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碳排放費!火電巨頭如何應對?

2020-12-20 國際能源網

全國性碳市場大概率明年投入運營,這讓各大發電集團都感受到了壓力。

建立碳市場,目的是以市場化方式實現溫室氣體減排。2013年以來,中國相繼在深圳、北京等地建立了八個區域碳市場,全國碳市場預計明年開始運行,火電是納入其中的首個行業,火電行業全年碳排放總量約40億噸,屆時所有火電企業都必須在碳市場履約其碳排放配額。後續將納入其他八大高耗能行業,碳排放量將超過50億噸/年。

國家能源集團火電裝機量佔全國六分之一,其碳排放量位列全國乃至全球首位。如果獲得的免費碳排放額度為零,那麼國家能源集團將為此支付百億元。記者了解到,全國碳市場配額發放基準線暫未確定,但運行初期肯定會給企業發放比例較高的免費碳排放額度,未來再逐步收緊配額。

碳排放配額是控排企業每年得到的免費碳排放額度,若其實際碳排放量超標,就需要去碳市場購買差額,未超標則可出售富餘的額度。企業必須不斷減排,以應對不斷收緊的免費碳排放配額。

「集團的火電企業在全國碳市場支付的費用目前難以準確計算。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加快降低排放強度,未來支付的費用將越來越多。」國家能源集團碳市場負責人肖建平對記者說,「碳市場給火電企業帶來了減排壓力,再加上新能源抵消機制的出臺,將大大促進我們新能源裝機的增長,助推集團低碳轉型。」

國家能源集團新能源發電裝機佔比在五大發電集團最低。據記者了解,該集團正在編制的未來五年發展規劃裡,首次設定碳強度目標,規定了碳排放下降的任務,計劃以更大力度發展新能源發電。

五年摸清碳排放家底

與二氧化硫等其他汙染氣體排放量採取實測監控的形式不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根據企業能耗相關數據核算而得。因此,火電企業參與碳市場的首要任務是摸清自己的碳排放底數。

企業根據核算指南選擇計算參數,得出該企業當年碳排放量。主管部門會給所有火電企業制定配額基準線,其與發電量、供熱量、供熱比、裝機容量、機組類別、凝汽器冷卻方式、負荷率、基準線等因素相關。火電企業需自行測算當年的排放量,再與分得的配額指標相比較,得出自己當年需要購買或可以出售的碳排放配額。

全國碳市場從2017年啟動建設,至今尚未開始運營的原因之一,就在於碳排放數據的統計梳理對專業水平要求較高,工作量極其繁重。


國家能源集團在碳排放數據統計方面已耗時五年。肖建平說,碳市場是一個新生事物,相關的行業標準尚不成熟。各試點碳市場的基準線、計算參數,與全國碳市場又不盡相同。國家能源集團合併重組前的相關企業,從五年前就開始為參與全國碳市場做準備工作,包括碳排放數據的盤查,在管理制度和技術體系上建立新的模式等。

肖建平表示,目前國家能源集團已經摸清了旗下167家火電企業和9家自備電廠的碳排放數據,掌握了排放規律。集團旗下還有14家煤化工企業,每年均開展了碳盤查、為其將來納入全國碳市場做準備。

全國碳市場初期納入的火電行業全年碳排放總量約40億噸,後續將納入其他八大高耗能行業,碳排放總量將超過50億噸/年。業內人士預計,「十四五」期間,煤化工、電解鋁、水泥等高耗能行業將逐步納入全國碳市場。」

碳排放數據統計不僅是企業參與碳市場的前提條件,也是其制定碳市場策略的基礎。碳資產管理諮詢公司中創碳投副總經理郭偉對記者說,完成碳排放數據摸底之後,大型能源集團更大的挑戰在於如何管理碳資產。比如,如何優化配置碳資產?如何平衡內部不同主體之間的利益訴求?以及何時在碳市場交易、交易價格如何?

