使得我國實現碳減排和碳中和非常不易,需要付出比其他國家更為艱辛的努力。綜合目前國內能源結構現狀及能源低碳發展需求判斷,現階段加快推進煤改氣對於碳排放達峰及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 深圳碳排放履約率創新高 綠色低碳發展進入新階段
    &nbsp&nbsp&nbsp&nbsp深圳市現有636家碳排放管控單位,按照《深圳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規定,管控單位需於6月30日24時前足額提交配額,完成年度碳排放履約義務。在多年推行節能減排,實施綠色低碳發展戰略過程中,「綠色低碳」是詮釋「深圳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
  • 【實踐新論】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低碳轉型
    11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指出,要在嚴格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示範帶。11月17日,習近平主席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上的講話指出,我們要堅持綠色低碳,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全球變暖不會因疫情停下腳步,應對氣候變化一刻也不能鬆懈。
  • 雲南低碳經濟網舉辦能源管理師培訓
    2013年6月17日,我國迎來首個「全國低碳日」,在已有的全國節能宣傳周期間,再設立並舉辦低碳日活動,顯示出我國政府在營造良好宣傳氛圍、形成低碳發展的社會共識方面,正在不斷做出努力。發展低碳經濟的要求無疑為我國企業帶來了重大挑戰,特別是「十二五」乃至今後一個較長時期,企業將同時面臨生產經營規模進一步擴大和現有生產系統繼續調整兩大重任,能耗總量逐年增長和單耗指標下降減緩趨勢,將共同推動碳排放總量的持續走高。
  • 李俊峰:電力行業低碳發展的目標將更加明晰
    根據國際能源署公布的數據,全球電力行業(含熱力)碳排放總量佔比全球碳排放總量超過40%。因此,能源電力行業的低碳轉型是實現全球碳減排目標的關鍵環節。李俊峰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立足技術創新,加快提質增效,電力工業在規模、結構、安全、效益等方面邁上新臺階,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也為「十四五」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 江西省「十三五」期間各設區市碳排放強度下降18%-21%不等
    另外,倡導「135」綠色低碳出行方式,即1公裡以內步行,3公裡以內騎自行車,5公裡左右乘坐公共運輸工具。    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    《方案》明確,到2020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9.5%,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氫氟碳化物、甲烷、氧化亞氮、全氟化碳等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控排力度進一步加大。
  • 堅持清潔低碳發展 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新動能
    人民網北京9月18日電(記者 餘璐)記者從生態環境部獲悉,17日,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全球氣候與中國治理」專題政策研究會在北京順利召開。與會專家表示,在對抗「新冠」疫情、經濟下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國內生態環境脆弱等多重壓力下,中國迫切需要新的經濟增長動能和經濟轉型模式創新。
  • 天津堅持走低碳環保、集約高效綠色發展之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本市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工作提出的「三個著力」重要要求,堅持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加快生態城市建設,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深化低碳城市試點,走出了一條低碳環保、集約高效的綠色發展之路。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在今年清明小長假,水上公園人流如織,小孩嬉戲、情侶漫步、老人閒坐,人們在陽光中享受著春天的溫暖和舒適。
  • 中國能源發展進入新時代:清潔能源佔比達到23.4%
    翟慧勇攝(人民視覺)12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並舉行發布會介紹有關情況。白皮書指出,新時代中國能源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為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重要支撐。
  • 法國能源轉型中的核能發展及其對社會的影響
    能源轉型需要綜合各方面全局考量,既要降低碳排放、也要保障民生和能源供給安全。法國和歐洲減少、關停核電的措施在這幾點上似乎沒有帶來正面效果。大幅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德國也並沒有在電力碳強度上有所改善。對於任何國家而言,只有核能、煤炭和天然氣是可操控、可隨時滿足電力需求、提供穩定基荷發電的能源。而煤炭和天然氣碳排放高、天然氣對供應國具有依賴性。
  • 百億碳排放費!火電巨頭如何應對?
    國家能源集團碳市場負責人肖建平對記者說,「碳市場給火電企業帶來了減排壓力,再加上新能源抵消機制的出臺,將大大促進我們新能源裝機的增長,助推集團低碳轉型。」國家能源集團新能源發電裝機佔比在五大發電集團最低。據記者了解,該集團正在編制的未來五年發展規劃裡,首次設定碳強度目標,規定了碳排放下降的任務,計劃以更大力度發展新能源發電。
  • 《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我國已成為世界能源生產第一大國
    推動能源技術革命,以綠色低碳為方向,推動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帶動產業升級。推動能源體製革命,構建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健全能源法治體系。加強全方位國際合作,實現開放條件下能源安全,共同促進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
  • 發揮綠色數位化優勢 鋪就能源電力低碳發展之路
    原標題:發揮綠色數位化優勢,鋪就能源電力低碳發展之路   當前,低碳化作為全球性的發展趨勢,已經獲得了主要經濟體的共識。
  • 網評:開局之年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為2021年的重點任務之一。提出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要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
  • 碳排放達峰熱的冷思考——兼談「鎖定效應」
    碳排放達峰熱的冷思考之一,用能權和碳排放權的積累有哪些途徑?碳排放達峰與碳中和是減碳進程中的階段性成果,通常用能權和碳排放權的積累,一個脈絡是沿著高碳向低碳到零碳的路經,這個路徑要解決能源消費替代(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實現的結構優化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問題。
  • 做好「加減乘除」 破解發展難題-加減乘除 加法 乘法 除法 減法...
    原標題: 做好「加減乘除」 破解發展難題  東方網3月11日消息:習近平總書記9日在參加吉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不能再唱工業「一柱擎天」、結構單一的「二人轉」,要做好「加減乘除」。  「加法多,其他少,亟待補課。」總書記一針見血地指出東北經濟存在的問題。
  • 【碳足跡】「一帶一路」的碳排放影響
    Science期刊月份:2017年9月關鍵詞:一帶一路 碳足跡  「一帶一路」(英語譯名:The Belt and Road;簡稱 B&R),全稱「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2013年倡議並主導的跨國經濟帶,旨在促進中國與沿線國家之間的貿易與經濟合作,推動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與經濟發展
  • 分論壇三【2019 TELC 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創可持續低碳發展...
    10月22日下午,2019年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分論壇之三,「能源網際網路的創新與發展」論壇召開。11位國內外嘉賓依次發表《山西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方案》《泛在電力物聯網內涵與實踐》《能源傳輸的未來》《山西能源轉型發展路徑》《促進低碳發展的可再生能源政策和技術》《關於我國能源轉型發展形勢的思考》《加快電力現貨市場建設 推進能源網際網路高質量發展》《鯤鵬展翅,昇騰萬裡,力算未來》《利用智慧能源和需求側響應的用戶項目設計》《泛在電力物聯網助力推動經濟轉型》《泛在電力物聯網感知層安全風險與對策》等主題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