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投北疆發電廠海水淡化項目一期全部完成,日產淡化海水20萬噸,成為全國已建成最大的海水淡化項目。
藍天飄過白雲,綠水環繞青山,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民群眾的期盼所在,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黨的十八大以來,本市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工作提出的「三個著力」重要要求,堅持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加快生態城市建設,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深化低碳城市試點,走出了一條低碳環保、集約高效的綠色發展之路。
加快生態文明建設
在今年清明小長假,水上公園人流如織,小孩嬉戲、情侶漫步、老人閒坐,人們在陽光中享受著春天的溫暖和舒適。不少前來遊玩的市民表示:「春暖花開,空氣又好,帶著家人出來踏踏青,放鬆一下。」
本市從2012年起實施環境空氣品質新標準,以防治細顆粒物和可吸入顆粒物為重點,制定措施推動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讓廣大市民群眾能夠呼吸到清新潔淨的空氣。五年過去,2016年天津空氣品質達標天數達到226天。PM2.5年平均濃度由2013年的96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6年的69微克/立方米,環境空氣品質得到明顯改善。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五年來,本市加快生態環境建設,紮實開展大氣汙染防治,提前兩年完成「大氣十條」目標任務。實施「水十條」,啟動了110座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印發《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8項重點任務,並細化成128條具體措施。2016年,新建改造一批城市公園,建設提升各類綠地2000萬平方米,植樹造林55.4萬畝,新增美麗村莊154個。完成基本農田劃定,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編制完成海洋生態紅線區管理規定和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
五年來,本市一方面大力促進風電、光伏、智能電網等綠色節能產業發展;積極發展綠色建築;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建成公共充電樁數超過3000個,形成從動力電池、電控系統到整車、零部件研發、生產和銷售的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另一方面,強化節能減排降碳,啟動園區循環化改造工程,推進低碳工業園區試點;狠抓重點用能單位節能降耗;紮實開展環境友好型學校、綠色飯店、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等創建,綠色發展不斷取得新優勢,城鄉面貌和生態環境發生了顯著變化。
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天氣轉暖,近日泰達城市公園的油菜花競相開放,為市民營造出一派都市裡的田園風光。在一片鹽鹼灘涂上建起的天津開發區,如今城市綠化覆蓋率已經達到27.1%。人們可能不知道,開發區不少綠化景觀用的都是生產剩餘物質加工而成的肥料。
經過多年發展,在天津開發區,發展循環經濟已深入人心。企業自覺注重源頭減量,追求汙染零排放;各大主導產業注重產業關聯,打造循環經濟產業鏈條;區域注重搭建產業共生網絡,實現資源有效利用。這裡已經成為企業類型多樣、產品連接緊密、資源閉合流動、能源資源高效利用、汙染基本「零排放」的生態工業園區,形成了具有明顯特色的泰達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通過試點示範帶動,本市循環經濟產業體系日趨完善,工業廢渣、廢水、廢氣以及大宗固體廢棄物、農林剩餘物等產業廢棄物綜合利用形成較大規模,產業內部及產業之間的循環連結不斷深化,「城市礦產」資源利用水平有較大提升,拆解加工能力超過340萬噸,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更為完善,主要工業固體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率達到98%以上,達到全國領先水平。
與此同時,本市在建築、交通、旅遊、公共機構等領域循環發展穩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及餐廚垃圾一體化處理試點探索開展,逐步形成了循環型工業、循環型農業、循環型服務業協同發展,動靜脈產業相結合的循環經濟發展格局。
五年來,本市研發應用了節能和能源效率改進、水資源利用、海水淡化、綠色建築與建材、廢舊機電和電子信息產品綠色回收等領域的一大批新技術。在高校設立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等新專業、增設循環經濟相關專業方向,為從事資源循環利用領域的科學研究、規劃管理培養複合型人才。開展報廢汽車拆解加工及廢塑料回收利用國家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項目。探索開展以資源產出率為核心的循環經濟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為客觀反映循環經濟發展狀況提供了有力支撐。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個區、4個園區和1家企業列入國家各類循環經濟試點示範,100餘家單位列入市級循環經濟示範試點,10餘個園區啟動循環化改造工程,形成了多元化、多層次的試點示範體系。
推進低碳試點示範
少開車、隨手關燈、少用塑膠袋……如今,天津越來越多人身體力行加入低碳生活的大軍。低碳發展理念已成為政府、企業和個人的共同選擇。
去年9月,全國碳市場能力建設(天津)中心揭牌成立,通過多種能力培訓和建設服務方式,幫助非試點區域企業提升低碳發展能力和碳市場參與能力,更好服務於全國碳市場建設。作為國家首批七個碳交易試點省市之一,天津擁有我國從低碳城市試點到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等一系列國家低碳發展實驗區。自2013年底啟動碳市場交易以來,本市在運用市場機制降低碳減排成本方面,摸索出了一套難得的經驗。
本市全面落實國家碳排放強度降低目標責任考核制度,對照考核指標每年開展自評,並接受國家現場考核。「十二五」全市碳排放強度累計下降28.8%,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19%的指標任務,目標完成情況考核為優秀等級,獲得國家通報表揚。同時,本市將全市指標任務向區縣進行分解,並組織開展目標任務考核評估,推動轄區低碳發展。
在推進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面,本市積極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印發《天津市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和《天津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制定了配額分配方案、利用抵消機制辦法、企業碳排放核算方法等配套文件和技術指南,開發建設了註冊登記系統、交易系統、報告報送系統等平臺,組織落實納入企業配額核發、碳排放報告核查等工作,推動按期完成年度履約。
在連續完成三個年度的履約實踐後,如今本市已形成了企業履約率高、基礎條件成熟、管理規範有序的碳市場,電力、鋼鐵、化工等行業排放增長趨勢得到初步遏制,企業主動控排意識、市場參與意識明顯增強,履約率由2013年度的96.5%,上升到2015年度的100%,利用市場機制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初見成效。
如今,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空氣更清新。生活在天津的人們,隨時隨地都能享受到綠色生活。發展低碳循環經濟、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改善,讓生態資源發揮更大效益,天津積累了一系列成形經驗,也為推動全國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提供了探索和借鑑。