一家企業一個交易平臺

參與碳交易的企業須設法降低碳排放成本和履約風險,做到履約風險最小化、成本最小化,以及碳資產價值最大化。

國家能源集團的目標亦是如此。肖建平說,集團參與碳交易的企業數量多達176家,如果每家企業都自行操作,風險很大。而且,碳交易類似金融市場,專業性較高。因此國家能源集團對碳交易實行統一管理、統一核算、統一開發、統一交易的模式,整個集團以同一個平臺參與碳市場。也就是說,國家能源集團旗下所有火電企業的碳資產均交由集團專業服務公司統一操作。

碳市場交易策略包括交易時機、買賣方向、價格區間、購買/出售量區間等要素。肖建平表示,分析市場信息和企業生產排放情況,才能不斷完善交易策略。國家能源集團確立了「優先內部平衡、動態餘缺調劑、整體集約管控」的交易原則。前期以安全履約為主要目標,集團內部優先交易。後期按照全國碳市場推進進度開發碳金融相關產品。

全國碳市場的運行除了需要一套完備的標準制度,還需要三套硬體系統:數據直報系統、註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這三套系統目前基本建成,預計明年將啟動正式交易。企業往往也需要建立一套內部運營的信息管理系統,與之相匹配。據了解,國家能源集團建設了覆蓋集團全部產業的碳資產管理信息系統,該系統與集團各產業的數據互通,具有碳帳本和大數據中心的作用。

國家能源集團是國內最早以集團化方式參與碳市場的企業之一,已嘗到了統一交易的甜頭。以湖北省試點碳市場為例。根據自建的信息系統和數據模型預測,國家能源集團預期2018年湖北碳市場配額將出現短缺,碳價可能大幅上漲。在把握好交易時機之後,該集團當年在湖北碳市場採購價格比市場均價低7元/噸,節省履約成本400多萬元。2019年,國家能源集團在湖北碳市場採購配額價格比同期市場均價低7元/噸,節省履約成本300多萬元。

在碳市場運行比較成熟的歐盟地區,大型發電企業以統一平臺參與碳市場是普遍模式。以德國最大的火電企業萊茵集團為例,為了集團完成整體減排目標,子公司各自分解相關任務,以最經濟的手段完成集團整體減排計劃。萊茵集團2012年的碳排放量將近2億噸,到2019年底降至1億噸。該集團計劃在2040年實現碳中和。

中創碳投的郭偉表示,大型發電集團碳排放權重巨大,對碳市場的影響很大,集團統一參與碳市場可更好地發揮其規模優勢。但在集團內部,也可能出現幾家歡喜幾家愁的情況。

由於碳排放配額履約的費用由各發電企業自行承擔,個別企業可能會對統一交易提出質疑。肖建平坦言,在區域碳市場試點交易時,各火電企業對碳市場幾乎都經歷了從恐懼牴觸到理性看待的過程。全國碳市場運行後,集團交易量會大增,面臨的問題也會更多,「我們已經做好了迎接困難的心理準備」。

以碳市場推動低碳轉型

碳市場在以市場化手段促進高耗能企業減排的同時,還通過設立可抵消碳排放配額的自願減排機制(CCER),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記者了解到,為了在2030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峰,國家能源集團「十四五」期間將在降低碳排放強度的同時,傾全力增加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比例,具體目標正在制定之中。

風電、水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項目均是潛在的CCER項目,可以抵消企業的部分碳排放配額。據國家能源集團測算,其旗下可再生能源項目每年可產生CCER1000萬噸(1噸CCER可抵消1噸碳排放)。

肖建平說,CCER項目直接影響到集團的碳平衡和經營效益。國家能源集團將會把CCER項目與火電企業的碳排放統籌管理,統一開發儲備CCER資產,最大程度地保障集團碳平衡。

但並不是所有的可再生能源項目都可以成為CCER,它需要經過相關部門的審批。當前CCER審批已暫停,業內預計會在全國碳市場運行後重啟,並呼籲放開審批限制,實行普遍進入制,讓所有新建新能源項目均可抵消碳排放。

郭偉認為,即使沒有CCER抵消機制,碳市場啟動後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也會獲得比較優勢,進而推動發電企業低碳轉型。

國家能源集團的CCER總量雖然在全國較高,但其可再生能源發電佔比是五大發電集團裡最低的。截至2019年底,國家能源集團的發電總裝機容量為2.46億千瓦,其中,風電裝機4116萬千瓦,太陽能發電裝機僅134萬千瓦。

太陽能發電裝機是國家能源集團未來重點提升的領域,該集團提出2020年-2025年新增光伏裝機2500萬-3000萬千瓦,重點加大經濟發達地區裝機比重。

在五大發電集團裡,可再生能源佔比最高的國家電投集團的壓力就比國家能源集團小得多,該集團的火電裝機總量不到國家能源集團的一半,碳排放總量也不到後者的一半。截至2019年底,國家電投集團的可再生能源裝機佔比已超過50%。

而煤電裝機總量僅次於國家能源集團的華能集團,也在加快提高新能源發電裝機比例。截至2019年底,華能集團的可再生能源裝機佔比不到34%,在五大發電央企裡僅高於國家能源集團。華能的新能源開發重點是:在三北資源區布局風光煤電一體化基地;在東部沿海,布局規模化的海上風電基地。

來源:財經十一人

相關焦點

  • 鍾青:奔向碳中和的中國碳市場 火電視角
    這成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乃至決定性力量。我國在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上關於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的表述是「中國將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並爭取儘早實現。」而此次提出「2030年前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體現了新時代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自此,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碳市場建設將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 好文推讀丨《能源法》火電政策應與《巴黎氣候協定》銜接
    來源:中國能源報文丨張博庭新頒布的《能源法(徵求意見稿)》第四十二條〔火電開發〕的內容是:「能源主管部門應當採取措施,發展清潔、安全、高效火力發電以及相關技術,提高能效,降低汙染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優化火力發電結構
  • 十年後中國風電、光能發電量將超火電,專家解讀氣候治理新目標
    12月14日,生態環境部組織座談會,會上專家表示,按照計劃,到2030年,我國的風電、光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超過火電。焦點一:為何堅定低碳轉型?據此,中國提出了2030年和2060年為節點的新的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和願景。為什麼中國要堅定不移施行低碳轉型?趙英民認為應該從三個方面理解。「首先,積極推動低碳轉型,體現了中國負責任大國的責任擔當。我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必須要不斷提升影響力,推動引領全球治理體系。
  • 言之諄諄VS應聲寥寥 印度火電企業改造難度著實不小!
    北極星大氣網訊:《印度電信報》5月31日報導稱,印度電力有限公司計劃將燃煤電站規模擴大至1450萬兆瓦,自此以後印度將不再規劃大規模火電項目。2016年11月印度北部各邦出現17年來最嚴重的霧霾天氣,學校停課,醫院病人激增,電廠停止運行,工廠和建築工地停工。印度科學與環境中心研究員薩義夫對本報記者說,工業汙染是造成霧霾的主要因素,佔汙染比重高達60%。
  • 黃有光:如何有效管理碳排放?給生態環境部的幾點建議
    (網易研究局稿件未經同意禁止一切媒體轉載,包括友商)網易研究局出品——如何更快樂你快樂嗎?如何才能做一個快樂的人?金錢和快樂一定成正比嗎?快樂的影響因素有哪些?網易研究局邀請長期從事快樂研究的全球知名華裔經濟學家、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特聘講座教授、澳大利亞社會科學院院士黃有光解讀快樂的秘密。NO.042 如何有效管理碳排放?
  • 新能源應成為主角 新建火電要慎重
    生態環境部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強調,要想實現2030年二氧化碳達峰、2060年二氧化碳中和的目標,恐怕不能再新建火電。如果必須要建火電,需要同步做好二氧化碳回收和捕集工作,但從成本考慮,這種處理二氧化碳的方式是不經濟的,也就是說新建火電這條路幾乎不太可能走得通。 華北電力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袁家海對於此觀點也表示贊同。
  • 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 ---火電企業成本管控
    為深入貫徹國資委「對標一流管理提升行動」方案,踐行集團公司「幹就幹一流的事,幹就幹成一流」的總要求,如何有效地控制成本成為火電企業謀求生存之路的當務之急。  電力市場的競爭,實質是火電、供熱環節全面成本的競爭,火電企業只有通過內部挖潛,加強管理,實現低成本運營,才能保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不斷發展、壯大,從而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 英語熱詞:碳排放峰值
    【知識點】   《巴黎協定》是經過多次談判協商在2015年達成,2016年11月正式生效,是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繼《京都議定書》後第二份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議,為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做出安排。
  • 華南理工大學姚順春教授團隊:火電企業CO2排放在線監測系統的研發...
    為了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實現經濟發展與溫室氣體減排雙贏的目標,以碳排放權為主導的碳交易市場已成為溫室氣體減排和低碳創新發展的重要經濟手段。目前,國際認可的燃煤排放CO2量化方法可分為碳平衡法、排放因子法和直接監測法。其中,碳平衡法的計量需要較完善的基礎生產計錄,而目前我國企業的統計基礎尚較難完全滿足要求。
  • 課題組:國家碳排放核算工作的現狀、問題及挑戰
    北極星大氣網訊:摘要:國家碳排放核算是準確掌握我國碳排放變化趨勢、有效開展各項碳減排工作、促進經濟綠色轉型的基本前提,是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國際談判的重要支撐。隨著應對氣候變化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的重要性不斷提升,我國在國際氣候談判和國內碳減排工作上都將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同時碳排放核算的國際規則還在不斷更新完善,我國現有核算體系已經越來越難以適應新的形勢、支撐相關科學決策,亟須加快調整完善。
  • (3月2-5日網絡)「企業碳排放核算與核查實踐」高級課程培訓通知
    2019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及相關數據,地方主管部門將覆核後的數據上報應對氣候變化司,並要求各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於2021年1月29日前將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配額預分配相關數據表報送生態環境部。快速提升專業素質:系統了解碳市場發展最新政策、掌握碳排放核算統計與報送工作技能、獨立開展碳排放核查工作、制定科學的碳管理策略。
  • 英國航空公司綠色行動啟航 主要為了減少碳排放
    該公司將實施一項新的碳抵消計劃、以及支持巴西在阻止森林被砍伐方面的努力,同時加強對飛機無碳排放的研究。英國航空公司的嶄新碳抵消計劃將用於聯合國認證的減排項目,抵消款額將用於資助發展中國家進行的潔淨能源計劃。英國航空公司的乘客如抵消搭乘航機所衍生的碳排放量,此舉將用於支持中國落後地區新建風力發電站,以及在中國和巴西建設河水力發電站。
  • 世界級火電新標杆誕生
    這一串數字讓由中國能建東北院(以下簡稱「東北院」)設計的——世界首座六缸六排汽超超臨界二次再熱百萬千瓦燃煤機組成為世界級火電新標杆。對創造這一記錄的載體東北院大唐東營電廠來說,在「碳中和」目標約束下,傳統火電項目市場份額將逐步降低,如何打造新優勢,尋找出路已經成為傳統能源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
  • 碳排放達峰熱的冷思考——兼談「鎖定效應」
    碳排放達峰熱的冷思考之一,用能權和碳排放權的積累有哪些途徑?碳排放達峰與碳中和是減碳進程中的階段性成果,通常用能權和碳排放權的積累,一個脈絡是沿著高碳向低碳到零碳的路經,這個路徑要解決能源消費替代(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實現的結構優化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問題。
  • 能源低碳發展 要做好碳排放的加減乘除
    國網能源研究院院長張運洲在2020年能源轉型發展論壇上表示,能源低碳發展的關鍵著力點,在於做好能源碳排放的加減乘除,即加大非化石能源利用做加法,控制油氣消費規模做減法,提升能效做乘法,煤炭清潔利用做除法。
  • 中國奶粉新巨頭:年銷5200萬罐,營收破百億,成飛鶴伊利最大勁敵
    中國奶粉新巨頭:年銷5200萬罐,營收破百億,成飛鶴伊利最大勁敵對於中國父母而言,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奶粉要吃好的,什麼都要最好的,其實剛開始國產奶粉和國外奶粉價格也是持平的,但我們都知道後來「三聚氰胺」的事情,國產奶粉口碑直線下降,進口奶粉價格越來越貴
  • 食用油巨頭:年產百萬噸油,市值百億,僅次金龍魚、多力
    這不免讓人深感惋惜,難道中國就沒有自己的食用油巨頭了嗎?在過去的兩年裡,這家中國食用油企業用它的行動證明了中國還是有自己的國產食用油品牌的。它就是魯花集團,2017年在花生油市場中以13.15%的份額排在金龍魚和福臨門之後,2018年更是因線下的零售銷量成功地擠進食用油前三,僅次於金龍魚和多力。
  • 三菱重工與日立將合併火電業務組建行業巨頭
    據該委員會稱,競爭對手公司在火電成套設備及大型蒸汽渦輪機等方面存有供應餘力,並且電力公司採購時也有能力就價格進行交涉,因次今後也能預見活躍的市場競爭。
  • 工業增長的碳排放因子
    為了對近年來單位能耗的碳排放情況進行說明,本部分提供了工業行業碳排放因子的估算。這裡,對碳排放因子作如下定義:碳排放因子=行業碳排放/行業能源消費,單位:噸碳/噸標準煤(tC/tec)行業碳排放因子的估算方面,我們採用了《中國能源統計年鑑》能源消費數據和附表1的結果,主要就工業部門33行業的有關因子進行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